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40)
2023(12042)
2022(9905)
2021(9345)
2020(8001)
2019(18049)
2018(17876)
2017(34760)
2016(18706)
2015(21250)
2014(21092)
2013(21149)
2012(18991)
2011(16461)
2010(16773)
2009(16228)
2008(16746)
2007(15446)
2006(13905)
2005(13102)
作者
(50340)
(41613)
(41593)
(39407)
(27046)
(19790)
(19155)
(15904)
(15837)
(15406)
(14260)
(14084)
(13518)
(13190)
(12961)
(12549)
(12447)
(12359)
(12216)
(12186)
(10402)
(10236)
(9961)
(9715)
(9559)
(9528)
(9361)
(9106)
(8220)
(8108)
学科
(96056)
(90519)
企业(90519)
管理(84755)
(75041)
经济(74928)
(34384)
方法(32094)
业经(29302)
(28165)
财务(28136)
财务管理(28099)
企业财务(26718)
(26057)
(25351)
数学(23256)
数学方法(23054)
(20708)
银行(20562)
(19082)
农业(18464)
技术(17378)
中国(17279)
(16341)
(16211)
(16055)
理论(15438)
(14641)
经营(14305)
体制(14132)
机构
学院(262512)
大学(256660)
管理(113174)
(107260)
经济(104894)
理学(94210)
理学院(93348)
管理学(92489)
管理学院(91932)
研究(72463)
中国(70393)
(59273)
(53873)
财经(45085)
(44168)
(40740)
科学(38844)
中心(37472)
(37426)
(35622)
(34178)
北京(33596)
财经大学(33214)
商学(32523)
业大(32242)
商学院(32241)
经济学(30888)
研究所(29395)
(29267)
师范(29055)
基金
项目(157289)
科学(126407)
研究(121580)
基金(115787)
(96360)
国家(95386)
科学基金(86370)
社会(78694)
社会科(74645)
社会科学(74624)
(62268)
基金项目(61877)
教育(55105)
自然(54952)
自然科(53683)
自然科学(53672)
自然科学基金(52791)
编号(50266)
(49809)
资助(46417)
成果(40323)
(35908)
(35509)
(35178)
重点(33519)
(33166)
课题(32944)
创新(32567)
(32321)
人文(31988)
期刊
(131912)
经济(131912)
研究(81424)
中国(55415)
(55322)
管理(50538)
(40955)
金融(40955)
(35185)
科学(30569)
学报(28259)
技术(24715)
业经(24280)
教育(23704)
大学(23638)
财经(23496)
农业(22614)
学学(22004)
(20166)
财会(18653)
经济研究(18123)
会计(16793)
问题(16738)
(16140)
技术经济(14950)
现代(14831)
商业(13041)
(12830)
通讯(12573)
会通(12520)
共检索到423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彪  许雄峰  
由于《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不明确,个别清偿是否需要考察当事人的主观状态,实践中各地司法尺度和裁判标准并不一致,相同情形有时判决结果迥异。文章通过剖析个别清偿撤销权制度的立法思路,分析存在的问题,认为善意抗辩权是该制度的应有之义,应通过司法解释或者判例的方式予以明确。同时借鉴国外立法,在临界期设定以及关联交易规制等方面提出了修改完善建议,以期构建真正公平的、有效率的破产法律制度。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房绍坤  王洪平  
根据我国《破产法》第31条规定,破产管理人行使撤销权的情形包括以下五种:一是对无偿转让财产行为的撤销,二是对明显不合理价格交易行为的撤销,三是对偏袒性担保行为的撤销,四是对提前清偿债务行为的撤销,五是对放弃债权行为的撤销。与这五种情形相对应,管理人行使撤销权的实体条件亦应分五个方面言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一超  张醒声  
