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94)
2023(6999)
2022(5906)
2021(5348)
2020(4508)
2019(9802)
2018(9446)
2017(17255)
2016(9726)
2015(10525)
2014(10252)
2013(9978)
2012(9223)
2011(8435)
2010(8376)
2009(7708)
2008(7539)
2007(6509)
2006(5622)
2005(4941)
作者
(32396)
(27439)
(27295)
(25534)
(17139)
(13385)
(12006)
(10731)
(10363)
(9561)
(9514)
(8967)
(8729)
(8634)
(8583)
(8575)
(8191)
(8174)
(7883)
(7757)
(7177)
(6809)
(6510)
(6287)
(6240)
(5977)
(5943)
(5895)
(5678)
(5662)
学科
(33961)
经济(33883)
管理(27006)
(26049)
(20229)
企业(20229)
方法(15375)
数学(13778)
数学方法(13649)
(11064)
(10275)
中国(9147)
(9119)
(8823)
(8426)
贸易(8425)
(8226)
业经(7725)
农业(7236)
(6175)
银行(6117)
技术(5998)
(5925)
财务(5908)
财务管理(5899)
(5883)
(5872)
金融(5869)
(5791)
企业财务(5637)
机构
大学(142994)
学院(140868)
(54045)
经济(53094)
研究(52597)
管理(50082)
理学(44319)
理学院(43714)
管理学(42804)
管理学院(42558)
(40280)
中国(37235)
科学(36846)
农业(32657)
业大(31579)
(30096)
(29374)
研究所(27313)
(24259)
中心(23117)
农业大学(22090)
(20571)
财经(19591)
(19319)
(18245)
北京(18191)
(17976)
科学院(17595)
(17319)
(16873)
基金
项目(104072)
科学(79732)
基金(76817)
(72527)
国家(71963)
研究(64366)
科学基金(58915)
自然(41817)
社会(41781)
基金项目(41164)
自然科(40865)
自然科学(40845)
(40727)
自然科学基金(40175)
社会科(39551)
社会科学(39540)
(35484)
资助(30258)
教育(28780)
重点(24101)
计划(23399)
编号(22684)
(22237)
(21846)
(21400)
科技(21221)
科研(21103)
创新(20580)
(20161)
(18911)
期刊
(54647)
经济(54647)
学报(37937)
(36895)
研究(35029)
科学(29500)
中国(27436)
大学(26703)
学学(25990)
农业(24820)
(18336)
管理(16761)
(13784)
业大(12213)
(11371)
金融(11371)
农业大学(10322)
(9843)
财经(9818)
业经(9325)
经济研究(9272)
教育(8582)
(8341)
科技(8162)
技术(7996)
林业(7946)
问题(7756)
中国农业(7335)
自然(6513)
(6265)
共检索到198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新开  郭凯泉  郭文善  封超年  李春燕  彭永欣  
稻田套播小麦作为轻简栽培的一种播种方式在稻麦两熟生产中广泛应用。本试验在江苏淮北地区设计不同密度试验,研究其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花后剑叶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且随密度增加,下降幅度增大;花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籽粒产量亦随密度增加而下降,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剑叶SOD酶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可用二次曲线方程模拟,在花后14~16 d达峰值,且随密度增加峰值出现时间提前,峰值数值呈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特征;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剑叶MDA含量呈上升的变化特征,且随密度增大,数值变大;花后35 d剑叶SOD酶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晓然  孙绿  赵长星  林琪  刘义国  孟祥霞  王月福  王维华  
为给华北旱作区小麦确定合理的追肥深度提供科学依据,以冬小麦济麦2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春季拔节期开沟施肥(0,5,10,15 cm)对旱地小麦花后旗叶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各处理的小麦旗叶中POD活性、SOD活性都表现为W2>W1>W3>W0,mDA含量表现为W0>W3>W1>W2,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表现为W0一直低于其他处理,W2始终高于其他处理。说明肥料深施能够提高小麦旗叶中的POD和S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抑制mDA的产生,从而延缓了叶片衰老。各处理小麦的产量表现为W2>W1>W3>W0,W1、W2、W3比W0每公顷产量分别提高了8.5%,14.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海波  林琪  刘义国  姜雯  刘建军  翟延举  
