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2)
2023(1966)
2022(1692)
2021(1460)
2020(1381)
2019(3378)
2018(3203)
2017(6271)
2016(3058)
2015(3204)
2014(3001)
2013(3196)
2012(2947)
2011(2668)
2010(2690)
2009(2419)
2008(2359)
2007(2111)
2006(1981)
2005(1908)
作者
(8084)
(6911)
(6613)
(6561)
(4473)
(3304)
(3076)
(2659)
(2600)
(2585)
(2398)
(2254)
(2245)
(2231)
(2189)
(2182)
(1979)
(1971)
(1952)
(1784)
(1779)
(1726)
(1644)
(1602)
(1562)
(1549)
(1491)
(1469)
(1454)
(1378)
学科
(15085)
经济(15071)
收入(7480)
(7249)
(6816)
管理(6230)
方法(5373)
(5257)
数学(4666)
数学方法(4581)
中国(4453)
国民(4367)
国民收入(4142)
(4136)
企业(4136)
农业(4049)
(3992)
财富(3992)
关系(3181)
地方(2842)
(2737)
分配(2591)
经济关系(2505)
(2465)
业经(2450)
对外(2417)
(2347)
税收(2323)
外经(2277)
对外经济(2262)
机构
大学(42084)
学院(40244)
(20413)
经济(20124)
研究(16475)
管理(14431)
理学(12230)
中国(12206)
理学院(12090)
管理学(11798)
管理学院(11712)
(10295)
(9329)
科学(8564)
(8295)
财经(7539)
研究所(7344)
(7229)
经济学(7054)
(6925)
中心(6867)
(6599)
经济学院(6358)
北京(6170)
(5914)
(5690)
师范(5659)
财经大学(5567)
农业(5338)
业大(5337)
基金
项目(26035)
科学(20748)
基金(19778)
研究(19693)
(17443)
国家(17293)
科学基金(14573)
社会(13655)
社会科(12982)
社会科学(12978)
基金项目(9820)
(9121)
教育(8963)
自然(8319)
资助(8313)
自然科(8173)
自然科学(8169)
自然科学基金(8012)
(7859)
编号(7325)
成果(6608)
国家社会(6373)
(6128)
重点(5944)
(5625)
教育部(5488)
课题(5255)
(5252)
(5249)
大学(5225)
期刊
(23011)
经济(23011)
研究(15506)
中国(10804)
(8077)
(6644)
学报(6638)
管理(6308)
科学(6010)
教育(5751)
大学(5489)
学学(4912)
经济研究(4333)
财经(4136)
农业(4112)
(3934)
金融(3934)
(3669)
技术(3660)
问题(3158)
(2995)
业经(2884)
(2566)
世界(2482)
统计(2477)
国际(2324)
技术经济(2229)
(2102)
(2019)
经济问题(2014)
共检索到69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田国强  杨立岩  
“幸福—收入之谜或悖论”是指当国家变得更富裕时,平均幸福水平并未随之提高。本文构建了一个规范的经济学理论模型,在个人理性选择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假定下研究人们的幸福问题,从而将幸福经济学整合到主流经济学中来。该模型同时考虑了收入和非收入因素,将心理学和经济学中的攀比理论和“忽视变量”理论的基本思想统一起来,在现代经济学中最为基本的帕累托最优标准和个人自利性假设下,探讨了幸福—收入悖论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存在一个与非物质初始禀赋正相关的临界收入水平,当收入尚未达到这个临界水平之前,增加收入能够提高社会的幸福度;一旦达到或超过这个临界收入水平,增加收入反而会降低总体幸福水平,导致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江一  李涵  甘犁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面板数据考察了家庭资产与负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对"幸福-收入"之谜进行了再讨论。结果表明,家庭资产对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负债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幸福感。不同资产或负债对幸福感的影响大小与显著性不同。在资产中,以房产、汽车、耐用品的影响为主;在负债中,以住房负债、工商业负债的影响为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其它因素不变,幸福感会随着社区平均资产规模的上升而提高,会随着社区平均收入的上升而降低,即相对资产对幸福感具有正的"示范效应",而相对收入对幸福感具有负的"攀比效应",负债则不具上述影响机制,负债更有可能通过影响健康而间接影响幸福感。研究还发现,一旦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昊  赵春明  杨立强  
本文采用倾向卡尺近邻的马氏距离匹配法,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进行反事实干预,并构建probit模型评估户籍所在地转换难度对收入净差距产生的影响。我们从收入补偿角度解释了普遍存在的户籍所在地"反向歧视之谜",研究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户籍所在地"反向歧视",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外地户籍将带来58.64%的收入溢价。户籍转换概率每提高1%,户籍所在地带来的收入差距将降低4%,证明反向歧视的原因是收入补偿。反向歧视的存在和收入补偿解释的合理性并不因劳动力个体特征差异和城市规模不同而改变,但本地农业户籍和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昊  赵春明  杨立强  
