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2)
- 2023(11877)
- 2022(9751)
- 2021(8834)
- 2020(6909)
- 2019(15967)
- 2018(15354)
- 2017(28870)
- 2016(15425)
- 2015(17363)
- 2014(17248)
- 2013(17367)
- 2012(16712)
- 2011(15708)
- 2010(15579)
- 2009(14111)
- 2008(13879)
- 2007(12212)
- 2006(11169)
- 2005(10471)
- 学科
- 济(79578)
- 经济(79474)
- 管理(41119)
- 业(36320)
- 中国(29483)
- 方法(26120)
- 企(25633)
- 企业(25633)
- 数学(23430)
- 数学方法(23290)
- 地方(22405)
- 农(20697)
- 环境(17021)
- 业经(16067)
- 贸(15987)
- 贸易(15970)
- 易(15483)
- 制(15019)
- 财(14282)
- 学(14206)
- 农业(13912)
- 发(13814)
- 融(13551)
- 金融(13551)
- 银(13528)
- 银行(13514)
- 行(13294)
- 地方经济(12061)
- 和(10302)
- 体(10264)
- 机构
- 大学(229338)
- 学院(227875)
- 济(108193)
- 经济(106248)
- 研究(90490)
- 管理(82410)
- 中国(69766)
- 理学(69702)
- 理学院(68787)
- 管理学(67931)
- 管理学院(67477)
- 科学(51432)
- 京(50887)
- 财(47806)
- 所(45344)
- 研究所(40931)
- 中心(39415)
- 财经(37419)
- 农(36638)
- 经济学(35651)
- 经(34193)
- 江(33552)
- 北京(33296)
- 院(33009)
- 经济学院(32076)
- 范(31821)
- 师范(31560)
- 业大(30121)
- 农业(28279)
- 财经大学(27705)
- 基金
- 项目(149718)
- 科学(120022)
- 基金(111430)
- 研究(110637)
- 家(97590)
- 国家(96831)
- 科学基金(82528)
- 社会(75496)
- 社会科(71834)
- 社会科学(71823)
- 基金项目(58106)
- 省(55221)
- 自然(49803)
- 自然科(48661)
- 自然科学(48651)
- 教育(48647)
- 划(47920)
- 自然科学基金(47768)
- 资助(44896)
- 编号(41475)
- 发(38802)
- 部(34525)
- 重点(34431)
- 成果(33661)
- 国家社会(33126)
- 发展(31984)
- 展(31457)
- 创(30677)
- 中国(30511)
- 课题(30299)
- 期刊
- 济(124998)
- 经济(124998)
- 研究(78378)
- 中国(51355)
- 农(34829)
- 科学(33396)
- 财(33253)
- 学报(32521)
- 管理(31590)
- 融(25453)
- 金融(25453)
- 大学(25397)
- 农业(24078)
- 学学(23864)
- 教育(22781)
- 经济研究(21380)
- 业经(19454)
- 财经(19177)
- 问题(18087)
- 技术(17634)
- 经(16795)
- 贸(15067)
- 世界(14132)
- 国际(13616)
- 业(13481)
- 资源(11335)
- 技术经济(11176)
- 发(10907)
- 现代(10734)
- 经济问题(10395)
共检索到362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柴志贤
利用中国30个省会城市1999~2008年相关数据研究了人口密度、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城市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人口密度与城市人均碳排放呈"U"型关系,收入水平与城市人均碳排放表现出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进一步的分组回归结果表明,不同地域城市的密度效应、发展水平与碳排放呈不同模式特征,北方城市人口密度提升更有利于降低城市碳排放,东部城市发展水平与人均碳排放的倒"U"型特征已经显现,而中西部仅表现出线性关系,其中,上海、杭州等东部城市已达到或接近人均碳排放峰值,而中西部城市离总体回归估计的排放峰值收入水平尚有一段距离。
关键词:
城市 碳排放 人口密度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和平 刘志
密度时空演变不仅折射出城市化空间格局,同时城市密度的不再降低也是城市高密度发展的最直接表征,衡量城市密度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毛容积率)。基于1981-2014年的城市数据,从时间维度纵向分析历年城市密度的变化规律,表现为建筑密度快速上升与人口密度下降并列的状态;空间维度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横向分析城市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不同时间切面城市密度分布基本与"瑷珲—腾冲"线保持一致,随着时间的演变,城市密度分界线呈现出顺时针转动的变化趋势。最后基于城市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视角提出城市高密度发展的识别标准,通过对我国城市高密度发展现实状况的基本判断,提出引导城市紧凑集约发展的基本途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要武
采用衡量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几个典型模型 ,度量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偏离度 ,剖析中国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原因 ,探讨了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对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发展 城市化 滞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影秋 刘志强 洪亘伟 王俊帝
建立"综合评价+障碍度分析"层级体系,基于总量规模—配置格局—服务水平多维因素层,量化评价1996—2017年中国城市公园水平特征;引入障碍度模型诊断34个典型城市公园发展阻碍因素,并对其制约方向进行类型定位。研究表明:(1)全国总体水平:公园综合发展处于较低水平等级,经历"低效发展→提升过渡→重点城市引领"的过程。(2)典型城市障碍因素:阻碍程度表现为服务水平>总量规模>配置格局,公园面临"批量式—面覆盖"粗放配置、服务忽略"使用者需求"的困境。(3)制约问题类型:归纳为公园总量规模、配置格局和服务水平制约型三类城市,应参照障碍类型分类指导、重点突破。"障碍度"研究从公园系统内部出发,由表及里揭示其发展制约"短板",是典型视角与方法在学科领域的一次尝试,以期为制定公园统筹发展策略和建设侧重点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影秋 刘志强 洪亘伟 王俊帝
建立"综合评价+障碍度分析"层级体系,基于总量规模—配置格局—服务水平多维因素层,量化评价1996—2017年中国城市公园水平特征;引入障碍度模型诊断34个典型城市公园发展阻碍因素,并对其制约方向进行类型定位。研究表明:(1)全国总体水平:公园综合发展处于较低水平等级,经历"低效发展→提升过渡→重点城市引领"的过程。(2)典型城市障碍因素:阻碍程度表现为服务水平>总量规模>配置格局,公园面临"批量式—面覆盖"粗放配置、服务忽略"使用者需求"的困境。(3)制约问题类型:归纳为公园总量规模、配置格局和服务水平制约型三类城市,应参照障碍类型分类指导、重点突破。"障碍度"研究从公园系统内部出发,由表及里揭示其发展制约"短板",是典型视角与方法在学科领域的一次尝试,以期为制定公园统筹发展策略和建设侧重点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楼嘉军 刘松 李丽梅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集了2014年中国大陆27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的数据,对其城市休闲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空间制图分析了中国城市休闲化的空间差异特征,进而分析了影响这些空间差异形成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休闲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且整体偏低;城市休闲化在空间上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斜条"状分布,且"胡焕庸线"两侧的城市存在明显的差异;地理环境、经济增长、交通条件和战略决策是影响中国城市休闲化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城市休闲化 综合评价 空间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施建刚 王哲
