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102)
2022(1861)
2021(1954)
2020(1591)
2019(3614)
2018(3631)
2017(6733)
2016(4133)
2015(4960)
2014(5181)
2013(4616)
2012(4245)
2011(3832)
2010(4232)
2009(3922)
2008(4107)
2007(3898)
2006(3767)
2005(3578)
2004(3129)
作者
(11168)
(8970)
(8947)
(8837)
(5651)
(4399)
(4154)
(3532)
(3502)
(3484)
(3162)
(3141)
(2888)
(2888)
(2825)
(2784)
(2692)
(2635)
(2626)
(2585)
(2409)
(2230)
(2201)
(2139)
(2136)
(2052)
(2009)
(1979)
(1874)
(1867)
学科
(11417)
经济(11386)
管理(10087)
(8829)
(7147)
企业(7147)
教育(6119)
中国(5231)
(4842)
(4280)
(4272)
理论(4160)
(3642)
教学(3419)
业经(3111)
政治(3084)
农业(3056)
思想(2952)
(2891)
银行(2891)
(2743)
(2733)
(2670)
方法(2645)
思想政治(2643)
政治教育(2643)
治教(2643)
德育(2623)
(2489)
税收(2402)
机构
大学(56546)
学院(56298)
研究(19650)
(18758)
经济(18105)
管理(16442)
中国(15680)
理学(13023)
(12871)
理学院(12763)
管理学(12263)
管理学院(12148)
科学(11858)
(11545)
(11214)
师范(11179)
(10546)
(10454)
中心(9191)
教育(9093)
北京(8974)
研究所(8966)
师范大学(8863)
(8649)
财经(8201)
(7617)
(7207)
技术(7071)
(6745)
(6714)
基金
项目(28660)
研究(25208)
科学(21974)
基金(18016)
(14462)
社会(14398)
国家(14249)
教育(14141)
社会科(13182)
社会科学(13177)
成果(12570)
(12121)
编号(12026)
科学基金(11646)
(10257)
课题(9826)
(8846)
基金项目(8665)
资助(7779)
(7437)
项目编号(7302)
大学(7128)
规划(6860)
重点(6737)
(6714)
(6683)
阶段(6672)
(6417)
(6377)
研究成果(6352)
期刊
(28350)
经济(28350)
研究(22299)
教育(18930)
中国(16760)
(9772)
(8334)
学报(7659)
管理(7539)
(6964)
金融(6964)
科学(6773)
大学(6388)
学学(5405)
技术(5341)
农业(5311)
职业(4886)
财经(4719)
业经(4417)
(4161)
问题(3891)
图书(3653)
经济研究(3622)
(3354)
(3223)
论坛(3223)
(3044)
(2916)
(2877)
书馆(2829)
共检索到102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赵翠兰  苏春景  
本研究意在阐释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两种思维范式对"问题学生"认识上的差异,指出"问题学生"是一种主观建构,是人为"标定"出来的,实际上他们是过程性的存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现代科学知识的最基本的特性是客观性。对知识客观性的内在信仰和追求产生了认识论上的"客观主义"。从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知识与"认识主体"的关系和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这三个维度来考查,客观主义认识论与建构主义认识论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尽管面临着客观主义阵营的种种责难,从客观主义迈向建构主义,实现教学认识论的变革与超越,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任友群  
建构主义在认识论上主要有三个不同以往的思考:其一,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使得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模糊了,这个观点还延伸到社会科学中;其二,认知神经科学提出,认识的本质不是反映,而是主体(神经元)对信息的处理;其三,建构主义认为,认识的实质是主体在观念中对客体的建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似乎在超越二元论,物质和意识可能统一在神经元的活动中。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斌艳  
本文通过对激进建构主义的不同模型的介绍 ,包括知识获得的控制论模型 ,神经生理学模型 ,认知生物学模型等 ,系统地勾画激进建构主义认识理论 ,并从认识论以及人种学角度总结有关激进建构主义的论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文静  
以维果茨基及其学派思想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思潮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以及在课堂教学领域中的运用 ,对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给我国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以重要的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蒙成  
实施建构主义教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学生应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要具有强烈的学习期待和批判性、系统性、发散性思维能力 ,具有有机的知识结构、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及必要的团队精神 ,教师应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高级伙伴 ,应掌握建构性教学的策略 ,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意识、宽广深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建构主义教学的环境应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平台 ,要具备网络化的学习场所、文本化的教材、学习共同体式的班集体等要素。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子建  宋萑  
