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61)
2023(4065)
2022(3480)
2021(3317)
2020(2838)
2019(6105)
2018(6393)
2017(10985)
2016(6598)
2015(7641)
2014(8082)
2013(7459)
2012(7148)
2011(6560)
2010(6696)
2009(6367)
2008(6426)
2007(6167)
2006(5414)
2005(4953)
作者
(22249)
(18456)
(18367)
(17547)
(11590)
(9030)
(8380)
(7446)
(7085)
(6715)
(6371)
(6313)
(6064)
(6032)
(6015)
(5673)
(5570)
(5483)
(5446)
(5180)
(4842)
(4696)
(4671)
(4303)
(4242)
(4231)
(4226)
(4015)
(3986)
(3979)
学科
(20211)
经济(20167)
管理(17920)
(14004)
(11845)
企业(11845)
(8068)
方法(7184)
(7066)
中国(6978)
(6644)
(6238)
理论(5920)
(5896)
数学(5481)
数学方法(5283)
教育(4855)
(4689)
银行(4661)
(4496)
业经(4467)
(4394)
金融(4387)
地方(4158)
教学(3914)
体制(3824)
农业(3724)
(3703)
(3564)
(3455)
机构
大学(94513)
学院(94342)
研究(36711)
(29205)
管理(29093)
经济(28184)
中国(27612)
科学(26093)
(24707)
理学(23981)
理学院(23582)
管理学(22715)
管理学院(22556)
(22130)
(20939)
农业(19939)
研究所(19038)
业大(18414)
中心(16808)
(16375)
(15417)
技术(14457)
(14375)
北京(14076)
(13706)
师范(13434)
(13093)
(13015)
农业大学(12578)
(11576)
基金
项目(60193)
科学(44347)
研究(41041)
基金(40301)
(37705)
国家(37357)
科学基金(29323)
(25071)
社会(22442)
(21479)
社会科(20937)
社会科学(20930)
基金项目(20473)
自然(20153)
自然科(19703)
自然科学(19693)
教育(19620)
自然科学基金(19311)
编号(17335)
资助(17186)
成果(15855)
重点(14159)
课题(13458)
计划(13239)
(12729)
科技(12629)
(12130)
(11856)
(11702)
科研(11575)
期刊
(38748)
经济(38748)
研究(27157)
中国(26425)
学报(24220)
(23788)
科学(18283)
大学(17062)
教育(16281)
学学(16115)
农业(15801)
(13229)
管理(12293)
技术(9098)
(8454)
(8366)
金融(8366)
业大(7364)
(7029)
业经(6301)
农业大学(6282)
图书(6203)
财经(5905)
经济研究(5501)
(5179)
科技(5027)
职业(4817)
问题(4725)
(4517)
论坛(4517)
共检索到155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东  黄文彬  鹿振友  
该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密闭容器中玉米秆粉粒体的本构方程 ,并应用增量理论和全量理论对本构方程进行了理论探讨 .结果表明 ,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比较一致 ,而且该本构方程适合于描述植物粉粒体力学性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瑾  王长进  武德功  黄伟东  余海兵  李文阳  
以玉米品种隆平206和郑单958为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D1(57 000株/hm~2)、D2(67 500株/hm~2)、D3(78 000株/hm~2),分析成熟期玉米淀粉粒分布特征和籽粒灌浆阶段ADPG焦磷酸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粒粒径范围为0.4~30.0μm,平均粒径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玉米淀粉粒体积分布呈双峰曲线,表面积分布呈三峰曲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中型淀粉粒(3μm≤粒径≤18μm)的体积、表面积百分比显著下降,大型淀粉粒(粒径>18μm)则显著升高;淀粉粒数量分布呈单峰曲线,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的淀粉粒数量分布无显著影响;2个玉米品种灌浆阶段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粲然  张雪海  马指挥  郭战勇  汤继华  付志远  
