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2)
2023(1740)
2022(1502)
2021(1357)
2019(2725)
2018(2656)
2017(4987)
2016(2799)
2015(3111)
2014(3054)
2013(3091)
2012(2991)
2011(2810)
2010(2973)
2009(2873)
2008(2866)
2007(2851)
2006(2618)
2005(2520)
2004(2494)
作者
(8042)
(6801)
(6587)
(6388)
(4384)
(3336)
(2985)
(2544)
(2520)
(2491)
(2386)
(2311)
(2274)
(2198)
(2141)
(2114)
(2034)
(1927)
(1887)
(1760)
(1731)
(1671)
(1602)
(1581)
(1537)
(1520)
(1480)
(1354)
(1318)
(1315)
学科
(13472)
经济(13459)
(10251)
(9753)
贸易(9751)
(9666)
管理(7682)
出口(7620)
出口贸易(7620)
(7620)
(7142)
(5956)
企业(5956)
方法(5820)
(4898)
数学(4682)
数学方法(4649)
中国(4013)
(3385)
(3282)
财政(3122)
理论(2908)
(2868)
(2694)
业经(2620)
教育(2608)
(2115)
金融(2114)
技术(2027)
地方(2012)
机构
大学(48044)
学院(45619)
(21592)
经济(21256)
研究(14997)
管理(14960)
理学(12219)
理学院(12073)
管理学(11936)
管理学院(11843)
(11745)
中国(11595)
(10037)
财经(9142)
(8251)
科学(8005)
经济学(8004)
(7677)
(7554)
(7346)
师范(7329)
经济学院(7287)
财经大学(6608)
研究所(6586)
北京(6344)
中心(6247)
(6017)
师范大学(5948)
(5611)
(5407)
基金
项目(25038)
研究(19999)
科学(19894)
基金(18893)
(15871)
国家(15729)
社会(13818)
科学基金(13253)
社会科(13181)
社会科学(13177)
教育(9343)
基金项目(9315)
(8791)
资助(8061)
编号(7742)
(7481)
成果(7228)
自然(7061)
自然科(6902)
自然科学(6901)
自然科学基金(6794)
(6393)
国家社会(6184)
教育部(5824)
人文(5581)
重点(5572)
课题(5536)
中国(5507)
社科(5471)
(5421)
期刊
(25168)
经济(25168)
研究(18144)
(10066)
中国(8886)
学报(7567)
教育(6560)
(6338)
财经(6129)
大学(6071)
科学(5909)
管理(5559)
学学(5434)
(5329)
国际(5043)
(4737)
问题(4468)
(4356)
金融(4356)
经济研究(4172)
图书(3440)
技术(3361)
业经(3164)
世界(3158)
农业(2962)
(2943)
贸易(2943)
书馆(2784)
图书馆(2784)
技术经济(2490)
共检索到76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唐亚韫  
国有经济体制的改革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理论界争论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国有经济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 ,有些经济学家提出 ,国有经济与市场体制是天生不相容的 ,提出要想把国有经济搞好 ,就必须使国有经济全面地退出竞争性领域。本文对这种“退出论”的观点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 ,国有经济应该而且也可以与市场经济相容 ,关键是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向。本文认为 ,我国国有经济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完全的市场化 ,并且对如何将国有经济彻底地推向市场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一驹  
国有商业的积极退出 ,是我国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要使这一退出健康有序地进行 ,就要认真借鉴小型国有工业企业改制的成功经验 ,结合流通行业的特点和各个商业企业的具体情况 ,花大气力做好“卖”这篇文章。此外 ,文章针对国有商业退出中存在的人的障碍 ,提出了用支付“安置费”的办法妥善安置商业职工的重要设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永秀  
论国有企业的退出○白永秀本文认为,“抓大放小”的提法要求小企业从国有领域退出,“抓重放轻”则进一步要求竞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的退出,只保留垄断行业大中型企业的国有性质。国有企业退出是由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制结构的总体格局所决定的,不会导致私有化。作者...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长学  石召奎  
资产管理公司是为处置银行大量不良资产而设立的专门机构 ,通常都是阶段性的机构 ,建立良性循环的退出机制是其运作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资产管理公司适时退出的主要方式有上市退出、股权回购、股权转让、损失核销和直接出售等。目前 ,退出机制的实现问题还受来自于经济成本、股权转让、法律法规、道德风险等诸多障碍和不确定因素制约 ,为此 ,应尽快完成对企业的产权和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造 ,完善中介机构 ,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加强硬、软件建设和金融监管 ,探索多元化的退出方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维周  
本文认为 ,尽管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有多种 ,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利用产权市场出让风险企业的股权 ,条件成熟、操作快捷、成本较低。此外 ,通过拓展产权市场功能 ,还能为今后建立二板市场创造条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贺小刚  
市场退出与进入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规律 ,它们共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本文认为 ,企业业务退出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作用 :实现战略转移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降低经营风险 ;解决代理问题等。因此 ,战略业务退出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成长 ,这也就从理论上修正了传统的企业寿命观。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洪水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制度是一国金融监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整个金融业的运作效率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迫切需要建立健全金融业市场退出制度。我国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环境、手段、方式和效果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差距与不同。因此,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营造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顺利实施的环境和基础,强化市场手段,采取市场化强强联合的兼并方式,同时还要提高存款人的金融风险意识,增强其对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承受能力。惟有如此,才能尽快建立规范的金融业市场退出制度以确保我国金融业安全、高效地运行。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强  
对信贷风险采取预控措施,实行主动性退出是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安全性的客观要求。客户退出预案的内容应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情况而定,大致应包括调整授信额度和用信规模预案、抵(质)押物处置预案、其它还款来源的退出预案等。在客户退出预案实施过程中,银行还必须完善贷款调查流程、风险预警制度、风险预警信号等级管理及合同文本修订等配套措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加祺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地方国有企业退出的市场机理已经形成。应顺势操作, 以市场化退出为主,克服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地方以指令性退出为主的不当做法,防止矛盾激化, 实现平稳退出,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宽松的环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瑾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科技产业成了中国产业升级的一个焦点,在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中,风险资本作为一种金融资本,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区别于普通资本、通过在高科技项目之间灵活进入和退出实现自身价值增值的特殊运行机制,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成长的推动力。风险资本要得以顺利成长,基本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健全的资本释放退出机制。本文旨在提出:一个健全的多层次股权交易市场,对于有效构筑这一风险释放机制具有重大的意义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范辉  谢文全  
宅基地以保值增值的方式退出,有利于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也是实现宅基地顺利退出的关键。从宅基地的价值、产权结构、增值收益分配和农民地位等角度探索了宅基地保值增值的内涵。从农民财产、宅基地属性演变、农民收入变化、融资能力和农村市场发育等角度分析了宅基地保值增值的意义。宅基地的保值增值退出,对缓解新增建设用地矛盾、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农民社会地位提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宅基地以保值增值退出在宅基地退出后的供需平衡、宅基地产权结构、市场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范辉  谢文全  
宅基地以保值增值的方式退出,有利于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也是实现宅基地顺利退出的关键。从宅基地的价值、产权结构、增值收益分配和农民地位等角度探索了宅基地保值增值的内涵。从农民财产、宅基地属性演变、农民收入变化、融资能力和农村市场发育等角度分析了宅基地保值增值的意义。宅基地的保值增值退出,对缓解新增建设用地矛盾、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农民社会地位提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宅基地以保值增值退出在宅基地退出后的供需平衡、宅基地产权结构、市场化退出机制、政府不当干预和农民自身维权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障碍,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