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07)
2023(9211)
2022(7516)
2021(6880)
2020(5504)
2019(12098)
2018(11283)
2017(20611)
2016(11486)
2015(12377)
2014(11836)
2013(11499)
2012(10517)
2011(9430)
2010(9158)
2009(8487)
2008(8199)
2007(7190)
2006(6240)
2005(5475)
作者
(36533)
(30575)
(30424)
(28928)
(19127)
(14891)
(13355)
(12205)
(11543)
(10647)
(10484)
(9972)
(9788)
(9585)
(9575)
(9559)
(9280)
(8986)
(8793)
(8719)
(8009)
(7432)
(7401)
(7091)
(6735)
(6641)
(6633)
(6594)
(6227)
(6178)
学科
(38656)
经济(38574)
管理(30334)
(27967)
(21317)
企业(21317)
方法(15940)
数学(14246)
数学方法(14067)
(13605)
中国(11785)
(11396)
(10988)
(10560)
业经(9922)
农业(9102)
(8818)
贸易(8815)
(8594)
环境(7794)
地方(7264)
教育(7061)
技术(6656)
(6614)
银行(6566)
(6398)
金融(6397)
(6374)
(6265)
(6203)
机构
大学(163405)
学院(161193)
(61562)
研究(61246)
经济(60216)
管理(57470)
理学(50573)
理学院(49912)
管理学(48834)
管理学院(48553)
中国(42405)
科学(41240)
(39541)
(34731)
业大(33054)
(32290)
农业(31211)
研究所(30019)
(27096)
中心(26454)
(23795)
(23578)
财经(21839)
北京(21826)
农业大学(21161)
(21030)
(20970)
师范(20573)
(20024)
经济学(18842)
基金
项目(120205)
科学(92518)
基金(86492)
(80633)
研究(80245)
国家(79949)
科学基金(65540)
社会(50940)
社会科(48127)
社会科学(48116)
(47874)
基金项目(46026)
自然(44604)
自然科(43513)
自然科学(43495)
自然科学基金(42731)
(41373)
教育(36706)
资助(33616)
编号(30202)
重点(28133)
(26045)
(25514)
(25402)
计划(25356)
科研(24174)
创新(23949)
科技(22982)
成果(22864)
课题(22310)
期刊
(66225)
经济(66225)
研究(44192)
学报(37859)
(35097)
中国(33627)
科学(31539)
大学(27476)
学学(26548)
农业(23426)
(19378)
管理(18252)
教育(17719)
业经(12621)
(12298)
(12051)
金融(12051)
林业(11313)
业大(11290)
经济研究(10643)
财经(10410)
技术(10374)
(10095)
科技(9612)
问题(9022)
农业大学(8936)
(8887)
(7965)
资源(7382)
商业(7062)
共检索到229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继新  贾宏炎  曾冀  蔡道雄  韦叶桥  农良书  雷渊才  
【目的】伐桩萌条保留密度是萌生林培育经营的关键技术。本研究旨在探索密度对米老排萌生林生长及直径分布的影响,进而确定米老排萌生林的合理经营密度。【方法】以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伐桩萌条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计了3种留萌处理(TCA:保留1株/桩,TCB:保留2株/桩,TCC:保留3株/桩),3次重复,共9块固定样地;基于固定样地5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对3种不同密度米老排萌生幼林的生长及直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1)除萌后1~3.5年,密度对萌生林平均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对萌生林优势木树高生长量影响不显著,对萌生林优势木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影响显著(P<0.05),对萌生林优势木胸径总生长量与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影响极显著(P<0.01)。(2)萌生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优势木平均胸径和优势木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峰值均出现在第2年;林分平均胸径的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在3~4年之间,而林分平均树高的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则在2~5年间。(3)第2年后,萌生林优势高和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呈明显递减趋势。(4)萌生林直径分布遵从单峰正偏山状分布,处于竞争的自然稀疏后期,使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萌生林的直径分布拟合效果良好。【结论】前5年为萌生林径向生长和高生长的旺盛期,合理保留密度及幼林抚育对萌生林的径向生长极为重要。每伐桩保留1~2株萌条的除萌措施,对提高萌生林优势木比例作用明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颖  冯健  于世河  卜鹏图  王月婵  黄夏  郑璐  
