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15)
2023(4760)
2022(3737)
2021(3550)
2020(2796)
2019(6242)
2018(6064)
2017(11575)
2016(6106)
2015(6744)
2014(6258)
2013(6101)
2012(5717)
2011(5282)
2010(5405)
2009(5275)
2008(5422)
2007(4793)
2006(4275)
2005(3945)
作者
(15866)
(13328)
(13128)
(12612)
(8579)
(6272)
(5840)
(5033)
(5009)
(4771)
(4496)
(4469)
(4233)
(4226)
(4194)
(4147)
(3924)
(3891)
(3847)
(3439)
(3387)
(3109)
(3025)
(3021)
(2992)
(2985)
(2951)
(2774)
(2594)
(2545)
学科
(27535)
经济(27514)
管理(22510)
(20361)
(19646)
企业(19646)
方法(12076)
技术(10476)
数学(9571)
数学方法(9488)
技术管理(8623)
理论(7201)
中国(7114)
业经(6660)
(5970)
银行(5965)
(5911)
(5880)
(5843)
金融(5843)
(5801)
(5315)
(5167)
贸易(5162)
(5026)
(4665)
教育(4081)
(3882)
(3804)
(3760)
机构
大学(89317)
学院(87475)
(41347)
经济(40590)
管理(33957)
研究(29008)
理学(28929)
理学院(28650)
管理学(28296)
管理学院(28118)
中国(24618)
(20070)
(18162)
财经(15894)
科学(14578)
(14508)
经济学(14399)
(13346)
中心(13215)
经济学院(12869)
(12420)
财经大学(12116)
研究所(11833)
北京(11579)
(11303)
师范(11251)
(10970)
金融(10822)
(10477)
(10260)
基金
项目(54286)
科学(44546)
研究(42004)
基金(40883)
(34647)
国家(34367)
科学基金(30470)
社会(29122)
社会科(27661)
社会科学(27655)
基金项目(20865)
(20341)
教育(19458)
自然(17837)
自然科(17489)
自然科学(17485)
自然科学基金(17212)
(17028)
资助(16401)
编号(15798)
(14619)
创新(13843)
成果(13399)
国家社会(12615)
(12563)
重点(12232)
教育部(11591)
课题(11359)
(11270)
人文(11120)
期刊
(44906)
经济(44906)
研究(31468)
中国(17252)
(15572)
管理(15479)
(14540)
金融(14540)
教育(11140)
科学(10445)
学报(9977)
财经(8869)
经济研究(8506)
大学(8363)
学学(7778)
技术(7773)
(7760)
(6858)
业经(5783)
问题(5502)
科技(5220)
技术经济(5165)
(4989)
理论(4557)
国际(4478)
商业(4213)
农业(4178)
(4165)
现代(4062)
(3898)
共检索到136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钟伟  张晓曦  
近十几年来,"新共识"宏观货币理论成为当代货币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但是,从"新共识"理论创建来世起,学者对其的争议就始终没有停止。次贷危机爆发后,"新共识"不包含货币存量等一系列严重缺陷被充分暴露并受到广泛质疑。本文回顾"新共识"模型的基础上,对宏观框架方面和货币政策方面的不足进行评价,并认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手段不应以短期利率为唯一工具,而应回归到数量工具、价格工具和其他工具并用的传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莉萍  
本文重点分析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双支柱政策三种实现模式的核心内容、政策利弊及若干共识。分析表明,中央银行是维护金融稳定的主导机构之一,但货币政策不是维护金融稳定的最佳选择。在长期,或可以通过改变货币政策规则、新增货币政策工具或者推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来兼顾金融稳定目标。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政策应该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首先侧重自身有调控优势的政策目标,其次要兼顾与另一政策的配合,尽量不对冲;信用创造是二者都应关注的金融活动,也是协调的重点;二者的协调配合模式是动态的,应该考虑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周期、本国金融结构等因素。针对国内双支柱政策,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货币政策宽松时期应避免力度较大的强宏观审慎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重点应放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和破产清算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落实宏观审慎评估工具,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覆盖;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自身机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龙  刘金全  
不同阶段不同政策目标下,不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不同,合理构建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框架意义重大。通过对货币政策的"单一型"规则与"混合型"规则选择、货币政策的"降杆杆"与"稳杠杆"权衡等问题进行文献分析,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框架存在混合型规则、预期管理、经济政策协调配合等调控共识,但也存在评价指标单一、缺乏微观主体预期、经济政策交互效应考虑不足等问题,应将货币政策调控评价指标、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经济政策交互效应等问题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和分析重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英杰  
从相机抉择到通货膨胀目标制,现代货币政策规则经历了复杂的路径演变过程。西方国家不同时期所采用的货币规则,反映出人们对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并因此增强了货币政策主动调节的灵活性和适用性。目前西方国家所采用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正是人们对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认识深化的结果,对中国货币政策规则选择有很大的启发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文进  
