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5)
2023(8599)
2022(7145)
2021(6863)
2020(5688)
2019(13111)
2018(12920)
2017(23873)
2016(12793)
2015(14395)
2014(14145)
2013(13842)
2012(12620)
2011(11593)
2010(11630)
2009(11025)
2008(11057)
2007(9253)
2006(8397)
2005(7934)
作者
(33014)
(27484)
(27401)
(26661)
(17669)
(13067)
(12511)
(10651)
(10617)
(9780)
(9646)
(9348)
(8955)
(8781)
(8780)
(8498)
(8162)
(8085)
(7959)
(7593)
(7101)
(6584)
(6504)
(6406)
(6294)
(6119)
(6107)
(5844)
(5495)
(5488)
学科
(52127)
经济(52054)
管理(35454)
(31266)
(26372)
企业(26372)
方法(20666)
中国(19131)
数学(17924)
数学方法(17704)
(14767)
(14564)
(13541)
(12119)
贸易(12108)
业经(11928)
(11919)
(10658)
银行(10656)
(10455)
(10310)
(9555)
金融(9555)
(9416)
体制(8788)
农业(8417)
教育(8122)
理论(8091)
(7784)
财务(7766)
机构
大学(178677)
学院(174012)
(81498)
经济(80211)
研究(65320)
管理(64145)
理学(54057)
理学院(53442)
中国(52994)
管理学(52779)
管理学院(52406)
(40310)
(38601)
科学(34342)
(31418)
财经(31035)
中心(29318)
(28510)
研究所(28051)
经济学(27115)
(25889)
北京(25440)
(24841)
师范(24692)
经济学院(24238)
(23416)
财经大学(23240)
(22896)
师范大学(20432)
(20178)
基金
项目(110066)
科学(88473)
研究(85726)
基金(82945)
(71502)
国家(70922)
科学基金(60811)
社会(58080)
社会科(55076)
社会科学(55067)
基金项目(42075)
教育(40169)
(37876)
自然(35537)
自然科(34745)
自然科学(34735)
自然科学基金(34153)
资助(33672)
(33490)
编号(33253)
成果(29167)
(26928)
国家社会(25893)
重点(25043)
中国(24538)
教育部(24145)
(23641)
课题(23545)
(23042)
(22827)
期刊
(91961)
经济(91961)
研究(63257)
中国(40293)
(31799)
管理(25995)
教育(25824)
学报(23172)
科学(22810)
(21169)
(20530)
金融(20530)
大学(19099)
学学(17194)
财经(16724)
经济研究(16233)
(14611)
农业(13888)
技术(13859)
业经(12822)
(12719)
问题(12321)
国际(11223)
世界(10951)
图书(8911)
(8487)
技术经济(8115)
(7787)
论坛(7787)
理论(7585)
共检索到282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朝晖  
张维迎教授的万言长文《理性思考中国改革》,提出改革进程中必须尊重和补偿既得利益者,换取其支持改革的观点。也许这是提高改革效率的良策,但却可能有损于正义的实现。因此在改革进程中,对于既得利益者,应当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思考中国的改革,正义和法治是最高准则。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维迎  
我们必须学会用理性的态度思考中国改革。中国改革始终面临着权力结构、意识形态和知识等三方面的约束。对于现有体制下的利益格局问题需予以正视,对改革中利益受损者可进行适当补偿,以推动改革进程。改革应注重"机会均等第一,兼顾结果均等",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以考虑。削减政府权力可以遏制腐败并减少由此造成的收入差距。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兴林  
高校到底应该教授治校还是教授治学,现实中存在颇多论争。事实上,教授治学是教授本质内涵的合理延伸,教授治校超越了教授的本质规定;"教授治校"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现实中不宜机械照搬。教育家治校、教授委员会治学、行政管理者精于治事,是我国高校有效建立教授治学制度的内部条件,同时,还需要政府简政放权,为教授治学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树,许秋起  
With regard to Some Aguments about The Thinking Methods of EDP Accounting,the paper forwards some arguments about the calculating method of natural resource consumptio.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deficiencies of Some Aguments about The Thinking Methods of EDP Accounting,which need furher researches.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沈时伯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本意要求;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深化对必要劳动的认识,必须遵循坚持与发展原则,从价值创造角度及从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相互联系中深化研究和认识马克思所讲的必要劳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宇  周志华  
本文就胡鞍钢先生在《我们需要对改革进行反思》一文中提出的1997~2000年改革是零和博弈观点表示了不同看法。作者从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的角度,对零和博弈进行了质疑;通过数理分析结论和事实论证,指出奥肯模型在中国并不完全适用,并对胡先生提出的论据阐述了不同意见,提出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中国改革的阶段性成效,对改革成本和收益的计量要从多方面、各层次去考虑,客观地看待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说改革是零和博弈的观点有失公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仕明  韩轶  
所有权安排是企业改革的核心,资本雇佣劳动似乎成了“自然而然”的“公理”。本文阐述了对目前流行的关于“资本是能力的信号”,“非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决定了它的所有者应当拥有企业剩余索取”的资本雇佣劳动的理论解释的不同意见。文章指出,根据实现国有制与市场经济...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彦力  
教育历史是教育本性迷失的过程吗?本文通过分析教育的本性,教育历史发展的复杂性,提出教育历史研究应超越二元对立的研究范式,着眼于实现研究的社会价值。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沈时伯  
本文首先考察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对象中 ,公有制经济领域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不存在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即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对象是m ;其次考察按生产要素分配能否代替按劳分配问题 ,通过分析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的不可等同性、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各自存在的社会经济基本条件的差异性及按劳分配主体地位不可动摇的事实 ,阐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能代替按劳分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卫兴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康宁  
《教育研究》1998年第11期发表的谢维和教授《班级:社会组织还是初级群体》一文(以下简称《班》文),力图从教育社会学角度审视学校班级,同时完成事实分析与价值选择双重任务,并也确实提出了一些颇有启发性的观点。但因该文首先在其预设的“社会组织”与“初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盛荣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明确的,即新的土地制度必须同时满足保障农民基本生存、产权明析、确保经营者的经营主体地位、市场机制配置土地和利于城乡协调。而中国农民已经严重分化,他们对土地的需求明显不同。通过对综合改革目标和农民的土地需求分析,本文认为,比较合适的改革方案应该是国有租赁制度,即农村土地国家所有、各类法人和自然人租赁经营、弃租农民按年获得基本生存保障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泓远  康静萍  
钱伯海教授提出“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归根到底是活劳动创造价值,而且是本期活劳动”,并强调“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商品二重性就不能成立”,“谁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是,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是一个科学体系,有如一个同心圆体系,同心圆的核心内容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物化劳动只是劳动二重性这个同心圆的外部层次。用物化劳动取代抽象劳动是不对的。劳动者本身的劳动有三种形态,即潜在劳动形态、流动劳动形态和物化劳动形态,只有当流动形态劳动结束时凝结为一个劳动结果,并表现为一种有形体的物质形式或物化劳动,这时才是价值表现,钱教授把劳动表现形式就当作劳动创造价...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岳宏志  寇雅玲  
分析广义价值决定理论的两部门模型和N部门模型表明,无论是广义价值论的两部门模型还是广义价值论的N部门模型,都不仅不符合基本的经济现实,而且违背了正常的逻辑推理,根本没有资格成为继劳动价值论、新古典价值论和斯拉法价值论之后的所谓第四大价值理论体系。同时,广义价值论构建过程中逻辑推理具有随意性和主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