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94)
2023(12246)
2022(10338)
2021(9433)
2020(7698)
2019(17307)
2018(17197)
2017(31865)
2016(17668)
2015(19689)
2014(19777)
2013(19279)
2012(18363)
2011(16477)
2010(16839)
2009(15654)
2008(15758)
2007(14263)
2006(12760)
2005(12128)
作者
(50986)
(42355)
(42257)
(39985)
(27281)
(20327)
(19283)
(16398)
(16182)
(15557)
(14507)
(14326)
(13893)
(13778)
(13693)
(12951)
(12598)
(12560)
(12248)
(12240)
(11198)
(10548)
(10266)
(9905)
(9613)
(9514)
(9457)
(9357)
(8785)
(8584)
学科
(70407)
经济(70317)
管理(52103)
(49115)
(40036)
企业(40036)
(25290)
中国(24467)
方法(22000)
地方(21497)
(21402)
数学(18141)
(18070)
贸易(18055)
数学方法(17901)
(17482)
业经(17334)
(16871)
(16020)
财务(15978)
财务管理(15931)
(15563)
企业财务(15217)
(14604)
银行(14573)
农业(14171)
(14020)
金融(14013)
(13948)
(12576)
机构
学院(243461)
大学(241325)
(98055)
经济(95751)
研究(89401)
管理(86143)
理学(71422)
中国(70942)
理学院(70566)
管理学(69271)
管理学院(68810)
科学(53263)
(53024)
(52057)
(46498)
(43180)
(41839)
中心(41272)
研究所(41189)
财经(38430)
(34619)
业大(34264)
北京(34105)
(34079)
师范(33696)
农业(33310)
(33286)
(33144)
(31691)
经济学(29952)
基金
项目(152134)
科学(118283)
研究(115112)
基金(106789)
(93183)
国家(92294)
科学基金(77673)
社会(72136)
社会科(68325)
社会科学(68310)
(61347)
基金项目(54875)
教育(52543)
(50790)
自然(47398)
编号(47374)
自然科(46277)
自然科学(46260)
自然科学基金(45415)
资助(44021)
成果(40956)
(37749)
课题(34626)
重点(34617)
(33009)
(31494)
发展(30585)
(30063)
(30014)
国家社会(29635)
期刊
(122000)
经济(122000)
研究(80771)
中国(60936)
(44089)
(41705)
学报(39613)
科学(34508)
教育(34254)
管理(34122)
大学(30184)
(29833)
金融(29833)
学学(27967)
农业(27708)
业经(21463)
技术(20880)
经济研究(19372)
财经(19305)
(16698)
问题(16064)
(14885)
(14160)
图书(13695)
国际(13299)
(12413)
会计(12395)
财会(11632)
世界(11574)
(11431)
共检索到407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于晓萍  
传统大陆法系对于合同债权体系的构建是以"债权—债务"模式为主轴的,该模式明确划分债法总则和分则,注重逻辑性的同时也存在当事人权利义务不对等的弊端和不足。为解决此问题,日本学者在深入研究传统大陆法系"债权—债务"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司法经验和实践提出了全新的"合同构成"概念。我国合同法立法参考借鉴了德国立法模式,因此我国立法上也存在些许不足。基于合同立法技术优化的目标,我国是否也应借鉴日本全新的"合同构成"概念来对我国现有立法进行修改?应看到,我国合同在立法时不仅有对传统大陆法系的参考亦有对CISG等国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艾洪德  张向达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确立,我国民间债权与债务的移转以及地下的产权交易发展很快,对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由于目前对债权与债务交易的理论问题研究不够,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使得债权与债务的交易在理论上含混不清,实践上相对杂乱。诸如:如何界定债的移转是合同行为还是物权行为;债的移转是否采取同意主义;债权与债务的交易是否商业行为,是否可以牟利;如此等等,这些都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债权与债务交易的思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江春  
目前,由国有企业难以清偿的巨额债务和国有专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资产所形成的银企债务危机,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大隐患和实现经济转轨的巨大障碍.从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来看,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晔  
关于银企债权债务重组的思考张晔银企债权债务重组是抗御金融风险的现实需要,是保护国有资产的客观要求,是实现资本高效运行的重要途径,它关系到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稳定生存、健康发展。本文试图从剖析形成目前银企债务危机的深层根源入手,探究化解重组思路及基本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一民  
农村集体债务债权问题剖析□王一民近几年来,沿海地区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然而也应看到,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村级集体资金相互拖欠便是其中之一。本文结合萧山农村实际,对此作点粗浅的分析。一、村级集体债务债权包...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黎晓杰  
