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38)
- 2023(8419)
- 2022(6758)
- 2021(6433)
- 2020(4909)
- 2019(11470)
- 2018(11010)
- 2017(19691)
- 2016(10570)
- 2015(12246)
- 2014(12276)
- 2013(12227)
- 2012(11459)
- 2011(10685)
- 2010(10743)
- 2009(10006)
- 2008(9930)
- 2007(9050)
- 2006(8084)
- 2005(7146)
- 学科
- 济(47217)
- 经济(47161)
- 业(26945)
- 农(25849)
- 管理(24381)
- 中国(17875)
- 方法(17258)
- 农业(17065)
- 企(16543)
- 企业(16543)
- 数学(15349)
- 数学方法(15232)
- 业经(13027)
- 制(11672)
- 贸(10945)
- 贸易(10931)
- 易(10785)
- 财(10631)
- 发(9080)
- 银(8971)
- 银行(8968)
- 行(8684)
- 学(8015)
- 地方(8000)
- 发展(7751)
- 融(7745)
- 金融(7744)
- 展(7736)
- 农业经济(7515)
- 教育(7504)
- 机构
- 学院(155843)
- 大学(155034)
- 济(70715)
- 经济(69323)
- 研究(57592)
- 管理(54047)
- 中国(47628)
- 理学(45337)
- 理学院(44792)
- 管理学(44153)
- 管理学院(43843)
- 京(33136)
- 财(32200)
- 科学(31106)
- 所(28003)
- 农(27019)
- 中心(26855)
- 财经(25329)
- 研究所(25098)
- 经济学(23852)
- 江(23458)
- 经(23213)
- 范(22203)
- 师范(22053)
- 北京(21560)
- 经济学院(21432)
- 院(20284)
- 农业(19759)
- 业大(19659)
- 州(18762)
- 基金
- 项目(97512)
- 研究(77479)
- 科学(77111)
- 基金(71505)
- 家(61569)
- 国家(60962)
- 社会(51681)
- 科学基金(51360)
- 社会科(48612)
- 社会科学(48601)
- 基金项目(36285)
- 教育(35655)
- 省(35105)
- 编号(31906)
- 划(29758)
- 资助(28870)
- 自然(28624)
- 自然科(27945)
- 自然科学(27938)
- 成果(27644)
- 自然科学基金(27466)
- 部(23391)
- 国家社会(22701)
- 课题(22460)
- 中国(22240)
- 重点(22023)
- 发(21889)
- 性(21034)
- 教育部(20560)
- 创(19677)
共检索到249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徐嘉鸿 王会
富人治村作为中国基层精英政治的常态在传统时期表现为乡绅治村,在今天表现为私营企业主治村。传统乡绅治村以荣誉为取向遵循地方道义伦理准则,能够实现集权国家的"简约治理",从而保证了基层秩序的长期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在基层实行法律主义民主政治,然而,在今天的富人治村实践中富人以金钱投资收益为取向,破坏了基层民主政治、损害了基层治理权威。在国家法律政治、村干部的金钱运作和"无政治农民"的弱道德期待合力冲击下,中国基层政治正在"去道义化"并出现新的治理危机。道义伦理是政治的必备属性,因而结合法律政治,维护、重塑中国基层政治的道义性势在必行。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锐
在乡镇治理的能力动力不足、村民自治制度遭遇实践困境、民众期待"高大威猛型"精英的背景下,富人以其私人能力强大,谋取政经利益的动机,促成了富人治村的实现。在村民政治效能感较低的条件下,富人村干部一方面维持表面的权力结构稳定,一方面与精英结成权力的利益之网共同谋利。无论是富人主导还是派性均势型,只要分利联盟变得紧密且有序,就会带来基层权力失控及治理合法化危机,就会为村庄政治的回归提供极大的可能性。
关键词:
富人治村 乡政村治 村民自治 乡村精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鹏云
"富人治村"的样态具有区域差异性,但皆是乡村社会转型期背景下基层政府逻辑导向及村庄诉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具有部分合理性,能带来当下治理的"低度均衡",却又对乡村治理的长久发展带来难以回避的隐忧。为实现"富人治村"的良性建设和发展,必须讲求辩证法,在村庄民主治理规则的再塑造、发展多样化社区民间组织及县乡基层政府的治理转型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
富人治村 区域差异 寡头政治 村民自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鹏云
"富人治村"的样态具有区域差异性,但皆是乡村社会转型期背景下基层政府逻辑导向及村庄诉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具有部分合理性,能带来当下治理的"低度均衡",却又对乡村治理的长久发展带来难以回避的隐忧。为实现"富人治村"的良性建设和发展,必须讲求辩证法,在村庄民主治理规则的再塑造、发展多样化社区民间组织及县乡基层政府的治理转型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
富人治村 区域差异 寡头政治 村民自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彪
近年来富人治村已经成为乡村治理中的典型模式,该模式的深层次实践逻辑就是公私不分。公私不分通常有以私济公和以公济私两种表现形式。富人治村虽然可能短期内给村庄发展带来好处,但从乡村治理的结构上看,其背后的村治逻辑却引发了村庄政治的阶层排斥,压缩了基层民主的生长空间,降低了村庄治理的合法性,强化了乡村治理的策略主义化,长远不利于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在认识上澄清公和私之间的关系,在行动上进行扎实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关键词:
富人治村 公私不分 以私济公 以公济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王木林
作为21世纪乡村政治的重要现象,富人治村既有精英群体寡头化的趋势,亦有提升公共品供给水平、改善乡村生活环境的利他行动。通过区域比较法和深度个案分析法,探讨了富人村干部发挥积极治村功效的制度环境与过程机制。研究发现,富人村干部采取何种治村策略,取决于其所处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环境:在党政体制与社会制度皆有效的情形下,富人村干部会采取道义逻辑(利他)与市场逻辑(利己)内外有别的分区行动策略;富人治村还可能会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的组织化、制度化水平,有效规避学界担忧的富人治村寡头化、货币化弊端。据此提出,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应对乡村精英予以适当的制度规约激励,将乡村内生性人力资源转化为党政国策落地的接应性力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王木林
作为21世纪乡村政治的重要现象,富人治村既有精英群体寡头化的趋势,亦有提升公共品供给水平、改善乡村生活环境的利他行动。通过区域比较法和深度个案分析法,探讨了富人村干部发挥积极治村功效的制度环境与过程机制。研究发现,富人村干部采取何种治村策略,取决于其所处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环境:在党政体制与社会制度皆有效的情形下,富人村干部会采取道义逻辑(利他)与市场逻辑(利己)内外有别的分区行动策略;富人治村还可能会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的组织化、制度化水平,有效规避学界担忧的富人治村寡头化、货币化弊端。据此提出,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应对乡村精英予以适当的制度规约激励,将乡村内生性人力资源转化为党政国策落地的接应性力量。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仇叶
在社会分化背景下,富人治村的出现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富人治村状况的分析,探讨了社会分化背景下基层民主制度的实践机制。研究表明,富人治村在实践中呈现出多种样态,根据国家权力在基层配置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资本主导、行政主导、公共规则主导三种类型,三者反映了基层民主制度的不同实践。国家是影响基层民主实践的重要力量,它的良性运行依赖于国家权力的合理配置。对国家的强调,有助于厘清学界对于富人治村的诸多争论,为社会分化背景下探索基层民主的发展路径提供借鉴。随着农村社会不断走向分化与多元化,国家既要通过行政放权给予社会更多自治空间,又要规范和协调各种利益与权力关系,为乡村治理提供良好的制度供给,推进基层民主得到实质性发展。