【目的】淀粉粒密度影响籽粒容重,通过对一个玉米籽粒淀粉粒密度突变体Mrd进行鉴定和精细定位,为容重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奠定基础。【方法】以育种选系过程中发现的一个淀粉粒密度突变体Mrd为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检测其籽粒内部化学成分的变化,用扫描电镜观察授粉后18—45 d正常籽粒和突变籽粒中淀粉粒形态的差异;于2014—2016年分别在河南郑州和原阳以及海南三亚种植Mrd与B73的杂交组合及F2和BC1分离群体,并对其进行遗传分析;使用来自maize GDB(http://www.maizegdb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海艳  
为明确爆裂玉米籽粒品质的变化,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籽粒营养成分和膨爆品质的变化趋势,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淀粉粒的形态。结果表明,籽粒百粒重在授粉后10~35 d增加迅速,之后变化不显著;淀粉和脂肪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两者分别在授粉后30 d和20 d达到最大值;粗蛋白含量则逐渐降低。爆花率和膨胀倍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慢-快-慢"的变化。爆裂玉米角质胚乳细胞排列整齐紧凑,胚乳淀粉粒为多面体状,排列紧密,表面附有一层网状基质蛋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路梦莉  张雅婷  任红  王土金  韩一鸣  李文阳  李从锋  
【目的】密植是提升玉米高产栽培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密度对玉米淀粉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分析增加种植密度(增密)条件对不同类型春玉米籽粒胚乳淀粉粒度分布与黏度参数,对玉米淀粉品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于2019和2020年在吉林省公主岭试验基地进行大田试验,选用先玉335、郑单958、农华101等8个东北区域主推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67 500和97 500株/hm2 2个种植密度,以衍射粒度分析仪以及黏度分析仪测定不同处理籽粒淀粉粒度分布与黏度参数,用近红外分析仪测定玉米相关品质,并进行相关分析,明确增密对春玉米籽粒胚乳淀粉粒度分布与黏度参数的影响。【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产量与淀粉含量均显著增加,同时密度提高显著增加了大型(>17μm)淀粉粒体积、表面积、数目百分比,而在小型(17μm)淀粉粒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玉米增密主要是通过影响胚乳淀粉粒度分布,即增加大型淀粉粒比例,降低中、小型淀粉粒比例,进而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淀粉含量及黏度参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庆成  刘霞  李宗新  刘开昌  
【目的】阐明种植密度对玉米种皮形态建成及胚乳淀粉粒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30000株/公顷(低密度)和90000株/公顷(高密度)两种种植密度下玉米种皮形态建成及胚乳淀粉粒发育规律。【结果】随着籽粒的发育,内珠被中的细胞质首先作为营养物质被吸收、解体,形成珠被绒毡层;珠被绒毡层退化消失的同时,子房壁细胞也离散解体,最终使子房壁和内珠被愈合在一起,形成种皮。胚乳内淀粉粒的积累是由内向外进行的,胚乳第二层细胞内淀粉粒的发育要早于胚乳最外层细胞。授粉后10~15d是胚乳淀粉粒发育的质变关键时期(由无到有);而授粉后20~25d是淀粉粒发育的量变关键时期(由少到多)。高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澳运  钱必长  李文阳  
【目的】本文目的是为明确钾素对玉米胚乳淀粉粒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设置不同钾素水平,即K0、K1、K2、K3(分别施K2O 0、135、270、405 kg/hm2),分析不同钾肥水平下玉米胚乳淀粉粒粒度分布及糊化特性的变化。【结果】不同处理下玉米籽粒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分布均呈双峰曲线,数目分布呈单峰曲线。以玉米淀粉粒直径3和18μm为界线,可将玉米籽粒淀粉粒划分为小型淀粉粒( 18μm) 3组。小型淀粉粒组数目占总数大约98%以上,说明玉米胚乳淀粉粒主要由小型淀粉粒组成。随着钾素水平的增加,玉米胚乳> 18μm淀粉粒体积与表面积百分比显著减小;而玉米胚乳> 18μm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没有显著变化,可见钾素有利于玉米胚乳淀粉粒个体体积的增大。相关分析表明,淀粉峰值黏度、保持黏度与最终黏度与> 18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可见钾肥通过降低玉米胚乳大型淀粉粒比例、降低大型淀粉粒比例,进而影响淀粉糊化特性,即降低了其淀粉峰值黏度、保持黏度与最终黏度等参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丽  张吉旺  刘鹏  董树亭  