本文从建构主义的意涵、理论基础及流派的梳理入手,对建构主义所倡导之"自我的知识"和"自主的学习"进行分析,并进而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悖论进行批判与反思,指出建构主义理论本身尚有发展与改善的空间。在对建构主义理论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本文亦尝试从建构主义与它理论的兼容、建构主义内部各流派的融合两方面,为其未来发展前景给予建议,以期让建构主义真正为教育实践所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井晓龙  
当前,高校课堂模式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批评,主要因为其理念、方法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脱离了教学理论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情境建构主义看来,为破解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保守和僵化,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在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学方法等方面发生转向。促进教学模式转向的主要策略包括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和创新管理制度两个方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郝德永  
20世纪末期以来,后现代主义以其鲜明的反本质主义旨趣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成性思维,掀起了课程论探究领域学术范式的革命。以本质主义及其认同性思维为逻辑起点运行了几千年的学校课程,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强烈的批判与否定,学校课程的品质、使命、运行机制具有了新的视野与选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琪  周香  
全球海洋治理制度象征着全球海洋治理秩序化和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关注制度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是研究全球海洋治理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制度建构的结果往往与治理的预期目标偏离,全球海洋治理制度亟需再建构。对此,为更好地理解制度是如何建构的,未来又如何再建构和优化,本文从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个全球海洋治理制度建构的过程逻辑分析框架,并充分运用大量的事实案例说明全球海洋治理制度建构过程是如何影响制度建构结果的。研究发现:在全球海洋治理制度建构过程中,领导型制度倡议者理念偏差、观念性共识凝聚梗阻、海权干扰观念制度化进程、战略竞争思维主导制度变革等观念性因素阻碍,是造成制度供给失衡、制度议而不决、制度“非中性”、制度碎片化等制度建构结果不理想的根源。本文在理论上扩展和深化了全球海洋治理制度建构的解释框架,有助于深入理解全球海洋治理是如何围绕着国际制度运行的。从制度建构过程中溯源制度建构负向结果的成因,对进一步提出优化全球海洋治理制度建构的可行路径,完善全球海洋治理制度体系有所裨益。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桂春  
建构主义在教师角色及其作用问题上的见解完全颠覆和否定了传统的教师观。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是传递知识的“工程师”,而是苏格拉底倡导的“助产士”,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给予学生“真理”,而是在确定的经验领域里,在意义建构上给予学生支持;教师不是支配学生学习的权威者和控制者,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正确的角色认知并处理好角色互换;教师教育应按建构主义的理解和要求来确立培养目标。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桂春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是对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的一股思潮 ,对我国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它促使我们变革旧有的教育观念 ,重建现代知识观 ,确立学生中心的师生观 ,反思错误的学习假设。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当今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不俗表现清晰地折射出它的思想张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裴新宁  
如何办出刊物特色,这是教育专业学术期刊的生命力之所在。自《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易名以来,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栏目的设置上,力求这些栏目内容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国际教育发展的态势和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几年来我们开设或多次开设诸如"教育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与课程"、"脑科学与教育"、"多元智能"、"默会知识"、"教育叙事"、"课程故事"、"预防艾滋病教育"、"全纳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学校道德教育"等栏目,试图最大程度地反映大家所关注的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践问题。今天,我们从2001至2003年的这些栏目中精选40余篇文章,汇编成《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月茹  
建构性学习需要学习素材、学习环境提供背景支持,建构主义理应取代工具主义、理性主义主导教科书编制的线索。鉴于建构主义侧重于认知理论研究,我们归纳总结散落于其教学观、知识观、学习观中教科书编制的相关主张,提出“建构主义教材观”并联系实践进行剖析阐发,以期实现教科书编制理念转变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同步并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侯新杰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从心理表征和适应性心理表征两方面对儿童建立它们周围世界概念的认识论基础进行解释 ,把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方面 :个人建构 (personalconstruc tion)、个人间建构 (interpersonalconstruction)和大众建构 (publicconstruction)。通过案例分析 ,概括出科学教学的建构主义方法 ,进而阐述了建构主义的科学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