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00)
- 2023(9342)
- 2022(8362)
- 2021(7789)
- 2020(6471)
- 2019(15136)
- 2018(15299)
- 2017(29602)
- 2016(16248)
- 2015(18438)
- 2014(18392)
- 2013(18276)
- 2012(16549)
- 2011(14789)
- 2010(14538)
- 2009(13159)
- 2008(12584)
- 2007(10743)
- 2006(9157)
- 2005(7766)
- 学科
- 济(62040)
- 经济(61967)
- 管理(45415)
- 业(42985)
- 企(36410)
- 企业(36410)
- 方法(32030)
- 数学(27724)
- 数学方法(27295)
- 农(15910)
- 学(15510)
- 财(14845)
- 中国(14623)
- 业经(13645)
- 地方(12394)
- 理论(11078)
- 和(10787)
- 农业(10719)
- 贸(10283)
- 贸易(10278)
- 技术(10102)
- 易(9964)
- 环境(9913)
- 务(9788)
- 财务(9727)
- 财务管理(9709)
- 制(9452)
- 企业财务(9195)
- 教育(8889)
- 划(8783)
- 机构
- 大学(229750)
- 学院(227574)
- 管理(93568)
- 济(83192)
- 理学(82300)
- 理学院(81351)
- 经济(81224)
- 管理学(79732)
- 管理学院(79355)
- 研究(73951)
- 中国(52601)
- 科学(50214)
- 京(49174)
- 农(39649)
- 业大(38294)
- 所(37568)
- 财(36329)
- 研究所(34782)
- 中心(33143)
- 农业(31621)
- 江(31123)
- 北京(30883)
- 财经(30182)
- 范(29765)
- 师范(29479)
- 经(27472)
- 院(26927)
- 州(25832)
- 技术(25129)
- 师范大学(23885)
- 基金
- 项目(165100)
- 科学(128766)
- 基金(119348)
- 研究(117472)
- 家(104958)
- 国家(104112)
- 科学基金(89130)
- 社会(71219)
- 社会科(67401)
- 社会科学(67379)
- 省(65041)
- 基金项目(64007)
- 自然(60774)
- 自然科(59360)
- 自然科学(59348)
- 自然科学基金(58231)
- 划(55119)
- 教育(53442)
- 资助(49777)
- 编号(48066)
- 成果(38353)
- 重点(36512)
- 部(35404)
- 发(34318)
- 创(34157)
- 课题(32702)
- 科研(32141)
- 创新(31801)
- 计划(31214)
- 大学(30418)
共检索到313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潘霞 兰秀 刘永贤 潘丽萍 农梦玲 邢颖 廖青 鹿士杨 陈锦平
【目的】优选富硒大米,研究提取分离硒蛋白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提高硒蛋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碱提法提取硒蛋白,正交试验法优化大米硒蛋白的提取条件,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结合法测定蛋白含量,原子荧光法测定硒含量。以含硒蛋白质及硒得率为指标,研究影响富硒大米中含硒蛋白质提取的因素。【结果】影响富硒大米含硒蛋白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Na OH浓度>料液比>温度>时间。富硒大米含硒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碱液浓度0.14mol/L,提取时间5 h,料液比1∶30,此条件下硒蛋白
关键词:
富硒大米 硒蛋白 正交试验 提取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芳 汪社英 方勇 王飞飞 谢伟 王茹 胡秋辉
采用不同提取液从富硒绿茶茶渣中提取富硒绿茶硒蛋白,以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并分析了富硒绿茶硒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以0.1mol·L-1NaOH提取富硒绿茶茶渣,得到的蛋白质和硒含量最高。硒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质量体积比1∶30(g/mL),提取时间16h,提取温度40℃。另外,试验还表明,喷施生物硒肥可以显著提高富硒绿茶中总蛋白和硒蛋白的含量,富硒绿茶中有30.3%的硒与碱溶性蛋白质结合;除蛋氨酸外,硒肥处理对绿茶中其他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富硒绿茶 硒蛋白 提取工艺 氨基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秋辉 陈曦 方勇 陈悦 杨文建 马宁 赵立艳
【目的】优化碱法提取富硒米糠蛋白的条件,根据蛋白质互补作用原理,研究并评价富硒米糠蛋白(RBP)的营养复配。【方法】碱法提取富硒米糠蛋白,按正交试验L9(34)优化富硒米糠蛋白的提取条件。将富硒米糠蛋白与大豆分离蛋白(SP)按比例60%、70%、80%、90%和100%进行复配,用凯氏定氮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和便携式色差仪分别测定富硒米糠蛋白和复配蛋白中的蛋白质含量、硒含量和色差值。利用高速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各蛋白产品的氨基酸含量,并根据必需氨基酸参考模式(WHO/FAO)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各蛋白产品进行营养价值评价,得出营养价值最高的复配蛋白。【结果】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富硒米糠蛋白的提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雪梅 张正钫 郭静成