关键词:
富人治村 社会分化 国家权力 基层民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学
文章从治理的"基层"逻辑出发,将基层治理体制的形成理解为基层治理主体之间协作关系的结构化。据此,文章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治理结构的差异为标准对治理体制进行了梳理,将基层治理体制分为四个时期:分散多元的社会重构时期、政治一元的社会改造时期、政社二元的社会培育时期和一核多元的社会治理时期。文章梳理发现,基层治理方式的变迁除了自上而下的动因外,还有自下而上的"基层"因素,包括:基层政权的组织化方式、基层空间中社会团体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基层治理采用的管理手段。三者分别影响了治理结构的网络化程度、变迁变异程度,以及治理结构的边界和灵活性。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国家建设 基层政权 社会治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川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治理行政化的内在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复杂治理与简约治理在治官权运作与治民权运作两个层面上具有不同意义。治官权运作层面从简约治理转向复杂治理,以及治民权运作层面从复杂治理转向简约治理,是基层治理行政化的两个阶段。从中国基层治理演化的历史过程来看,从上简下繁直至上下同繁,基层治理模式一直保持稳定的适配状态,顺应现代国家政权建设需求的基层治理行政化在其第一阶段能够充分展现治理效能。而基层治理行政化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其第二阶段,治理行政化在治民权运作层面的全面铺开,导致上下同繁的繁简配置模式转向上繁下简的非适配状态。治官权运作层面的复杂治理化简了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的联结机制,大幅降低了基层治理效能。为了提高国家治理的能力和适应性,中国基层治理需要在“上繁”与“下繁”之间保持必要的均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川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治理行政化的内在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复杂治理与简约治理在治官权运作与治民权运作两个层面上具有不同意义。治官权运作层面从简约治理转向复杂治理,以及治民权运作层面从复杂治理转向简约治理,是基层治理行政化的两个阶段。从中国基层治理演化的历史过程来看,从上简下繁直至上下同繁,基层治理模式一直保持稳定的适配状态,顺应现代国家政权建设需求的基层治理行政化在其第一阶段能够充分展现治理效能。而基层治理行政化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其第二阶段,治理行政化在治民权运作层面的全面铺开,导致上下同繁的繁简配置模式转向上繁下简的非适配状态。治官权运作层面的复杂治理化简了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的联结机制,大幅降低了基层治理效能。为了提高国家治理的能力和适应性,中国基层治理需要在“上繁”与“下繁”之间保持必要的均衡。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董江爱
在梳理中国农村村民自治20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农民的利益诉求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公共政策的变迁对农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以及农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变化对村民自治政治实践的影响等问题,说明公共政策对农民政治参与的支持和农民政治参与对政治发展的作用,试图从中把握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公共政策 政治参与 政治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宏力
新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具有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者统一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之中。从历史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呈现由农村土地小农私有,家庭经营、互助经营和合作经营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又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最后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演进轨迹。从理论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是权利配置服务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配,服务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服务于社会主义道路。从实践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有着权利核心—权益核心—权能核心,集权锢农—分权富农—赋权强农,权利封存—权利调整—权利交易三条可循的线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趋向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坚持和三个改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项聪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变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影响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变迁的深层结构,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和文化观念;组织变迁的路径依赖主要归因于组织固定之后的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组织变迁的动力来自政府权力与高校办学自主权、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博弈。
关键词:
基层学术组织 制度逻辑 历史制度主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振航 高旭红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拥护,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创造了根本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农业合作化,推进农业技术革新,普及农民教育,构建农村初级社会保障,为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建立了全新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扶贫开发并举、扫盲教育和义务教育并举、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举,深化和拓展了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造性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彻底解决了中国农民的绝对贫困问题,并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启了新时代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
关键词:
农民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