本文采用倾向卡尺近邻的马氏距离匹配法,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进行反事实干预,并构建probit模型评估户籍所在地转换难度对收入净差距产生的影响。我们从收入补偿角度解释了普遍存在的户籍所在地"反向歧视之谜",研究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户籍所在地"反向歧视",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外地户籍将带来58.64%的收入溢价。户籍转换概率每提高1%,户籍所在地带来的收入差距将降低4%,证明反向歧视的原因是收入补偿。反向歧视的存在和收入补偿解释的合理性并不因劳动力个体特征差异和城市规模不同而改变,但本地农业户籍和低学历劳动力明显受到更为严重的户籍所在地歧视。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靳清  贾全星  
"李约瑟之谜"的讨论已经很多,虽皆粲花之论,却难成气象。中国与欧洲如此霄壤之别的历史结果背后必然有其支配历史的现象。我们能够想得到的各种现象,比如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生产方式、地理环境等,战争似乎更能担当这一角色,因为它关乎个人、民族、国家的生存与安全。中国没有先于西方发生工业革命,不是中国"做错了什么",而是"没做什么"。中国,这个天朝上邦乐于"正其谊","明其道",用朝贡体系襟带四周,所以容易成为"睡狮"。战争对技术的需求是急迫的、大量的、也是苛刻的。战争与技术发明、发现之间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本文用计量的方法证明了这一点。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的成长之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理论假设的局限性,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核心的正统经济学缺乏解释企业成长之谜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在借鉴演化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试图通过一个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企业主导逻辑的演进框架对企业之谜作出理论解释。我们强调,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经营环境,持续创新及其创新性竞争战略的实施是企业获得持续成长的根本途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武少俊  
一、何为悖论? 在逻辑学上,悖论的含义是:一个命题B,如果承认B,可推得非B;反之,如果承认非B,又可推得B。则命题B称为一个悖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速度问题就是这样一个悖论。强调速度的重要性,追求高速度,往往导致非速度(即调整,整顿),这时往往对速度战略大加批判;但调整整顿,又必然引至强调速度的重要性。这种现象在我国几十年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出现。例如:1958年的"大跃进"强调高速度,"超英赶美",结果导致1960年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速度降到最低;1978年的"三年大见成效","洋跃进",导致1979年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1985-1988年的"改革攻坚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昉  
本文立足于经济增长理论框架,分析经济史研究中"大分流之谜"之中国版本"李约瑟之谜"。在一个周而复始的贫困陷阱中,必须具备形成临界最小物质资本积累的条件以及形成一种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实现创新与生产活动相结合,否则无法打破贫困均衡陷阱。因此,"李约瑟之谜"可以重新定义为: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未能形成打破马尔萨斯贫困陷阱所必需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并将其转化为科学技术创新,以致中国未能成为工业革命的诞生地,错失拥抱现代化的历史机遇。本文揭示欧洲典型的封建制与中国的王朝帝国制的巨大差异,造就了大相径庭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激励机制,尝试为理解"李约瑟之谜"提供了一个经济增长视角。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姜建强  
本文试图为“阿尔钦-德姆塞茨之谜”提供一个解释。本文认为:(1)科斯意义上的企业“权威”主要与劳务供给中的“细节”控制问题有关,因而本质上与市场上独立签约人之间的“权威”是完全不同的;(2)与市场合约中的“权威”不同,企业(雇佣合约)中的“权威”主要是因节省交易(度量)费用,选择的度量对象是投入而非产出的结果。一般而言,企业中的“权威”结构,无论是人力资产控制权的配置结构,还是非人力资产控制权的配置结构,都不过是在交易费用约束条件下,因节省交易费用自由选择合约的一种结果。这样看来,强调所谓最优的企业所有权结构,忽略现实中究竟什么样的约束条件导致这种权力结构的产生,显然是一种舍本逐末的研究方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翔  