货币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对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分析,都是建立在货币理论基础之上的。对货币而不是产品的追逐,使资本主义成为货币经济而不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交换经济,货币在资本主义或市场经济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其量的变化决定着市场经济运动的方向。从马克思内生性的货币理论出发,可得到资本主义经济在长期保持相对稳定而短期则不断波动的结论。所以,客观认识马克思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不仅对正确理解马克思宏观动态性的理论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和货币调控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贵生  李晓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达  
宏观经济问题是国家经济生活中总量方面的问题,诸如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的总量,全社会商品、服务的供与求,劳动力的供与求、货币的供与求、预算的收与支、结余或赤字的总量,以及相应的经济增长率、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工资率和就业率、利息率和汇率的总量比率。这些总量和比率,在均衡与失衡、协调与失调、相容与排斥等相关形态的运动过程中,按照怎样的规律趋向或背离均衡点,构成宏观经济分析的内容。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铭石  陈武  
我国宏观货币需求三议肖铭石,陈武宏观货币需求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合理运转需要多少货币供应量,它类似于“货币必要量”概念。本文拟对我国宏观货币需求的理论与实证方面发表几点意见。一、资金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同时,国家经济要取得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新  
马克思的财政货币理论与宏观调控曹新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货币理论和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马克思的财政、货币理论的宏观调控作用作些初浅探讨。一、财政理论与宏观调控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认为,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贵生  李晓华  
首先,Invest对GDP和Index有长期影响,而在短期内影响不明显甚至为负向的,可以认为本次以经济高速增长和物价上涨为主要表现的经济过热,并非源自于近期的投资扩张。项目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本身存在较长的投资周期,所以,本轮经济过热的根源来自于1—2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以前的盲目投资扩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延  
70年代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关于稳定性政策的论战中,有一个勿庸置疑的前提:政府政策是有效的,争论的焦点在于哪一个政策,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更有效。70年代末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崛起,将争论向“前”推进了一步,争论的焦点是这个前提本身:政策是否有效?在多大程度上有效?80到90年代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界非常活跃的10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在争论中进一步发展了自身的理论,但是无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红  陈洁  
建立在信息革命基础上的网络经济 ,使网络银行和电子货币得到迅速发展 ,并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深刻影响。网络金融已成为目前金融业发展的主流 ,电子货币必将在金融业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 ,也将给金融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变革与挑战。面对变革与挑战 ,中央银行必须采取具体的对策与措施 ,以期为网络金融营造一个稳定有序的运作空间。本文对电子货币发展给宏观调控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楚尔鸣  石华军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增长,而这种调控又主要是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的。长期以来,理论和实践主要关注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缺乏对调控自身合理性,即货币政策定力的研究。通过梳理货币金融理论和总结国内外货币政策实践,本文认为货币政策定力是货币政策工具变量调整的相对稳定性,货币政策定力的强弱可以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偏好、政策工具变量的变动频率、调整幅度以及相对力度与时滞四个方面来度量,并分析了货币政策定力的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方婴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由70年代出现的理性(合理)预期学派发展而来的。由于理性预期学派进入80年代以来有了重要发展,且影响日益扩大,所以被西方学者冠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这一内涵更丰富的名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从创立之初就对经济周期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早期的代表人物罗伯特.卢卡斯提出了货币周期模型,80年代又有一批学者提出了实际经济周期模型,都引起过很大反响。这里我们介绍货币周期模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芳  
价格水平财政决定论从"李嘉图框架"出发复活了凯恩斯主义,而"新共识"宏观经济学则从新凯恩斯主义框架复兴了货币主义,两大阵营"越走越近",在多方面达成了"新共识"。然而,2007年以来的美国"次贷危机"却向这种"新共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宏观经济政策"新共识"在新的背景下又有了新的进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