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81)
- 2023(4994)
- 2022(4117)
- 2021(4336)
- 2020(3443)
- 2019(8096)
- 2018(8350)
- 2017(13759)
- 2016(8894)
- 2015(10265)
- 2014(10371)
- 2013(9269)
- 2012(9055)
- 2011(8133)
- 2010(8382)
- 2009(7396)
- 2008(7394)
- 2007(6848)
- 2006(6160)
- 2005(5647)
- 学科
- 济(24300)
- 经济(24268)
- 教育(19584)
- 管理(17621)
- 业(13353)
- 中国(13002)
- 企(10296)
- 企业(10296)
- 学(9202)
- 理论(8991)
- 方法(8234)
- 农(8047)
- 教学(7764)
- 地方(7073)
- 数学(6694)
- 数学方法(6485)
- 财(5464)
- 农业(5309)
- 发(5192)
- 业经(4863)
- 制(4698)
- 技术(4548)
- 发展(4353)
- 研究(4304)
- 展(4230)
- 和(3956)
- 学法(3921)
- 教学法(3921)
- 思想(3751)
- 政治(3653)
- 机构
- 大学(114058)
- 学院(108894)
- 研究(42020)
- 管理(31775)
- 济(30967)
- 经济(29740)
- 教育(29253)
- 京(27842)
- 范(27612)
- 师范(27470)
- 理学(26443)
- 科学(26392)
- 中国(26212)
- 理学院(25911)
- 管理学(25059)
- 管理学院(24817)
- 师范大学(22731)
- 所(21033)
- 江(19422)
- 研究所(19026)
- 中心(18874)
- 北京(18488)
- 技术(16942)
- 农(16349)
- 财(15588)
- 职业(15553)
- 院(15477)
- 州(15295)
- 业大(15072)
- 农业(12704)
- 基金
- 项目(67484)
- 研究(56830)
- 科学(53408)
- 基金(43751)
- 家(37298)
- 国家(36762)
- 教育(34651)
- 社会(31263)
- 科学基金(30333)
- 社会科(28975)
- 社会科学(28967)
- 省(28262)
- 编号(26727)
- 划(25767)
- 成果(24942)
- 基金项目(22727)
- 课题(22020)
- 年(19215)
- 自然(18690)
- 自然科(18202)
- 自然科学(18198)
- 自然科学基金(17835)
- 资助(17748)
- 重点(16572)
- 规划(16027)
- 部(15998)
- 发(15633)
- 项目编号(15495)
- 性(15069)
- 教育部(14161)
共检索到182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樊秀丽
人从生命的诞生至生命的终止是要经历一系列的通过仪礼,作为人生最后的通过仪礼——丧葬仪礼——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其对生者所具有的人间形成的影响可以说波及影响民族性格的形成。通过对大凉山彝族地区的田野调查,特别是其中丧葬仪礼中所涉及的三魂、三大丧葬仪礼、《指路经》中《送灵经》、《招魂经》和祖界兹兹普乌的考察,从中分析大凉山彝族丧葬仪礼所表现的豁达的生死观。这种站在生的反面立场死,来强调生的意义、对生者进行历史教育和生存教育的独特方式,反映了大凉山彝族丧葬仪礼对生者的人间形成,从而肯定生与死教育的必要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谭莉 杨昌勇
白裤瑶丧葬仪式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沉淀与关照、族群认同的维系与凝聚、孝道观念的继承与发扬、社会化的发展与完善等教育价值。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本土化教育对民族教育的发展目标、价值取向、实施路径都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白裤瑶 丧葬仪式 民族教育 教育价值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建宗
丧葬活动中包含着丰富的礼仪,这些丧葬礼仪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在甘肃陇中地区的丧葬习俗中,现代性的丧葬礼仪程序不多,却保留着丰富的传统丧葬礼仪。在该地区形式多样的丧葬礼仪背后潜藏着人们的几种意识,这些意识包括灵魂意识、亲情意识、恐惧意识和狂欢意识。丧葬活动中的这种礼仪和意识之间的关系,在民俗学和民间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丧葬礼仪 文化意识 陇中地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润君 刘红旭
在西北农村社区中,传统精英在村庄婚嫁丧葬仪式中,乃至社区秩序的维护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通过描述Z村传统精英的角色扮演过程,进而在对由传统型精英、卡里斯马型精英和法理型精英组成的村庄精英形成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他们在社区公共事务中的角色扮演和功能,预示其对于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村庄精英 公共事务 角色扮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柏峰
宗族文化是否必然会阻碍公共政策的实施,尤其是阻碍具有强制特征的火化政策的实施?江西安远的调查案例可以对此作出回答。江西安远农村的宗族文化保持相对完整,普遍存在一定的宗族认同和祖先崇拜观念,也有宗族理事会组织。火化政策在当地推行非常成功,而在一些宗族文化更为薄弱的地区,火化政策却举步维艰。这种对比挑战了宗族文化会阻碍火化政策实施的预设。究其原因,安远的客家二次葬习俗缓和了火化政策的心理冲击,而传统丧葬的"不卫生"、仪式繁琐弊端早就让农民生厌。丧葬仪式早就发生了名实分离,农民早就想摆脱它,火化政策的实施正好成为他们可以借助的外力。丧葬仪式的改革一旦被启动,就会不断嵌入市场经济的逻辑之中,从而越来越...
