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91)
2023(3240)
2022(2555)
2021(2322)
2020(1639)
2019(3513)
2018(3257)
2017(5831)
2016(3062)
2015(3180)
2014(3104)
2013(3058)
2012(2892)
2011(2848)
2010(3041)
2009(3008)
2008(2985)
2007(2860)
2006(2676)
2005(2054)
作者
(8850)
(7657)
(7321)
(7301)
(4592)
(3665)
(3329)
(2940)
(2868)
(2711)
(2553)
(2547)
(2458)
(2283)
(2280)
(2232)
(2114)
(2078)
(2064)
(1989)
(1882)
(1821)
(1812)
(1811)
(1698)
(1692)
(1660)
(1648)
(1633)
(1585)
学科
(19237)
(13795)
经济(13777)
农业(12978)
(12245)
业经(7615)
管理(7353)
农业经济(6054)
(5462)
(5378)
企业(5378)
(4558)
发展(4257)
(4255)
(4201)
农村(4184)
中国(4071)
地方(4048)
工作(3794)
(3722)
建设(3655)
收入(3543)
(3352)
分配(3291)
及其(3251)
土地(3201)
(3181)
经济建设(3118)
方法(3099)
农民(2843)
机构
学院(47721)
大学(44782)
(18124)
管理(17900)
经济(17597)
研究(16039)
理学(15429)
理学院(15277)
管理学(15073)
管理学院(14973)
(13823)
中国(12668)
农业(9392)
(8733)
科学(8695)
(8583)
中心(8391)
业大(8007)
(7655)
(7158)
(7037)
师范(6998)
财经(6696)
(6457)
研究所(6368)
(6184)
农业大学(6085)
(6054)
(5577)
(5500)
基金
项目(32037)
研究(26001)
科学(25459)
基金(23051)
(19595)
国家(19326)
社会(18142)
社会科(16795)
社会科学(16791)
科学基金(16549)
(13296)
基金项目(12147)
编号(11294)
教育(11063)
(10234)
(9785)
成果(9526)
(8837)
自然(8718)
自然科(8458)
自然科学(8454)
自然科学基金(8288)
资助(8077)
课题(7636)
(7591)
国家社会(7555)
(7411)
(7102)
(7063)
重点(7002)
期刊
(27990)
经济(27990)
(20102)
农业(12827)
研究(12820)
中国(11572)
业经(8360)
科学(7966)
学报(7878)
大学(6915)
学学(6740)
农业经济(6660)
(6512)
金融(6512)
农村(6207)
(6207)
(6139)
(4658)
社会(4598)
管理(4581)
教育(4322)
农村经济(4150)
社会科(4045)
社会科学(4045)
问题(3638)
(3342)
业大(3174)
财经(3131)
经济问题(3006)
农业大学(3002)
共检索到72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黎  
寡头治村意味着村级民主治理的异化,在村级治理实践中,笼罩性的私人关系网络和垄断性的公共资源分配构成了寡头治村的核心特征。通过建构治村的合法性话语,以及笼络分散的地方精英,寡头实现了专断权力的再生产。乡村治理中的灰色利益、乡村关系中的政治合谋以及村庄社会的低度关联为寡头治村提供了必要空间。寡头治村塑造了私人性的村庄秩序,给村级治理带来了不良后果。将村级治理寄托于寡头的善意是不现实的,党和国家要激活村级组织的公共性,实现村级民主化治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印子  
村级治理定位为供给公共品、培育现代公民和促进国家政权建设。国家治理转型和乡土社会变迁催生出的"富人治村"是乡村治理嬗变的表象。村级治理在权威结构、资源配置和利益攫取等方面呈现出寡头特征,灰色利益生产、精英结盟和政治庇护促成寡头治理再生产。外生性利益输入和乡土弱社会成为寡头治村的形塑要件。村级治理的"寡头定律"界定出资源下乡时代乡村政治实践的本质特征,寡头治村的相对固化消解掉村级治理的基本目标。面对普遍存在的村庄寡头政治,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基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超越基层民主建设命题,对以县为主的地方治理提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永军  
寡头治村是基层民主失序的极端形态,分析寡头治村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把握基层民主建设的难点。在宗族分化的社会基础和开放选举的制度框架下,以家族关系为基础的自己人关系在精英的权力竞争中被政治化,成为精英的政治支持集团。寡头治村的形成在于寡头个人的能量超出其他精英,且在村庄内构建了笼罩性的自己人关系网络,从而建立稳固的权力基础。在自己人关系网络居于主导的情况下,公共关系变得私人化,在利益分配和村庄治理中,私人原则均居于主导地位,公共性的制度运作被吸纳,而公共关系的私人化又反过来巩固了寡头的自己人关系网络。在实际的村治格局中,公与私是混合在一起的,而村干部的行为向公的方向还是向私的方向偏移,取决于村干部的自己人关系网络的强弱。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丽霞  张应良  刘魏  
借助IAD理论框架,将村庄特征分为物质属性、共同体属性、规则三个维度,基于CLDS2016数据,用熵权TOPSIS法对村级公共品整体供给水平、供给结构分别进行量化,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村庄特征、民主治理对村级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内宗族异质性越低、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口规模越大、人均农业用地面积越多,越有利于村级公共品整体供给,也有利于村级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人口规模越大、村庄距离县城越远,越有利于村级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行政村中自然村数量对村级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产生负向影响;民主治理更有利于村级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且在村内平均受教育水平、村庄人口规模影响公共品供给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丽霞  张应良  刘魏  
