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36)
2023(9940)
2022(8816)
2021(8240)
2020(6872)
2019(15830)
2018(15968)
2017(30793)
2016(16904)
2015(19064)
2014(18937)
2013(18756)
2012(17077)
2011(15128)
2010(14800)
2009(13408)
2008(12856)
2007(10898)
2006(9202)
2005(7785)
作者
(49326)
(40763)
(40631)
(38711)
(26043)
(19699)
(18416)
(16277)
(15693)
(14378)
(14156)
(13635)
(12849)
(12780)
(12670)
(12468)
(12405)
(12232)
(11642)
(11586)
(10326)
(9839)
(9785)
(9263)
(9137)
(9094)
(9051)
(9001)
(8254)
(8191)
学科
(63250)
经济(63179)
管理(47928)
(44973)
(38051)
企业(38051)
方法(31576)
数学(27300)
数学方法(26953)
(16659)
(16614)
(15494)
中国(15259)
业经(14515)
地方(12749)
环境(11539)
农业(11302)
理论(11251)
(10925)
(10695)
贸易(10690)
(10376)
技术(10335)
(10182)
财务(10125)
财务管理(10111)
(9726)
(9585)
企业财务(9510)
教育(8898)
机构
大学(236405)
学院(234359)
管理(95453)
(86044)
经济(84032)
理学(83799)
理学院(82875)
管理学(81322)
管理学院(80920)
研究(76395)
中国(54264)
科学(51799)
(50122)
(40331)
业大(38886)
(38573)
(37765)
研究所(35739)
中心(34342)
(32487)
农业(31926)
财经(31274)
北京(31272)
(30726)
师范(30342)
(28491)
(28289)
(26629)
技术(25718)
经济学(24751)
基金
项目(170672)
科学(132807)
基金(123268)
研究(121994)
(108265)
国家(107367)
科学基金(91885)
社会(74456)
社会科(70418)
社会科学(70398)
(67420)
基金项目(66604)
自然(62098)
自然科(60622)
自然科学(60605)
自然科学基金(59476)
(56787)
教育(55205)
资助(50664)
编号(49833)
成果(39580)
重点(37789)
(36577)
(35825)
(35527)
课题(33748)
科研(33310)
创新(33087)
计划(31984)
大学(31549)
期刊
(89310)
经济(89310)
研究(64250)
学报(42158)
中国(39591)
科学(37282)
(35973)
管理(33385)
大学(31047)
学学(29373)
(27150)
农业(25675)
教育(24930)
技术(19669)
(15673)
金融(15673)
业经(15105)
财经(14145)
图书(14000)
经济研究(13700)
科技(12801)
(12736)
理论(12279)
(11816)
问题(11608)
实践(11602)
(11602)
(11481)
业大(11320)
技术经济(10975)
共检索到322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羽堂  赵美姿  高立杰  
采用弹性立体填料、微孔曝气富氧生物接触氧化法修复上海市受污染的川杨河水,生物填料在进水氨氮浓度2.6~3.1 mg/L和水温20℃~22℃下,7 d自然挂膜培养成功,氨氮去除率达90%以上。生化池运行一段时间后,必须根据生物膜厚度和其除污染效率,适时适度冲洗填料和排除池底积泥,以防止好氧生物膜出现厌氧运行状况和影响除污染效果。在川杨河水源水质浊度90~300 NTU、NH4+-N 0.5~10.0 mg/L、CODMn4.0~10.8 mg/L、污染指数为2~8及生物修复工艺HRT为1.3 h、DO为7.5~10.2 mg/L、g/w为0.5/1的正常运行条件下,观察到膜上的生物相丰富,微生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珣  陈宝楠  孙丽娜  
为探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佳乐麝香(HHCB)与镉(Cd)复合污染土壤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相关修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采用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与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两种植物配合HHCB降解菌,对HHCB,Cd复合污染土壤进行联合修复研究,并使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在微观层面上进一步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孔雀草对Cd的富集效果要好于紫茉莉,且两种植物地上部分对于Cd的富集效果更好。HHCB含量的增加会导致降解菌的降解效率降低,在HHCB含量为100Mg·kg-1时,最好的降解效果可达到63.58%,在HH...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兴国  刘兆普  裴恩乐  夏述忠  顾兆俊  
大莲湖区域是上海市的核心水源地,面积14.6km2,由湖区、养殖池塘、水森林、河网、沼泽地、村落等组成。近年来,随着该区域污染加重,其水源地功能逐步丧失,并发展成为新的污染源。为配合大莲湖水源地开展生态修复,2008年7月-8月对大莲湖水源地进行了本底调查,并用污染生物学指标分析了大莲湖水源地不同区域的污染状况,提出了针对性的生态修复建议。调查显示,7月、8月份大莲湖水源地有藻类86种,隶属于7门48属;有浮游动物24种,隶属于15属;浮游动植物的优势种为席藻(Phormidium sp.),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水姣  王革娇  
