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88)
- 2023(10260)
- 2022(8376)
- 2021(7548)
- 2020(6560)
- 2019(14310)
- 2018(14409)
- 2017(27845)
- 2016(15282)
- 2015(17020)
- 2014(17107)
- 2013(17072)
- 2012(15432)
- 2011(13588)
- 2010(14269)
- 2009(13978)
- 2008(14353)
- 2007(13429)
- 2006(12117)
- 2005(11656)
- 学科
- 业(80892)
- 企(74062)
- 企业(74062)
- 济(67991)
- 经济(67862)
- 管理(67720)
- 财(27906)
- 方法(27861)
- 业经(26853)
- 农(25479)
- 制(20788)
- 务(20718)
- 财务(20694)
- 财务管理(20668)
- 数学(19843)
- 数学方法(19645)
- 企业财务(19528)
- 农业(18425)
- 中国(17032)
- 技术(16109)
- 体(15062)
- 策(14019)
- 划(13878)
- 理论(13333)
- 体制(13235)
- 和(13010)
- 银(11832)
- 银行(11820)
- 贸(11803)
- 贸易(11796)
- 机构
- 学院(226455)
- 大学(222044)
- 济(99622)
- 经济(97720)
- 管理(93177)
- 理学(78685)
- 理学院(78034)
- 管理学(77147)
- 管理学院(76707)
- 研究(67216)
- 中国(58545)
- 财(52545)
- 京(45604)
- 财经(40226)
- 江(37957)
- 经(36239)
- 科学(35546)
- 农(35194)
- 所(32626)
- 中心(32405)
- 经济学(30221)
- 财经大学(29302)
- 州(29156)
- 业大(28976)
- 北京(28596)
- 研究所(28152)
- 经济学院(27120)
- 农业(27072)
- 商学(26982)
- 商学院(26733)
- 基金
- 项目(136245)
- 科学(109893)
- 研究(104754)
- 基金(100963)
- 家(84337)
- 国家(83513)
- 科学基金(74797)
- 社会(69682)
- 社会科(66114)
- 社会科学(66101)
- 省(53645)
- 基金项目(52821)
- 教育(47617)
- 自然(46095)
- 自然科(45077)
- 自然科学(45066)
- 自然科学基金(44343)
- 划(42793)
- 编号(42248)
- 资助(41056)
- 成果(35036)
- 制(32739)
- 业(32608)
- 创(31504)
- 部(31125)
- 重点(29464)
- 国家社会(28786)
- 课题(28600)
- 创新(28542)
- 发(28274)
- 期刊
- 济(120951)
- 经济(120951)
- 研究(71279)
- 中国(48352)
- 财(46541)
- 管理(41273)
- 农(35000)
- 融(27880)
- 金融(27880)
- 科学(27176)
- 学报(26206)
- 农业(23112)
- 大学(22215)
- 业经(21732)
- 财经(21372)
- 技术(21097)
- 学学(20952)
- 教育(20155)
- 经(18377)
- 经济研究(17619)
- 问题(15716)
- 业(13836)
- 财会(13711)
- 技术经济(13407)
- 贸(12492)
- 现代(12057)
- 会计(11847)
- 世界(11655)
- 商业(11083)
- 国际(10968)
共检索到361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少波
本文结合《劳动合同法》生效以来的实施状况,主要分析了竞业限制条款存在的问题,并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合理运用竞业限制条款的建议。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竞业限制 经济补偿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心全
2007年6月29日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加强了对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体现在第23条、第24条、第90条所设立的竞业限制条款中。但是,由于这些规定较为粗疏,需要对其进行法条之外的解读,以便司法实践中切中肯綮地理解和适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梁三利
劳动关系具有私法自治和公法干预双重属性。竞业限制作为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手段应兼顾劳动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竞业限制主体应当是知悉其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竞业限制期限的立法应采取最长期限,具体期限由劳动合同根据具体情形来约定。竞业限制应当以劳动关系终止时能够与用人单位形成实际竞争关系的地域为限,竞业限制经济补偿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利益的冲突点,必须由立法确定最低限度的合理补偿标准。
关键词:
劳动关系 竞业限制 经济补偿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春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下称《决定》)作相应修改后,将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决定》对劳动合同法的修改和补充简要概括为:提高注册门槛,实行行政前置;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廖名宗
《劳动合同法》施行已有半年多,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型案例。本文选取了几个较典型案例予以评析,探讨了该法相关条款的成功与不足,旨在引导用人单位预防新型劳动争议,同时对今后完善劳动合同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动争议 新型案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大卫 崔海英
