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63)
- 2023(4685)
- 2022(3329)
- 2021(3049)
- 2020(2035)
- 2019(4596)
- 2018(4280)
- 2017(7296)
- 2016(3814)
- 2015(4169)
- 2014(4229)
- 2013(4251)
- 2012(4137)
- 2011(3868)
- 2010(4100)
- 2009(3819)
- 2008(3711)
- 2007(3688)
- 2006(3325)
- 2005(2649)
- 学科
- 农(20412)
- 济(17430)
- 经济(17410)
- 农业(13806)
- 业(10489)
- 业经(8578)
- 中国(7332)
- 管理(7154)
- 农业经济(6550)
- 地方(6528)
- 发(5697)
- 发展(5046)
- 建设(5044)
- 展(5043)
- 制(4874)
- 村(4457)
- 农村(4440)
- 收入(4036)
- 工作(3972)
- 土地(3842)
- 分配(3376)
- 经济建设(3373)
- 策(3299)
- 银(3226)
- 银行(3226)
- 教育(3218)
- 及其(3188)
- 方针(3177)
- 行(3148)
- 企(3134)
- 机构
- 学院(56705)
- 大学(53496)
- 济(20754)
- 研究(20445)
- 经济(20071)
- 管理(19082)
- 中国(16348)
- 理学(15530)
- 理学院(15346)
- 农(15229)
- 管理学(15084)
- 管理学院(14965)
- 科学(11520)
- 京(11265)
- 中心(10508)
- 农业(10488)
- 江(10060)
- 财(9916)
- 范(9531)
- 师范(9465)
- 业大(9274)
- 所(9202)
- 省(8223)
- 州(8169)
- 研究所(8138)
- 院(7445)
- 师范大学(7237)
- 发(7138)
- 财经(7070)
- 北京(6962)
共检索到96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鹏云
"富人治村"的样态具有区域差异性,但皆是乡村社会转型期背景下基层政府逻辑导向及村庄诉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具有部分合理性,能带来当下治理的"低度均衡",却又对乡村治理的长久发展带来难以回避的隐忧。为实现"富人治村"的良性建设和发展,必须讲求辩证法,在村庄民主治理规则的再塑造、发展多样化社区民间组织及县乡基层政府的治理转型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
富人治村 区域差异 寡头政治 村民自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鹏云
"富人治村"的样态具有区域差异性,但皆是乡村社会转型期背景下基层政府逻辑导向及村庄诉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具有部分合理性,能带来当下治理的"低度均衡",却又对乡村治理的长久发展带来难以回避的隐忧。为实现"富人治村"的良性建设和发展,必须讲求辩证法,在村庄民主治理规则的再塑造、发展多样化社区民间组织及县乡基层政府的治理转型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
富人治村 区域差异 寡头政治 村民自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锐
在乡镇治理的能力动力不足、村民自治制度遭遇实践困境、民众期待"高大威猛型"精英的背景下,富人以其私人能力强大,谋取政经利益的动机,促成了富人治村的实现。在村民政治效能感较低的条件下,富人村干部一方面维持表面的权力结构稳定,一方面与精英结成权力的利益之网共同谋利。无论是富人主导还是派性均势型,只要分利联盟变得紧密且有序,就会带来基层权力失控及治理合法化危机,就会为村庄政治的回归提供极大的可能性。
关键词:
富人治村 乡政村治 村民自治 乡村精英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彪
近年来富人治村已经成为乡村治理中的典型模式,该模式的深层次实践逻辑就是公私不分。公私不分通常有以私济公和以公济私两种表现形式。富人治村虽然可能短期内给村庄发展带来好处,但从乡村治理的结构上看,其背后的村治逻辑却引发了村庄政治的阶层排斥,压缩了基层民主的生长空间,降低了村庄治理的合法性,强化了乡村治理的策略主义化,长远不利于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在认识上澄清公和私之间的关系,在行动上进行扎实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关键词:
富人治村 公私不分 以私济公 以公济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王木林
作为21世纪乡村政治的重要现象,富人治村既有精英群体寡头化的趋势,亦有提升公共品供给水平、改善乡村生活环境的利他行动。通过区域比较法和深度个案分析法,探讨了富人村干部发挥积极治村功效的制度环境与过程机制。研究发现,富人村干部采取何种治村策略,取决于其所处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环境:在党政体制与社会制度皆有效的情形下,富人村干部会采取道义逻辑(利他)与市场逻辑(利己)内外有别的分区行动策略;富人治村还可能会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的组织化、制度化水平,有效规避学界担忧的富人治村寡头化、货币化弊端。据此提出,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应对乡村精英予以适当的制度规约激励,将乡村内生性人力资源转化为党政国策落地的接应性力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徐嘉鸿 王会
富人治村作为中国基层精英政治的常态在传统时期表现为乡绅治村,在今天表现为私营企业主治村。传统乡绅治村以荣誉为取向遵循地方道义伦理准则,能够实现集权国家的"简约治理",从而保证了基层秩序的长期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在基层实行法律主义民主政治,然而,在今天的富人治村实践中富人以金钱投资收益为取向,破坏了基层民主政治、损害了基层治理权威。在国家法律政治、村干部的金钱运作和"无政治农民"的弱道德期待合力冲击下,中国基层政治正在"去道义化"并出现新的治理危机。道义伦理是政治的必备属性,因而结合法律政治,维护、重塑中国基层政治的道义性势在必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王木林
作为21世纪乡村政治的重要现象,富人治村既有精英群体寡头化的趋势,亦有提升公共品供给水平、改善乡村生活环境的利他行动。通过区域比较法和深度个案分析法,探讨了富人村干部发挥积极治村功效的制度环境与过程机制。研究发现,富人村干部采取何种治村策略,取决于其所处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环境:在党政体制与社会制度皆有效的情形下,富人村干部会采取道义逻辑(利他)与市场逻辑(利己)内外有别的分区行动策略;富人治村还可能会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的组织化、制度化水平,有效规避学界担忧的富人治村寡头化、货币化弊端。据此提出,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应对乡村精英予以适当的制度规约激励,将乡村内生性人力资源转化为党政国策落地的接应性力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奠定了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任务。