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3)
- 2023(8335)
- 2022(7173)
- 2021(6428)
- 2020(5462)
- 2019(12380)
- 2018(12360)
- 2017(22918)
- 2016(12932)
- 2015(14599)
- 2014(14625)
- 2013(14358)
- 2012(13426)
- 2011(12012)
- 2010(12260)
- 2009(11687)
- 2008(11449)
- 2007(10280)
- 2006(9429)
- 2005(8822)
- 学科
- 济(49209)
- 经济(49111)
- 管理(41016)
- 业(37487)
- 企(29311)
- 企业(29311)
- 农(18925)
- 制(16518)
- 财(16302)
- 地方(15523)
- 方法(14954)
- 中国(13820)
- 数学(12679)
- 业经(12619)
- 农业(12602)
- 数学方法(12478)
- 体(11748)
- 学(10194)
- 银(9508)
- 银行(9500)
- 务(9204)
- 财务(9177)
- 财务管理(9152)
- 行(9053)
- 体制(8962)
- 融(8956)
- 金融(8951)
- 环境(8667)
- 企业财务(8625)
- 度(7773)
- 机构
- 学院(175986)
- 大学(175709)
- 济(69129)
- 经济(67361)
- 管理(65005)
- 研究(61626)
- 理学(54325)
- 理学院(53606)
- 管理学(52740)
- 管理学院(52383)
- 中国(48969)
- 京(38071)
- 财(37733)
- 科学(36586)
- 江(35486)
- 农(30595)
- 所(30508)
- 中心(30286)
- 财经(27713)
- 研究所(27093)
- 业大(25509)
- 范(24714)
- 经(24699)
- 师范(24446)
- 州(24301)
- 省(24227)
- 农业(23471)
- 北京(22915)
- 院(22732)
- 经济学(20482)
- 基金
- 项目(114813)
- 科学(90677)
- 研究(87014)
- 基金(82161)
- 家(70677)
- 国家(70014)
- 科学基金(60459)
- 社会(55204)
- 社会科(52002)
- 社会科学(51986)
- 省(47574)
- 基金项目(43972)
- 教育(39848)
- 自然(38171)
- 划(38140)
- 自然科(37182)
- 自然科学(37173)
- 自然科学基金(36482)
- 编号(35517)
- 资助(32455)
- 成果(30420)
- 制(26729)
- 重点(26195)
- 课题(26021)
- 部(25360)
- 发(24975)
- 创(23870)
- 性(22595)
- 创新(22433)
- 国家社会(22339)
共检索到289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俊珂
唐宋以降,随着均田制的瓦解和两税法的实施,国有土地所有制向私有制转化的趋势明显加快,土地制度的变革促生了一支新兴社会力量——富民阶层的出现。历宋、元直至明代,由于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该阶层已逐渐成为基层社会的主导力量。明代江南地区农业经济发达,商品经济也呈现出勃兴的势头。因此,构成的多元化成为明季江南富民阶层较为明显的特征。这一阶层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发展,而且也逐渐成为地方社会政治力量的代言人。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富民阶层的崛起和发展改变着中国传统社会固有的基层控制格局。他们的发展壮大影响着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发展进程。富民阶层成为基层社会控制的主导力量,不是历史的...
关键词:
明代 江南地区 富民阶层 基层控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薛政超
唐宋以来,由于土地自由买卖的发展和土地市场的扩大,促使富民作为一个拥有雄厚经济实力且广泛分布、但其内部又有差别的新的社会阶层而得以逐渐形成。到宋代,占真实上三等富户九成二以上、为总户数13.3%—33.9%左右的富民阶层,占有约60%—70%的社会土地财富。
关键词:
富民阶层 上户 土地 唐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锦鹏
宋代富民是以土地为主要财富积累而成长起来的社会阶层。这一阶层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是由于当时的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交易法律发生了一系列变革:一是明确了土地占有者的排他性产权,使土地收益权内部化和土地流转合法化;二是通过"印契投税"和"官印契书"促进了交易契约化,推广了契约专用性知识;三是对"亲邻优先权"在权利伸张者和诉讼时效方面作出限定,将人格化交易对公平交易的影响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些制度变革降低了普通民众买卖土地的交易费用,使土地交易便利化,权益受到保护,从而刺激富民通过购买并经营土地积累财富,为富民阶层成长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纯艳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田晓忠
作为沟通帝制国家与"富民"阶层的税收制度,唐中期发生了从以人丁税为主的租庸调向以资产税为主的两税法转变。两税税制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通过改革明确了在国家主导下的"富民—国家"权责利益关系。进入宋代以后,两税税制得以延续,"富民"成为向国家纳赋的主要对象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群体。但占有大量田土的"富民"阶层不断从国家税制漏洞中以各种方式逃避赋税,官府在进行必要弹压的同时,进一步全面推进和深化了唐代以来的税制改革。方田均税和经界法就是宋廷推动的税制改革和厘正与富民关系的重要举措。此番改革结果表明,围绕财赋收益,"富民"与国家进行了反复的博弈,但"富民"阶层并未由此发展成为与帝国对立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扈映
文章主要以浙江省为例,对历时20余年的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进行了回顾。作为一场政府主导的渐进式改革,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传统推广体制的弊端,原本为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而进行的改革,在不少地方导致基层推广机构的推广职能不同程度弱化,逐渐演变为乡镇政府事实上的行政职能部门,反而加剧了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矛盾。
关键词: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体制改革 浙江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鹏鹏