文章利用1970~2009年跨国面板数据,结合三次函数型和对数函数型拟合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970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进程基本符合国际一般规律,即中国的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正常发展;但由于认识偏差导致制度障碍,使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滞后并未表现出像通常认为的那样在逐步缩小,而是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滞后值为12.31%。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推论:中国这种整体下移的发展路径导致经济发展的低效率,并降低城市化水平的饱和值。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发展 跨国数据 国际比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晔 陈奕延 李群
文章利用S-型云模型评价方法和全局SBM超效率模型,从水平与效率双维视角测度中国19个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并揭示其绿色发展模式。结果表明:2003—2018年中国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大多数城市群得分的增幅在后期明显放缓;反之,大部分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值未明显变化,甚至有少数出现了下降态势。综合来看,只有5个城市群实现了“高水平-高效率”发展模式,其余城市群均属于“高水平-低效率”发展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志磊
文章构建了城市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主成份-聚类分析法对全国31省(市)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区域等级。结果表明:我国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差异呈扩大趋势;北京上海天津城市化水平优势明显,拉高了全国城市化水平。
关键词:
城市化水平 指标体系 聚类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伟 张先进
文章以中国24个参加2007-2008年GEM调查的城市为研究对象,选择"每万人均私营企业个体户数量"、"私有经济占GDP比例"、"创业的服务支持条件"、"创业的基础支持条件"和"创业的氛围支持条件"等五项为聚类变量,对这24个城市的创业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分析四种城市创业类型的特征,由此提出改善提升创业环境与结果的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冯邦彦 马星
关于中国城市化的测度存在颇多争论,关于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也存在不同意见,本文试图就这两点争论提出自己的判断,并以此为据,对被学者们忽视的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进行详细分析。另外,在谈论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程度时,人们往往只注重绝对的城市化率,忽略了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我们认为将二者综合起来考虑,并将其应用于中国及各省区城市化水平的分析,才能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用非农就业比重与城市化比较分析城市化发展水平更为科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钟水映 胡晓峰
本文归纳总结了对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不同意见 ,对占主流的“滞后发展”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评价 ,指出其存在方法论的缺陷。作者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 ,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相适应的 ;中国的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与其他国家有别的特征 ,是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城市发展中的结构出现偏差的结果 ;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应该从经济结构和城市结构的改善着手。
关键词:
城市化 滞后发展 评价方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亚斌 侯思华
依据中国《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物联网产业统计口径,结合物联网产业链结构的特征,设计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以14家物联网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考量中国18个主要城市2009~2011年物联网产业水平。结果显示:整体上,中国物联网产业水平呈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城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优势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孟奇 张建军 宋荣 付邦宁
基于2006—2017年我国3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文章构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性进行测算,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一定的空间集聚性变化规律;(2)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与产业发展协调度逐年上升,但依旧处于低度协调水平;(3)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成渝地区整体上有较高的协调发展水平;(4)四大经济分区子系统整体协调度情况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且地区整体协调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青 金春
研究目标:测度和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程度。研究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研究发现:各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不平衡性,虽然处于相对合理的范围之内,尚未超越警戒线,但是存在产生不平衡发展的风险;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逐步落地,各城市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状况有所缓解。研究创新: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八个典型城市群作为研究的基本空间单元,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研究价值: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发展水平 不平衡 城市群 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