- 年份
- 2024(1218)
- 2023(1841)
- 2022(1592)
- 2021(1576)
- 2020(1361)
- 2019(3189)
- 2018(3203)
- 2017(7027)
- 2016(3662)
- 2015(4161)
- 2014(4234)
- 2013(4272)
- 2012(4048)
- 2011(3357)
- 2010(3722)
- 2009(3324)
- 2008(3323)
- 2007(3088)
- 2006(2666)
- 2005(2501)
- 学科
- 济(17567)
- 经济(17558)
- 管理(9916)
- 方法(8791)
- 业(8467)
- 数学(8274)
- 数学方法(8186)
- 银(5987)
- 银行(5981)
- 企(5865)
- 企业(5865)
- 行(5716)
- 制(5513)
- 融(5498)
- 金融(5498)
- 财(5241)
- 中国(4454)
- 地方(4288)
- 税(4063)
- 体(3671)
- 税收(3595)
- 收(3569)
- 农(3462)
- 体制(3366)
- 法(3264)
- 地方经济(3125)
- 贸(2941)
- 贸易(2937)
- 务(2899)
- 财务(2898)
- 机构
- 大学(48510)
- 学院(47579)
- 济(22964)
- 经济(22532)
- 管理(17413)
- 中国(16718)
- 研究(16087)
- 理学(14108)
- 理学院(13954)
- 管理学(13716)
- 管理学院(13613)
- 财(12728)
- 京(10326)
- 财经(9487)
- 中心(8752)
- 经(8627)
- 科学(8550)
- 所(8231)
- 经济学(7972)
- 江(7943)
- 银(7426)
- 经济学院(7315)
- 财经大学(7035)
- 研究所(7033)
- 银行(6988)
- 农(6954)
- 人民(6629)
- 北京(6616)
- 行(6464)
- 州(6222)
共检索到82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林雄 陈光平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皮本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铁勇
《行政复议条例》实施9年来,对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防止和纠正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将于今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孔琳
本文比较分析了有关国家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之上,试图以《行政诉讼法》修改为契机,通过现有制度的协调从而实现两部行政基本法律能够在受案范围、审理标准、法律适用、当事人资格、权利救济等方面加以衔接,实现两部法律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衔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根民
2019年3月21日,公民张某向A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举报王某未经依法批准新建了两处房屋,涉嫌违法建设。A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接到举报后,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当场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拍摄现场照片,并于2019年4月16日向A市自然资源局发函,请求对王某建设房屋的行为是否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核实。A市自然资源局经核实,于2019年4月22日向A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作出回函,认定王某建设房屋的行为未完成规划审批和规划验收程序,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A市自然资源局对举报事项涉嫌违法状态的事实认定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复议范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曹加加 李金惠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写入立法目的条款。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行政复议“主渠道”定位的内涵和基本要求,针对行政复议现存问题,提出通过进一步扩展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有机衔接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加强行政复议的实体纠错力度等措施积极回应行政复议“主渠道”定位所提出的数量化和质效化要求。
关键词:
行政复议法 主渠道作用 实质解决行政争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振麒
本文话题由一起行政复议案谈起,该案的申诉人江某是四川省某县人,被申请人是劳动保障部。 江某在《行政复议申请书》中称:因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其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但某县劳动争议仲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旭勇
新《行政复议法》第45条规定复议机关有权调查取证,但是未明确可以调查收集哪些证据。依据《行诉法解释》第22条第1款和第135条第3款,复议机关可以为原行政行为补充调查取证,并据此作出维持复议决定。复议机关补充调查取证的实质是,把原来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行为修复为符合法律规定,面临一系列难以化解的合法性质疑。“行政一体化”理论和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理论主张复议机关全面调查取证,但前者颠覆了行政复议的性质,错误地把行政复议作为后续行政程序,后者仅以“未再启动新的法律程序”目的为基点,忽视行政复议的监督与救济功能。在监督行政与救济权利的视野下,即使为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复议机关调查取证的范围也应当限于程序性事项、核实当事人证据三性、证明原行政行为违法或申请人实体诉求成立以及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
关键词:
行政复议 复议机关 调查取证 限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天禄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自我纠错的重要手段,和行政诉讼等救济手段相比,具有成本低廉、高效便民的特点。通过行政复议解决行政纠纷,对于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正确行使行政权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十年来,人民银行系统严格依法开展行政复议工作,促进了法治央行建设深入开展。本文拟从探讨行政复议对法治央行建设的意义入手,分析央行行政复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
行政复议 法治央行 建设 思考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余凌云 董佳乐
2023年《行政复议法》修改的重要内容即构建了以变更决定为核心的行政复议决定体系。这一修改更加贴切行政复议的功能定位,行政复议也能够进一步避免程序空转,真正发挥出解决行政纠纷的“主渠道”作用。但是,抽象而出的规则面对复杂具体的个案,仍会存在诸多理解和适用上的不确定性,有必要对新法中的变更决定条款作出解释,进一步细化其实践运用。具体而言,在事证明确类案件中,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基于两种理由作出变更决定,一是适用依据正确,但是行政行为内容不适当,包括明显不当和一般意义上的“不适当”,以是否具有规则性条款或者裁量基准,建立双重审查标准体系;二是未正确适用依据,包括违法和不当适用依据的情形。在事证瑕疵类案件中,行政机关原则上适用变更决定,但事实认定过程对专业性要求高以及案件事实疑难复杂的情形,可以适用撤销决定。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涤
2019年12月,某市A区城管执法局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自委")送达《案件协查通知单》,要求其对某商贸中心的砖混简易结构房屋是否取得规划审批手续及相关情况进行协查。市"规自委"经核实,发现上述房屋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将核查情况告知城管执法局。据悉,2010年12月,商贸中心与某物资集团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取得该房屋的使用权,房屋实际所有权人为某物资集团。2020年5月,房屋所在地的供电公司向该商贸中心发出《停电通知》,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章剑生
合法性审查、适当性审查是行政复议机关审查被申请行政行为的两个审查标准。适当性审查与行政诉讼合理性审查表述不同但内容一致。合法性审查是形式合法性审查,适当性审查是实质合法性审查,因此,适当性审查与合法性审查构成了一种从“从形式违法到实质违法”的双阶审查方法。在形式合法性已经确认的前提下,针对被申请行政行为的内容,行政复议机关可以从合目的性、结果可接受性和利益权衡三个面向作适当性审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根民
B市自然资源局(以下简称B局)向王某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李某认为其作为利害关系人,未征求自己是否同意建设的意见,损害了自己的相邻权,属于违反法定程序,请求A省自然资源厅(以下简称A厅)依法撤销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A厅经审查后向李某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书,认定李某与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核发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受理条件,根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决定驳回李某的申请。李某认为其向A厅提交的申请,不是行政复议申请,A厅向其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书违法,向复议机关提起行政复议,请求撤销该决定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勤生 志文 菊香 全林 建国
行政机关不能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这早在几年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已有明确规定:而时至今日,行政机关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为何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卉明
问题申请人A向S县国土资源局的上级主管部门M市国土资源局提起行政复议申请,理由为S县国土资源局多年来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一起企业非法占地行为怠于履行查处职责,对申请人合法权益带来侵害,要求复议机关确认这起企业非法占地行为违法,并请求复议机关直接去查处。这一复议申请事项是否属于行政复议范围?解答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制度的定位为纠正不当行为、保护合法权益以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相比,因为行政复议制度有上下级和内部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