本文以陇中李村的芹菜产业为例,探讨了农业转型背后隐含的阶层动力及其实现机制。研究发现,在以资本化为主要特征的农场经济活动中,受家庭资源库的约束,农户在实现家庭积累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生计策略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农民之间的分化,并导致不同阶层农户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选择不同的农业经营模式。其中,拥有较多资本积累的农户逐渐演变为村庄核心且极具竞争力的农业经营主体。这些农户通过前期非农收入的资本积累,在村庄通过亲密排斥的方式,既流转了可以种植经济作物的优质土地,又控制了农场上的雇佣劳动力,从而实现了农业的资本化转型。
[期刊] 求索
[作者]
孙朋朋
元朝政权除沿袭前代中央财政集权体制之外,又建构诸多制度以约束地方政府的财权,致使地方政府时常面临财政困窘的局面,乃至于无力主持地方行政设施建设。官廨兴修本是政府的基本职责,然元代地方政府受制于财力不足的现实,有时需仰仗社会力量来筹措官廨营修所需经费。元代地方政府为降低行政成本,只得寻求经费来源与承担主体的社会化,由此给予了社会力量介入地方政治场域的契机。元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主持行政设施建设,成为政府财政困境下实现地方有效治理的依托群体,此局势促使元代地方决策群体趋向多元化格局。元代地方财政困境下基层政治场域中的官民互动现象,凸显出政府行政体制对财政需求的妥协。
关键词:
元代 地方财政 政治场域 官廨 基层治理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丹 陈亚光
在金融危机中,很多企业发生亏损,俏江南集团却保持了10%的盈利增长。俏江南餐饮集团于2000年在北京开张第一家中餐店,之后十年间在中国八大城市建立了40多家分店,基本上每隔三个月就会有一家俏江南分店开张。2009年金融危机,在大多数企业亏损的大背景下,俏江南集团却保持了10%的盈利增长。俏江南餐饮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本文拟从COSO报告五要素的角度分析俏江南的成功之处,从中引发建设我国餐饮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宝 苏琴
"赋权"是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视角。田野考察发现基层扶贫实践既有"赋权"又有变通的"控制",由此导致了扶贫过程中"精准"程度有所差异,为此,需要从基层政府的行动逻辑分析精准扶贫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从外部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由于较少受到当地社会网络的约束使其能够"理性行动",但在"限期"脱贫的目标责任制下,基层的扶贫工作队受到了"规避责任"与"追求政绩"的双重约束,故此工作队根据自利原则策略性地选择了赋权或控制策略。进一步考察发现,扶贫工作队主要通过利用传统权力结构、地方性知识及现代化知识话语"异化"赋权策略,从而构建了"控制性赋权"的实践逻辑。基于此,地方政府应着力于构建"外派"与"内生"相结合的基层扶贫工作队,设置部分基于"赋权""参与"的考核指标,培训提高扶贫干部对贫困户的尊重和理解,从而使得长效脱贫的精准扶贫政策能够得以执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包雅钧
100多年前,我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驱张謇胸怀"实业报国"的抱负,率先在江苏南通进行工业革命,使南通成为中国私营经济的发祥地。改革开放30余年来,南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个体经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私营企业主阶层不断发展壮大,犹如江苏省的大潮。他们的发展演变是整个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变迁的一个缩影。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蔼婷 刘波 李金昌
本文基于"住户—厂商—政府"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进行收入分配影响非正规经济规模的机理分析,提出了中等收入阶层收入份额与非正规经济规模呈负相关的研究假设。进一步地,基于2000—2009年全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上述假设进行了双维度的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增加中等收入阶层收入份额将抑制非正规经济规模的发展,并且沿海地区的抑制效应显著大于内陆地区。现行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依然倾向于惠及高收入人群,这既不利于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又不利于科学引导非正规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二、本刊秉承"前沿性、前瞻性、开拓性、科学性"的学术精神,欢迎10000字左右的有信息增量的理论文章,尤其欢迎5000字以下的精悍之作。三、本刊全面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凡投寄本刊的稿件,请一律按匿名审稿制度的要求将作者的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个人信息全部放在与正文内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学敏 赵国栋
子女非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影响其教育获得和社会地位提升的关键因素。基于2014—2015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考察了我国家庭资本投入对子女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以及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异质性。结果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家庭,经济资本、心理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存量越高。四类资本的投入均能对子女非认知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社会资本的影响最大;从学习毅力、社交能力、班级融入、情绪稳定性和思维开通性五个维度来看,社会资本的影响依然稳健显著且系数最高。阶层异质性检验显示,子女非认知能力发展在心理资本和文化资本投入上存在“阶层再生产”特性,即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家庭,两类资本投入回报越大,而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在投入上却并未有此特性。综上,加强低阶层家庭社会资本投入以发展子女的非认知能力,可以有效弥合阶层之间的未来差距,需政府和家庭双方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任智勇
江南制造局开办之初主要依靠淮军饷需等处拨款,此后江海关拨付一成\二成洋税,经历一波三折最终成为支撑其发展的主要经费来源,曾国藩、马新贻、张之洞、刘坤一等人于其间贡献很大。但江南制造局内部账目管理较为混乱,二成洋税的数额在江海关奏销折、制造局奏销折和制造局内部账册三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一一梳理才能得出较为接近的数目。
关键词:
江南制造局 二成洋税 奏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