为给小麦高产高效提供依据,在大田超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配施对超高产小麦济麦22花后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对超高产小麦花后的衰老特性及产量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花后各处理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SPAD值)、可溶性蛋白含量(PRO)、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等指标呈下降趋势,但与CK处理比较,施肥处理前期下降缓慢,达显著水平,以N1P2、N2P2差异极显著;丙二醛含量(MDA)先是缓慢增长,花后14 d后含量迅速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POD)的变化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花后14 d各处理的POD活性达到最高值。随着施氮肥和磷肥量的增加,总的趋势是旗叶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锦峰  成亚梅  黄正金  李春燕  郭文善  朱新开  
【目的】探讨稻茬小麦高氮肥利用率条件下群体花后衰老特征。【方法】2010—2012年,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扬麦20为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以施氮量(纯N)为主区,设210.0 kg·hm-2、262.5 kg·hm-2两个水平;以施氮比例为副区,设基肥﹕壮蘖肥﹕拔节肥﹕穗肥分别为3﹕1﹕3﹕3、5﹕1﹕2﹕2两个水平;以穗肥追氮时期为裂区,设剑叶露尖、孕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四个水平。通过试验构建不同氮肥利用率(NUR)群体,研究其产量、物质生产、氮素吸收及花后剑叶衰老特性的变化特征。【结果】不同群体NUR变幅在31.18%—72.23%,NUR≥60%群体(氮高效群体)籽粒产量8 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月明  
弱筋小麦扬麦9号5个密度处理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光合产量存在着差异,以基本苗240万/hm2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群体LAI变化、群体叶面积指数垂直分布、群体透光率垂直分布及旗叶、籽粒中合成的蔗糖含量等几个重要光合指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且其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品质也符合国标弱筋小麦优质水平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弱筋小麦扬麦9号高产优质栽培应合理增加基本苗,科学运筹肥水,协调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高后期群体光合能力,增加光合产物的合成与积累,是实现其高产优质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轲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张军  
【目的】通过对比方法研究稻田套播麦共生期的农田生态环境特征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稻田套播和常规条播两种不同麦作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稻田套播麦与常规条播麦相比,麦田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种际空气湿度日变幅为56%~100%;种际温度较低,日变化较小。土壤含水量和温度达到种子萌发所需要求。麦田地表光强为自然光强的4.2%~6.5%;土壤容重较大,穿透阻力增强。稻田套播麦种子吸水、萌发出苗速度慢,根系入土困难,叶片瘦长,光合速率低,麦苗健壮度下降,根系活力较高。随共生期延长,麦苗生长受到抑制的程度增加,缓苗期显著延长;共生期不宜超过14d。高产栽培下两种麦作方式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琪  孙旭生  黄令峰  刘义国  赵长星  
为探讨旱地高产麦田的高产潜力,在莱阳市冯格庄的旱地高产麦田(曾多次创出旱地9000 kg/hm2以上产量)创造条件研究了补充灌水对旱地小麦生育后期旗叶衰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灌对旱地小麦旗叶衰老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随着补灌次数的增加,增大了旱地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在W2水平下,在灌浆的后期延缓了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降低了旗叶丙二醛的含量,增加了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延缓了旗叶的后期衰老,并达到了高产水平9310.20 kg/hm2。继续增加补灌次数,旗叶的SOD、CAT和POD活性增幅不大,在灌浆后期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在该试验条件下,W2产量最高。继续增加补灌次数,产量开始下降,甚至低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静怡  王忍  孟祥杰  梁玉刚  龚向胜  黄璜  魏海林  
为探究免耕半固态播种模式对水稻剑叶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设计翻耕半固态直播(FZ)、免耕半固态直播(MZ)、水稻插秧(YZ)和传统撒直播(CK)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剑叶生理和光合特性的特征。与CK处理相比,2016年早稻中早39、湘早籼45号FZ、MZ处理的剑叶SPAD值在乳熟期-成熟期显著高于CK处理,2017中早39的FZ、MZ、YZ处理较CK处理早稻与晚稻增幅分别为0.85%~15.41%,1.60%~13.04%,且在齐穗+28 d和齐穗+35 d均达到显著性差异。FZ、MZ和YZ较CK处理水稻剑叶POD和SOD活性在齐穗后均呈增加趋势,而MDA呈降低趋势,其中中早39各时期MDA含量的均值平均降幅分别为13.35%,9.35%,12.49%,9.43%,9.53%和7.12%,湘早籼45降幅分别为10.22%,7.75%,10.01%,6.72%,8.44%和6.01%。FZ、MZ和YZ处理水稻剑叶可溶性糖含量在齐穗+14 d-齐穗+35 d均显著高于CK。2017年晚稻,2个品种的FZ、MZ、YZ处理的蒸腾速率在齐穗+25 d显著高于CK,净光合速率在抽穗期和抽穗后10 d均显著高于CK,分别高出10.56%,11.13%,10.29%和12.40%,14.46%,15.65%。水稻半固态直播和插秧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剑叶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进而有利于提高剑叶光合能力,为水稻齐穗后干物质和有机物质等的积累奠定基础,进而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旭  张怀琼  罗培高  任正隆  
