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23)
2023(2373)
2022(1779)
2021(2002)
2020(1426)
2019(3516)
2018(3571)
2017(4479)
2016(3750)
2015(4353)
2014(4580)
2013(3697)
2012(3490)
2011(3326)
2010(3710)
2009(3027)
2008(2876)
2007(2722)
2006(2570)
2005(2533)
作者
(7746)
(6239)
(6237)
(6227)
(3972)
(2996)
(2993)
(2665)
(2425)
(2390)
(2203)
(2110)
(2102)
(2028)
(2025)
(1992)
(1938)
(1937)
(1917)
(1898)
(1803)
(1653)
(1613)
(1532)
(1521)
(1454)
(1435)
(1355)
(1344)
(1340)
学科
教育(18485)
中国(9436)
理论(5761)
教学(5597)
(4273)
研究(3580)
管理(3417)
(3370)
经济(3365)
(3340)
(3329)
发展(3228)
改革(3179)
思想(3150)
(3106)
高等(3071)
政治(3005)
思想政治(2854)
政治教育(2854)
治教(2854)
德育(2831)
教育改革(2782)
学校(2617)
学法(2542)
教学法(2542)
(2365)
计算(2237)
学理(2227)
学理论(2227)
教育学(2209)
机构
大学(45225)
学院(39477)
教育(25613)
研究(19123)
(17697)
师范(17664)
师范大学(14915)
(12074)
科学(11175)
职业(10205)
教育学(9942)
(9345)
技术(9243)
北京(8740)
研究所(8501)
(8027)
管理(7561)
中国(7294)
教育学院(7281)
中心(7186)
职业技术(6965)
(6799)
(6743)
经济(6252)
理学(6088)
(6059)
技术学院(5876)
理学院(5865)
管理学(5549)
研究院(5459)
基金
研究(24446)
项目(21712)
教育(20559)
科学(18723)
成果(14278)
编号(13339)
课题(12802)
社会(12157)
基金(11488)
(11370)
社会科(11131)
社会科学(11130)
(10800)
(9774)
(9073)
规划(8931)
国家(8817)
(8152)
研究成果(8066)
项目编号(7983)
年度(7481)
(7177)
(6988)
(6717)
(6702)
(6687)
阶段(6671)
重点(6667)
科学基金(6626)
教育部(6516)
期刊
教育(44662)
研究(24680)
中国(20878)
职业(10495)
(7908)
经济(7908)
技术(7770)
技术教育(6868)
职业技术(6868)
职业技术教育(6868)
高等(5259)
(4761)
论坛(4761)
高等教育(4683)
成人(4661)
成人教育(4661)
大学(4558)
学报(4339)
科学(4276)
(3821)
职教(3572)
发展(3554)
(3554)
图书(3442)
比较(3343)
(3108)
教研(2956)
高教(2956)
(2770)
书馆(2482)
共检索到76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宗禹  
现代高等教育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首先是来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提出的需求。近百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力发展科学教育的同时,并不是没有人文教育,更不是没有人文精神。因此,把近百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所处的阶段表述为“过分偏重科学教育的阶段”更为妥贴。从总体上说,当前与其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不如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更为确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鈜  
一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导致了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形成了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技术不仅实现了现代工业的自动化和技术化,而且对人类社会生活领域提出了以“科学理性”为导向的分析、预测、规划和控制的更高要求,这意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张应强新科技革命和“第二次人性革命”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挑战。面对这两大挑战,高等教育该如何做出选择,以全面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笔者看来,使长期处于矛盾与冲突状态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走向整合,是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未...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昊龙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明确了科学与人文的功用 ,从理论上说明了科学认识与人文认识两种认识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并将理论联系实际 ,认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应从“为学”层面上升至“为道”层面 ,在实践中完成二者的统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正伟  薛玉琴  
马相伯是中国近代教育救国论先驱。他倡行的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教育救国思想,既吸收了教会大学一些人文主义教育传统,又秉承了儒家人文教育精神,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马相伯的教育救国思想与实践不仅积极回应了启蒙与救亡的时代主题,而且为中国近代大学史提供了一个利用教会教育资源自主创办现代大学的成功范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唐斌  尹艳秋  
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兼论科学的人文教育价值●唐斌尹艳秋近年来,关于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问题成为了高教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但应指出的是,在目前的理论探讨中存在着一种将“科学”与“人文”对立起来的认识,似乎在教育中弘扬了科学精神,不仅不利于人文精神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不仅应当归咎于狭隘的教育观,而且归根结底应当归咎于狭隘的科学观和人文观。包括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在内的狭隘的科学观与包括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和现代新儒家在内的狭隘的人文观,不仅是导致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分离的重要根源,而且也是导致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分离的重要根源。只有从根本上转变狭隘的科学观与人文观,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狭隘的教育观,从而真正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叔子  
在这世纪之交,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需要什么样的高层次人才?在这篇充满激情的文章中,作者大声疾呼: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扭转急功近利的功利化倾向,全面加强学生的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人才的科技和人文素质犹如彩凤的两翼,两翼健劲,方能高飞;中华民族有着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优良传统,并留下了可资利用的丰厚文化遗产,应大力弘扬并加以充分利用。作者对未来满怀希望,认为通过改革,我们定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科技和人文素质并重的一代新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世超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一样 ,都是现代大学发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基础。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看 ,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 ,也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主要选择。我国高等教育欲实现特定目标 ,发挥特有功能 ,必须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整合。为此 ,必须注意预防观念领域里的科技理性主义和惟智主义倾向 ,在纠正重理轻文现象的同时 ,人文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应深化改革、与时俱进 ,为实现整合并重积极创造条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贾永堂  
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研究贾永堂自二战以来,世界各国在强化科学教育的同时,对片面科学教育及其后果也开始进行反思,由此导致了对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地位的重新审视。赋予旁落的人文教育以与科学教育并重的地位,不仅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高等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叔子  
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绿色”教育。科学求真 ,是立世之基 ,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各有其作用 ,又是一个整体。人文求善 ,是为人之本 ,是民族存亡之根。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各有其作用。而科学与人文同源共生 ,互通互动 ,相异互补 ,两者交融则生“绿”,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追求目标、强大的工作能力与和谐的同外界的关系 ,以造就既富有高洁的人性 ,特别是能爱国 ,又富有非凡的灵性 ,尤其是会创新 ,从而能为人民服务的青少年一代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献君  
依靠全体教师 ,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 ,是深化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关键。要解决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的问题 ,首先要从理论上弄清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科学与人文性质不同 ,但两者是相通的 ,时代呼唤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调查表明 ,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 ,主要有 :起于知识、启迪精神、渗透美育、行为互动、营造氛围、以悟导悟、以人为本、提升境界 ,等。着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是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前提 ,也是当前的迫切需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叔子  
文章从知识经济的出现对人的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时弊和误区两个方面,论述了现代大学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指出,在大学生的素质形成中,文化素质是一切素质的基础,人文素质则是文化素质的核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何少红  
科学与人文的分离是导致上世纪许多灾难与困扰的一个重要原因 ,2 1世纪将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世纪 ;加强人文教育 ,弘扬人文精神 ,既是当前也是今后长时期的需要和趋势 ,图书馆在加强人文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