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0)
2023(5617)
2022(4853)
2021(4405)
2020(3509)
2019(8406)
2018(8450)
2017(16472)
2016(9195)
2015(10343)
2014(10325)
2013(10176)
2012(9227)
2011(8345)
2010(8476)
2009(7302)
2008(6922)
2007(6036)
2006(5312)
2005(4533)
作者
(27005)
(22681)
(22573)
(21320)
(14322)
(10960)
(10041)
(8862)
(8541)
(8143)
(7708)
(7658)
(7379)
(7192)
(6967)
(6886)
(6772)
(6568)
(6436)
(6389)
(5734)
(5605)
(5589)
(5154)
(5120)
(5077)
(4959)
(4826)
(4569)
(4512)
学科
(43048)
经济(43025)
管理(26375)
(23145)
方法(22144)
数学(20776)
数学方法(20255)
(17365)
企业(17365)
环境(11798)
(10972)
地方(9355)
(9018)
中国(8832)
业经(7606)
农业(7459)
(7208)
理论(6515)
(6372)
(6276)
贸易(6270)
(6149)
(6073)
资源(5755)
技术(5241)
地方经济(5038)
(4975)
生态(4785)
规划(4712)
(4694)
机构
学院(129809)
大学(127183)
(53151)
经济(52161)
管理(51278)
理学(44984)
理学院(44503)
研究(43750)
管理学(43181)
管理学院(42980)
中国(31667)
科学(29039)
(27444)
(23837)
(22650)
业大(22464)
研究所(20991)
(20228)
中心(20118)
(18770)
农业(18665)
北京(17046)
财经(16740)
(16215)
(16126)
师范(16008)
经济学(15969)
(15172)
(15082)
技术(14863)
基金
项目(94144)
科学(74110)
基金(68236)
研究(65337)
(61357)
国家(60968)
科学基金(52056)
社会(40663)
社会科(38656)
社会科学(38647)
(37746)
自然(35652)
基金项目(35537)
自然科(34870)
自然科学(34866)
自然科学基金(34189)
(32114)
教育(30937)
资助(29115)
编号(25767)
重点(21784)
(21179)
(20182)
(19719)
成果(18964)
计划(18633)
创新(18510)
课题(18325)
科研(18313)
教育部(16987)
期刊
(53154)
经济(53154)
研究(33048)
中国(23856)
学报(21357)
(21309)
科学(20975)
管理(18557)
大学(16383)
学学(15688)
农业(14891)
技术(14649)
(14238)
教育(14132)
统计(9574)
(9013)
业经(8897)
经济研究(8818)
(8555)
(8149)
金融(8149)
决策(7867)
技术经济(7685)
资源(7631)
财经(7623)
问题(6823)
科技(6644)
(6637)
(6180)
业大(6126)
共检索到181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依明  刘念雄  许沛琪  
面向中国碳中和目标,为在住宅建设领域实现碳减排,针对寒冷地区住宅建立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预测模型.该文详细说明了住宅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计算边界、内容和方法,并以寒冷地区17栋住宅楼的建材碳排放数据为基础,分析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组成和分布特征,采用线性回归与岭回归方法,建立住宅空间、形体设计参数与建材碳排放量的耦合关系,建立和验证了10种基于住宅设计参数的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建筑层数、标准层面宽和进深、标准层主要功能房间数的岭回归预测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拟合效果较好,预测误差较低.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依明   杨珺涵   张忠利   许沛琪   刘念雄  
机器学习算法模型为住宅低碳设计与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然而,在碳排放预测与分析时,算法模型常被直接使用,而未考虑调参与寻优,且不同自变量数据集对模型预测效果的影响差异也有待明确。为揭示不同算法模型对寒冷地区住宅低碳设计的指导效果、向建筑师提供算法模型的选择依据,针对多元线性回归、分类回归树、随机森林、自适应增强算法、梯度提升回归树和多层感知机等在低碳设计中常用的算法模型进行寻优,对比分析不同算法和自变量数据集的适用性与预测性能。该文说明了算法模型寻优的目标边界、参数取值范围、寻优过程和论证方法。在37栋寒冷地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及其衍生方案的基础上,采用交叉验证和网格搜索,建立了120个建材碳排放预测模型和60个将稳态耗热量转换为动态耗热量的转化系数预测模型。对比结果表明:总体上,多元线性回归、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回归树算法的碳排放预测性能更好。其中,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回归树算法在误差控制方面表现更佳,但预测优度与多元线性回归算法相近,且可解释性较差。采用恰当的自变量数据集,如建筑总层数、建筑层高、建筑面宽与进深等形体尺度参数,标准层户数与卧室数等功能配置参数,以及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实际供暖天数、屋面和墙面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等城市气象参数,多元线性回归算法能够为寒冷地区住宅低碳设计与优化提供更直观、有效的指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孔凡文  王晓楠  田鑫  
根据碳排放因子法,在选取燃料、电力、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机械台班等为住宅建设阶段主要碳排放因子,并确定住宅建设阶段碳排放源活动数据基础上,从材料运输耗能、建筑材料使用、住宅建设耗电、耗油、耗水等方面对产业化住宅与传统住宅建设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比较,结果表明,在住宅建设阶段产业化住宅比传统住宅建设碳排放量减少14.31%。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孔凡文  王晓楠  田鑫  
根据碳排放因子法,在选取燃料、电力、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机械台班等为住宅建设阶段主要碳排放因子,并确定住宅建设阶段碳排放源活动数据基础上,从材料运输耗能、建筑材料使用、住宅建设耗电、耗油、耗水等方面对产业化住宅与传统住宅建设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比较,结果表明,在住宅建设阶段产业化住宅比传统住宅建设碳排放量减少14.31%。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董锋  刘晓燕  龙如银  周德群  
对我国区域碳排放效率的准确测评是各省区针对性制定减排战略的基础,经典DEA模型未能排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本文利用三阶段DEA模型构建消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区域碳排放效率测算模型。研究表明我国碳排放高效率地区共有广东等9省,中效率地区共有湖南等16省,低效率地区共有甘肃等4省。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出的各省1997~2010年平均碳排放效率结果与经典DEA模型测算结果有显著性差异,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和预期结果更加吻合,各省可以根据自身测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高综合碳排放效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杜书廷  张献梅  
采用碳排放系数法,选取夯土、砖混、框剪、剪力墙等四种结构类型住宅建筑,计算其物化阶段的单位面积、单位工期碳排放量和单位面积、单位使用年限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就单位面积、单位工期碳排放而言,夯土住宅最低,砖混住宅最高;就单位面积、单位年限碳排放而言,夯土住宅最低,框剪和剪力墙住宅较高且比较接近;就建筑材料碳排放比例而言,钢材所占比例最高,其中在框剪和剪力墙住宅建筑中高达60%以上。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相天东  
我国实现减排承诺必须依赖于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笔者选取我国30个省(区、市)2000年~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各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所考察的30个省区市综合技术效率偏低,西部的综合技术效率最高,东部的纯技术效率最高。东部的技术效率要高于中西部,而西部又高于中部。我国东、中、西部技术进步依次递减。同时,东部全要素生产率也高于中西部。未来我国可以采取增加科研投入、鼓励技术创新与应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与水平等措施来提高我国碳排放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相天东  
