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66)
- 2023(12073)
- 2022(10644)
- 2021(10017)
- 2020(8352)
- 2019(19316)
- 2018(19326)
- 2017(37456)
- 2016(20573)
- 2015(23068)
- 2014(23076)
- 2013(22777)
- 2012(21223)
- 2011(18979)
- 2010(18864)
- 2009(17349)
- 2008(16908)
- 2007(14845)
- 2006(12984)
- 2005(11322)
- 学科
- 济(80311)
- 经济(80223)
- 管理(59564)
- 业(55589)
- 企(46112)
- 企业(46112)
- 方法(37870)
- 数学(32410)
- 数学方法(31971)
- 农(22443)
- 学(21694)
- 中国(20659)
- 财(20145)
- 业经(17721)
- 地方(17189)
- 环境(16652)
- 农业(15202)
- 制(14248)
- 和(13930)
- 理论(13908)
- 贸(13701)
- 贸易(13695)
- 易(13269)
- 划(13103)
- 务(13004)
- 财务(12940)
- 财务管理(12916)
- 技术(12385)
- 企业财务(12287)
- 银(11018)
- 机构
- 大学(294300)
- 学院(291965)
- 管理(115000)
- 济(109822)
- 经济(107320)
- 理学(100227)
- 研究(99991)
- 理学院(99006)
- 管理学(97029)
- 管理学院(96528)
- 中国(72799)
- 科学(66914)
- 京(63794)
- 所(51847)
- 农(51333)
- 财(48905)
- 研究所(47849)
- 业大(47623)
- 中心(44550)
- 江(41962)
- 农业(40614)
- 北京(40124)
- 财经(39773)
- 范(39685)
- 师范(39254)
- 院(36862)
- 经(36169)
- 州(34311)
- 经济学(32223)
- 师范大学(31817)
- 基金
- 项目(205800)
- 科学(160398)
- 基金(148746)
- 研究(145791)
- 家(131617)
- 国家(130561)
- 科学基金(111055)
- 社会(89632)
- 社会科(84759)
- 社会科学(84733)
- 省(80533)
- 基金项目(79766)
- 自然(74871)
- 自然科(73061)
- 自然科学(73043)
- 自然科学基金(71719)
- 划(68068)
- 教育(65984)
- 资助(61750)
- 编号(58946)
- 成果(47293)
- 重点(46589)
- 部(44224)
- 发(43555)
- 创(41854)
- 课题(40542)
- 科研(40084)
- 创新(39092)
- 计划(38473)
- 大学(37646)
- 期刊
- 济(118885)
- 经济(118885)
- 研究(82049)
- 学报(53468)
- 中国(53183)
- 科学(48068)
- 农(46044)
- 管理(41228)
- 大学(39587)
- 学学(37409)
- 财(36436)
- 农业(32548)
- 教育(31441)
- 技术(24513)
- 融(20977)
- 金融(20977)
- 业经(19137)
- 财经(18948)
- 经济研究(18312)
- 图书(16979)
- 业(16339)
- 经(16083)
- 问题(15391)
- 资源(15347)
- 科技(15135)
- 版(14830)
- 理论(14472)
- 业大(14471)
- 技术经济(13998)
- 实践(13402)
共检索到418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松波 耿红
通过对桥墩湖一周年的逐月采样,比较了影响轮虫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3种环境驱动力的相对重要性。桥墩湖是一个富营养湖泊,具有较高的营养盐和Chl a含量以及低的透明度。研究发现:水温和营养水平是影响轮虫数量和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最重要的理化因子。由于大型枝角类数量的稀少,其对轮虫数量并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短尾秀体溞是影响轮虫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最重要的枝角类;然而大多数优势轮虫与短尾秀体溞密度峰值的共同出现可能反映了它们对高营养水平和高水温的共同喜好。在浮游植物中,绿藻是决定轮虫密度的最重要的浮游植物门类;而其中的隐藻则是影响轮虫群落结构变化的最重要属。3组环境因子(理化因子、浮游植物、浮游甲壳动物)对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贺婉路 刘鹏飞 詹政军 徐东坡 任泷 匡箴 景丽
石臼湖是长江下游唯一的自然通江湖泊,为掌握其鱼类资源状况,本研究于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采用多目刺网和定制串联笼壶采集石臼湖渔获物,分析了石臼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共采集到鱼类36种,隶属于6目7科28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物种数的69.44%;鱼类物种组成以定居性、杂食性、中上层鱼类为主,小型鱼类达25种,占总物种数的69.44%。似鱎(Toxabramis swinhonis)、刀鲚(Coilia nasus)和鲫(Carassius auratus)为石臼湖鱼类全年优势种;除全年优势种外,季节特有优势种有春季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夏季的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和?(Hemiculter leucisculus)、秋季的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冬季的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鱼类相对密度、相对生物量有较大的季节变化,但其变化趋势一致,均按照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由高到低排列。Margalef丰富度指数R的变动范围为2.28~3.17,基于个体数量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N、Pielou均匀度指数J′N变动范围分别为1.24~2.14、0.14~0.34,基于生物量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W、Pielou均匀度指数J′W变动范围分别为1.64~2.51、0.21~0.49,各指数除H′W在夏秋季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数夏季都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研究结果表明,石臼湖鱼类种类较少,多样性偏低。本研究补充了通江湖泊鱼类群落研究的基础资料,对长江中下游鱼类多样性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立婧 刘樵 彭自然 胡忠军 薛俊增 王武