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关系,加强相关理论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本文总结了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相关关系的讨论,从理论、历史、现实和国际4个方面阐述了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4重内在逻辑,围绕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出了需要加强研究的理论议题,旨在为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理论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理论议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奠定了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任务。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关系,加强相关理论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本文总结了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相关关系的讨论,从理论、历史、现实和国际4个方面阐述了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4重内在逻辑,围绕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出了需要加强研究的理论议题,旨在为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理论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理论议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丹霞 王兴
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体两面,两者辩证统一、互为前提、同向同行。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为共同富裕提供重要支撑,共同富裕夯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职业教育通过助力“人人成才梦”、实现“区域发展梦”、打造“技能强国梦”,为实现富裕和促进公平提供直接支撑。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要求下,职业教育还需要从提升内部动力机制、完善自身形态结构和提高对外开放融合水平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 内在逻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爱清
国际贸易理论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其产生和发展都有特定的理论和实际背景,一方面借助于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所提供的新的方法和视角;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更是为了更好地解释现实情况并为各经济体参与贸易并获得利益提供政策上的理论支持。因此,围绕着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的形成和利益的分配这三个基本问题,并且结合对贸易利益的追求而产生的贸易实践,国际贸易理论不断地发展。
关键词:
国际贸易理论 逻辑 方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勇 张宇豪
基于“内在逻辑-实践探索-现实挑战”的研究路径,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1)实现城乡土地“同地同权同价”改革目标的基础在于强化集体土地产权;(2)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配置体系是实现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关键;(3)探索统筹兼顾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重点;(4)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是提升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路径。今后仍需在明晰产权主体、扩大入市范围与强化用途管制、完善收益共享机制、健全政策配套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桂泽发
中国建设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报告2019》指出,截至2018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14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6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167万人,而民营企业家仍是我国高净值客户群体的绝对中坚力量。这些海量规模的富有人群正以家族(家庭)为中轴,进行涵盖跨业务、跨市场、跨周期、跨地域、跨代际、跨风险的多重资产配置和业务组合安排,其复杂性、专业性、风险性今非昔比,远非其个人经
关键词:
私人银行 高净值客户 内在逻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仇叶
在社会分化背景下,富人治村的出现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富人治村状况的分析,探讨了社会分化背景下基层民主制度的实践机制。研究表明,富人治村在实践中呈现出多种样态,根据国家权力在基层配置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资本主导、行政主导、公共规则主导三种类型,三者反映了基层民主制度的不同实践。国家是影响基层民主实践的重要力量,它的良性运行依赖于国家权力的合理配置。对国家的强调,有助于厘清学界对于富人治村的诸多争论,为社会分化背景下探索基层民主的发展路径提供借鉴。随着农村社会不断走向分化与多元化,国家既要通过行政放权给予社会更多自治空间,又要规范和协调各种利益与权力关系,为乡村治理提供良好的制度供给,推进基层民主得到实质性发展。
关键词:
富人治村 社会分化 国家权力 基层民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任伍 许传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共享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乡村振兴对推动共同富裕、解决我国城乡、区域、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及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二者在目标、使命、原则、路径方面具有一致性,存在着内在机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做大做好共同富裕“蛋糕”提供坚实基础、优美环境、精神支柱、政治保障和根本。在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路径中,党的领导是保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实现的有效衔接机制的构建是基础,打通城乡要素市场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支撑,破解“卡脖子”难题是前提,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品质是关键。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能够有效推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共同富裕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