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7)
2023(8930)
2022(7520)
2021(6745)
2020(5697)
2019(12583)
2018(12145)
2017(22900)
2016(12640)
2015(13681)
2014(13333)
2013(12886)
2012(11645)
2011(10519)
2010(10304)
2009(9814)
2008(9645)
2007(8376)
2006(7393)
2005(6604)
作者
(38009)
(32094)
(31949)
(30017)
(20250)
(15575)
(14183)
(12369)
(12178)
(11173)
(11025)
(10516)
(10506)
(10195)
(10063)
(9894)
(9793)
(9559)
(9277)
(9219)
(8117)
(7829)
(7736)
(7263)
(7210)
(7127)
(7066)
(7010)
(6449)
(6353)
学科
(44953)
经济(44858)
管理(42427)
(38424)
(32107)
企业(32107)
方法(19354)
数学(17000)
数学方法(16821)
(16464)
(14314)
(13032)
中国(11883)
业经(11523)
(10307)
(10065)
财务(10045)
财务管理(10024)
(9927)
贸易(9925)
(9886)
(9704)
企业财务(9552)
(8568)
银行(8525)
农业(8520)
体制(8365)
技术(8348)
环境(8258)
(8039)
机构
大学(180104)
学院(178691)
(73399)
经济(72056)
管理(68154)
研究(61641)
理学(59764)
理学院(59084)
管理学(58148)
管理学院(57829)
中国(45977)
科学(39537)
(37396)
(36900)
(35834)
(31816)
业大(31815)
农业(29665)
研究所(29151)
财经(28274)
中心(27649)
(26845)
(25746)
(22999)
经济学(22881)
北京(22422)
财经大学(21139)
经济学院(20692)
(20556)
(20501)
基金
项目(127995)
科学(100616)
基金(95216)
(86470)
研究(86409)
国家(85768)
科学基金(72542)
社会(57605)
社会科(54714)
社会科学(54703)
基金项目(51000)
(49725)
自然(48717)
自然科(47610)
自然科学(47592)
自然科学基金(46813)
(42665)
教育(39041)
资助(37434)
编号(31693)
重点(29397)
(28179)
(27909)
(27365)
(26442)
创新(25774)
科研(25414)
计划(25402)
成果(24932)
国家社会(24831)
期刊
(76753)
经济(76753)
研究(49213)
学报(36224)
中国(34648)
(33176)
科学(31287)
(28837)
大学(26836)
学学(26015)
管理(24802)
农业(21628)
(15847)
金融(15847)
财经(14419)
教育(13281)
业经(12864)
经济研究(12837)
(12258)
技术(12254)
(11342)
问题(10467)
(10209)
业大(10135)
科技(9616)
农业大学(8567)
(8408)
商业(7949)
林业(7765)
技术经济(7699)
共检索到257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董文渊  黄宝龙  谢泽轩  谢周华  刘厚源  
以无性系植物的生理整合作用理论为指导 ,通过不同密度处理系列试验、采笋与不采笋对比试验等 ,探讨了密度调节、轮闲制采笋与筇竹林竹笋—幼竹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 ,将 4~ 5a生老龄母竹全部砍伐的处理对子代分株密度具有显著的影响 ,其 1a生分株数量是全部保留处理的 1 92倍。轮闲制采笋的处理则有利于子代分株个体的改良 ,1a生分株的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度是未处理的 1 5倍和 1 4倍 ;而连年采笋的筇竹林分 ,随时间进程子代分株表现出趋矮的迹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卓文  蔡崇法  沈宝仙  徐有明  向臻锋  肖余祥  
通过对雷竹引种后新立竹生长进行实地调查 ,结果表明 :母竹引种后新立竹数目、胸径、树高、枝下高及与母竹距离有随着母竹年龄增大而增长的趋势。新立竹数目与新立竹年龄 (相对母竹而言 )之间及新立竹与母竹平均距离之间均存在函数关系。雷竹引种后各年间新立竹数目、胸径、树高、枝下高及新立竹与母竹距离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年龄对雷竹林分平均单株枝重、枝长、叶数 /枝、叶重 /枝、叶面积的影响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钩梢处理对平均均叶数 /枝、平均叶重 /枝及平均单株枝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或极显著性水平。雷竹株数按径阶分布服从正态分布。雷竹冠幅、胸径、树高及枝下高等生长因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根据雷竹鞭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双林  杨清平  汤定钦  
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多用于盆景制作和园林绿化。研究结果表明:小佛肚竹出笋能力强,无大小年之分,笋期7~10月,达116 d,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盛期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70%以上,而末期历时占笋期的44.8%;竹笋-幼竹高生长时序变化呈“慢—快—慢”的节律,以历时20 d,平均生长量2.60 cm.d-1的高生长盛期最快,阶段高生长量占新竹高度的65.4%;各出笋期的竹笋-幼竹高生长期无显著差异,平均高生长期为62 d,明显少于其他中大型丛生竹种。图1表2参1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文杰  庞宏东  胡兴宜  黄发新  杨佳伟  徐丽君  龚苗  