【目的】探究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和土壤特性与初植密度的关系,为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宁省清原大孤家林场内3种初植密度(1 600、2 500、3 300株/hm~2)的1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木生长指标和土壤养分指标等数据,分析初植密度对林木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随初植密度增大而减小,而蓄积量和高径比则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影响很小。低密度林分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比高密度分别高出了17.6%、17.6%、32.1%,而蓄积量则表现为高密度比低密度高出39.3%。在不同土层间,除了全钾外,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总体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规律,而pH值则相反;在不同初植密度间,不同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更多的土壤养分在高密度(3 300株/hm~2)或低密度(1 600株/hm~2)林分达到最大。在0~20 cm土层中,铵态氮、含水率和pH值以初植密度为1 600株/hm~2最高,当株数密度为2 500株/hm~2时pH值最低,呈现明显的酸化趋势,当密度增加到3 300株/hm~2时,硝态氮、全磷、速效钾、全钾、全氮、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在20~40 cm土层中,硝态氮、pH值、全钾、有效磷以1 600株/hm~2最高,铵态氮、含水率以2 500株/hm~2最高,当密度增加到3 300株/hm~2时,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最高。从不同土层看,在0~20 cm土层的全磷、有效磷、铵态氮与林木生长指标关系更为密切,而在20~40 cm土层的速效钾与林木生长指标关系更为密切。从不同初植密度看,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与氮、磷含量关系密切;密度为3 300株/hm~2时,林木树高、单株材积与氮磷钾含量呈正相关,而蓄积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初植密度与林木生长和林地土壤特性密切相关,同其他初植密度相比,当林分初植密度为3 300株/hm~2时,0~40 cm土层中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且蓄积量最大,适宜培育长周期工业用材林,随着林龄的增大,根据不同培育目标采取适宜的抚育间伐措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俊峰  欧光龙  陈金龙  陈洁  焦志伟  
以昆明西山林场火烧迹地自然更新的云南松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区设置固定样地24块,每块固定样地面积100 m2,记录样地基本地形因子,测定每株树木的树高、胸径等测树因子。以1 cm为径阶距,采用6种理论生长方程模拟林分直径结构。结果表明:理论生长方程能较好地模拟林分直径结构,模型的拟合效果依次为Gompertz、Richards、Weibull、Logistic、Korf及Mitscherlich,除Mitscherlich模型外,其它模型的模拟精度相差不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谷丽萍  郭永清  郎南军  杨旭  泽桑梓  李江  阮宏华  谷晓萍  
用平均标准木法建立了云南红河流域麻疯树Jatropha curcas人工幼龄林不同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并采用VARIOEL元素分析仪测定了麻疯树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开展了麻疯树人工幼龄林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碳密度研究。结果表明:用y=25.005(D2H)0.952方程测算出麻疯树人工幼龄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为26.03t·hm-2。不同器官含碳率变幅范围为39.35%~56.74%,其中果实含碳率为56.74%,干枝含碳率为45.87%,根含碳率为45.12%,叶含碳率为39.35%,平均含碳率为47.27%。麻疯树幼龄林碳密度为5.54t·hm-2,灌木和草本植物碳密度为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志海  尹光天  杨锦昌  覃国铭  
[目的]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对米老排枝条发育的影响规律,为米老排修枝培育无节良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8年生米老排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一级枝条的数量、基径、长度、分枝角、分枝高和方位角等观测数据,分析5种造林密度对米老排林分9 m以下枝条发育以及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米老排枯枝层的高度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枝条总量和枯枝数量受密度影响不显著,林分枯枝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活枝量与密度呈负相关;米老排树干9 m以下枝条基径、枝长和分枝角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水平方向上,同一密度,不同方位的枝条基径、枝长、分枝角和数量均随方位角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在光照条件较好的方位区间(0~90°或316~360°)内达到最大值;垂直方向上,枝条基径、长度、数量随相对位置的升高先逐渐增大,之后无显著变化。[结论]造林密度对米老排枝条大小的影响显著,高密度(2 500株·hm~(-2))可以抑制枝条的生长;建议根据培育目的选择合适的造林密度,并采用目标材种培育技术,在幼龄期对优势木及亚优势木进行人工修枝,提高木材质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春味  姚远强  刘同彬  
不同土壤质地泡桐幼龄林生长的研究张春味,姚远强,刘同彬关键词泡桐,土壤质地,生长差异泡桐(PaulowniaSieb.etZucc)是侧根发达的深根性树种,其适生范围很广[1]。在其适生范围内,由于土壤质地的不同,同种泡桐的生长差异是十分明显的,有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恒建  王雪峰  
该文介绍了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构造和主要性质,给出了确定窗宽的数学表达式,并结合实例,说明了该方法在拟合直径分布中的应用,对于林分直径模拟和预测,非参数方法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京京  王超群  董玉红  厚凌宇  焦如珍  