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对阳澄湖养蟹网围及湖区3组对照点中轮虫群落结构及部分水质特征参数进行调查,分析了轮虫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的关系,利用多种参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经鉴定,共采集到轮虫83种,隶属于12科30属。研究表明,网围内3个采样点的年平均生物密度及生物量低于湖区3个采样点,生物密度与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月份受不同环境变量的影响,除4月份外,环境变量对生物密度的影响在采样点之间无差异。相似度分析表明,网围内及相邻湖区的轮虫优势种相似性高。水质分析表明,6个采样点均为富营养化、β-α中污染水体,东湖网围C1和中湖网围A12采样点程度稍轻,但6个采样点之间无显著性差...
关键词:
网围养蟹 轮虫 群落结构 阳澄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雪 何征 万荣荣 杨桂山
长江中游自然通江的洞庭湖和鄱阳湖,在长期的季风气候以及江湖交互作用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涨-丰-退-枯季节性水位波动模式。近几十年来,受水利工程及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两湖季节性水情均发生了显著改变。揭示和对比两湖季节性水位波动近年来的变化趋势及强度并分析其形成的可能原因,对于指导两湖地区的湖泊管理与实践,理解长江中游江湖关系演变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2003年为断点(即1980~2002年与2003~2014年两时段),首先通过湖区多站点水文要素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揭示两湖各自的季节性水情变化特征;然后通过两湖季节性水情变化状况的对比,分析长江中游大型通江湖泊水情变化的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2003年后,涨水期和枯水期的两湖水情均呈偏枯趋势,且水位降幅均在由上游到中游的过程中扩大,由中游到下游的过程中减小,甚至涨水和枯水期的洞庭湖下游湖区还出现了水位的小幅抬升。(2)2003年后,丰水期和退水期的洞庭湖偏枯趋势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异,丰水期的洞庭湖水位下降程度在上、中游湖区更为剧烈,而退水期的水位下降程度在中、下游湖区更为剧烈。与此同时段的鄱阳湖偏枯趋势在丰水期和退水期均在由上游至下游的过程中增加。(3)2003年后的洞庭湖水位降幅在各个季节各个湖区均显著小于位于其下游的鄱阳湖。江湖关系对两湖及其不同湖区的作用方式和强度的差异是造成两湖季节性水情演变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通江湖泊 洞庭湖 鄱阳湖 季节性水位波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洋 张玮 潘宏博 顾琬雯 郝瑞娟 熊春晖 王丽卿
为研究滆湖轮虫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3年对该湖轮虫群落和相关环境因子按季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轮虫23属55种,富营养化指示种44种。全年优势种为:矩形龟甲轮虫、螺形龟甲轮虫、广布多肢轮虫、长肢多肢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长三肢轮虫和前节晶囊轮虫。轮虫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 820.0 ind./L和2.93 mg/L。季节上,秋季密度(3 555.0 ind./L)最高,春季生物量(6.31 mg/L)最高;空间上,南部密度(2 655.0 ind./L)最高,北部生物量(3.26 mg/L)最高。轮虫群落在季节上差异较大,而在空间上差异不明显。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总氮和COD_(Mn)是对滆湖轮虫群落结构变化起关键性作用的非生物因子。另外,通过轮虫优势种指示种和轮虫多样性指数等参数,得出2013年滆湖营养程度为富营养水平。
关键词:
滆湖 轮虫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水质评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敏玲 刘陈飞 程丹逸 徐颖 梁运祥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东湖2个不同富营养化区域(官桥湖区和海洋世界区,简称H区和L区)在春夏季节水体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区和L区细菌的群落结构相似,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占优势,其次为蓝藻门(Cya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个区域细菌的相对丰度随时间的变化出现差异,在门水平上,H区的蓝藻门(10.2%33.7%)与放线菌门(15.4%53.1%)波动较大,且两者呈显著负相关,L区则相对稳定;在纲水平上,H区波动明显的是放线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映雪 王瑞 屈霄 夏文彤 辛未 郭传波 陈宇顺