【目的】研究竹林密度、施肥种类等经营措施对毛竹笋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影响竹笋品质的主要因素,为幕阜山区毛竹笋用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置3种竹林密度(2 100~2 550、2 700~3 150、3 300~3 750株·hm~(-2))和3种施肥种类(复合肥、有机肥、配施肥)的9种组合处理,以未经营过且研究期间未进行密度调控和施肥的自然竹林为对照,分析毛竹笋的产量差异和品质特征变化;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经营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利用冗余分析,探索竹笋品质与土壤理化性质和竹林密度的关系。【结果】1)在研究的竹林密度范围内,毛竹笋产量随密度减小而增大,在密度2 100~2 550株·hm~(-2)时产量最高;施肥种类对竹笋产量有显著影响,施用复合肥时产量最高,施用有机肥时产量最低。2)施肥种类对竹笋营养品质影响较明显,施用有机肥时竹笋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施用配施肥时竹笋蛋白质含量最高;竹笋草酸含量和单宁含量随竹林密度减小而减小,低密度经营可使竹笋食味品质更佳。3)采取竹林经营措施后,土壤密度减小,同时也加剧土壤酸化,仅在施用有机肥时土壤pH值未显著降低;竹林密度调控对土壤全氮、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土壤的水解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各施肥种类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的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4)土壤理化性质随竹林密度降低而改善;施用配施肥后的土壤理化性质最好,其次为有机肥;除“3 300~3 750株·hm~(-2)+复合肥”外,其他组合经营措施均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中以“2 100~2 550株·hm~(-2)+配施肥”、“2 100~2 550株·hm~(-2)+有机肥”和“3 300~3 750株·hm~(-2)+配施肥”处理的效果最好。5)土壤理化性质和竹林密度能较好解释竹笋的品质特征,其对竹笋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的解释量分别达74.7%和69.1%,其中土壤pH值是影响营养品质的主要因素,竹林密度是影响食味品质的主要因素。【结论】采用“2 100~2 550株·hm~(-2)+复合肥”可较好提高竹笋产量。采用低密度经营,施用有机肥或配施肥,同时调节土壤pH值,不仅可较好提升竹笋的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还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袁金玲  熊登高  胡炳堂  金光  钟志淇  黄良江  马乃训  
对特产我国的珍稀保护竹种筇竹笋的笋体特征、营养成分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筇竹鲜笋平均笋壳占45.48%,笋肉占54.52%,笋肉含水率为90.80%,笋肉干物质分别占笋肉鲜质量和总鲜质量的9.20%、4.99%;干样平均含蛋白质348.3 mg.g-1,氨基酸总量349.93 mg.g-1,粗脂肪115 mg.g-1,可溶性总糖29.8 mg.g-1,P68.2mg.g-1,Fe 0.07 mg.g-1,Ca 0.54 mg.g-1,Mg 1.63 mg.g-1,Zn 134.80 mg.kg-1,Se 0.50 mg.kg-1。不同种源的筇竹笋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不同,并随着海拔高...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卢玉生  官凤英  彭超  尹子旭  张美曼  詹美春  晏颖杰  
【目的】探讨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矮化方法及矮化后绿竹生长规律及光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福建省尤溪县出笋盛期绿竹笋为研究对象,不截梢为对照(ck),比较不同高度H_1(60 cm)、 H_2(90 cm)、 H_3(120cm)、 H_4(150 cm)、 H_5(180 cm)绿竹笋截梢对绿竹形态指标、成竹率、叶绿素质量分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①竹笋截梢后绿竹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株高与截梢前绿竹笋高度呈线性极显著负相关(R~2=0.90, P0.05)。②竹笋截梢显著提高绿竹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降低了叶绿素a/b。③竹笋截梢处理初始荧光(F_o)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随着绿竹株高降低,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增加,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_(NP))呈下降趋势。电子传递速率(E_(TR))和PSⅡ实际光量子效率(Y_(ield))增加,在H_5时达最大值,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8.63%和42.17%。④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绿竹株高与总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 Y_(ield)、 E_(TR)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a/b及q_(NP)显著正相关。【结论】绿竹笋高度H_5(180 cm)时截梢处理可有效控制高度生长,矮化后光化学功能进一步提高。图2表4参39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玮  林振清  杨前宇  陈浙勇  谢锦忠  
关键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华  陈建华  谷战英  佘婷婷  唐光武  张钊  
为了探讨不同抚育措施对竹笋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共设置了垦复施肥型、稻草覆盖施肥型、垦复富硒型等3个类型的抚育处理,以半荒芜型竹林地为对照,对竹笋地径及笋高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覆草施肥型竹笋地径生长较快,3种抚育处理均显著粗于对照;覆草施肥型和垦复施肥型表现出较显著的笋高生长趋势,分别高出对照118.29%和50.34%;垦复富硒型的笋总数的日增长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类型,观测末期笋总数多出41.85%~50.26%。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震凯   吴君   荣俊冬   陈礼光   李士坤   郑郁善  