破产撤销权是现代破产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发挥了纠正债务人损害债权人利益行为、保障普通债权人公平受偿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我国现有《企业破产法》中对破产撤销权的相关规定对一些正常债务清偿活动造成了影响。本文即从法条依据和业务实践双重角度探讨无债务人物权担保银行资产保全工作与破产撤销权冲突时的相关情形,以期在保障破产立法宗旨实现的同时,维护银行正常收贷工作的稳定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一超  张醒声  
破产撤销权是现代破产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发挥了纠正债务人损害债权人利益行为、保障普通债权人公平受偿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我国现有《企业破产法》中对破产撤销权的相关规定对一些正常债务清偿活动造成了影响。本文即从法条依据和业务实践双重角度探讨无债务人物权担保银行资产保全工作与破产撤销权冲突时的相关情形,以期在保障破产立法宗旨实现的同时,维护银行正常收贷工作的稳定性。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忠虎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第九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苏泽林  
我国新合同法规定了四种撤销权 ,即效力待定合同的撤销权、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债权人的撤销权和赠与人的撤销权。这四种撤销权的性质、行使的条件是不同的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曹福来  
税务机关如何正确行使撤销权,有关的法律规定过于简单。因而,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税收撤销权的成立要件、税收撤销权的行使及效力、税收撤销权的冲突等问题给予明确,以期对税收实践有所裨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清高  
我国合同法总则规定了三种撤销权 ,即善意相对人撤销权、可撤销合同当事人的撤销权和债权人的撤销权。这三种撤销权在产生的原因、成立的条件、行使的方法和法律后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 ,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祝丹萍  
破产撤销权的设立,旨在通过行使财产的归入权,纠正债务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恢复公平清偿的破产环境、保障破产立法宗旨的实现,在各国的破产法律中具有重要地位,甚至被比喻为破产法律条文的心脏。我国目前关于破产撤销权不仅法律规定分散,而且具体适用解释不足,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戴芳  孙程  李尚洁  
税收代位权、撤销权是民法的债权保全制度在税法中的运用,正确适用该制度有利于保证税收债权的实现。作为公法对私法制度的借鉴,本应在《税收征管法》中明确规定之,以避免适用过程中的模糊性,但是现行《税收征管法》则是一带而过,不考虑税收债权的特殊性而一味援引私法的规定,给税收法律关系双方带来了适用上的困惑。因此,有必要辨析税收代位权、撤销权的含义,探讨其行使要件,明确税收代位权、撤销权与其他征管措施的关系以及行使数额、行使期限等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倪晨耀  
结合我国《信托法》第二十二条及第四十九条可以看出,在信托设立后,受益人对于受托人的不当处分信托财产的行为享有撤销权。现代意义上的信托法起源于英国,而后被各国所引进。信托受益人的撤销权是基于受益人所享有的受益权。对于受益权的性质各国学者尚存分歧。在我国制度体系下,将受益权认定为债权更有利于信托制度与我国现有民法体系的兼容。在撤销权的实现条件上,应基于信义义务理论对信托目的及受托人的管理职责进行充实。在实现程序上亦应有所调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瑞琰  
现行《税收征收管理法》从《合同法》中移植了撤销权的概念,从而将这种民事制度引入了公法领域。为了深刻理解这一制度在税法中的意义,应在厘清债法中关于撤销权原理的基础上,对税收撤销权的内涵、构成要件、行使方式、效力等问题进行分析。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舒筠  
放弃继承能否成为债权人撤销权的标的是理论与实务的争议点。文章认为放弃继承作为债权人撤销权标的不仅是正当的而且是可行的。首先放弃继承是以身份关系为基础的财产行为,并且是非利益取得行为;其次放弃继承与债权人撤销权行使并不绝对冲突,二者在对自由的合理限制上能取得平衡;再次允许债权人撤销债务人的放弃继承行为有利于社会效果。最后在分析放弃继承可被撤销的构成要件及考察他国立法例的基础上,建议在《民法典》的《继承编》"继承的接受和放弃"中增加债权人对放弃继承行为的撤销权的规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