湖泊鱼类养殖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水产养殖方式,然而不同鱼类养殖和管理方式对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季节动态尚不明确。2016年3月~2017年1月按季度调研了长江中游9个湖泊的浮游植物,所研究湖泊包括以下4组:水库极低密度放养组(SR组)、禁养组(SN组)、低密度养殖组(SL组)和高密度养殖组(SH组)。研究表明:4组湖泊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10属,以绿藻、硅藻和蓝藻为主。水库组优势种季节演替明显,其余3组均存在比较稳定的优势种,其中禁养组与高密度养殖组为平裂藻,低密度养殖组为假鱼腥藻。4组湖泊浮游植物丰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不同,依赖于蓝藻优势度的变化。根据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判断,4组湖泊水体污染状态(即营养状态)存在季节差异,Shannon-Wiener指数与Pielou指数对水体污染状态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对4组湖泊四季的浮游植物的数量进行了层序聚类分析与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结果显示水库组单独为一类;禁养组与高密度养殖组除了夏季外,其余季节均为一类。不同鱼类养殖方式对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及季节动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短期的禁养并没有明显改变湖泊浮游植物群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颖 马骏 陈睿哲
我国科学家利用遥感监测技术,获得世界首幅全球大型湖库营养状态分布图,发现全球大型湖库水体的总个数中已有63%呈富营养化状态。可见,内陆湖库水体的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我国作为一个湖泊大国,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一直是困扰湖泊环境治理的大问题。因此,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进程中,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内陆湖
关键词:
富营养化 五大湖 湖库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红艳 熊飞 张繁荣 郭爽
为了解武汉市汉阳地区湖泊摇蚊幼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其与湖泊富营养化的关系,2011-2012年对后官湖、三角湖、南太子湖、墨水湖和龙阳湖等5个湖泊的摇蚊幼虫群落及环境因子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在汉阳5个湖泊共采集摇蚊科幼虫6属6种。中国长足摇蚊是这些湖泊摇蚊幼虫群落的共同优势种,优势度变化范围为26.8%86.4%。摇蚊幼虫年平均密度为(748±162)ind./m2,年平均生物量为(2.77±0.98)g/m2,后官湖摇蚊幼虫密度和生物量最低[(171±32)ind./m2,(0.32±0.12)g/m2]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曾甜甜 刘其根 孔优佳 陈立婧
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每月下旬对滆湖控藻网围内、外和清淤区3个区域轮虫的群落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方法,对轮虫种类组成、优势度、现存量和物种多样性及与水质特征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经鉴定:轮虫共有51种,隶属于14科22属。主要优势种包括: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和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等。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水温(t)、高锰酸盐指数(c...
关键词:
滆湖 控藻网围 清淤区 轮虫 群落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楠 姜明 田雪 金光泽
【目的】对富锦国家湿地公园的轮虫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进行监测,了解湿地内轮虫的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环境特征,并对湿地公园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2015年5—10月在富锦国家湿地公园设置11个采样点,使用浮游生物网于春、夏、秋季采集轮虫样品,显微镜下鉴定计数,并测定水样的理化指标,采用轮虫的指示种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及水体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水质。【结果】在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共采集到轮虫16属37种;春、夏、秋季共有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月形腔轮虫和月形单趾轮虫;丰度变化在52~264个·L~(-1)之间,生物量变化在0.042 4~0.212 9 mg·L~(-1)之间;在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在1.698~3.262之间,Wargalef指数变化在0.590~1.480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在0.583~0.927之间。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水体的平均营养状态指数在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在11个采样点中,平均营养状态指数最高的是沟渠进入公园入口的7号样点,各采样点平均值为51.08。【结论】基于对轮虫指示种、多样性指数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综合分析,富锦国家湿地公园的水质2015年处于中营养或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婷婷 孙颖 李静 戴曦 陈非洲
2010年7月对南京玄武湖3个区域(荷花区、湖岸区、敞水区)轮虫的水平分布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次调查共检出轮虫25种,全湖轮虫优势种为裂痕龟纹轮虫、多肢轮虫、端生三肢轮虫和微型三肢轮虫。荷花区种类最多,且分布有蛭态类轮虫,但3个区域中轮虫优势种组成相似。3个区域轮虫丰度差异显著(P<0.05),而水温、总氮、总磷和总溶解磷...
