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12)
- 2023(12986)
- 2022(10982)
- 2021(9962)
- 2020(8012)
- 2019(18119)
- 2018(17745)
- 2017(33619)
- 2016(18323)
- 2015(20503)
- 2014(20600)
- 2013(20529)
- 2012(19905)
- 2011(18533)
- 2010(19344)
- 2009(18177)
- 2008(18072)
- 2007(16633)
- 2006(15632)
- 2005(14883)
- 学科
- 济(95588)
- 经济(95498)
- 管理(51266)
- 业(49071)
- 企(38701)
- 企业(38701)
- 中国(28404)
- 地方(27545)
- 方法(27500)
- 农(24714)
- 数学(23026)
- 数学方法(22724)
- 业经(20751)
- 学(19518)
- 财(18675)
- 制(18042)
- 农业(16728)
- 地方经济(16561)
- 银(16321)
- 银行(16289)
- 行(15897)
- 融(15878)
- 金融(15878)
- 贸(15258)
- 贸易(15240)
- 策(15214)
- 易(14647)
- 发(14051)
- 环境(13287)
- 理论(12565)
- 机构
- 学院(273605)
- 大学(272696)
- 济(122204)
- 经济(119526)
- 研究(107015)
- 管理(97450)
- 中国(83237)
- 理学(80663)
- 理学院(79630)
- 管理学(78350)
- 管理学院(77819)
- 科学(62426)
- 京(60155)
- 财(57723)
- 所(55798)
- 研究所(49801)
- 中心(47621)
- 农(46679)
- 江(46454)
- 财经(43302)
- 北京(39356)
- 经(39007)
- 范(38775)
- 师范(38374)
- 院(38342)
- 经济学(37624)
- 州(36625)
- 业大(36492)
- 农业(36105)
- 省(34627)
- 基金
- 项目(163588)
- 科学(128200)
- 研究(121999)
- 基金(116367)
- 家(101684)
- 国家(100759)
- 科学基金(84589)
- 社会(77670)
- 社会科(73625)
- 社会科学(73607)
- 省(64019)
- 基金项目(59125)
- 教育(55177)
- 划(54223)
- 自然(52383)
- 自然科(51093)
- 自然科学(51076)
- 自然科学基金(50180)
- 资助(49207)
- 编号(49016)
- 成果(42664)
- 发(41714)
- 重点(37849)
- 课题(36670)
- 部(36003)
- 发展(33992)
- 展(33442)
- 创(33277)
- 国家社会(31812)
- 性(31388)
- 期刊
- 济(157975)
- 经济(157975)
- 研究(96695)
- 中国(65351)
- 农(44643)
- 财(43005)
- 管理(42280)
- 学报(40298)
- 科学(38823)
- 教育(34766)
- 融(34487)
- 金融(34487)
- 大学(30895)
- 农业(29782)
- 学学(28605)
- 经济研究(25617)
- 技术(24407)
- 业经(24271)
- 财经(22623)
- 问题(19870)
- 经(19763)
- 贸(16862)
- 国际(15729)
- 业(15579)
- 世界(15290)
- 技术经济(14836)
- 图书(14109)
- 现代(13175)
- 坛(13122)
- 论坛(13122)
共检索到462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余永定
2020年元旦过后,笔者收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的邮件,请我给他们即将出版的新书《探寻新模式:国内经济大循环战略的政策选择》写几句推荐语。我在封底推荐中写道:"我虽与贾根良教授不曾谋面,但早就知道他的一些观点,并同他通过邮件讨论过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曦辉 弋生辉 黄基鑫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基于百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做出的与时俱进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中国适应内外部条件变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发展的历程与指导理论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国际和国内层面的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投入产出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价值增值分析等,实证检验了国际经济循环和国内经济循环的发展情况,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践渊源与发展变迁,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与发展趋势。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由社会主要矛盾的内生因素驱动而形成,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具备现实的可行条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中国版全球化的发展范式,突破当前全球化的不足,实现生产要素配置的更大规模与范围效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够助推中国经济继续腾飞,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玲玲
本文基于2012年与2017年中国省际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扩展了传统的三驾马车核算方法,从最终需求视角将国民经济循环划分为“国内本地循环”“国内省际循环”“国内国际循环”及“国际循环”四大环节,依此测度我国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的程度。研究发现:从区域层面看,相比于2012年,2017年各区域“国内本地循环”程度都有所增强;从省级层面看,国内大循环参与程度较深的省份主要集中于中西部;从行业层面看,大部分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参与“国际循环”程度相对较深。本文的研究方法为定量分析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提供了测算基础,为从全国层面、省级层面与行业层面有效推进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原伟鹏 孙慧
文章基于200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样本,采用双重固定效应和中介模型,从时空异质性、协同性和传导机制视角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存在时空异质性和协同交互效应。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市场化水平起中介桥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政宁 李村璞
文章采用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两国两部门的开放经济模型,模拟分析了中国外循环比重下降对中国和外国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和外国的劳动力和资本要素逐渐由贸易部门向非贸易部门转移,中国和外国贸易部门的就业比重均下降。(2)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结构性转移,中国和外国贸易部门产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非贸易部门产出在总产出中的占比不断上升,外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3)中国总产出显著上升,而外国总产出缓慢提升,中国与外国总产出的比值明显上升。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促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动态一般均衡 外循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娜 石冬雪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依据我国的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的战略选择。2020年,学者们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现实原因、历史溯源、实施路径等方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术界还应从强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构建,以及深入探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发展等层面加强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康 刘薇 许磊 彭鹏 张晶晶 方凌晨 贾康