用含不同浓度硒的Zarrouk培养液培养螺旋藻,用含不同浓度硒的豆芽汁葡萄糖培养酵母、并用含不同浓度硒的棉子皮培养基培养平菇、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螺旋藻、酵母及平菇生长最适宜硬浓度分别为60mg·L(-1),10mg·L(-1)和200mg·L(-1),硒富集系数分别为19.2,14.4和22.6。将3种植物的蛋白质提出,经柱层析及电泳分离,分别得到多种含硒蛋白。试验证明。3种植物吸收的硒绝大部分都转化为含硒蛋白。
关键词:
硒 螺旋藻 酵母 平菇 硒蛋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红灵 方响亮 周大寨
【目的】探讨富硒植物堇叶碎米荠硒蛋白的生理活性,为富硒植物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从湖北恩施富硒植物堇叶碎米荠叶片中提取的硒蛋白作为硒来源,设置硒质量浓度分别为2.25,4.45,8.90,17.79μg/mL的硒蛋白液灌胃饲喂小鼠4周,研究不同的硒蛋白溶液对小鼠体质量、血硒水平、血液和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硒蛋白液的硒质量浓度为8.90μg/mL时,小鼠体质量增加最多;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鼠血硒水平随硒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硒质量浓度为4.45~17.79μg/mL的...
关键词:
堇叶碎米荠 硒蛋白 血硒 抗氧化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艳玲 潘根兴 胡秋辉 陈历程
研究了叶面喷施Na2 SeO3 和自制生物硒肥对低硒土壤中大豆籽粒蛋白组分及其硒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叶面施用含硒 180mg·L-1(施硒量为 2 0 0 g·hm-2 )的Na2 SeO3 和生物硒肥可使低硒土壤大豆硒含量达到 11~ 12mg·kg-1,而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 ,施硒后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 ,而固体残渣降低。施硒不但提高了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 ,而且水溶性蛋白结合态硒上升 ,固体残渣结合态硒下降 ,故大豆对外源补充的硒有较高的生物利用效率 ;7S蛋白是水溶性蛋白中比较活跃的组分 ,施硒后其本身含量及含硒量均大幅度提高 ,显示出容易受外界环境硒浓度变化的特...
关键词:
硒 大豆 蛋白质 低硒土壤 硒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光辉 余岸艮 何杨 郭雨诗 柯江 罗智
为探讨黄颡鱼硒蛋白selenow2a、selenop2和selenot2基因之间的关系,采用3'/5'RACE PCR克隆得到3个基因的cDNA全长,分别为891、1998和1432 bp,其中ORF长度分别为288、828和600 bp,编码95、275和219个氨基酸。在线工具SECISerach3对3个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它们都含有可以编码硒代半胱氨酸的终止密码子,以及在3'非编码区存在SECIS元件。通过比对氨基酸序列和分析系统发育树,selenow2a、selenop2和selenot2基因预测得到的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Danio rerio)进行比较发现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2.24%、66.19%和79.45%,而与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74%、68.50%和90.95%,在发育树上则显示为树杈相接近。实时荧光定量PCR被用于检测3个硒蛋白基因的mRNA在黄颡鱼心、肝、肌肉、脑、肠、脾、精巢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其mRNA表达水平呈现组织特异性。表明3个基因拥有硒蛋白家族的特征,但在组织表达上具有特异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华锋 臧金灿 介晓磊 胡承孝 郭孝 鲁剑巍 赵京
【目的】研究富硒苜蓿对蛋鸡生产性能、蛋硒及蛋硒转化率的影响,为通过硒肥-牧草-饲料-动物(食物链)链的物质传导作用进行动物补硒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选取健康罗曼蛋鸡480羽,随机均分成8组,每组4个重复,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3,4,5,6,7和8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的7种硒水平(硒含量分别为0.37,2.78,5.97,8.09,9.93,17.42和28.75mg/kg)苜蓿草粉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38d,分别在第7,14,21,28,38天取样,分析富硒苜蓿对蛋鸡生产性能、蛋硒及蛋硒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基础日粮适量添加富硒苜蓿能显著(P<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俊杰 陈季旺 谭玲 廖鄂 程水源 夏文水
