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07)
2023(3164)
2022(2820)
2021(2832)
2020(2550)
2019(6045)
2018(6306)
2017(12024)
2016(6638)
2015(7606)
2014(7677)
2013(7261)
2012(6377)
2011(5761)
2010(5998)
2009(5499)
2008(5221)
2007(4596)
2006(3964)
2005(3446)
作者
(20588)
(17253)
(17214)
(16466)
(10885)
(8317)
(7643)
(6806)
(6538)
(6163)
(5856)
(5846)
(5541)
(5489)
(5345)
(5281)
(5167)
(5111)
(5056)
(4859)
(4471)
(4395)
(4226)
(4026)
(3934)
(3871)
(3848)
(3845)
(3527)
(3440)
学科
(26710)
经济(26695)
方法(17045)
管理(16147)
数学(15934)
数学方法(15440)
(15269)
(13092)
企业(13092)
(6780)
(5751)
理论(5643)
中国(5216)
业经(4654)
(4262)
(4161)
贸易(4158)
(4052)
教学(3929)
(3693)
土壤(3679)
(3508)
技术(3486)
农业(3472)
地方(3376)
(3375)
环境(3231)
(3132)
(2985)
(2984)
机构
学院(93179)
大学(91847)
管理(35294)
(32309)
经济(31557)
理学(30860)
理学院(30528)
研究(30343)
管理学(29350)
管理学院(29223)
科学(22660)
中国(22150)
(19886)
(19634)
业大(17893)
(16652)
农业(15622)
研究所(15573)
中心(13744)
(13415)
(13407)
北京(12635)
技术(12136)
(11179)
(11058)
财经(11058)
(11034)
工程(11018)
师范(10864)
农业大学(10476)
基金
项目(67402)
科学(51595)
基金(47973)
(44360)
国家(44120)
研究(43104)
科学基金(36834)
自然(27508)
(27410)
自然科(26891)
自然科学(26884)
自然科学基金(26339)
基金项目(24655)
社会(24600)
(23890)
社会科(23354)
社会科学(23346)
资助(21707)
教育(21230)
编号(16943)
重点(16144)
计划(15237)
(13833)
(13787)
科技(13761)
(13752)
科研(13659)
创新(13011)
成果(12809)
课题(12485)
期刊
(30950)
经济(30950)
研究(21892)
学报(19590)
(17479)
中国(16795)
科学(16768)
大学(14089)
学学(13544)
管理(13446)
农业(11979)
技术(10484)
(9880)
教育(9811)
统计(8092)
(7413)
(7097)
决策(6616)
业大(5828)
经济研究(5593)
(5591)
金融(5591)
业经(5490)
科技(5418)
林业(5293)
(5127)
技术经济(5083)
财经(4935)
资源(4805)
农业大学(4524)
共检索到126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强  刘廷玺  朝伦巴根  
测量非饱和带水力特性参数 ,诸如 :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率等系数 ,即耗时、费力又难以保证试验精度。但利用实测的土壤基本物化特征参数 ,颗粒级配、土壤容重等 ,通过土壤传递函数 (PTFs)可以较准确地内插估算出土壤水力特性参数。本研究利用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区———内蒙古太仆寺旗试验断面的实测资料 ,引入对数平均粒径和对数标准偏差 ,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太仆寺旗研究区的BP -PTFs函数模型和BP -PTFs-log函数模型 ,用误差分析理论分析评价了两函数模型的有效性、适用性和精度 ,并通过两种函数模型的外推预测结果的分析检验比较 ,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BP -PTFs-log函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姜勃  田静  苏红波  
论文基于CLM 4.5模拟1980—2009年月尺度中亚陆表蒸散发和土壤水分,并和GLDAS、GLEAM数据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LM 4.5模拟的蒸散和土壤水分区域平均值和其他产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CLM 4.5模拟的陆表蒸散结果分析可知:全年蒸散大部分集中于春夏2季,在5月达到一年的最大值,夏季中亚的蒸散高值区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北部和东北部、东南部的山地区,对应主要的农田区和林地区,植被蒸腾占主导因素;春季东南部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高原是蒸散高值区,主要因为该地区春季降水量较大,且积雪开始融化,水量充足,地表蒸散发充分;蒸散低值区主要在西南的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地表覆盖以荒漠为主,植被覆盖较少,降水也较少,导致地面蒸散量较低。模拟的表层土壤水分结果表明:冬季陆面蒸散低,降水大多储存在表层土壤内或者以积雪的形式覆盖在地面上,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下渗到土壤中,土壤水分持续增加,4月份达到峰值;夏季蒸散增加,降水减少,土壤水分持续下降,9月份达到最低值;进入秋冬季后蒸散降低,土壤水分呈上升趋势。中亚土壤水分高值区集中在北部和东北部的林地、农田区,以及天山山脉和下游的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区,西南部的荒漠区依然是低值区。一年中,夏季降水较少,由于地面蒸发的作用,土壤水分持续较少,蒸散也随之降低。三者之间相关性很高;冬季降水和土壤之间的相关性较高,尤其是裸地区;在植被覆盖较大的情况下,春季降水和蒸散相关性较高,土壤水分和降水、蒸散之间相关性较低,会出现负相关情况。CLM 4.5模拟的结果为进一步中亚地区的水问题研究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旭  塔娜  甄琦  孙云峰  闫彩霞  察苏娜  宋财柱  
