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9)
2023(1939)
2022(1504)
2021(1246)
2020(1015)
2019(2197)
2018(2243)
2017(3893)
2016(2616)
2015(3001)
2014(3047)
2013(3176)
2012(3067)
2011(2817)
2010(2712)
2009(2375)
2008(2602)
2007(2317)
2006(2008)
2005(1834)
作者
(10591)
(9056)
(9007)
(8534)
(5758)
(4524)
(4090)
(3492)
(3442)
(3289)
(3130)
(3130)
(3082)
(3018)
(2978)
(2956)
(2757)
(2690)
(2623)
(2604)
(2479)
(2310)
(2269)
(2141)
(2118)
(2076)
(2059)
(2016)
(1994)
(1913)
学科
(7721)
经济(7704)
(5298)
(4347)
管理(3639)
方法(3332)
(2956)
数学(2780)
数学方法(2719)
(2664)
企业(2664)
(2554)
(2216)
(2174)
贸易(2174)
植物(2154)
(2112)
农业(2038)
(1997)
(1847)
业经(1822)
中国(1759)
(1549)
金融(1548)
理论(1376)
地方(1372)
生态(1370)
(1369)
环境(1357)
(1312)
机构
大学(41483)
学院(41123)
研究(18391)
(16643)
科学(15240)
农业(13541)
(12022)
业大(11913)
经济(11748)
中国(11620)
(11572)
研究所(10866)
管理(10291)
(9831)
农业大学(8894)
理学(8793)
理学院(8614)
管理学(8248)
管理学院(8192)
中心(7700)
(7621)
(7271)
实验(7252)
(7236)
实验室(6975)
科学院(6725)
重点(6724)
(6555)
北京(6328)
(6305)
基金
项目(30624)
科学(21188)
(20748)
国家(20602)
基金(20227)
研究(16366)
科学基金(15184)
(12612)
自然(11864)
自然科(11537)
自然科学(11527)
自然科学基金(11285)
(11220)
基金项目(10383)
资助(9176)
科技(8800)
计划(8507)
社会(8402)
社会科(7843)
社会科学(7843)
重点(7655)
教育(7193)
(6844)
(6801)
专项(6678)
科研(6404)
(6131)
(6031)
(5816)
创新(5750)
期刊
学报(16755)
(15665)
(12188)
经济(12188)
大学(11468)
学学(11199)
农业(10842)
科学(10826)
研究(9019)
中国(7337)
(6109)
业大(5873)
农业大学(4796)
(4210)
林业(4007)
(3729)
自然(3412)
科技(3405)
教育(3263)
管理(3192)
自然科(3029)
自然科学(3029)
中国农业(2924)
农林(2455)
(2455)
科技大(2455)
科技大学(2455)
技术(2409)
(2376)
金融(2376)
共检索到58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左佩佩  李敏敏  胡军华  姚廷山  刘荣萍  王雪莲  李鸿筠  
采用HPLC法对虎耳草科岩白菜属岩白菜、虎耳草科落新妇属落新妇、紫金牛科紫金牛属百两金及金牛、胡桃科青钱柳属青钱柳5种药用植物中岩白菜内酯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岩白菜内酯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植物中岩白菜内酯含量最高的植物为岩白菜,40%乙醇为溶剂,液料比10 mL/g的超声波提取体系收到的岩白菜内酯最多。此研究为岩白菜内酯药源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新  高梦竹  张昊  高静  王凤茹  董金皋  
【目的】明确油菜素内酯对Ca2+分布的影响,分析油菜素内酯对影响钙稳态的编码Ca2+通道和Ca2+-ATPase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明确油菜素内酯对钙稳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焦锑酸钙沉淀法对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处理后Ca2+的分布进行细胞化学定位;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对调控细胞内Ca2+水平的位于细胞质膜、液泡膜和内质网上的编码Ca2+-ATPase的基因及位于细胞质膜、液泡膜和溶酶体上的编码Ca2+通道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在未经BR处理的拟南芥细胞中,Ca2+主要分布在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液泡中,细胞质和叶绿体中仅有少量Ca2+的分布;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仕玉  郭凤根  刘芸君  刘云芬  杨生超  张应华  
提取滇产岩白菜资源的基因组DNA并进行ISSR引物的筛选,为用ISSR标记研究云南岩白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DNA提取采用改良的CTAB法,质量检测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ISSR引物选用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开发的100条引物。结果表明,从18份云南岩白菜资源的幼叶中提取了基因组DNA,浓度在1 387.5~12 000 ng/μL之间,A260/A280的值在1.61~1.85之间,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呈一条带;从100种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22种扩增结果好的引物。所提DNA质量较高,该提取方法适用于从酚类和蛋白质含量高的植物材料中提取DNA;22个ISSR引物可用于岩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志华  邓燕莉  陈芳  胡雅蓓  张月  肖文军  
