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33)
2023(4766)
2022(3940)
2021(3331)
2019(6030)
2018(5776)
2017(11342)
2016(5875)
2015(6618)
2014(6592)
2013(6758)
2012(6731)
2011(6215)
2010(6657)
2009(6369)
2008(5932)
2007(5382)
2006(5360)
2005(5054)
2004(4568)
作者
(18514)
(15735)
(15656)
(15060)
(10166)
(7380)
(7052)
(5990)
(5989)
(5844)
(5666)
(5286)
(5150)
(5103)
(4987)
(4824)
(4625)
(4483)
(4482)
(4171)
(3982)
(3809)
(3794)
(3753)
(3624)
(3622)
(3386)
(3224)
(3202)
(3043)
学科
(52830)
经济(52793)
管理(15338)
地方(15155)
方法(13861)
(12565)
数学(12393)
数学方法(12327)
地方经济(11838)
中国(11273)
(9231)
(8705)
企业(8705)
(8136)
业经(8092)
(6674)
经济学(6567)
农业(6245)
(6098)
环境(5788)
(5475)
(5418)
金融(5418)
(5165)
产业(5050)
人口(4828)
(4788)
(4740)
(4669)
贸易(4663)
机构
大学(96346)
学院(95393)
(54810)
经济(53949)
研究(40234)
管理(32245)
中国(30638)
理学(26966)
理学院(26617)
管理学(26189)
管理学院(26001)
(23702)
(21295)
科学(21103)
(20115)
经济学(19178)
研究所(18637)
财经(18333)
经济学院(16891)
中心(16707)
(16525)
(15362)
(13870)
(13679)
财经大学(13371)
北京(13114)
科学院(12433)
(12180)
社会(11924)
(11784)
基金
项目(55656)
科学(44162)
基金(41830)
研究(40322)
(36316)
国家(36062)
科学基金(30530)
社会(29219)
社会科(27734)
社会科学(27728)
基金项目(21068)
(20330)
自然(17478)
资助(17461)
教育(17074)
自然科(17060)
自然科学(17056)
自然科学基金(16766)
(16675)
编号(14352)
(13835)
(13340)
经济(13228)
国家社会(13186)
重点(12730)
(12490)
成果(12188)
发展(11838)
(11697)
教育部(11006)
期刊
(69801)
经济(69801)
研究(37722)
中国(21410)
(18469)
管理(13954)
科学(13322)
学报(13163)
(12869)
经济研究(12812)
财经(10565)
大学(10340)
(10173)
金融(10173)
学学(10023)
(9343)
问题(8845)
技术(8361)
农业(8322)
业经(8126)
技术经济(6973)
统计(6682)
(6668)
世界(6446)
国际(5873)
经济问题(5646)
(5412)
经济管理(5289)
决策(5122)
经济学(5095)
共检索到164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运峰  
本文指出了《内生人口增长与长期经济增长》一文的不足 ,本文认为 ,孩子抚养成本的提高永久性降低了封闭经济稳定状态的生育水平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是长期性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庄子银  
本文使用一个父母与子女通过利他主义联系的框架来分析家庭的最优生育选择。这一选择与消费、跨代间的财富转移、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社会文化与经济变迁交互作用形成的社会资本积累等息息相关。与 Barro和 Becker(1 988、1 989)的模型不同的是 ,我们把父母对子女的利他主义定义为后代的数量与一个社会的总社会资本存量的函数。我们扩展了最优增长理论的框架 ,允许内生的和最优选择的人口增长和跨代间转移存在 ,建立了一个内生化的、动态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式。在这一模式中 ,人口不再是一个外生给定的因素 ,它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它的变化会影响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大小。在这一模型的基础上 ,本文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朝阳  林毅夫  
文章把工业革命、内生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理论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内,指出工业革命的主要作用是影响必需品和非必需品部门的相对技术进步速度进而影响相对价格,从而决定着人口增长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人类社会从"马尔萨斯陷阱"到现代经济增长的转型过程。我们的模型不仅为"马尔萨斯之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解释,而且能够较好地克服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不能解释横截面数据、只适合解释欧洲等不足之处,同时又为产业结构在工业革命之后的转型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蒋和胜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是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的必然结果,是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的现实倒逼。根据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产业发展规律和我国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的客观实际,参考欧美日等国家近几年经济增长情况,研判了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态势和"稳增长"的重点领域。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D·盖尔·约翰逊,陈勇  
笔者对人口迅速增长会导致地球上居民财富的减少和福利水平的降低这一观点提出了疑义,认为从历史上看较低的人口增长率意味着较低的经济增长率,而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生育率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人是重要的经济财富,人口增长没有导致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率的降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弋  
文章借用Tapio模型,对我国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将之与美国进行对比,以评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相关成果,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通屏  
本文以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视角 ,解析战后 5 0多年来日本经济增长的演变。通过两者的相关分析发现 ,1 95 6~ 1 973年期间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是一种抵消作用 ,1 990年以后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是一种刺激作用。以 1 95 6~ 2 0 0 0年为考察期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是积极的。研究还发现 ,两者的相关程度随考察期的延长而提高 ,短期低而长期高。人口增长尽管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但对低生育率的日本来讲 ,要扩大内需 ,刺激经济增长 ,必须容忍人口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贾绍凤  孟向京  
在中国人均资源贫乏、人口对生态系统压力增大、经济落后、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失业严重的情况下 ,人口过快增长既不能促进资本增长 ,也不能促进技术进步 ,它只能会减缓人均收入的提高。因此 ,为了促进人均收入的提高 ,必须尽可能降低人口增长速度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胡怀国  
韩国的经济增长基本支持内生增长模型的理论预测。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互相补充而非彼此替代的经济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是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内生增长理论是新古典内增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志贤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注意,许多人口学家、经济学家正在进行研究。本文试图阐明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 我认为,在人口理论上有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必须遵循的,那就是:人口是一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运峰  
文章以C-D生产函数为例,说明了非规模报酬不变技术的索洛模型仍然存在稳定状态。该稳定状态下,总资本和总产出以相同速度增长,但增长速度不等于人口增长率。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增长特性则与规模报酬性质有关。如果技术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性质,人口增长也能通过资本积累引起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的增长;反之,如果技术具有规模报酬递减性质,人口增长则会通过资本积累引起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的减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谦,郭震威  
在我国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 ,现有的理论研究还不能完全揭示人口与经济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 ,现有的实证研究往往因为数据质量不佳、定性分析失当、定量分析欠妥等原因 ,尚不能准确反映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有关指标的数量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晓云  
以D.North模型为中心,综述西方制度变迁理论中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观点,分析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制度创新和产权的迂回作用关系,以期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绩效提高有所借鉴和启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毕正华  
在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调节下,当前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但2004年以来,经济增长模式和结构问题比较突出,笔者从加快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角度,思考促进国民收入的增加及消费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实现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更为有效的发展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