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76)
2023(17269)
2022(14664)
2021(13488)
2020(11518)
2019(26263)
2018(25916)
2017(49763)
2016(26528)
2015(30139)
2014(29855)
2013(29521)
2012(27596)
2011(25094)
2010(25218)
2009(23129)
2008(22786)
2007(20520)
2006(17742)
2005(15839)
作者
(76300)
(63877)
(63769)
(60308)
(40806)
(30780)
(29021)
(24915)
(24131)
(22850)
(21748)
(21623)
(20307)
(20202)
(19826)
(19645)
(19212)
(18891)
(18494)
(18364)
(15865)
(15648)
(15648)
(14617)
(14407)
(14282)
(14263)
(14191)
(12879)
(12839)
学科
(117235)
经济(117131)
(79859)
管理(79262)
(65322)
企业(65322)
方法(52322)
数学(45710)
数学方法(45203)
中国(32807)
(31892)
(28440)
地方(27516)
业经(26098)
技术(24516)
(21974)
贸易(21958)
农业(21739)
(21223)
(21182)
(20792)
(19113)
银行(19066)
(18707)
金融(18704)
(18251)
理论(18000)
(17753)
财务(17685)
财务管理(17638)
机构
学院(380559)
大学(378476)
(159799)
经济(156567)
管理(149890)
理学(128848)
研究(127847)
理学院(127461)
管理学(125383)
管理学院(124652)
中国(97553)
(79704)
科学(76483)
(72328)
(63885)
(61975)
中心(60302)
(58425)
研究所(57636)
财经(57306)
业大(54798)
(52045)
北京(50169)
(49974)
师范(49472)
经济学(48604)
农业(48421)
(46643)
(46229)
经济学院(43914)
基金
项目(252659)
科学(200499)
研究(186164)
基金(182960)
(158456)
国家(157092)
科学基金(136256)
社会(119039)
社会科(113011)
社会科学(112984)
(100702)
基金项目(96739)
自然(87301)
教育(86869)
自然科(85383)
自然科学(85360)
(84003)
自然科学基金(83871)
编号(75416)
资助(74715)
成果(60844)
(58025)
重点(56919)
(56528)
(56244)
课题(52705)
创新(52213)
国家社会(49106)
教育部(48625)
科研(48235)
期刊
(175972)
经济(175972)
研究(110786)
中国(78633)
管理(56925)
(56535)
(56298)
学报(55391)
科学(53076)
教育(44092)
大学(42638)
学学(39934)
农业(38551)
技术(37459)
(37287)
金融(37287)
业经(29964)
经济研究(28424)
财经(28219)
(24301)
问题(22993)
(21583)
技术经济(21008)
科技(19003)
(18973)
统计(18796)
图书(18376)
商业(18279)
(18191)
理论(17397)
共检索到572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窦丽琛  李国平  
本文以Fagerberg的模型为基础,利用中国1991~2002的相关数据,对技术创新扩散对区域生产率增长差异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以验证“后发优势”在中国的实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中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并不存在技术上的“后发优势”,只在高技术地区内部及相对于国外技术先进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后发优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桂芳  陈国宏  
本文着眼于国内企业技术扩散的途径分析,综述了四种技术扩散模式。本文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一次综合,指出不同的技术扩散模式在哪种类型企业最具适宜性和普遍性:高新企业以政府的政策为导向来扩散新技术;企业集团率先将新技术在内部成员企业里推广使用;资金、人才等的瓶颈使小企业适宜于到技术市场上获得新技术;最后,一项新技术的迅速推广,有待于多种途轻的并行传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正舜  何伟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1996~2006年间东部地区技术创新对西部地区总体经济和三大产业呈现扩散效应。东部地区技术创新对西部地区经济中第一产业的构成率呈现收敛效应,对第二、三产业的构成率呈现扩散效应。并探究了其原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国军  刘澄  
技术创新扩散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传导器和放大器。通过将影响创新扩散的距离变量从传统的空间距离扩展到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从多维距离视角分析创新扩散的分布特征。通过理论梳理和实地调查发现,技术创新饱和扩散的静态结果在空间上呈现出由多个企业集聚区构成的"岛屿"状分布,这些"岛屿"是逆邻近扩散形成的"种子企业"邻近扩散的结果,在时间距离上呈现出同一区域内采用时间的邻近性和不同区域之间采用时间的离散性,在社会距离上呈现出所有采用方与直接扩散源之间的邻近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笑明  李同升  
一项农业新技术只有经过扩散,被广大用户所采用,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益。国外有多个学科对农业技术创新扩散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在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用户系统、类型、过程、模型等许多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国内对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理论与方法的推介、扩散的影响因素、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进、农户对技术的选择等方面,研究成果比较少,还远远没有系统化。国内今后的研究应该借鉴国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力争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多学科的联合攻关与综合研究以及扩散的空间过程等方面有所突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磊  
我国停车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经营,重要原因在于该产业的技术创新扩散机制滞阻,本文通过引用R·库姆斯的技术传染模型和梅特卡夫模型对我国停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扩散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潘成华  管华  
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文章从潜在的采用者、供给者、技术创新本身所具有的市场特性等三方面入手,对影响技术创新扩散的市场因素作了深刻的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侯立峰  李继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保红  毋燕燕  吕廷杰  
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不仅能够产生技术外溢效应,而且能够给创新者带来先动者优势,以激励企业的持续创新。本文基于技术创新产业化过程的实际研究,构建了创新领先企业和追随企业的收益函数和竞争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产业环境下创新技术产品从进入垄断、斯坦克尔伯格竞争到多寡头竞争的技术扩散过程,通过创新者和追随者不同竞争阶段收益的比较,揭示了企业创新技术产业化产生先动优势的实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文博,郑文哲  
本文阐述了技术创新扩散的基本概念、三种模式等,并利用博弈理论对技术创新扩散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为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提供了分析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维双  刘涛  
对技术创新扩散环境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并就环境因素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技术创新扩散轨迹的不稳定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从环境因素的影响入手,分别对基本的Bass模型和扩展的Bass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对新模型的性质进行了分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石飞  
金融创新的成功需要市场消费者广泛的接受,才能取得成功。大量的金融创新扩散研究的基础假设消费者是同质的,忽略了消费者需求,从消费者角度去研究金融创新扩散的文献非常少见。本文以现有的文献为基础,以实证研究方法归纳总结了金融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金融创新扩散从消费者采纳微观影响开始,逐渐过渡到宏观的社会濡染,从早期采用者扩散到社会主流大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金融机构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优化消费者对金融创新产品风险感知,了解意见领袖对消费者决策的营销,关注消费者的从众效应和网络外部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海  陈国宏  李美娟  
本文将经济博弈论引入技术创新扩散,认为技术创新扩散过程是一个博弈过程,讨论了技术创新扩散博弈的四个要素,并具体论述了讨价还价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平  臧乐  
文章从国际技术扩散视角,详细阐述了本币升值对一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2003-2011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总体上显著促进了国内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时机;就具体作用渠道而言,人民币升值通过进口贸易、出口贸易、FDI均可以显著促进国内技术创新,通过OFDI也可以促进技术创新但效果并不显著;各个作用渠道中,出口对于技术创新的提升作用最大,OFDI作用最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