以资源丰富且多糖含量高的茯苓为原料,以茯苓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植物复合酶SPE-002提取茯苓多糖的技术参数(SPE-002加酶率、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酶解反应体系pH值),并通过正交试验及验证试验加以优化,结果表明,加酶率5.0%(即加酶量为底物的5.0%)、酶解时间90min、酶解温度50℃、酶解pH值5.0是植物复合酶SPE-002提取茯苓多糖的最优技术参数.在该优化条件下,茯苓多糖提取率为11.78%.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超  胡蒋宁  范亚苇  李静  刘蓉  邓泽元  
【目的】以紫苏籽油为原料,研究脂肪酶催化紫苏籽油与甘油合成甘油二酯的工艺条件。【方法】在无溶剂体系下,以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甘油解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和优化。【结果】得到甘油解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底物摩尔比(甘油﹕紫苏籽油)=1﹕1.5,加酶量11.8 wt%,反应温度72℃,反应时间14.5 h。在此最优反应条件下得到的产物中甘油二酯含量为54.33%,甘油三酯含量为26.20%,纯化后的甘油二酯油的理论纯度达到67.47%,α-亚麻酸的含量达到52.26%。【结论】影响甘油解反应的显著因素为底物摩尔比、加酶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底物摩尔比与加酶量的交互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庆慧  马玲  赵敏  
利用超声波法研究白屈菜红碱的提取及其含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根、茎及叶中白屈菜红碱的最佳提取条件分别为:根用75%乙醇作溶剂,料液比为1∶8(g/mL),超声频率85%,提取35min;茎用85%乙醇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8(g/mL),超声频率75%,提取30min;叶用55%乙醇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10(g/mL),超声频率85%,提取40min。人工栽培的白屈菜植株根6—9月白屈菜红碱含量高于野生白屈菜;野生白屈菜植株茎中白屈菜红碱含量高于人工栽培的白屈菜茎;6、7月份野生白屈菜植株叶中白屈菜红碱含量高于人工栽培,而8、9月份则相反。白屈菜红碱粗提物对玉米小斑病病原菌、核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佳梅  蒋雅君  郑亚凤  吴芳彤  郑宝东  田玉庭  
【目的】以籼米为原料,优化富含辅酶Q10红曲的固态发酵工艺。【方法】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以影响红曲色价和辅酶Q10含量的4个关键固态发酵条件(初始ph、接种量、籼米初始含水率、亚油酸添加量)为自变量,以红曲色价和辅酶Q10含量为响应值对上述4个关键发酵条件参数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红曲分段控温发酵策略。【结果】初始ph、接种量、亚油酸添加量对红曲色价和辅酶Q10影响显著(p0.05),优化确定的红曲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6.0,红曲霉接种量12%,籼米初始含水率50%,亚油酸添加量64m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长新  张鲁刚  孙希禄  刘学成  窦培  
【目的】探讨从紫色小白菜"紫罗兰"叶片中提取花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紫色小白菜叶片的冻干粉(粒径≤0.45mm)为材料,筛选花青素提取剂(乙酸、甲醇、乙醇、丙酮)、提取剂体积分数(5%,10%,15%,20%,25%,30%,35%,40%,45%,50%,55%)和提取方法(浸提法、超声波法),对影响花青素提取率的提取温度(25,35,45,55,65,75℃)、料(g)液(mL)比(1∶5,1∶10,1∶20,1∶30,1∶40,1∶50)、提取时间(1,5,15,30,45,60min)、提取次数(1,2,3,4次)进行单因素试验,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紫色小白菜花青素的最...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钟佳峻  赵倩名  何培民  邵留  
刚毛藻(Cladophorasp.)凭借其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其异常增殖现象在淡水和海洋浅水区普遍存在。本研究探讨了不同配置、不同提取方式及不同浓度的植物浸提液对刚毛藻生长及光合系统的影响,以期为刚毛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银杏叶、柳树叶及两种落叶复配后的水提液均能对刚毛藻的生长表现出极显著抑制效果(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时印  彭宇佳  张家诚  