本文重点讨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与可靠性。在勾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意义及其主要新意后,解说了经济循环内生动力。进而以“巨国模型”认识框架,分析阐明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成长性”与潜力空间,这是内循环内生动力重要的客观来源,以及扩大内需的关键问题与关键对象。再进一步分析指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大政方针持续解放生产力,于创新发展中以有效投资为龙头提振消费,是内循环内生动力的主观条件。由此引出国内大循环可靠性分析结论后,形成了新发展格局下依托成长性、把握主动权、推进高质量发展而实现新的“两步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思路表述,并提出与之密切相关的建设统一大市场的五项要领和三个方面创新重点的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捷 陈少晖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话题,引发了学界的研究探讨热潮。学界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意蕴、生成逻辑、实施路径等方面入手,初步回答了“什么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何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如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三个基本问题。但既有研究存在内涵元素间界限尚不明确、生成逻辑不够深入、缺乏史料支撑、路径对策同质化与块状化明显、缺乏具体措施等不足。今后应深化内容要素分析,加强史料研究,着重多学科交叉融通,丰富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域,突出实证效度以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灏 史昭君 朱泊翰
基于经济循环理论,该文依据经济运行特征按规范方法,研究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的循环逻辑结构、分类资源特性及配置规律、典型经济运行前提,以及典型经济之间交换的不平等性。依据驱动力的差异,划分出资源—劳力型经济和知识—资本型经济,据此讨论双循环的本质含义、促进因素、阻碍因素、教育科技体制改革需求、国际国内影响以及决策条件制约。研究认为,驱动双循环的是知识和资本,我国走向双循环既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通过创新驱动发展,让中国经济走向可持续、高质量、循环增强的发展道路,让中国增强独立性、自主性,让中国人增强向心力、自信心,让世界多极化竞争进步、缩小贫富差距。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密 王威华 李月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是新形势新条件下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的重大要求之一。本文提出“城市节点-城市群块-流关系链-双向循环网”的研究框架,以289个城市的循环能力衡量城市供需的特征性事实,并运用投入产出表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国内大循环网络,探究以城市循环能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模式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样本期城市循环能力面临着联动性不畅、均衡性不足和协调性不强的三重结构性困境;第二,破解三重结构性困境需要认识城市在国内大循环网络中的中间人角色及其联动模式。联动性不畅是由于联络人不多,均衡性不足是由于协调人角色较少,协调性不强是由于守门人和联络人较少;第三,在上述联动模式的基础上,本文从城市循环能力内生性、网络结构动力双重性和中间人作用异质性等多重角度,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实证探究城市循环能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模式与机制。本文对于如何从城市层面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助力新发展格局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汪发元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经济全球化进入深度调整期而作出的科学决策,是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而采取的积极主动应对策略。要着力解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的科技创新引领、重点产业优化、财政政策支持、金融政策配套、良性机制形成等问题。应举全国之力做好"卡脖子"技术攻关,行踏实之路促进全面高质量发展,集有限财力打通"双循环"梗阻节点,立全局高度做好金融业配套支持,聚全民之力支持"双循环"协同推进。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猛 黄庆平 翟营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因此,在探求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支撑示范作用显得至关重要。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可从着力扩大和提升消费供给、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主动衔接和融入RCEP、打造总部经济集聚高地、贯彻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等方面积极作为,以实现战略的有效对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丽娜 蒋伏心
发展格局的重构,实质是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主导下的过程与内生结果。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在发展阶段转换、更高起点上的主动战略选择,是经济发展模式演进的内在要求、历史与现实逻辑的耦合。进入新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结构的质变、技术结构的不确定性及国际市场的风险性等多因素的动态演变,驱动着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及发展模式的演进,是重塑发展格局的根本动力。在审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与经济发展模式演进的辩证关系基础上,着力于克服惯性、化解粘性,强化韧性、增强弹性的路径优化,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化。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向艺 杨英英 李海石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与推进,主要聚焦于技术研发层面的学术研究已不足以应对实践需求。本文基于"机遇——应对——落地"研究逻辑,对全球能源互联网如何实现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协同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能源革命和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问题。(2)全球能源互联网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发挥了政策引导作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符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原则与核心逻辑。(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总体按照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和洲际互联三个阶段推进实施。(4)全球能源互联网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协同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保障机制、多元市场机制、协同创新机制、投融资机制。本文结合宏观经济情境,从运营管理角度讨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协同,一方面为学术界立足于管理视角开展研究抛砖引玉,另一方面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引导政策、行业内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好地参与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付东 钱爱民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疏通经济循环堵点的关键在于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以提高供给质量。基于代理理论,从企业资本引入战略视角考察各类引入资本对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引入内源性资本提升产能利用率,引入外源性资本降低产能利用率。(2)在三种外源性资本中,债权资本对产能利用率的抑制作用显著,政府补助次之,股权资本不显著。(3)机制检验发现,内源性资本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提升产能利用率;外源性资本增加代理成本,进而降低产能利用率。(4)进一步研究发现,内源性资本提升产能利用率的作用在好的营商环境中更显著,优化营商环境是提升供给质量的重要举措。研究结论揭示了资本要素配置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机制,有助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也支持了正在进行中的营商环境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