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9)
- 2023(2192)
- 2022(1961)
- 2021(1880)
- 2020(1500)
- 2019(3501)
- 2018(3624)
- 2017(6400)
- 2016(3720)
- 2015(4366)
- 2014(4811)
- 2013(4586)
- 2012(4153)
- 2011(3817)
- 2010(3883)
- 2009(3375)
- 2008(3504)
- 2007(3314)
- 2006(2965)
- 2005(2702)
- 学科
- 济(11068)
- 经济(11043)
- 管理(10618)
- 业(8902)
- 企(7710)
- 企业(7710)
- 财(5575)
- 理论(4051)
- 中国(3916)
- 农(3741)
- 方法(3573)
- 教学(3415)
- 学(3373)
- 和(3345)
- 制(3305)
- 教育(3304)
- 业经(3041)
- 务(2853)
- 财务(2842)
- 财务管理(2824)
- 企业财务(2616)
- 收入(2595)
- 地方(2539)
- 农业(2481)
- 数学(2440)
- 数学方法(2373)
- 银(2367)
- 银行(2363)
- 学法(2278)
- 教学法(2278)
- 机构
- 学院(51030)
- 大学(49191)
- 管理(16413)
- 济(16215)
- 经济(15609)
- 研究(14834)
- 理学(12957)
- 理学院(12799)
- 中国(12740)
- 管理学(12479)
- 管理学院(12383)
- 京(10843)
- 财(9978)
- 江(9957)
- 科学(9243)
- 州(8201)
- 范(7950)
- 师范(7878)
- 所(7778)
- 中心(7561)
- 技术(7520)
- 职业(7230)
- 财经(7149)
- 北京(7104)
- 农(6626)
- 研究所(6552)
- 省(6307)
- 经(6299)
- 业大(5947)
- 师范大学(5896)
共检索到88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谷书堂
如果说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那么,分配关系则是所有制关系的具体实现。回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物质利益的分配与再分配而展开的。尤其是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必然会引起分配关系的重大变化。一、传统分配制度的弊端和二元分配机制的形成正如一枚钱币有正反两面一样,分配关系不过是所有制关系的反面。传统的单一公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振国
本文认为,按贡献分配将劳动与其他非劳动要素统一于生产要素,将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统一于社会贡献,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统一于按贡献分配。这一原则体现了经济国际化、市场化等时代性,把握了按贡献分配规律的必然性,是我国分配理论与时俱进地创造性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建祥
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我国高等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立各种合法非劳动收入的地位,缩小效率与公平关系下的收入分配差距。实现此制度改革,须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完善机制,建立以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为主导的多元化收益分配的模式,优化实施的内外部环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遐见
按贡献分配是在全社会中各种生产要素以其对社会财富增长的业绩而相应获取报酬的方式 ,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化分配模式。构建和实施按贡献分配机制 ,可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 ,充分发挥各要素主体的价值
关键词:
贡献 分配 机制 价值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新成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要素财富论和生产要素所有权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搞活国企、有利于推进市场经济的进程。生产要素贡献的度量应坚持市场化原则,以要素的稀缺程度和贡献率作为分配的尺度。确立和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路径选择:微观基础再造、健全完善市场体系、法规政策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卫平
“按贡献分配”不是指按要素的边际贡献分配,也不是指按要素对财富创造和价值形成的贡献分配,而是指按要素提供必要生产条件的贡献和对要素投入差异产生的增量财富实现价值贡献分配。两种贡献作用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是,按第一种贡献分配是按要素分配的根本依据,即决定按要素分配存在的依据(通过要素所有权作为最终依据的作用体现);按第二种贡献分配则是按要素分配的从属依据,也即调节要素投入差异对财富实现价值影响在分配量实现上的补充性调节依据。
关键词:
按贡献分配 生产要素 财富创造 实现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小芳
十六大提出的要素按贡献分配,在十五大按要素分配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了要素分配的依据和要素收入的性质,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关系的本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当前需要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变化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深化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理解。
关键词:
按贡献分配 按要素分配 市场经济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运梅 李长玲 刘小慧
[目的 /意义]为了合理平衡合著论文中作者的科研贡献,在总结前人p指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合著论文作者署名次序与作者贡献均等问题,提出基于合著作者贡献大小分配权值的p指数方法,以使p指数用于人才评价时更加有效合理。[方法 /过程]以图书情报学领域两位作者的科研论文产出为例,通过数据统计与对比分析得出4种不同p指数方法的计算结果。[结果 /结论]发现只考虑独著和第一作者发文情况的p_1指数与不考虑合著只要参与就计一次的p_2指数属于极端的处理方式;而按均分合著者权重计算的p_a指数忽略了著者署名次序的问题;根据娄策群的作者贡献率等级分配法计算所得的pw指数不仅考虑到作者合著情况,还考虑到对于一...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汉通
人力资本参与收入分配的问题,是目前收益分配制度改革中碰到的新问题,分配制度、激励机制的设计必须考虑人力资本对企业产出的贡献。文章就这一问题从人力资本的价值度量,对产出的贡献率的测算,以及如何设立以贡献率为基础的分配制度等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
人力资本价值 收入分配 贡献率 分配制度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世聪
本文阐述了人力资源贡献价值的内涵,重新设计了考评与分配程序。在贡献价值量化的基础上,采取自评、互评、领导审定等方式,从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及工作表现三个方面对适用于不同类型员工的非价值指标进行打分,折合成价值指标,并将其融入个体贡献价值模式;在按贡献价值进行考评的基础上计算出分配价值,保证员工之间收益分配公平合理。
关键词:
人力资源 贡献价值 绩效考评 收益分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珺
本文从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问题出发结合分配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大小和多少是分配的客观经济依据,而所有者对要素的合法产权是分配的法权依据和最终实现依据,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原则应是将各种生产要素相互协作生产出来的价值,按要素的贡献由各要素所有者凭借合法产权参与分配,这两者紧密联系,共同构成我国新型分配制度的基础性内容。
关键词:
要素贡献 合法产权 分配制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森林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党的十六大对我国分配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本文试对按生产 要素贡献分配的内涵和客观依据进行初步分析,同时揭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实践意义及实现机制。
关键词:
生产要素 贡献分配 理论思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汉通
人力资本参与收入分配的问题,是目前收益分配制度改革中碰到的新问题,分配制度、激励机制的设计必须考虑人力资本对企业产出的贡献。文章就这一问题从人力资本的价值度量,对产出的贡献率测算,以及如何设立以贡献率为基础的分配制度等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
人力资本价值 收入分配 贡献率 分配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