关键词:
轮虫 玄武湖 水平分布 挺水植物 pH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白怀宇 李秋芬 张艳 陈碧鹃 韩倩 夏斌 曲克明
根据2014年11月,2015年1月、3月和7月在象山港中部养殖海区开展的海洋调查所获得的海水营养盐数据,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含量的季节变化,评价了海水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显示,该海域无机氮平均含量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秋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对不同养殖区域分析,宁海海藻养殖区和西沪港海带养殖区的无机氮浓度除冬季1个站位点外均劣于国家海水四类水质标准(0.50 mg/L),活性磷酸盐浓度在春、秋两季劣于国家海水四类水质标准(0.045mg/L)。全年各水层的N/P比值均高于Redfield比值,磷相对缺乏。根据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象山港中部养殖海区营养水平属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型。
关键词:
象山港 营养盐 季节变化 富营养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禹娜 魏超群 李德鹏 马顺心 姚建刚
元荡湖是我国东部平原的一个浅水湖泊,原系淀山湖的一个湖湾,后因芦滩封淤而成,其形成历史短,是探讨动物类群组成与湖泊生态系统演化间关系的理想场所。近年由于人类活动频繁,该湖已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研究首次对该湖泊中的介形类进行了研究,共发现9种,它们分别是Cypretta turgida、CypriaFabaeformiscandona sp.和Ilyocypris salebrosa。这些介形类均非地方性物种,且都对生态环境有较强的耐受性。结合元荡湖母体湖泊-淀山湖水动力大、无介形类生存的实际情况,研究认为元荡湖中的介形类应由周边迁移而来,且其组成已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优势度(Y)分析结果也显示,C.kraepelini、F.myllaina、F.subacuta和Fabaeformiscandona sp.共4种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介形类中,以富营养化指示物种C.kraepelini的优势度最高。而典型对应分析结果(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es,CCA)发现,自然环境因素水深仍是影响介形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总氮、叶绿素a、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通过分析介形类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摄食方式发现,元荡湖的介形类分属于底栖动物栖息类型中的游泳型(如C.kraepelini和C.vidua)、攀爬型(如C.subglobosa和C.turgida)和蔓生型(其他5种),其中蔓生型介形类占比最高,达56%,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元荡湖这样一个浅水湖泊中水深却成为影响介形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总结发现,元荡湖中的介形类组成和丰度分布受到湖泊形成时间的长短、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干扰等方面的共同影响,这为今后深入开展介形类组成与湖泊演化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证据。此外,研究首次报导了F.myllaina在中国的分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葛广玉 周丽青 井浩 吴宙 吴彪 孙秀俊 刘志鸿 杨玉敏 赵丹
为了解贝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对长山列岛潮间带贝类组成和多样性进行调查。本研究分别于2021年7月、2021年10月、2022年2月和2022年5月的大潮期间,对长山列岛5个代表性岛屿10个调查站点的潮间带贝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进行调查,并测量调查点间隙水水质参数。本次调查共采集到12种贝类,各季节贝类种类数量春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贝类优势种为春季最多,秋季次之,夏冬季最少;各个潮区贝类物种多样性指数H′为中潮带(1.44)>低潮带(1.40)>高潮带(0.44),各季节平均贝类物种多样性整体上为春季(1.26)>冬季(1.21)>秋季(1.11)>夏季(0.95);各个潮区中贝类均匀度指数J′为中潮带(0.67)>低潮带(0.59)>高潮带(0.29),而各季节变化不明显;各个潮区中贝类丰富度指数d为中潮带(0.56)>低潮带(0.52)>高潮带(0.17),在季节上,贝类丰富度整体上春季(0.681)>秋季(0.573)>夏季(0.458)>冬季(0.418)。季节(温度)对潮间带贝类资源多样性和丰富度影响最为明显,养殖和旅游等人类活动也会对贝类物种分布和数量造成影响,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我国海岛潮间带贝类资源数据,还能为长山列岛潮间带贝类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
长山列岛 潮间带 贝类 多样性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