借助IAD理论框架,将村庄特征分为物质属性、共同体属性、规则三个维度,基于CLDS2016数据,用熵权TOPSIS法对村级公共品整体供给水平、供给结构分别进行量化,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村庄特征、民主治理对村级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内宗族异质性越低、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口规模越大、人均农业用地面积越多,越有利于村级公共品整体供给,也有利于村级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人口规模越大、村庄距离县城越远,越有利于村级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行政村中自然村数量对村级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产生负向影响;民主治理更有利于村级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且在村内平均受教育水平、村庄人口规模影响公共品供给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綦好东  王爱华  
公共品可以分为纯公共品和准公共品。本文所考察的村级纯公共品及较高程度的准公共品,基本可以采用布坎南关于公共品的定义,即:“任何集团或社会因为任何原因决定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贺雪峰  何包钢  
村民自治制度是国家强制实施的一项制度。依据村民自治制度实施场域的村庄状  况的不同 ,这一制度安排的实践后果会有不同。本文试图依据村集体掌握经济资源的多  少 ,将作为强制实施的村民自治制度实践后果的民主化村级治理 ,区分为动员型村级治理  和分配型村级治理。这两种村级治理类型由于村集体经济资源多少的不同 ,而在具体表  现中具有相当的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士春  
文章引入消费者效用函数,从产品差异化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双寡头市场模型分析环境管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说明了在寡头市场的行业中,企业自身要通过提高其产品的环境质量来提高竞争力,同时政府在对企业进行环境管制时,不应采用污染税的管制方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小国  
寡头垄断市场中的厂商间的行为博弈直接影响经济效率。文章分析了差异化双寡头产量博弈与价格博弈达到均衡状态下的经济效率大小关系。通过厂商利润最大化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发现差异化双寡头的价格博弈均衡相比于产量博弈均衡为低价格高产出,即价格博弈均衡的经济效率大于产量博弈均衡的经济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启红  顾锋  
文章建立了一个三阶段博弈模型,研究两个寡头垄断企业在信息性广告竞争中定价、定址决策问题。结果表明,企业在信息和地址两个维度下,对称均衡是两个企业位于线性城市的两个极端,实现最大差异化,以尽量缓和价格竞争;在企业广告成本固定的情况下,双寡头企业选址定价博弈均衡同样显示出最大差异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顺波  张雅丽  
社会系统学派认为组织应由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信息联系三要素构成。村级组织机构的建立 ,应以农民诉求的利益为基础。农民诉求的利益可分为个人私利最大化和公共福利最大化两种 ,所以必须建立与农民诉求利益相适应的两套组织机构 ,即农会——谋求农民福利最大化的社团法人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谋求农民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财团法人。借鉴台湾农会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经验 ,勾画出农会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性质及其架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平  任芃兴  
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作为新型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其内部治理机制已背离合作金融所倡导的"民主治理"模式,结合已有的农村金融改革经验不禁反思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民主治理"模式为何屡屡难以实现。受相关理论和研究启发,本文首先从成员异质性视角对农村资金互助组织非"民主治理"的原因予以探讨,并以江苏省盐城市36家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组织成员异质性增大导致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内部治理机制逐渐偏离"民主治理"模式。文章进一步讨论了组织异质性的成员结构可能来源于农村圈层结构改变的社会变迁过程,据此,相关农村金融政策应该明确方向,并辅以相应措施。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冷波  
当前的村级民主制度难以克服农村政治社会的现实问题。成都市的村级民主制度创新提供了一个可行思路,重点围绕村庄公共品供给、成立村民议事会和输入公共服务资金,在组织和规则的框架内动员村庄多元主体参与民主协商与决策。这种民主制度运行的机制在于:一是通过以需求为导向的资源输入方式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在组织和规则的框架内分层级地统筹与协商;三是平衡村庄多元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在上述机制的作用下,村级民主制度不仅运行成本较低,而且实践效果较好。村级民主建设的核心是要树立农民的主体性,而在操作步骤上需要有针对性、分阶段地推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田孟  
农村基层民生事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巨大阻力。决策方式和投入方式是农村基层民生事业的两大支柱,本文通过将前者分为集中式决策和民主式决策、将后者分为制度内投入和制度外投入,构建出了村级公共品供给的四种基本模式。研究发现:在2000~2007年期间,制度变迁主要是从集中式决策向民主式决策转变;在2008~2012年期间,制度变迁主要是从制度外投入向制度内投入转变;而在2013年以后,随着投入方式的转变,决策方式也出现了新趋向。项目制度大有取代村民一事一议制度之势,标志着中国村级公共品供给面临新的制度选择。本文通过对项目制度既有实践绩效的梳理和村级公共品基本性质的分析,认为以制度内集中式供给为基本特征的项目制度难以担当起村级公共品供给的使命,而具有制度内民主式供给特征的新型村民一事一议制度更加符合中国农村基层的实际。积极发挥"民主的民生绩效",应当是中国村级公共品供给体制变革与机制创新的一个基本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国顺  吴广谋  
基于具有线性需求函数的纵向产品差异化模型,文章研究了考虑产品替代性情形下的双寡头博弈问题。讨论了市场存在同时生产高质量和低质量产品的两个企业的二维博弈,得到了考虑替代性条件下的纳什均衡,并通过一个数值算例说明替代性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