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78)
2023(8649)
2022(7383)
2021(6816)
2020(5745)
2019(12697)
2018(12895)
2017(25035)
2016(13688)
2015(15896)
2014(16382)
2013(16388)
2012(15834)
2011(14568)
2010(15101)
2009(14469)
2008(14339)
2007(13365)
2006(12329)
2005(11695)
作者
(41267)
(34371)
(33890)
(32809)
(21789)
(16384)
(15750)
(13112)
(12948)
(12730)
(11858)
(11431)
(11341)
(11087)
(10623)
(10438)
(10013)
(9968)
(9941)
(9913)
(9034)
(8336)
(8245)
(7933)
(7753)
(7730)
(7673)
(7580)
(7019)
(6684)
学科
(76161)
经济(76090)
管理(36166)
(30810)
(24476)
企业(24476)
方法(23565)
中国(21245)
数学(19503)
数学方法(19261)
地方(19102)
(16980)
业经(15134)
(15049)
(14558)
(14317)
地方经济(12821)
(12140)
银行(12120)
(11969)
贸易(11959)
(11686)
(11559)
(11074)
金融(11072)
理论(10978)
农业(10876)
(10415)
(10158)
环境(9411)
机构
学院(210723)
大学(208413)
(93549)
经济(91402)
研究(75970)
管理(70716)
中国(60292)
理学(57707)
理学院(56977)
管理学(55918)
管理学院(55518)
(46395)
(45310)
科学(42585)
(39674)
财经(35176)
(34944)
研究所(34694)
中心(33809)
(31357)
北京(30312)
(30029)
经济学(29927)
师范(29816)
(28997)
(28404)
(26824)
经济学院(26583)
财经大学(25409)
业大(24759)
基金
项目(115560)
研究(90827)
科学(88128)
基金(79026)
(67109)
国家(66465)
社会(56172)
科学基金(54631)
社会科(53030)
社会科学(53019)
(45566)
教育(42156)
基金项目(40455)
编号(39358)
(37517)
成果(34743)
资助(33611)
自然(31250)
自然科(30361)
自然科学(30353)
自然科学基金(29764)
课题(28555)
(27007)
重点(26269)
(25353)
(24224)
(24109)
项目编号(23516)
(22712)
发展(22552)
期刊
(124969)
经济(124969)
研究(76322)
中国(44545)
(35806)
管理(29819)
教育(28246)
(28081)
学报(27888)
科学(25785)
(25251)
金融(25251)
大学(21690)
经济研究(20384)
学学(19918)
技术(19657)
业经(19242)
财经(18799)
农业(18554)
问题(16671)
(16458)
(14343)
国际(12673)
图书(11656)
技术经济(11440)
商业(10889)
理论(10776)
统计(10407)
经济问题(10364)
(10339)
共检索到354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波  
1987年第四期《经济地理》刊登了“我国经济地带与东亚经济地带的文化地理背景”一文(简称“尊文”。下同),文中提出了东亚经济地带的划分方法,并与我国经济地带相比较,阐明了它们之间的联系,着重论述共同的文化地理背景。也说明为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文化地理的重大意义。纵观全文,我认为有若干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探讨。并以此请教胡兆量先生。一、东亚经济地带的提法不妥,且不能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相提并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兆量  
1985年9月公布的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建议第一次把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对三个经济地带进行宏观分析时,首先涉及我国经济地带与东亚经济地带的联系,同时涉及东亚崛起的地理背景,东西方文化发源地的地理背景。在此基础上,我国经济地带的文化地理背景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一、我国经济地带与东亚经济地带的联系从全世界的宏观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地带,可以发现我国经济地带与东亚经济地带有内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泊溪  
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若干问题探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部部长李泊溪研究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经济体制的特征而言,它与现代市场经济是一致的。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如何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主要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叶剑平  高峰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许多沿海城市开始面临土地资源瓶颈,如何有效缓解沿海快速城镇化地区空间资源紧缺矛盾,是现阶段土地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快速城镇化地区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背景入手,针对现阶段我国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理念构建、基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模式选择、快速城镇化地区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构建三个方面,对我国滨海土地开发利用问题进行探讨,为我国滨海地带土地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叶剑平  高峰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许多沿海城市开始面临土地资源瓶颈,如何有效缓解沿海快速城镇化地区空间资源紧缺矛盾,是现阶段土地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快速城镇化地区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背景入手,针对现阶段我国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理念构建、基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模式选择、快速城镇化地区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构建三个方面,对我国滨海土地开发利用问题进行探讨,为我国滨海地带土地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叶剑平  高峰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许多沿海城市开始面临土地资源瓶颈,如何有效缓解沿海快速城镇化地区空间资源紧缺矛盾,是现阶段土地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快速城镇化地区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背景入手,针对现阶段我国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理念构建、基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模式选择、快速城镇化地区滨海地带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构建三个方面,对我国滨海土地开发利用问题进行探讨,为我国滨海地带土地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永夺  
当前,我国经济若干错综复杂问题的存在,有其深刻的体制背景,即可归咎为计划体制的不适和市场体制的欠缺。因此,继续沿用原有的增量改革方式显然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为此,本文提出一揽子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湛泳  夏娟  
低碳经济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如何通过汽车消费促成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值得探索和研究。本文结合低碳经济模式和未来汽车消费趋势,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在节能减排、能源创新等方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我国汽车消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锦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目前正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影响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在低碳经济转型的趋势下,面临着自身区域经济的制约因素。在此背景下,应当优化我国的区域经济结构,建设性的提出应对策略,积极应对低碳经济的转型,优化区域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利涛  
改革开放以来,在引入外资、开放市场等政策红利带动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但在我国经济总量和速度爆发式增长的光环背后,也蕴藏着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风险。在全球化背景和外资驱动引领下,我国承载起了世界工厂的职能,发展了大批量的低端制造业。在此背景下,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在遇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会致使我国经济发展中供给和需求出现严重的不匹配问题。我国经济在找不到新的增长点的情况下,长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所积累的矛盾将日益显现,区域发展矛盾、低端产能过剩、需求端刺激下产业难以进行自主升级等一系列经济发展中结构性失衡问题将出现。为此中央财经小组在2015年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旨在强调我国要在适度扩大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思考如何从供给端发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反思经济发展的未来出路,引领经济新常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杜建菊  
一、税源经济研究的逻辑起点 税源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的,把税放在社会经济体系中进行考察,研究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机制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科学的研究应该有一个逻辑起点,相关的研究应围绕着逻辑起点展开。税源经济研究也应遵循这一规律。 税与经济的关系必然首先牵涉到税存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殿廷,史培军  
本文从支持决策的角度探讨了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其中包括对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认识、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确定、产业政策取向、区域开发模式和地缘战略选择及对策措施制定等。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亚太经济迅速崛起的形势下,内蒙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加大开放力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速资源转换,通过优势资源开发、优势产业组建和重点地域建设促进全地区经济的腾飞。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力明  艾建华  
以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因其独有的微观经济效益分析与宏观经济效益分析的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的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阶段性经济效益与全过程经济效益分析的结合之特性,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评价方法的运用,对于实现项目评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银行作为跨全球性的投资开发机构,在运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郑国辉  
本文从知识经济特征出发 ,对无形资产概念和计量范畴的拓展 ,对无形资产的地位及其确认条件进行有益探讨 ;在此基础上提出无形资产计量的成本特征与假设前提 ;最后建议按照充分、公开、真实、科学原则披露无形资产各种相关信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