关键词:
宗族文化 火化政策 丧葬仪式 名实分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荣昆
彝族丧葬与森林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彝族对待生命的态度、死亡后灵魂的回归、丧葬过程、墓地的选址等诸多方面,从而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丧葬森林文化。这一独具特质的森林文化中蕴含着人与树木森林同构以及敬重树木森林的生态观,对于合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森林文化 生态观 丧葬 彝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松柏
通过对陕西关中解放前、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后三个时期丧葬礼俗的葬前礼俗、葬礼、葬后服丧之礼的简要描述 ,探讨了丧葬礼俗的沿革及规律。同时通过对陕西关中传统丧葬礼俗细节的考察 ,阐述了这种丧葬礼俗的文化特征及功能
关键词:
丧葬 礼俗 文化 陕西关中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丁明秀
朝鲜族在历史上深受儒家礼仪文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恪守孝道、尊卑有序、祖先崇拜、丧事重哀等具有浓厚儒家礼仪特点的朝鲜族丧葬礼仪文化。
关键词:
朝鲜族 丧葬礼仪 儒家文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何俊
理学由于是富具价值论题的哲学型态,因此其知识探求的方式一直缺乏讨论,而清代考证学的崛起所标示的汉学与宋学对立,致使理学的知识探求被彰显为不可靠的空疏风格。《仪礼》的复原工作由于极具纯形式的知识考古,因而能够成为理解理学的知识探求方式的重要对象。本文以宋末元初理学成熟时期的《仪礼》代表性成果敖继公的《仪礼集说》为中心,分析其复原《仪礼》的工作过程,以及敖门相关的经学研究,以呈现理学的知识考古。
关键词:
敖继公 《仪礼》 知识考古 理学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韩琰 周国良
案情简介■季某于2008年2月5日进入某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务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入职后,季某工作勤恳,业绩一直不错,为此,商务公司于2009年底将季某升职为区域销售经理,月工资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健,树祥,友亮
我们发现,许多由地、市、州(县)统计局或政府办公室主办的内部刊物,很有特色。它们注重调查研究,讲究实事求是,所载文章文字简炼、短小精悍。在本刊编辑部收到的内部刊物中,我们特别欣赏以下几种内部刊物:湖北鄂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编发的《综合与调研》、湖北鄂西统计局编发的《鄂西统计》、江西省信丰县统计局编发的《信丰统计》、四川省石柱县土家族自治县统计局编发的《统计工作》、贵州省德江县统计局和农调队编发的《德江统计》、湖北省石首县统计局编发的《石首统计资料》、浙江温州市统计局编发的《温州统计》、四川广安县青年经济学会编发的《青年经济论坛》。下面,我们从其中几种内部物中选择几篇文章予以刊登,供广大统计工作者参考。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蒋鹏翔
清儒张惠言编绘的《仪礼图》是晚清名臣曾国藩在研读《仪礼》时主要倚仗的读本之一。湖南图书馆藏有曾国藩手批《仪礼图》清嘉庆刊本一部,所载批识凡二十余条,考辨精细,识见通达,极有益于《仪礼》学之研究。本文在识读迻录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其文献价值:其一,曾批本率先补正了张氏《仪礼图》的各种疏误,与同类著述相比,其内容亦最具针对性;其二,曾批本有助于印证《仪礼图》清嘉庆刊本的刻版缺陷;其三,曾批本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其对《仪礼图》的看法;其四,利用曾批本与其日记对读,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其研治礼学的原则、过程及心态等。
关键词:
仪礼图 曾国藩 手批本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功文
《仪礼正义》的撰著应包括始撰、重疏之时间,胡培翚所著之篇章,胡、杨二人的补编,《仪礼正义》的最终成书时间四个方面。一直以来,学界缺少对《仪礼正义》的撰著进行研究,对胡培翚重疏《仪礼》的时间及胡、杨二人的补编情况也存有争议。结合有关材料,对该书的撰著进行考论,以补此方面的研究之不足,同时对相关争论予以辨正与厘清。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饶益波 孙先英
《南江札记》是邵晋涵的读书笔记,由其子邵秉华辑录而成,其中《仪礼正误》34条历来被人称道。通过将《南江札记》中的《仪礼正误》与元儒敖继公的《仪礼集说》一一对比可以发现,《南江札记》中的《仪礼正误》34条全部来源于敖继公的《仪礼集说》,不能视为邵晋涵的观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