[目的]通过研究细菌肥料对湿地松幼龄林生长及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为细菌肥料对湿地松土壤改良的应用提供参考,以期在促进湿地松生长及改良土壤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方法]2016年7月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区组,3个处理,分别为细菌肥料处理、基质对照处理及不添加任何肥料的空白对照处理。2017年11月测量湿地松的株高和地径,采用5点取样法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以及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用Biolog-ECO板分析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细菌肥料显著促进了湿地松幼苗株高和地径的增长,空白对照、基质对照处理和细菌肥料处理地径的相对增长量分别为98.27%、105.53%和123.09%,株高的相对增长量分别为55.69%、66.56%和85.18%,细菌肥料处理和基质对照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密度,增加了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以及最大持水量,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但细菌肥料处理的作用更显著。细菌肥料和基质对照均提高了湿地松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性氮以及速效钾含量,但细菌肥料处理与空白对照处理之间在4种养分含量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基质对照与空白对照之间只在有机质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细菌肥料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以及脲酶活性,细菌肥料还使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对6类碳源(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酚酸类和胺类)的利用能力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S)显著提高,基质对照也促进了上述指标的升高,但效果并不显著。[结论]细菌肥料处理和基质对照处理均可以促进湿地松幼苗的生长,提高湿地松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水解性氮的含量,同时使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蔗糖酶以及脲酶活性升高,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以及优势度指数,提高了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以及代谢活性,但细菌肥料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基质对照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蒙兰杨   黄永利   梁君霞   颜燕   李云晶   冯源恒   杨章旗   唐国强  
【目的】研究不同修枝处理对火力楠、红椎和大叶栎幼龄林树干生长、树冠变化和树干干形的影响,分别筛选出最佳修枝强度,为其修枝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造林5年的火力楠、红椎和大叶栎纯林为试验材料,设置修枝1/3(修去树高1/3以下枝条)、修枝1/2(修去树高1/2以下枝条)、修枝2/3(修去树高2/3以下枝条)3个修枝处理和1个对照(CK,不修枝);修枝4年后进行调查测定,分析不同修枝处理对火力楠、红椎和大叶栎树干生长、树冠变化和树干干形的影响,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不同修枝处理的林木形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修枝处理对火力楠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及其生长率无显著影响;修枝2/3会降低红椎的胸径、胸径生长率和材积生长率;修枝1/2和2/3会降低大叶栎的树高生长率、修枝2/3会降低大叶栎的材积生长率。随着修枝强度增加,火力楠、红椎和大叶栎的枝下高、枯枝高变高,冠层上偏高度、枯枝层深度变小;修枝1/2会减少红椎的冠幅,修枝1/3、1/2和2/3均会减少大叶栎的冠幅。随着修枝强度增加,火力楠、红椎的尖削度、分杈数和分杈率变小,分杈高变高;修枝1/3、1/2和2/3均会降低大叶栎的尖削度、分杈数和分杈率。不同修枝处理综合评价显示,火力楠表现为修枝2/3>修枝1/2>CK>修枝1/3,红椎表现为修枝1/2>修枝2/3>修枝1/3>CK,大叶栎表现为修枝1/3>修枝1/2>修枝2/3>CK。【结论】不同树种的补偿作用阈值不同,幼龄林时火力楠的补偿作用阈值高于修枝2/3,红椎和大叶栎的补偿作用阈值低于修枝2/3,修枝超过阈值会降低树高或胸径生长,最终降低材积生长。不同修枝处理对火力楠幼龄林的冠幅无显著影响,修枝1/2显著降低红椎幼龄林的冠幅,修枝1/2和2/3显著降低大叶栎幼龄林的冠幅,枝下高和枯枝高表现为修枝强度越大高度越高。修枝可显著提高火力楠、红椎和大叶栎幼龄林的林分卫生、出材率、干形质量和形质质量。幼龄林时,火力楠的最佳修枝处理为修枝2/3,红椎为修枝1/2,大叶栎为修枝1/3。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郑勇平  劳勤  余国信  宋志强  贺汉良  
通过杉木生长截段与地位指数相关性的回归分析,证明生长截段法作为浙江省杉木人工中幼林的立地质量评价手段是切实可行的。生长截段法有助于解决浙江省大面积杉木中幼龄林的立地评价难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起测高度为胸高上方第2轮枝以上的5个完整节间长度作为杉木立地质量评价指标,精度最高。为实际应用,文中还编制了用这种生长截段间接或直接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数表,建立了数量化生长截段回归模型及得分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卢漫  吴立潮  吴建平  吴天乐  赵建平  