目前,重金属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污染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锰氧化菌能修复环境中的Mn(Ⅱ)污染及生产锰氧化物(简称生物锰氧化物);生物锰氧化物较化学合成氧化锰矿物结晶弱,粒径小,Mn价态高,结构中八面体空穴多,比表面积大,具有比化学合成锰氧化物更强的吸附、氧化和光还原溶解特性;生物锰氧化物能吸附Cu(Ⅱ)、Zn(Ⅱ)、Pb(Ⅱ)、Co(Ⅲ)、Cd(Ⅱ)、Hg(Ⅱ)等多种重金属,氧化Co(Ⅱ)、As(Ⅲ)、Cr(Ⅲ)、U(Ⅳ)、Ce(Ⅲ)等低价重金属离子,降解乙炔基雌二醇等有机污染物,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环境材料。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褚淑祎  肖继波  张立钦  陈斌  
研究竹纤维生物膜载体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浙江临安横畈镇污水处理厂厌氧池出水效果,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气水比对CODCr,NH4+-N,TN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竹纤维生物膜载体反应器12天内即完成挂膜启动;HRT在8~15h范围内,随着HRT增加,CODCr处理效果增强;HRT对NH4+-N,TN和TP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试验范围内气水比对CODCr的去除效果无明显影响,NH4+-N和TN的去除率随气水比的增加显著降低,分别从91.46%和46.12%降低至69.21%和36.43%,TP去除率则随气水比增加从29.18%升高至36.40%。竹纤维生物膜载体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与污水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邓秋穗  唐霞  蔡润  许瀚月  张睿韬  李冰洁  李司晨  徐恒  汪红  
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的钝化作用,制备微生物钝化剂并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通过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性质,筛选出能有效处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优良菌种CQ7与FQ2;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表征,并测定其生长曲线,鉴定FQ2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进一步对筛选出的菌种进行理化条件测定,测定得CQ7与FQ2的最适生长条件均为p H=5、转速180 r/min、温度25℃。经金属耐受和吸附实验,选定FQ2为工程菌,测序确定其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 marcuscens)。将筛选所得菌种与相应理化条件相结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建光  姜瑞波  任天志  王立刚  徐晶  
重金属以及化学农药(除草剂)残留和多化芳烃等有机污染是造成我国农田复合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影响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问题。水体氮磷污染和富营养化也是我国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微生物在农田污染治理和水体富营养化修复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我国农田的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以及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严峻形势,讨论了微生物资源在农田与水体污染修复中前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金龙  慎佩晶  王冲  李一峰  梁箫  沈和定  徐灿  李家乐  
为研究微生物膜在厚壳贻贝稚贝附着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海洋化学生态学和分子微生物学方法分析了微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其干重、附着细菌密度、底栖硅藻密度、叶绿素a含量等随日龄变化情况及其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同时,利用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不同日龄微生物膜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微生物膜的干重、附着细菌密度及底栖硅藻密度明显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在28 d达到最高值,其干重、细菌和硅藻密度分别为0.87 mg/cm2、1.5×107/cm2、1.0×106/cm2,均与日龄显著相关。叶绿素a含量在14 d时达到最大,为2.2μg/cm2,随日龄的增加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鑫  黄兴如  张晓霞  邱吉国  徐冬青  何健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多环芳烃(PAHs)污染场地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效果。[方法]利用紫花苜蓿与PAHs降解菌株Rhizobium petrolearium SL-1联合修复土壤中PAHs,设置4个处理:不种苜蓿,不接根瘤菌(CK);不种苜蓿,接根瘤菌(菌);种苜蓿,不接根瘤菌(苜蓿);种苜蓿,接根瘤菌(苜蓿+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盆栽试验土壤取自山东新泰某焦化厂PAHs实地污染土壤,分别于处理20和60 d定期取样;大田试验农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某发电厂附近,分别于处理60和90 d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黄滨  马腾  刘宝良  刘滨  洪磊  梁友  翟介明  张丽丽  