【目的】比较不同淀粉含量玉米籽粒淀粉粒度分布特性,及其与籽粒总淀粉、蛋白质含量和容重的相关性。【方法】选用普通型品种农大108、郑单958和高淀粉型品种费玉3号、郑单18,对成熟期玉米籽粒中淀粉粒的体积、数目和表面积分布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成熟期玉米籽粒胚乳内淀粉粒的粒径分布范围为0.37—31.5μm,以2μm和15μm为界限,将淀粉粒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类。淀粉粒的体积和表面积分别表现为双峰和三峰分布,淀粉粒的数目表现为单峰分布,其中小淀粉粒组数目占总数的95%左右;高淀粉玉米小淀粉粒组(<2μm)和中淀粉粒组(2—15μm)所占体积分数显著高于普通型玉米,而在普通型玉米中,大淀粉粒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德杨  张海艳  董树亭  
【目的】淀粉粒粒度分布是评价淀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因素对淀粉粒粒度分布的影响较大,水分和氮肥是玉米高产优质栽培中的主要农艺措施。因此,明确补充灌溉和施氮对玉米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特征的影响及其与淀粉糊化特性、粒重和淀粉组分之间的关系,能为玉米淀粉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也有利于玉米淀粉的定向加工利用。【方法】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设置雨养(W1)与补充灌溉(W2)两个水分处理,其中补充灌溉处理以土壤含水量是否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来确定是否灌水,以灌水后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来确定灌水量,其计算公式为m=10ρbH(?i-?j),式中m为补灌量(mm),H为该时段补充灌溉深度(c...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晓庆  詹延廷  王月  王萍  殷诗凯  韩彩霞  董学会  
为了探究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籽粒充实过程的影响,利用胚乳细胞数目计数、淀粉粒度分析等方法对玉米自交系B73籽粒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探究。主要探讨了拔节期喷施乙烯利以及吐丝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对籽粒灌浆过程、胚乳细胞发育以及淀粉粒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喷施乙烯利之后在DAP 20灌浆速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约17. 7%,在DAP 44玉米籽粒百粒质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约11. 3%。在DAP 12,乙烯利处理之后的胚乳细胞数目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22. 9%,且淀粉粒在胚乳细胞面积为IV、V和VI范围内的胚乳细胞内的数目显著减少。在授粉后不同时期乙烯利处理组(处理B)中的淀粉粒直径的分布范围与对照组中淀粉粒直径的分布范围显著差异。在吐丝期搭配使用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E)的胚乳细胞数目和淀粉粒分布与处理B结果差异不显著。搭配使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C)或者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处理D)后,与处理B相比提高了百粒质量、籽粒灌浆速率、淀粉粒的直径分布范围以及胚乳细胞内的淀粉粒数目,其中处理D中玉米百粒质量和淀粉粒数目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该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调节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海  常莹  吴春胜  胡文河  谷岩  
【目的】研究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强度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揭示玉米倒伏机制,为玉米抗倒伏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抗倒伏性能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先玉420(抗倒伏性能差)和益丰29(抗倒伏性能好)为试验材料,设定5,6,7,8,9,10和11万株/hm2 7个群体密度处理,分别在抽雄期(07-23)和灌浆初期(08-05),测定玉米基部向上第3,4和5节间木质素含量及关键合成酶活性和茎秆强度,同时分析茎秆强度与各项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2个玉米品种第3到第5节各项指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第3和第4节各项指标随群体密度的变化较第5节敏感;益丰29各节位茎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陆大雷  郭换粉  陆卫平  