【目的】探究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下毛竹叶片功能性状对立竹密度的响应及在不同发笋期的变化,并筛选出适宜的经营密度。【方法】以漳平市长周期母竹留养经营模式下笋用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 350±100)、(1 950±100)、(2 550±100)、(3 150±100)株·hm~(-2) 4个不同立竹密度处理组,选用传统经营模式下生产效益较优的笋用毛竹林作为对照组,分析立竹密度对不同发笋期毛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毛竹林的叶面积指数、叶平均倾角、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在立竹密度为(2 550±100)株·hm~(-2)时达到最高,且不同处理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叶面积指数、叶平均倾角及全氮含量均在发笋前期达到最高,冠层开度和叶绿素含量在发笋盛期达到最高,全磷和全钾含量则在发笋后期达到最高;毛竹叶片各功能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在长周期母竹留养经营模式下,当立竹密度为(2 550±100)株·hm~(-2)时,毛竹林的冠层结构得到显著改善,叶片的空间分布更加合理,且叶片养分及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邱尔发  洪伟  郑郁善  陈卓梅  尤志达  
对福建南靖国有林场山地麻竹笋用林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配方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有机肥对竹笋产量影响的回归方程显著,氮、磷对麻竹出笋数量回归方程的影响显著,氮、磷(P2O5)、钾、花生饼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0·2195、0·8258、0·1906、2·3055t·hm-2;竹笋最高产量的氮、磷(P2O5)、钾、花生饼施肥量分别为0·2186、0·8262、0·1899、2·3064t·hm-2。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星  吴君  李秉钧  李士坤  荣俊冬  陈礼光  何天友  郑郁善  
以笋用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在福建省漳平市进行试验,以(2 250±100)株·hm~(-2)立竹密度毛竹林为对照组(CK),分别设置(1 365±100)、(1 950±100)、(2 550±100)和(3 150±100)株·hm~(-2)立竹密度毛竹林为A、B、C、D处理组,分析立竹密度对竹鞭数量结构特征、年龄结构特征、鞭芽特征和鞭根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大,毛竹竹鞭的总鞭长、总鞭质量和鞭节数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CK平均节间长最大,D处理最小;幼壮龄鞭受立竹密度的影响大于老龄鞭,C处理的幼壮龄鞭总鞭长、总鞭质量、鞭节数和平均节间长均最大,且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D处理的老龄鞭总鞭长、总鞭质量、鞭节数和平均节间长均最大;总鞭芽数、弱芽数、壮芽数随立竹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趋势;D处理的空节芽数最多,CK最少;毛竹鞭根系活力随立竹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表明C处理最有利于毛竹竹鞭系统的生长繁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敬文  
4月份出笋期挖取毛竹春笋和高节竹笋,测定了笋体从基部向顶部0、5、10、15、20、25cm各位段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活性,以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竹笋在25℃放置96h自然老化,测定了24、48、72、96h,5、10、15、20、25cm各位段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10cm位段24、48、72、96h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AL和PO活性以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从基部向顶部逐渐降低,呈梯形分布,木质化进程是从基部向顶部推进的;竹笋离体后,PAL和PO活性大幅度增高,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大量增加加速了老化进程。讨论了PAL和PO在竹笋老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奇江  童晓青  叶华琳  华锡奇  
Study on shooting and growth rhythm of Pseudosasa japonica var. tsutsumiana resulted that shooting period was from March 3 to May 5, and shoot quantity accorded with partial normal distribution.Adult bamboo reached 70.19%. The height growth could be divided into initial, ascending, boosting and term...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红  刘玮  黄滔  蒋利媛  黄程前  黄文韬  
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的圣音竹出笋、退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圣音竹发笋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历期30 d,明显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2014年总发笋53支,3个发笋时期的发笋数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退笋率为15.09%,在发笋初期和盛期的萌发笋退笋原因主要是人为机械损伤,发笋末期萌发笋的退笋原因是营养供应不足;发笋初期、盛期和末期的萌发笋竹笋—幼竹高生长过程均呈"S"型生长曲线,符合"慢—快—慢"生长规律,相应的Logistic方程都很好的拟合了各个时期萌发笋幼竹的平均高生长数据,发笋初期和盛期萌发笋在幼竹高生长历期和株高方面均优于发笋末期萌发笋,留笋养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封焕英  范少辉  苏文会  余林  刘广路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是一种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优良竹种,在生产经营中,肥培管理已成为提高毛竹林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手段[1-3]。近年来,测土施肥、配方施肥、营养诊断施肥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4-8],但是所应用的肥料种类主要为速效化肥,极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9],因此,研制养分利用率高、环境负荷轻的新型肥料对竹林健康经营有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