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48)
2023(3514)
2022(3009)
2021(2982)
2020(2626)
2019(5620)
2018(5437)
2017(9936)
2016(6071)
2015(6818)
2014(6889)
2013(6855)
2012(6595)
2011(5506)
2010(5964)
2009(5563)
2008(6043)
2007(5364)
2006(4917)
2005(4669)
作者
(15499)
(12803)
(12549)
(12549)
(8259)
(6081)
(5953)
(4972)
(4859)
(4772)
(4337)
(4280)
(4267)
(4236)
(4101)
(3851)
(3789)
(3720)
(3645)
(3605)
(3316)
(3153)
(3017)
(2978)
(2959)
(2949)
(2947)
(2900)
(2593)
(2555)
学科
管理(25651)
(24499)
(20806)
(19457)
经济(19426)
(19185)
企业(19185)
财政(12040)
(11992)
财务(11983)
财务管理(11939)
企业财务(11411)
(9653)
(9299)
中国(7932)
方法(6809)
(6106)
(5962)
制度(5959)
(5832)
银行(5831)
(5715)
数学(5658)
数学方法(5555)
体制(5394)
(5322)
(5279)
地方(5254)
(4536)
教育(4428)
机构
大学(74665)
学院(73908)
(28883)
经济(28084)
(27101)
管理(25643)
研究(25360)
中国(23038)
理学(20540)
理学院(20327)
管理学(20012)
管理学院(19870)
(16413)
财经(16248)
(14495)
(14278)
科学(13793)
(13069)
中心(12792)
财经大学(11610)
(11223)
北京(10839)
(10830)
研究所(10784)
(10112)
财政(9551)
(9475)
师范(9382)
(8895)
经济学(8873)
基金
项目(40277)
研究(31349)
科学(30926)
基金(28670)
(24054)
国家(23796)
科学基金(20419)
社会(19346)
社会科(18220)
社会科学(18216)
(15598)
教育(15233)
基金项目(14496)
编号(13042)
成果(12954)
(12642)
自然(12595)
资助(12569)
自然科(12316)
自然科学(12313)
自然科学基金(12071)
(9826)
课题(9614)
(9379)
重点(9267)
项目编号(8536)
教育部(8329)
(8239)
(8220)
大学(8215)
期刊
(38744)
经济(38744)
研究(30849)
(29088)
中国(21571)
(11440)
金融(11440)
管理(11214)
学报(10973)
教育(10652)
财经(9085)
(8969)
大学(8953)
会计(8909)
科学(8436)
学学(8136)
财会(7982)
(7719)
(7356)
财政(7356)
经济研究(6841)
技术(5716)
(5564)
通讯(5538)
会通(5519)
农业(5315)
问题(4746)
图书(4659)
业经(4551)
(4527)
共检索到139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利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财政宏观调控应进一步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努力寻求经济增长的平衡点,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需要与可能、逆向调节与顺势而为的关系,以"稳增长"为主要目标,以"扩内需"为主攻方向,以"调结构"为重要着力点,以"惠民生"为根本目的,以"促改革"为实现路径,不断提高要素投入效率,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利  
"十一五"时期,通过实施发债、增支、补贴、减税和税改等一揽子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财政宏观调控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社会公平和正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利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外需有增长趋势,但依然不够稳固;内需增长潜力较大,但充分释放还面临障碍;供给基础更加牢固,但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要素优势在一定时限内继续存在,但劳动力、环境成本上升的压力明显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原崇信  
加强省级财政宏观调控的几点思考原崇信宏观调控本身是一种整体性的综合调节与控制。为了保证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宏观经济调控必须具有集中性与统一性。唯此,国民经济才能稳定协调发展。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地理条件差异很大,经济结构、产业技术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梁尚敏  
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改革的若干思考梁尚敏政府通过财政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这是所有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重要方式。一方面,依靠市场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强化财政宏观调控,弥补市场配置资源的某些不足,引导经济沿着高效、快...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颖  
文章认为财政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最能体现国家的意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财政仍然在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总管社会财力分配,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因此.国家宏观调控最基本的政策支柱首推财政政策。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应当灵活有效的运用财政手段调节供求总量和比例的平衡关系,发挥财政度周期的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快速、稳定地向前发展;国家应当运用财政手段.调节收益分配,实现效率与公平分配的最佳结合。为了有效的发挥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功能,作者还提出要适当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认为适当提高财政收入比重不仅不会加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负担,还有利于为日本大中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调控课题组  陈佳贵  刘树成  张晓晶  汤铎铎  
本文旨在对我国"十一五"时期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分析,对"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增长目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论证。全文共分四部分:首先,回顾"十一五"规划中有关宏观调控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其次,说明这些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情况。再次,对"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目标提出政策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中,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可有三种方法:一种是,仍沿用过去的习惯,把目标值设定得比较低;另一种是,可以设定目标区间,即以潜在经济增长率为基准的适度经济增长区间;再一种是,不是设定单一的五年固定不变的目标值,也不是笼统地设定一个目标区间,而是对未来五年中的各年设定不同的、可以反映经济波动趋势的目标值。最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家义  
加强宏观调控与完善财政货币政策的思考刘家义[国家审计署北京100039]我国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以来,经济发展出现了强劲增长势头,市场机制开始发挥出巨大的积极作用和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但市场固有的自...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项镜泉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更高阶段,是以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为前提的,是与小生产、小流通、小市场有根本区别的。这种区别的一个重要之处就是生产之间、流通之间和分配之间,以及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程度更加密切,稍有不周,就会造成彼此之间的失调。这就是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都是社会化的,是以全社会为出发点的。但在经济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尽管每个主体对自己的经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游宏炳  
宏观调控实践与财政政策转变游宏炳一、宏观调控的实践经验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发展出现大的波动,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因此,促使经济增长的潜力尽最大可能得到利用,又不导致通货膨胀,...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苏明  杨良初  程瑜  周东海  
"十二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对财政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物价涨幅依然偏高,对居民生活影响很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依然不足,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够强劲;政府公共投资规模较大,投资结构不甚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产生了"挤出效应";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较慢,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曹荣庆  
房地产市场是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最为纠结的一个领域,公众、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长期未能找到一个合理的均衡点,由此导致整个运行机制的混乱无序。本文认为,这其中既有政府职能错位的原因,更有政府对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职能的"财政拐点"尚未到来的客观局限。因此,我国政府要真正履行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职能,首先要通过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积聚更加强大的物质基础,从而争取这个财政拐点的早日到来。其次在目前的历史阶段上科学认识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能,从而区分房地产市场的两种属性,进而建构房地产行业两种体系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政府完善住房保障职能和房地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