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72)
2023(9310)
2022(7373)
2021(6965)
2020(5804)
2019(13413)
2018(13277)
2017(25015)
2016(13887)
2015(15825)
2014(15847)
2013(15144)
2012(13665)
2011(12004)
2010(12771)
2009(11891)
2008(12133)
2007(11059)
2006(9809)
2005(9256)
作者
(38327)
(31767)
(31635)
(30286)
(20387)
(15118)
(14521)
(12350)
(11964)
(11675)
(10953)
(10630)
(10506)
(10213)
(9763)
(9755)
(9642)
(9466)
(9405)
(9134)
(8033)
(7902)
(7800)
(7412)
(7402)
(7288)
(7153)
(7135)
(6392)
(6311)
学科
(71654)
企业(71654)
(67563)
管理(59294)
(58712)
经济(58625)
方法(28101)
(22080)
业经(21378)
数学(20579)
数学方法(20012)
(18073)
财务(18035)
财务管理(18021)
企业财务(17052)
理论(16949)
技术(15257)
(13736)
中国(13090)
(12506)
企业经济(12168)
(12052)
(12035)
(11792)
经营(11338)
(11279)
技术管理(10620)
教学(9573)
决策(9398)
(8945)
机构
学院(195239)
大学(190636)
管理(80726)
(75806)
经济(74031)
理学(68392)
理学院(67781)
管理学(66471)
管理学院(66104)
研究(56078)
中国(45589)
(39960)
(38300)
(33339)
科学(31641)
财经(29554)
中心(27207)
(26797)
(26521)
(26306)
北京(25420)
业大(24697)
(24467)
(24000)
师范(23777)
技术(23667)
研究所(23629)
商学(22536)
商学院(22325)
经济学(21613)
基金
项目(121332)
科学(96722)
研究(93083)
基金(86383)
(73092)
国家(72321)
科学基金(64816)
社会(57371)
社会科(54314)
社会科学(54299)
(50060)
教育(46600)
基金项目(44283)
自然(41955)
自然科(41134)
自然科学(41125)
(40604)
自然科学基金(40435)
编号(39669)
资助(36600)
成果(32392)
课题(28088)
(27805)
重点(27135)
(26486)
创新(25645)
项目编号(25356)
(24787)
(24265)
教育部(23660)
期刊
(89842)
经济(89842)
研究(56705)
中国(44386)
管理(38245)
(35416)
教育(32098)
技术(24490)
科学(23858)
学报(23582)
(21753)
大学(19475)
(18196)
金融(18196)
学学(17825)
业经(15433)
财经(15349)
农业(14186)
(13280)
经济研究(12970)
技术经济(12003)
财会(11769)
职业(11489)
统计(10546)
问题(10504)
(10348)
会计(10149)
图书(9881)
(9740)
(9441)
共检索到306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凤云  
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其基本特点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具有职工和学生双重身份,教学与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因此,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完善实习实训条件,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宗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怡民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以工学结合为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本文介绍了以"岗位需求导向,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做于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冷士良  孙婷婷  王德堂  
文章介绍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在分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并对"联盟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认为建立利益紧密相关的校企联盟,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有效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强  武振华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推崇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全面推行这一模式目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还有不少困难需要克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冰  
人才培养模式由六大要素组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命名往往采用某一要素的最显著的特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主导模式。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的核心。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发挥高职院校、企业、政府和教师的主体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林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以及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问题,阐述了几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思路和做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伟  
"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校企共同全程与全面参与。本文认为师资队伍的"双师"要求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是"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关键,制度、文化和机制建设则是校企长效运行机制建设的保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士群  张荣华  
高职教育具有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特点,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间的密切合作,精心构建工学结合三级平台,着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互惠多赢的效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智辉  韩志孝  
河南省以建设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为契机,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以"产业—行业—企业"相融合、"岗位—能力—课程"相融合、"基地—师资—制度"相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显著提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综合竞争力,进而形成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夏君  
作为浙江省惟一的一所建筑类高职院校,学院本着立足产业、依托行业、联手企业、贴近岗位、创新机制、全面提升质量的思路,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建设类高职人才培养之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万名建设类实用人才。本文介绍了学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及其产生的多元效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翟艳辉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其中,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统一的办学实体是职业院校共同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了如何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严丽丽  
工学结合是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财经高职院校由于实习单位点多面广、实习岗位的特殊性,增加了实习成本和风险,这一直是困扰开展工学结合的难题。文章以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财经类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的实践、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士群  项东升  
本文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工学结合在实践层面上所遇到的诸多难题,并提出应对的策略,以期对当前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的实践活动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秀荣  
一、导言高职院校是以实施高等职业技术学历教育与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机构,通过教育与培训,使受教育者掌握技术与就业本领,从而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是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加强校企合作能够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也是走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两张皮"的必然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