针对北方寒旱地区冬季期间温室南侧边际区域土壤温度较低的问题,采用试验和模拟的方法,在温室中部设置无保温区、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保温区(保温材料埋深30和60cm)和水泥砖保温区(保温材料埋深30cm),对各试验区距地表5、15、25和55cm土壤的温度和含水率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距地表5cm土壤温度主要受土壤含水率影响,并与含水率呈负相关;2)距地表15~55cm土壤温度受保温结构作用影响较大,无保温组的土壤温度始终低于有保温组的土壤温度,最大土壤温度相差1.2℃;3)相同埋深下,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保温性优于水泥砖,2种保温结构的温室南侧边际区域最大土壤温度差值为0.3℃;4)对模拟运用瞬态法求解,模拟值与实测值在y=x函数线上最小拟合度为0.961,最大均方误差为0.037,表明所建模型模拟精度较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鹏亮  董新光  郭开政  马英杰  岳文俊  
【目的】探明干旱区滴灌条件下枣树根区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根系分布和土壤水分动态资料为基础,用考虑二维根系吸水的HYDRUS模型对滴灌条件下枣树根区土壤水分动态进行模拟,用含水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均方误差(RMAE)检验模拟效果。【结果】(1)各层土壤水分90d内的动态模拟结果显示,RMSE小于0.024cm3/cm3,RMAE小于14.2%;(2)典型灌溉周期剖面含水率分布的模拟结果显示,RMSE小于0.016cm3/cm3,RMAE小于5.6%。【结论】模拟结果表明,试验灌溉定额(450m3/hm2)合理,灌溉周期需调整,说明该模型可以准确反映干旱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东升  史学正  
根据改进的彭曼公式估算出的年干燥度,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有关土壤水分状况的定量诊断指标,对我国的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估算,初步将我国划分为3个土壤水分区,6个土壤水分亚区,为我国土壤资源的定量评价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振  梁海彬  陈有超  吴晓芬  蔡延江  
【目的】探究家畜采食对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揭示人为干扰下高寒草甸的退化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用刈割留茬模拟家畜轻度采食(LD)和重度采食(HD)行为,以未放牧的草地为对照(ck),测定土壤碳、氮、磷获取的酶活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结果】总体上,土壤碳获取酶土壤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土壤氮获取酶脲酶的活性在不同采食强度下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呈现明显的时间变异;LD处理可显著提高纤维素二糖水解酶活性(P<0.05),而HD处理能降低纤维素二糖水解酶活性;LD处理也会提高氮获取酶亮氨酸氨基肽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以及磷获取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家畜的采食行为可能通过改变土壤养分来影响土壤酶活性;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的时间变异受控于土壤温度和土壤养分的变化。【结论】轻度采食行为可能会提高土壤水解酶活性,有助于维持土壤质量。图3表4参44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鲁春霞  于格  谢高地  肖玉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土壤保持功能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人类活动不同干扰方式对高寒草地土壤保持功能的影响,利用大型风洞,对不同干扰方式下高寒草甸、草原化草甸和高寒草原3个类型的土壤保持功能定量评估,以侵蚀率作为土壤保持功能的测度指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风速的增大,3个样品的土壤侵蚀率均呈现增大趋势,但不同处理下侵蚀率的增幅不同。当植被根系破坏后,土壤侵蚀率大小为高寒草甸<草原化草甸草原化草甸>高寒草原。风蚀前后土壤中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分析表明,土壤有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道西  彭世彰  
利用能模拟地下滴灌系统水流二维运动的HYDRUS - 2D计算机模型在不同的地下滴灌灌水设计参数条件下 ,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简便、快速、灵活 ,不受试验条件限制。模拟结果表明 ,土壤质地、土壤初始含水率、滴头出流量、滴头埋深等均是影响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分布的重要参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胜天,刘昌明,王鹏新  
利用1982~1998年AVHRR的pathfinder遥感数据,以及相同时段黄河流域29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和263个气象台站降水、蒸发资料,建立基于遥感条件温度植被指数和气象观测数据基础上的黄河流域厚层土体(0~1m)土壤水分遥感估算方法,计算出1982~1998年黄河全流域1m土体各层土壤水分。计算结果检验表明该方法适合进行大区域、连续时间段、厚层土体土壤水分估算,并为黄河流域水循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水分数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静  
