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3808)
- 2022(3354)
- 2021(3349)
- 2020(2739)
- 2019(6365)
- 2018(6573)
- 2017(12049)
- 2016(7233)
- 2015(8450)
- 2014(8769)
- 2013(8709)
- 2012(8433)
- 2011(7554)
- 2010(7907)
- 2009(7109)
- 2008(7312)
- 2007(7029)
- 2006(6609)
- 2005(6452)
- 2004(5627)
- 学科
- 济(25680)
- 经济(25633)
- 管理(20003)
- 业(18640)
- 企(13776)
- 企业(13776)
- 农(10870)
- 中国(10360)
- 财(8380)
- 方法(8270)
- 制(7865)
- 农业(7333)
- 法(6670)
- 理论(6453)
- 数学(6417)
- 业经(6309)
- 数学方法(6234)
- 教育(5898)
- 劳(5868)
- 劳动(5850)
- 银(5832)
- 银行(5822)
- 学(5817)
- 地方(5619)
- 行(5513)
- 融(5199)
- 金融(5198)
- 贸(5130)
- 贸易(5120)
- 易(4965)
- 机构
- 学院(100757)
- 大学(98777)
- 济(37425)
- 经济(36310)
- 研究(33869)
- 管理(32231)
- 中国(29241)
- 理学(25329)
- 理学院(25013)
- 管理学(24367)
- 管理学院(24189)
- 财(22022)
- 京(21963)
- 科学(19653)
- 江(19047)
- 所(18459)
- 中心(16351)
- 财经(15794)
- 农(15718)
- 研究所(15536)
- 州(15418)
- 范(15083)
- 北京(14970)
- 师范(14962)
- 省(14483)
- 经(13995)
- 技术(12424)
- 业大(12152)
- 院(11814)
- 农业(11711)
- 基金
- 项目(51285)
- 研究(42248)
- 科学(38019)
- 基金(33047)
- 家(27642)
- 国家(27309)
- 社会(23618)
- 科学基金(22221)
- 社会科(22052)
- 社会科学(22045)
- 省(21237)
- 教育(20693)
- 编号(19920)
- 成果(18724)
- 划(17236)
- 基金项目(16491)
- 资助(15014)
- 课题(14738)
- 自然(12838)
- 年(12728)
- 自然科(12483)
- 自然科学(12483)
- 自然科学基金(12227)
- 性(12092)
- 重点(11637)
- 项目编号(11594)
- 部(10892)
- 发(10815)
- 大学(10358)
- 阶(10358)
共检索到182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晓雨
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四中,明确了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未通知工会构成违法解除的裁判精神,同时,对用人单位在单方解约时未履行通知义务的事后补正措施采取了认可的态度。但笔者认为,这种事后补救措施不利于工会组织发挥自身的监督保障职能,也不利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应当予以修正。同时,对该条文中的"工会"也不能狭隘地解读为本单位基层工会,即使用人单位尚未建立工会,其在行使单方解约权时仍然应当向地方各级工会、行业工会或者其他工会组织履行通知义务。
关键词:
单方解除 程序性条件 工会主体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已于2012年12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二○一三年一月十八日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仕浩
■关于非劳动争议案件理论上说,劳动法调整的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的其他社会关系,但在实践中,并非一切的劳动都由劳动法调整,并非一切的劳动争议都是可以仲裁和诉讼的。劳动仲裁和诉讼手段调整的是依附有劳动合同或者事实上存在的劳动关系,只有劳动合同履行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仕浩
关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理解《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实践中很多人认为,上述规定的“60日”相当于诉讼时效期间,根据《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超过60日法定期间的,权利将得不到法律保护。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06年7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二00六年八月十四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3次会议通过)法释[2006]6号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补充解释如下: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
关键词:
劳动争议案件 民事审判 十二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邱婕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在成立20周年之际,为加强劳动保障问题的研究,学会成立了四个专业委员会。10月20日,劳动法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其汇集了高校、法院、劳动保障局、工会、企联及专业编辑等各方面从事劳动法研究工作的人士。并就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续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专题研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红刚
本文所指非传统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已经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后继续从事有报酬的社会劳动人员。关于此类人员和用人单位构成何种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7条作出定论,即以是否享受养老保险作为判断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依据,采纳了"社会保险标准说"。不同的法律关系造成已享受养老保险人员和未享受养老保险人员在劳动合同保护、工作时间和劳动报酬保护、工伤保险、经济补偿金方面的不平等,形成差别待遇。这一人为身份划分对已经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不公平,应该重新审视最高院这一司法解释,实现劳动权益的平等保护。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3年1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23日起施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雄 何春艳 张鲲
在国家深入推进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背景下,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实务正面临若干新的挑战,国家对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处理有了新的更高要求,但审判的法律依据短缺,理论研究尚不成熟。依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规制外,还需要地方法院发挥其应有的司法能动作用,既要依法判案,保证公平正义,又要克制"造法"冲动,合情合理合法地对待每一件劳动争议案件。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司法实务 劳动关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冯小光
本文对最近颁布的《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从立法背景、指导思想和规定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促进建筑工程纠纷解决,维护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建立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秩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司法解释 立法背景 方法内容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单国军 陈特
当前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以北京市为例。劳动争议案件仍然呈现出调解率低、上诉率高的特点。据统计,2006年,全市法院共新收一审劳动争议案件6828件,审结6805件,调解775件,原告撤诉1240件;全市法院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黑人社发〔2011〕132号各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农垦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森工总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绥芬河市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抚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及时公正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贾林青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在全国范围内适用至今的6年以来,始终为社会公众所关注,尤其是有关交强险案件的审理更是热点话题。因此,出于提高处理交强险案件的司法裁判水准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则便意义重大。不过,笔者解读了其发布的《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感觉尚有诸多需要完善之处,因此,借助本文,分别从交强险和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的适用关系,被保险人与投保人各自在交强险中的法律地位,交强险与侵权责任制度之间的适用关系,交强险与《保险法》的适用关系等四个方面,阐述个人的看法,以便促进有关处理交强险的法律规则的完善。
关键词:
完善 处理 交强险案件 法律规则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叶良芳
合宪性解释是刑法解释的一种方法,对刑法解释结论的正当性具有最高检验标准的功能。对于刑法第253条之一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文义解释方法,可以得出包括"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的解释结论,并且可以通过目的解释方法得到补强。但是,根据合宪性解释,如果采用这一结论,则将导致整体法秩序统一性被破坏,因而应当否定这一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之“批量公民个人信息”的数量认定规则——《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第3款评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处理程序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
论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程序衔接中若干实务问题
在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寻求权利平衡在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寻求权利平衡——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劳动争议案件中举证责任法律解析
对一起由厂内车辆事故引发争议案适用法律的看法
清算组织在劳动争议案件审理中主体地位认定
无书证的劳动报酬争议案件的审理
劳动争议若干问题法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