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5)
- 2023(1553)
- 2022(1360)
- 2021(1247)
- 2020(1141)
- 2019(2460)
- 2018(2518)
- 2017(4504)
- 2016(2721)
- 2015(3124)
- 2014(3142)
- 2013(3067)
- 2012(2972)
- 2011(2695)
- 2010(2955)
- 2009(2844)
- 2008(2853)
- 2007(2757)
- 2006(2662)
- 2005(2652)
- 学科
- 管理(9966)
- 济(8893)
- 经济(8873)
- 业(7358)
- 企(6372)
- 企业(6372)
- 制(3824)
- 法(3728)
- 农(3293)
- 中国(3290)
- 财(3173)
- 银(2658)
- 银行(2656)
- 人事(2655)
- 人事管理(2653)
- 业经(2609)
- 行(2564)
- 教育(2523)
- 融(2446)
- 金融(2446)
- 学(2365)
- 地方(2295)
- 制度(2182)
- 度(2182)
- 方法(2140)
- 农业(2103)
- 体(2075)
- 税(1966)
- 理论(1945)
- 策(1760)
- 机构
- 大学(37233)
- 学院(36323)
- 济(12299)
- 管理(12220)
- 研究(11996)
- 经济(11858)
- 中国(11318)
- 理学(9412)
- 理学院(9294)
- 管理学(9131)
- 管理学院(9046)
- 财(8418)
- 京(8282)
- 江(7990)
- 中心(6721)
- 科学(6698)
- 州(6220)
- 所(6123)
- 省(5995)
- 财经(5920)
- 范(5610)
- 师范(5561)
- 农(5494)
- 北京(5477)
- 经(5219)
- 银(5159)
- 研究所(5050)
- 人民(4999)
- 银行(4985)
- 行(4720)
共检索到69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蔡吉恒
《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实施后,欠薪将可能被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追究刑事责任。但在执行过程中,有些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如罪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不能准确、无歧义地概括出该犯罪行为的主要特征,不符合确定罪名的"合法、准确"原则;对自然人能否成为犯罪的主体未作出明确;未对"逃匿"情形进行具体解释;将"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设为构成要件,忽略了震慑欠薪、保障权益的基本立足点;未对"责令支付"行为作出明确界定等。
关键词:
欠薪 劳动报酬 《刑法修正案(八)》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赵新龙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因企业大量倒闭形成了欠薪浪潮,优先权作为最主要的法律工具开始失灵。以欧陆诸国尤其是德国的经验为摹本,日本制定了欠薪垫付法。这一机制依托比较完善的法律程序将欠薪纳入劳灾保险基金垫偿,并先后采取了浮动限额、固定限额和分类限额等方式。日本的法律设计独具特色,实际运行数据也证明其有效地管控了欠薪风险。这对解决我国目前欠薪季节性爆发、极端或群体性欠薪事件频发的问题,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制度化思路。我国应借鉴日本经验并结合国情建立企业欠薪保障法律制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黎映桃 胡铁民
效率与公平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法律经济学课题。持有型犯罪与普通型犯罪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区别甚大。借鉴法律经济学长于利用的模型、公式分析两类犯罪的犯罪构成、司法资源量 (成本投入 )和犯罪惩治量 (收益产出 ) ,显现出持有型犯罪的刑法设定 ,提高了惩治此类犯罪的效率 ,但降低了刑法惩治犯罪所应实现的公平价值。在法律经济学视野中 ,合理框定效率与公平的价值目标 ,是未来我国刑法制度理性化与日趋完善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效率 公平 持有型犯罪 普通型犯罪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贺雄
《刑法》关于信用卡诈骗罪中"恶意透支"行为的解释过于条文化,实践中难以准确把握,对这类犯罪打击力度不够。本文从"恶意透支"的主体、是否"恶意"以及是否"透支"的界定着手,探讨了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指出了立法上的缺陷,提出了以后立法上需要改进的事项。
关键词:
恶意透支 构成要件 司法解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皓
Libor事件回顾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Libor")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在伦敦银行间市场相互进行无担保拆借的利率水平,至今已被广泛应用于衍生品、大宗商品、贷款等各类金融交易,超过300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采用Libor作为定价的基准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玮琦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我国职教集团发展迅猛,但现有职教集团多为松散的教育联盟性质的非法人机构。对职教集团法人与非法人身份的分析表明,无论是职教集团的内部动力还是外部要求均应赋予职教集团法人身份。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法人分为机关法人、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四种类型,排除机关法人的不可实现性外,对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及社会团体法人三种类型职教集团的利弊分析表明,企业法人类型的职教集团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有优势,但职教集团的数量应由市场决定,同时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进行倾向性扶持。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龙稳全 李刚
目前,欠税公告已成为税务机关促使纳税人缴蚋其所欠税款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欠税公告并非行政法律行为,而应是行政事实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且欠税公告应受到比例原则的约束,并遵循正当程序原则。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叶斌 熊秉元
民间借贷时常引发犯罪行为,这是民间借贷利率管制和高利贷入罪的重要理由。本文采用中国裁判文书网刑事一审判决书的犯罪数据,基于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调整和高利贷入罪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民间借贷法律规制对犯罪的影响。结果显示,民间借贷利率上限提高会增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和赌博罪,而高利贷入罪不但没有遏制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反而增加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强迫交易罪和敲诈勒索罪。基于两项结果的解释,进一步分析发现,小额贷款公司对主要的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和高利贷入罪所引发的犯罪都产生了负向影响,即小额贷款公司对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和高利贷入罪所引发的犯罪具有抑制作用。基于溯因推理,对于这三方面事实的最佳解释是,民间借贷引发犯罪的重要机制在于民间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防治民间借贷相关犯罪问题的主要政策措施应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一方面,通过支持受到监管的民间贷款主体,增加融资借款渠道充分供给借款人;另一方面,也要打击存在暴力催收行为的职业放贷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少波
本文针对"恶意欠薪罪"提倡者的观点和理由,提出了不宜将欠薪行为施以刑事处罚的理论依据和解决欠薪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欠薪行为 恶意欠薪罪 自力救济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