我国实现减排承诺必须依赖于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笔者选取我国30个省(区、市)2000年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各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所考察的30个省区市综合技术效率偏低,西部的综合技术效率最高,东部的纯技术效率最高。东部的技术效率要高于中西部,而西部又高于中部。我国东、中、西部技术进步依次递减。同时,东部全要素生产率也高于中西部。未来我国可以采取增加科研投入、鼓励技术创新与应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与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兰体  于兵  李曾  吴俊伟  
从节能服务公司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角度,以寒冷地区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选择19项常用的改造技术搭建技术指标体系,以节能效益、工程造价、运营维护费用三要素为评价标准,建立节能改造的技术方案选择和预评估模型,并以山东滨州某办公楼项目为例进行验证,证实该评估模型具有复制和推广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稳海  陈立文  赵桂玲  
基于全国住宅总投资规模的数据特征,将住宅投资的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并构建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利用1999-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了住宅总投资、商品房投资、经济适用房投资、别墅与高档公寓投资在两个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两个阶段中,住宅总投资、商品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均由正向变为负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渐恶化;经济适用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负向变为正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断好转;别墅与高档公寓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为正向,但影响程度在高速增长阶段略有降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稳海  陈立文  赵桂玲  
文章选取1999-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根据住宅投资结构的数据特征,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两个阶段,并构建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比较分析了在两个不同阶段住宅总投资与房地产投资之比、商品房投资与住宅总投资之比、经济适用房投资与住宅总投资之比、别墅和高档公寓投资与住宅总投资之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这两阶段中,住宅总投资与房地产投资之比、经济适用房投资与住宅总投资之比、别墅和高档公寓投资与住宅总投资之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均由负向变为正向;而商品房投资与住宅总投资之比对经济增长影响却由正向变为负向。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陈晓红  易国栋  刘翔  
结合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与SFA方法,提出基于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BM-DEA模型,用于对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测算。该模型具有非径向和非角度的特点,而且能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使效率评价更接近实际情况。运用该模型对2000~2012年我国各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平均碳排放效率不高,但从2006年呈现加速上升趋势,表现了低碳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影响后的碳减排效率将进一步下降。分区域来看,我国碳排放效率呈现出"东>中>西"的格局,且东部的优势有所扩大。基于对投入、产出冗余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的分析表明,提升能源、资本、人员的配置效率,加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人才和技术交流,有利于提升碳排放效率。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陈晓红  易国栋  刘翔  
结合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与SFA方法,提出基于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BM-DEA模型,用于对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测算。该模型具有非径向和非角度的特点,而且能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使效率评价更接近实际情况。运用该模型对20002012年我国各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平均碳排放效率不高,但从2006年呈现加速上升趋势,表现了低碳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影响后的碳减排效率将进一步下降。分区域来看,我国碳排放效率呈现出"东>中>西"的格局,且东部的优势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杜瑶瑶  
为寻求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有效路径,利用改进后的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实现了对2010—2016年湖南省14个市(州)碳排放绩效静态和动态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结果发现:(1)湖南省碳排放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综合规模效率偏低,经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多数地区的绩效水平得到显著提高。(2)区域间形成阶梯型差异,长沙市碳排放绩效居于全省前列,其次为常德市和张家界市,余下地区稳定在0.6左右。(3)2010—2016年整体碳排放绩效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其中TFP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变化一致,表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有赖于技术创新。(4)五大能源区域中,湘东地区碳排放绩效较高,其次为湘北地区和湘南地区,湘中地区与湘西地区受到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双重制约。应注重各市(州)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和技术创新驱动力,协调各地区发展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秀梅  张慧  綦振法  董会忠  
文章探索性地将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SBM模型相结合来测算我国东西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并对东西地区碳排放效率的差异及受科技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西地区受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运气等随机因素影响,碳排放效率表现出显著差异,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虽然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依旧高于西部地区,但其差距明显缩小;其中,R&D人员对东部地区碳排放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正向影响,而R&D项目对西部地区碳排放效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认为,东西地区碳排放效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科技因素,实现西部地区科技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