【目的】明确播期、品种和拔节期追氮量对糯玉米淀粉粒分布的影响及其与淀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间关系。【方法】以国家糯玉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垦粘1号和苏玉糯1号)为材料,设置春播和秋播处理,研究拔节期追氮量(0、150和300 kg.hm-2)对糯玉米淀粉粒分布的影响。【结果】播期、品种和拔节期追氮量单因子及其互作对淀粉粒体积分布存在显著影响,且播期处理间淀粉粒径和粒度分布的变异远高于拔节期追氮量和品种处理间的变异。总体上,秋播处理下淀粉平均粒径较小、粒径>17μm比例较低、9—17μm比例较高。不同品种间,淀粉平均粒径以苏玉糯1号最低,苏玉糯5号最高,>17μm比例苏玉糯5号和垦粘1号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峰  闫秋艳  鲁晋秀  杨峰  董飞  王苗  贾亚琴  
为探索晋南地区玉米适宜的栽培品种和种植密度,以‘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7个密度处理,4.50、5.25、6.00、6.75、7.50、8.25和9.00万株/hm~2,分析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晋南夏玉米茎秆及产量等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均增加,茎粗减小,倒伏率呈现增加趋势。同密度条件下,‘郑单958’的倒伏率低于‘先玉335’和‘浚单20’。‘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在种植密度为7.50、8.25和9.00万株/hm~2获得最大产量分别为1 1034、8 668和8 456 kg/hm~2。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增加,而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均降低,但对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茎秆性状和产量结果看,‘先玉335’种植密度为6.75~8.25万株/hm~2时,可取得较好生产效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桂萍   Mukti Marasini   李薇薇   张凤路  
为了研究玉米茎秆性状与茎秆弹性和耐密性形成的相关性,进一步揭示植株抗倒伏机理,选用6个抗倒性不同的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了6.0万,7.5万,9.0万株/hm~2共3个种植密度,以田间茎秆拉倒角度为弹性评价指标,与植株和基部节间的形态特征,节间的解剖结构、物质积累量和力学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株高、穗位高、基部节间长、粗、表皮厚度、硬皮组织厚度、维管束总数、小维管束鞘面积、单位长度鲜质量、干质量和各组分含量、穿刺和压折强度对茎秆拉倒角度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其中节间粗(r=0.521~(**))和单位长度干质量(r=0.562~(**))的影响最大。种植密度越大,节间粗、硬皮组织厚度、维管束总数、单位长度鲜质量、干质量、各组分含量、穿刺和压折强度越小或越少,茎秆的弹性越差,抗倒性越弱。不同品种间的茎秆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粒收1、创玉107、京农科728和MC278与弹性相关的性状优于其他品种,且随着密度的增大变幅较小,故茎秆弹性和耐密性较强。节间粗和单位长度干质量等性状对拉倒角度即有显著影响,增密后这些性状的变幅决定了茎秆的耐密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珊  陈先敏  吴巩  赵雪  申思  梁效贵  高震  周顺利  
为探明同步授粉(SP)与自然授粉(NP)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籽粒生育特性,以‘郑单958’为材料,设置5和11株/m~2 2个种植密度处理,比较2种授粉方式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以及授粉前子房与授粉后籽粒的早期发育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个密度处理下同步授粉的玉米穗粒数分别较自然授粉2017年提高1.1%和30.0%,2018年提高1.4%和26.2%。自然授粉果穗顶部子房重和籽粒重在整个早期发育过程中均显著低于果穗底部,而同步授粉处理在吐丝至授粉前,顶部和底部子房重量差异随着授粉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使得授粉当天的二者重量差异不显著。同步授粉显著提高授粉后15 d果穗的生长速率。可见,低密度(5株/m~2)条件下同步授粉对玉米穗粒数影响不显著,但在高密度(11株/m~2)条件下使玉米的穗粒数与果穗生长速率显著提高,这可能是由于同步授粉导致果穗顶部与底部子房与籽粒生长差异变小,同化物向"库"端分配增强有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