以芥菜籽为试材,异硫氰酸酯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提取法,分别设超声温度(40、50、60、70、80℃),超声时间(20、30、40、50、60 min)和乙醇体积分数(65%、75%、85%、95%、100%)3个单因素试验,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芥菜籽中异硫氰酸酯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为70%,超声温度为50℃、超声时间为40 min时,芥菜籽中异硫氰酸酯提取率较高,为2.199%。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骊君  郭凤根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岩白菜形态指标和生物量的影响,为岩白菜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2011-2012年,在人工栽培岩白菜时,通过覆盖蓝色、红色、绿色、黄色和白色塑料薄膜,获得5个不同光质处理,比较各光质处理对岩白菜株高、株幅、叶长、叶宽、根状茎直径、叶片数等形态指标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覆盖黄膜有利于岩白菜株高、株幅、叶片数、叶长、叶宽和根状茎直径的增加,覆盖蓝膜最不利于上述形态指标的增加。红膜、白膜和黄膜处理有利于岩白菜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增加,而蓝膜处理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在人工栽培岩白菜时,覆盖黄膜和红膜有利于岩白菜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振春  孙慧娟  耿存花  韩宇  
【目的】优化脂肪酶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的工艺条件。【方法】在水溶剂体系中以脂肪酶Pseudomonas为催化剂,研究了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的合成工艺条件,并对产物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与测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反应时间、酶添加量、反应温度作为影响酯化反应的主要因素,以酯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5.5℃、酶添加量6.6%、反应时间41.2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达到84.37%。【结论】脂肪酶催化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合成工艺的研究为甾醇酯安全、高效的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魏佳   魏臻武   张有鑫   颜梦雨   闵学阳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食物来源日益多元化,人们对优质蛋白质食物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促使植物蛋白资源的开发和提取技术的兴起。植物蛋白有动物蛋白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对叶蛋白深加工制备的蛋白肽,可以进一步提升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因此,植物叶蛋白的提取及精深加工备受关注,关于植物叶蛋白提取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也有深究,可谓前人之述备矣。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叶蛋白经典提取方法及精深加工生产蛋白肽的方法进行整理综述,从主要的叶蛋白提取环节着手,回顾了各提取方法的原理知识、操作注意事项并进行优缺点评价,以期为后续植物叶蛋白提取研究及蛋白肽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意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建霞  郝德君  周曙东  戴华国  
分别用马尾松、雪松、火炬松、湿地松和黑松饲养松墨天牛,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松墨天牛补充营养期的营养效应以及对体内酯酶与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补充营养期松墨天牛的营养效应、酯酶与羧酸酯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用马尾松和雪松饲养的试虫,羽化后第5天体质量开始增加;其余3种树种饲养的试虫,至第7天体质量才开始增加。取食马尾松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其相对取食量、相对代谢率和食物利用率均高于取食其他4种寄主植物的试虫;取食马尾松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体内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也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寄主的试虫;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是松墨天牛补充营养期的最适寄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恩辉  宋爽  韩立荣  冯俊涛  张兴  
【目的】研究85种植物丙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以从中筛选到具有开发潜力的植物源杀菌剂。【方法】以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为供试病原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5种植物丙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一步选择皿内测试中抑菌效果较好的植物样品进行活体组织和盆栽药效防治试验。【结果】离体条件及0.1g/mL剂量下,蓼子朴丙酮提取物对3种供试真菌的抑制率均达到65%以上,披针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