所谓"人民币低估之谜",包含两方面事实:一是人民币实际汇率随经济增长而持续贬值,二是西方学界普遍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近年来存在大幅度低估。本文认为,中国日益恶化的地区间竞次,导致各部门单位产出的中间投入和工资成本不断下降,进而通过三种价格乘数效应严重压低了中国的物价和工资水平,是产生"人民币低估之谜"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标准的投入产出模型加以拓展,以两个在中国存在严重"竞次"现象的部门(公路货运业和煤炭开采业)作为案例,利用投入产出表来模拟竞次的价格水平效应。模拟结果显示,竞次可以充分解释"人民币低估之谜"。本文表明,要使人民币实际汇率达到并维持在合理水平,必须对中国的地区间竞次加以有效治理,这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汪昌云  汪勇祥  
资产定价理论是现代西方金融理论的核心之一,也是投资理论的基石。本文在阐述资产定价理论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以"股权溢价之谜"的提出和解释为红线,较完整地回顾了现代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历程。本文还梳理了资产定价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联系的相关文献,试图建立起从微观层面的资产价格确定到宏观层面的重要经济变量周期性变化特征的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贾帅帅  徐滇庆  
2003年以来官方出台了大量文件治理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但相关行业生产能力反而持续增长,这一现象值得深思。既有研究多从过度投资、政府干预等角度对诱发产能过剩的原因进行阐释,但并不能解释其久治不愈的根源。本研究关注到中国钢铁等行业所面临的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与落后产能持续淘汰的现实,从动态分析的视角以新的产能过剩表述模型分析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并结合不同行业特征对其进行重新分类。2012年以来中国钢铁行业所出现的产能过剩是乐观预期下所投资新产能在投产后失去了可靠的市场支撑,因需求短板引发供求失衡而导致的;电力成本差异会使得电解铝行业出现局部性产能相对过剩;逆经济周期而投资的造船产能会造成该行业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华东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住房价格快速上涨和居民消费持续下降的局面,围绕房价和消费的关系涌现了大量研究。但不论是基于全国总体时间序列数据、省际或城市面板数据,还是微观家庭数据的实证研究都出现了相互"掐架"的现象。一些观点认为我国"房价上涨促进居民消费"(即住房"财富效应"为正),还有观点认为我国"房价上涨抑制居民消费"(即住房"财富效应"为负)。本文对此进行梳理,指出这些冲突的根源所在,并支持中国住房"财富效应"为负的结论,最后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忠奇  宋顺锋  曹清峰  
如何缓解"大城市病",发挥城市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减少规模不经济的负效应,是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迫切需要一个兼顾城市集聚的经济增长、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三重效应的综合分析框架,本文在这方面进行探索,讨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三点争论。总的来看,中国城市规模普遍偏小,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十分有必要,但测算结果也表明,北京和上海的城市规模已经偏大,因此中国城市规模偏小的结论不适用于超大城市;中国存在城市发展不平衡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在过去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热衷于追求经济总量目标而忽视了人均效用水平;出于全社会人均效用最大化的考虑,中小城市应在一定程度上优先发展;从具体的城市政策来看,中小城市应更多地使用产业政策来提升人口承载能力,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应注重对环境质量和交通状况的改善,而户籍政策应当有松有紧、慎重使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万光彩  刘莉  
本文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基础上,通过引入可变的技术进步变量,修正了新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指出除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外,技术进步也是影响总供给曲线的重要变量;同时将总需求曲线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从而推导出了"通货膨胀率—产出增长率"系统下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作为对扩展后模型的检验,本文利用该模型阐释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