在测定土壤平衡解析磷和土壤钾位缓冲容量的基础上,根据林木施肥立地养分效应模型法,结合泡桐林的目标产量,提出了中等立地条件下白花泡桐幼龄林的施肥量,并进行了田间肥效校验试验研究。肥效校验试验共设计6个处理,即Ⅰ(N1P1K1)、Ⅱ(N2P2K2)、Ⅲ(N3P3K3)、Ⅳ(N4P4K4)、Ⅴ(N5P5K5)、Ⅵ(CK),3次重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泡桐幼龄林的胸径和树高增长均有显著性影响,区组间无显著差异。LSD多重比较检验后得出,施肥第一年后,处理Ⅲ对白花泡桐幼龄林的胸径增长效果最显著,但对树高增长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施肥第二年后,处理Ⅳ对胸径增长效果最显著。而从树高的增长来看,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承栋  焦如珍  孙启武  夏良放  Janet Dutch  
本文重点论述丘陵立地条件下 ,1、2代杉木幼龄林高生长、当年高生长、胸径生长与叶片中营养元素N、P、K、Ca、Mg、Cu、Mn、Zn、Fe含量的相关关系 ,进而从林木营养这个角度 ,为提高林木产量、防治地力衰退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2代杉木幼龄林生长与N、P、Mg、Cu、Mn、Fe含量呈密切的正相关。 1代杉木幼龄林生长虽与P、Mg、Cu、Mn、Fe含量呈正相关 ,但复相关系数数值偏低。也就是说土壤养分含量尚没有明显影响 1代杉木幼龄林正常生长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田甜  余树全  张旭东  白彦锋  张华锋  姜春前  
【目的】探索森林恢复方式,改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林分结构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对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恢复活动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方法】2017年10月选择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昔口村二代萌芽杉木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昔口村杉木萌芽幼龄林植物种类共104种,其中乔木层植物14种,灌木层植物58种,草本层植物41种,优势植被构成杉木-蓬蘽Rubus hirsutus-蕨Pteridium aquilinum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 Simpson指数、 Shannon-Wiener指数、 Pielou指数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林下植被除部分优势种长势较好,多数植物种类数量较少且分布较稀疏。【结论】在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物种、结构、资源利用方面的异质性时,要考虑当地农户和社区的需求,选择当地乡土阔叶树种、适生阔叶树种进行补植,形成混交林,并辅以科学的抚育措施。表6参21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张阳锋  
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珍贵的乡土常绿阔叶乔木之一,具有生长快、凋落物量大等特点,是一种良好的用材、造纸和生态造林树种。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土壤肥力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森林培育的过程中,林分密度控制是重要的经营措施之一,影响林分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为研究林分密度与凋落物的关系,本文以6年生米老排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5种造林密度(625株·hm-2、833株·hm-2、1111株·hm-2、1667株·hm-2、25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宋晓琛  熊彩云  娄永峰  陈兴彬  孙世武  李彬  肖复明  
【目的】探讨陈山红心杉不同良种和初植密度对其幼龄期生长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旨在为红心杉良种的初植密度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5年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白云山林场营造的红心杉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连续5年树高、胸径等调查数据,分析2个陈山红心杉种子园良种(1代良种和1.5代良种)和4个初植密度(1 667、3 333、5 000、6 666株/hm~2)控制下的早期生长动态效应。【结果】1)造林初期,不同初植密度对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但造林6 a,低初植密度(1 667株/hm~2)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且低初植密度对1.5代良种影响大于1代良种;2)6年生红心杉早期生长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各密度林分间红心杉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差异达极显著,而良种效应未达显著水平,但林龄越大,良种对红心杉树高、胸径生长的正效应越明显,如造林6 a,低、中密度林分(1 667、3 333、5 000株/hm~2)1.5代良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高于1代良种,但高密度林分(6 666株/hm~2)则相反;3)红心杉2个良种密度较大的林分(6 666株/hm~2)多为小径级林木,中密度林分(3 333株/hm~2和5 000株/hm~2)多为中径阶林木,大径阶林木则集中在低密度林分(1 667株/hm~2),造林密度越低,大径级林木株数越多,1代和1.5代良种大径级DBH> 11 cm,单株出现频率分别达22.22%和23.33%。【结论】1)初植密度1 667株/hm~2有利于红心杉良种早期生长,且适合大径材培育;2)低、中密度种植对陈山红心杉1.5代种子园良种生长优势更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