不同财务分析主体所处环境、所站立场不同,他们的分析目的、分析焦点也应该不同。目前使用的固定指标体系已不能满足不同主体预测、决策的需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答案是应从不同主体的分析目标出发,确定其各自的分析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效益。本文将从一个侧面,即债权人的角度,谈谈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齐殿伟   陈春艳   赵天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广云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秘书长、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教授、研究员詹向阳博士所著《论中国不良债权债务的化解》一书由中国金融出版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赵玉涛  
再保险合同是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签订的合同,一方为再保险分出人,一方为再保险分入人。在实际操作中,分出人和分入人依据分保业务账单履行再保险合同约定、办理再保险业务和进行再保险资金结算。分保业务账单一般由分出人依据再保险合同按季度编制,经分入人确认后,按分保业务账单上各项应收应付款项相抵后的净额,向分入人结算分保业务款项。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肖建华  
我国地方政府进入高债务风险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理论界对于是否可以通过授予地方政府发债权化解风险尚存争议。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授予地方政府发债权并不能促使地方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展开竞争,当前更合适的路径选择应该是在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内进行地方债务摸底与实质性的制度建设。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晓波  朱志英  
关于转制中银企间债权债务问题的几点思考□吴晓波朱志英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我国的各种经济关系得以重新调整,资源配置进一步趋于公平和合理。但是在近几年的改革实践中,银企间的债权债务问题都显得越来越突出。从我国银行资产使用来看,80%的金融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正友  
解决银行企业不良债权债务问题的对策思考李正友一、银行企业不良债权债务问题的现状国有银行过高的不良资产率和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银行企业不良债权债务问题可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考察。银行的不良资产是指银行信贷资产中难以按期收回的各种贷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清华  
在国有企业进行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的同时,国有专业银行也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按理,国有企业转机建制与国有商业银行债权保护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而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摩擦和冲突,主要表现为一些国有企业借转机建制之名逃废银行债务,使国有商业银行债权安全受到了很大的威胁,银企关系因此而日趋紧张。如何协调好国有企业转机建制与国有商业银行债权保护的关系,其间的摩擦扣冲突,是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邹丽梅  谭悦  
债权让与,在法律上还有另一个别称,那就是债权转让。顾名思义,指的是一份合同当中的债权人,通过合理的法律途径,将其所拥有的债权以全部的形式或者是部分的形式,转让给另外一个人的行为。通过这个转让的过程,原本仅仅介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简单的利益关系,由于涉及了第三方,也就是受转让的那一方,而变得愈发复杂起来。特别是这一转让过程虽然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和债务人没有关系,也无需其参与,但是在现实当中,这一转让行为,却往往会给债务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负担。而在我国的《合同法》当中,虽然对这一转让过程当中债务人利益的保护有一定的规定,但是由于其涉及的范围较为狭隘,因此,实际发生债权让与行为的时候,债务人总是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利益损害。因此,如何针对这一现状,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提升对于债务人的保护水平,就成为了我国法律顺应现实的变革潮流,不断改变的关键所在。而相关法律对于债务人在此项债权让与活动当中的利益的保护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我国法律的民主性及完善性,同时其也会作为上层建筑,反过来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基础的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璐媚  
无论债权还是债务,对债权人来说都是持有的资产,对债务人来说都是负债。当一种货币升值预期强烈时,在盈利模式、成本和毛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债权人持有的资产会因升值而增值,人们就乐于持有这种货币表示的资产,反之亦然;而对债务人的情况则不同,当一种货币升值预期强烈时,债务人的负债成本会上升,债务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