本文通过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臭氧,研究其对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膜活性及其净化效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氧化还原电位(ORP)小于450 m V时,氨氮的去除率随着臭氧浓度升高而升高,最高去除率达39.9%,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为28.2%,生物膜菌群的平均存活率为88.1%,生物膜对养殖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处理效果良好;当氧化还原电位为500 m V时,经过臭氧24 h处理,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由36.5%、28.1%降到12.2%、8.4%,而臭氧4 h处理后,生物膜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由47.5%、32.1%降到5.0%、3.3%,水处理效果明显下降,生物膜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柳江华  管运涛  赵婉婉  杨宏伟  
结合微生物学传统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现代技术,分析了无规聚丙烯(Po lypropy lene R andom,PPR)管、镀锌钢管和铜管3种室内给水管附生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在以上3种管道上发育1年的附生生物膜中,分别有6种、5种和3种优势异养菌被分离出来;α变形杆菌纲优势异养菌所占比例在PPR管、镀锌钢管和铜管附生生物膜中依次增加,而β变形杆菌纲和放线菌纲优势异养菌所占比例则依次减小;镀锌钢管和PPR管附生生物膜中均存在作为优势异养菌的机会病原体,而铜管附生生物膜中则未分离出作为优势异养菌的机会病原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少文  焦如珍  董玉红  刘彩霞  
近些年,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已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也飞速发展,尤其是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为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了更为高效、绿色的手段。本文对生物修复特点、发展历程、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能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的研究提供参考。近些年来,生物修复领域引进了系统生物学、宏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等方法,用整体的、系统的眼光看待生物修复过程,以此解决生物修复技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效果不稳定等问题,这对其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在植物修复方面,研究集中在利用转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东璇  肖鹏飞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白腐真菌Phlebia lindtneri GB1027对有机氯农药氯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白腐真菌在土壤中较少受到土著微生物的竞争影响,在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对氯丹的去除率相差不大。木屑、秸秆和马铃薯均可作为营养物和生长载体促进白腐真菌对土壤中氯丹的降解,其中木屑的强化效果最佳,其次为秸秆。本试验条件下,白腐真菌接种量越大,对氯丹的去除效果越好,当接种量为15~20 m L时生物修复效率最高。在氯丹浓度为5~100 mg/kg的污染土壤中,菌株均显示出较好的修复效果,尤其对100 mg/kg的氯丹的30 d平均降解速率达到最高的1.71 mg/(k...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蒋凯凤  肖继波  
生物膜载体是生物膜工艺的核心部分,载体的选择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废水的处理效果。概述了废水处理用生物膜载体的现状与发展,重点介绍了有机合成高分子生物膜载体在亲水性、生物亲和性和磁性等方面的改性研究,壳聚糖、藻酸盐和纤维素等可降解材料作为生物膜载体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针对当今生物膜载体应用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发展方向,指出可降解生物膜载体的应用可有效避免废弃生物膜载体处理带来的二次污染,是生物膜载体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