为从蛋白质水平解释竹叶抗氧化物浸泡-乳清分离蛋白涂膜对富硒虹鳟的保鲜机理,将鲜活富硒虹鳟去除头、内脏和表皮,切块后浸泡在1.0%的竹叶抗氧化物(AOB)溶液中(去离子水作为对照),再进行乳清分离蛋白(WPI)溶液涂膜,25℃下鼓风吹干表面水分后置于4℃冰箱中贮藏1、4、7、10和13 d。测定鱼肉中肌原纤维蛋白和TCA-可溶性肽的含量、蛋白质的分子内价键,以及肌原纤维蛋白的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和二级结构,分析涂膜对冷藏富硒虹鳟蛋白质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冷藏期间,WPI组的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和二级结构中β-折叠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中,1.0% AOB+WPI组的肌原纤维蛋白、总巯基、氢键、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折叠的含量在冷藏期间最高,H_(0)、TCA-可溶性肽、二硫键和二级结构中β-转角含量最低。WPI在鱼块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可以隔绝空气,降低微生物的污染;AOB含有黄酮类、多酚类等,可以清除自由基,抑制巯基氧化和二硫键的生成,延缓肌原纤维蛋白的变性。多酚中的亲水基团也有助于降低肌原纤维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提高溶解性。这些结果表明,竹叶抗氧化物浸泡结合乳清分离蛋白涂膜,抑制了蛋白质的变性和降解,延缓了富硒虹鳟的品质劣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曲晓婷 张名位 温其标 张雁 张瑞芬 魏振承 池建伟 唐小俊
【目的】建立米糠蛋白在较弱碱性和较低温下保持其特性的高效提取工艺并明确其理化特性。【方法】采用二次通用旋转正交组合设计优化米糠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米糠蛋白特性分别考察其在不同pH、温度、离子强度下的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其中,溶解度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乳化性的测定采用离心法,起泡性的测定采用体积法。【结果】建立米糠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pH11的弱碱性水溶液为溶剂,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可达80.93%。米糠蛋白的溶解度在等电点附近达到最低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离子会降低其溶解度;pH、温度、离子强度对乳化性的影响与其对溶解性的影响表现一致性,蛋白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倩 熊善柏 王婷婷 李福存
观察了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米渣蛋白的条件及其水解度对合成类蛋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大米蛋白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60℃和60℃,最适起始pH值分别为10.0、11.0和1.0,底物浓度分别为7%、5%和5%,E/S为1%、3%和7%,水解时间为4 h;该条件下,3种酶水解大米蛋白的水解度分别为54.0%、71.4%和57.3%,氮收率分别为56.3%、73.8%和58.1%;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产物中肽类组分变化小,而碱性蛋白酶水解产物中小分子的组分显著增加;大米蛋白水解产物的水解度对类蛋白反应的产率有显著影响,以胃蛋白...
关键词:
大米蛋白 蛋白酶 水解 类蛋白合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树华 余建华 郑丽敏 宋同明
对玉米种子蛋白电泳图谱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电泳图谱图象中泳道边界的分析方法──边界提取时的阈值迭代技术及其相关的图象锐化回归技术。
关键词:
玉米种子 电泳图谱 图象处理 边缘提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文鹏 王伟 王明春 王秀影
为了比较Ptotein Assay和2-D Quant Kit两种方法测定玉米蛋白质浓度的差异,用Plant Total Protein Extraction试剂盒提取8个玉米高赖氨酸近等基因系的苗期心叶、抽雄期旗叶,授粉后10、20、30和40 d籽粒的总蛋白质,用Ptotein Assay和2-D Quant Kit2种方法测定其浓度。结果表明:籽粒中高于叶片中的总蛋白浓度,且籽粒发育越成熟提取的总蛋白质浓度越高。两种方法测定中,在不同组织提取的总蛋白质间的变化趋势相同,但授粉后10、20、30和40 d籽粒提取的总蛋白浓度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苗期心叶提取的总蛋白浓度间存在显著差异;抽雄期旗...
关键词:
总蛋白 浓度测定 方法 玉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秋辉 潘根兴 丁瑞兴
低硒茶园土壤施用亚硒酸钠, 经茶树的吸收转化而形成富硒茶。结果表明: 土壤施硒05 kg/hm 2 和10 kg/hm 2 , 以及施用含硒05 kg/hm 2 的富硒茶专用肥, 茶叶含硒量均比对照显著提高, 最高可达0362 μg/g, 施用富硒茶专用肥可显著提高硒的生物有效性。茶树叶面喷施硒50~100 g/hm 2 (100 μg/m L), 在喷施后8~26 d 内采摘茶叶, 茶叶含硒量达032~145 μg/g, 其中有机硒占76% ~90% 。硒施用量、喷施浓度、时间和茶叶采摘时期是通过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生产富硒茶的关键因素。制茶工艺对茶叶含硒量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茶园土壤 茶叶 硒 生物富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