微波遥感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区域尺度表层土壤水分的观测,但是与生态、水文和农业等领域更密切相关的是深层土壤水分,如何实现由表层土壤水分估算深层土壤水分仍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研究利用中国区域2 121个土壤水分观测站点的多层土壤水分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基于10 cm土壤水分,应用指数滤波法分别估算20、30、40和50 cm深度的土壤水分。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指数滤波法的估算精度逐渐下降,NSE(纳什效率系数)中值对应4个深度分别为0.76、0.54、0.39和0.28,R~2(决定系数)中值分别为0.86、0.73、0.64和0.59,RMSE(均方根误差)中值分别为0.023、0.027、0.028和0.028 m~3/m~3;2)由2 121个土壤水分站点率定得到的站点最佳T值(表征土壤水分从表层运移至深层的时间)的中值估算深层土壤水分具有可行性,尤其估算浅层(如20 cm)土壤水分时,估算结果与用最佳T值相比,93%的站点NSE差值<0.05,82%的站点RMSE差值<0.001;3)表层和深层土壤水分的相关性越好,指数滤波法的估算精度越高。综上,指数滤波法在中国区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中国区域T的中值,可以作为指数滤波法在中国区域应用的参考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宏伟  康绍忠  张富仓  
 对非饱和土壤水力学特征参数空间变异的标定理论、随机理论、土壤传递函数、分形理论和统计方法等5种研究方法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指出了土壤水力学特征参数空间变异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参数测定、模型系数单一化和参数空间变异特征3个关键问题,认为多种方法相结合是研究土壤水力学特征参数空间变异尤其是大尺度空间变异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文玲  张耀哲  杨石磊  梁宗祥  
【目的】探求异型岔管的水力特性,研究岔管处局部水头损失及流速和压强的分布情况,并检验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方法】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互验证的方法,依据实际情况对积石峡电站灌溉引水系统重力输水管网岔管在6种不同的供水工况(正常水位和死水位1#支管单独供水、2#支管单独供水及1#、2#支管联合供水)下的流速、压强分布及局部水头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在6种不同工况下,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的数值模拟值均小于试验值,相对误差最大为14.452 5%,且各工况下得到的岔管处局部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值并不相同;数值模拟结果直观地反映了岔管处流态分布和压强的变化情况。【结论】岔管处的水力特性复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孔军  刘天鹏  何继红  任瑞玉  张磊  许岩  杨天育  
【目的】探明黄土高原旱作区不同覆膜方式中的土壤水温效应及糜子增产机制。【方法】2015—2016年,以陇糜10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全膜双垄沟留膜免耕穴播(A1)、全膜双垄沟穴播(A2)、全膜平铺膜上覆土穴播(A3)、全膜平铺穴播(A4)、露地等行距条播(CK)5个处理,研究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糜子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露地条播(CK)相比,两年间在糜子生育期内,A1、A2、A3、A4处理5—25 cm土层平均温度变化及土壤平均温度日变化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温效果。糜子生育期内,丰水年份(2015年)A1、A2、A3、A4处理较CK贮水量分别提高94.7、67.9、58.0、21.0 mm,而耗水量表现为CK>A1>A4>A2>A3,且各处理在不同土层、不同生育阶段耗水均衡;严重干旱年份(2016年)A1、A2处理较CK贮水量提高83.9、57.4 mm,而A3、A4较CK降低27.1、25.3 mm,耗水量表现为A3>A4>A1>A2>CK,其中,A3、A4、A1、A2较CK依次加强了对80—100 cm土层水分的利用,且播种至苗期4种覆膜方式较CK耗水量降低,均衡调控了拔节至成熟期的耗水强度;基于4种覆膜方式间土壤水热环境的不同和对糜子生育期内耗水特性的差异,A1、A2、A3、A4处理较CK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3—3.9、5.2—5.5、3.4—3.5、4.1—4.2 kg·hm-2·mm-1,增产9.0%—43.3%、34.8%—58.2%、20.8%—49.4%、29.0%—52.9%,且干旱年份的增产幅度更高。【结论】4种覆膜栽培均改善了糜子生育期内的土壤水热环境,调节了其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强度,显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增产潜力依次为A2>A4>A3>A1。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安定  喻理飞  韦小丽  
通过对贵州花江喀斯特典型峡谷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模拟实验及野外实地造林的对比研究,了解喀斯特地区水分变化规律及保墒技术。结果表明:在控制实验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消耗除了与覆盖物及覆盖程度有关外,还与有无植物有关,且以完全覆盖最好;薄膜覆盖保水效果优于石块覆盖,枯枝落叶覆盖的保水效果较差。但实地人工造林试验结果证明,覆盖程度需达植苗穴的60%以上;石面覆盖存活率最高,其次是枯枝落叶覆盖。尽管薄膜覆盖保水效果最好,但存活率最差,因而薄膜覆盖在喀斯特典型峡谷区植苗造林值得进一步研究。图6表2参1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择福  洪玲霞  
由达西定理和能量守恒原理推导了土壤水分入渗的数学模型,水平土柱法实测了模型中的基本运动参数:土壤水分扩散率D(θ),推求了土壤水分非饱和导水率K(,经过计算机用有限差分法模拟了六块不同林地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实地试验检验了模拟结果。结果表明计算的累积入渗量和入渗率与实测值非常一致。经过模拟结果绘制的入渗时水分随时间变化的剖面图,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林地的土壤水分入渗的全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