《劳动合同法(草案)》涉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在立法过程中必须谨慎对待。但是从目前情况看,部分条款在立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对于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公告、知情权、试用期期限、约定服务期、合同终止的经济补偿等条款都值得商榷。本文从企业管理工作者的角度针对部分条款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立法 缺陷 分析 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景胜
本文探讨并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基本理念、合理原则、管理方法可以作为劳动法的立法原则;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已实际订立劳动合同不必再进行双倍工资惩罚,以减少企业用工成本;劳动合同变更的合理性合法性应在变更的可预测性,员工对岗位是否胜任,企业经营实际的必需性,变更岗位与原合同岗位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考量;企业规章制度构建应考量程序合法,内容合法,标准合理,条款可操作及充分公示公告。
关键词:
劳动合同 合同变更 合同解除 规章制度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庆玉
《劳动合同法》中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款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从这一认识出发,本文利用《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微观调查数据考察了企业雇佣水平在法律实施前后的变化,并利用员工加班时间的变化情况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与企业雇佣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稳健性检验中,本文对各地区依据其历史上的执法情况进行了分组,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双差分方法再次探讨了企业雇佣水平变化与《劳动合同法》之间的关系。相似的结论使文章谨慎的认为,《劳动合同法》确实降低了企业雇佣水平,并使企业延长了员工的加班时间。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加班时间 就业保护制度 双差分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宝强
《劳动合同法》是一种共享品,弥补了《劳动法》的制度漏洞,它以优化配置资源和增进社会福利为目的,符合李特尔"三重标准",体现了效率与公平分配合作收益的统一。该法促使就业情况反映真实的经济绩效,为守法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为劳务派遣提供了制度规范。一部分人对《劳动合同法》的误解、规避和抵制,不少都是利益作怪。实施中要注意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建立信誉档案,发挥工会作用。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产业升级 既得利益 制度变迁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吴思嫣
《劳动合同法》关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其出台和施行必将对企业用人机制带来全方位的深远影响。本文从企业对员工的招募录用、培训、薪酬、纪律管理、离职管理等方面探讨劳动合同法(草案)二审稿将对企业用人机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用人机制 纪律管理 离职管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文涛
在《劳动合同法》第26、28条的适用和执行过程中,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宗旨出发,可以考虑区分劳动合同的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劳动合同的相对无效制度的价值在于弥补现行的《劳动合同法》第28条在适用中的不足,并与《劳动合同法》第27条衔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正当的工资请求权和关涉到其他善意第三人的交易安全。劳动合同法上的部分无效、绝对无效、相对无效、无效行为转换等制度规则共同组成劳动合同的效力群制度。
关键词:
劳动合同 绝对无效 相对无效 部分无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姚先国
本文对《劳动合同法》实施近三年的情况作了回顾总结,认为拥护者和反对者当初的预期均未得以实现,《劳动合同法》面临与《劳动法》一样被虚化的风险。而其根本原因,不仅在于《劳动合同法》某些规定与现实脱节,更在于《劳动合同法》权利调整所受到的社会经济关系制约,只有从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入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公民权利均等化,才有望解决深层次的体制性矛盾,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社会构建创造良好的宏观条件与体制基础。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动者权利 和谐劳动关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世诚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劳动合同法》。应当说,这部法是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培育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使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一部法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6月29日表决通过了《劳动合同法》。这部备受关注的法律经历了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四次审议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