为探明多效唑(PP333)对小麦叶片衰老生理生化及产量的影响,在小麦拔节期,以不同质量浓度(0,100,200和400 mg/L)的多效唑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分别测定扬花后不同天数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蛋白质以及与产量性状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适当质量浓度(100,200 mg/L)的多效唑处理能有效地延缓小麦灌浆至成熟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效地抑制了膜脂氧化,从而使得小穗数、穗粒重、千粒重等性状比对照明显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丽霞  于振文  石玉  赵俊晔  张永丽  
【目的】探讨测墒补灌和定量灌溉对2个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荧光、衰老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3—2015两年度,在大田条件下,选用泰农18(T18)和济麦22(J22)2个小麦品种,设置3个水分处理:W0(全生育期不灌水)、W1(依据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测墒补灌,拔节期和开花期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均为65%)、W2(定量灌溉,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溉60 mm),研究测墒补灌和定量灌溉对2个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及衰老特性的影响。【结果】W1处理通过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金宝  秦霞  孙佩贤  胡根海  曹银萍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晚播冬小麦氮素同化、分配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晚播冬小麦的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麦18"为材料,研究了低(150万株/hm2)、中(225万株/hm2)、高(30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对适度晚播(10-26)冬小麦花后氮素代谢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与正常播期(10-15)冬小麦相比,晚播冬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但因生育期缩短,其全株氮素积累量、籽粒含氮量、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均有所降低。晚播冬小麦中、高密度处理旗叶的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且中密度处理叶片含氮量、籽粒和全株氮素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燕  祁虹  张谦  冯国艺  雷晓鹏  梁青龙  林永增  王树林  
为了解深翻与小麦灌浆的关系,以冀麦585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深翻深度对冬小麦灌浆期旗叶衰老和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70 cm处理可以提高冬小麦灌浆后期旗叶SPAD值,提高叶绿素含量,延缓旗叶衰老;深翻50 cm和深翻70 cm提高灌浆期冬小麦的土壤含水量,旗叶的光合特性,延长叶片功能期;深翻处理提高灌浆后期小麦的籽粒干质量、最大灌浆速率、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和理论最大粒重,延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深翻30 cm和深翻50 cm处理通过提高千粒质量和收获指数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学欣  王东  
【目的】探明微喷补灌对冬小麦开花后旗叶衰老和光合特性、籽粒灌浆速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持。【方法】于2011—2013年冬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微喷补灌(W1)和传统畦灌(W2)处理,研究小麦开花后旗叶水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群体光合速率和籽粒灌浆速率等的差异。W1与W2处理的灌水时期一致,均于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水1次。W1处理采用小麦专用微喷带(Zl201220356553.7)补充灌溉,灌水前测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振芳  孟瑶  顾万荣  王泳超  李丽杰  张翯  曾繁星  魏湜  
探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化控措施对玉米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为东北春玉米化控栽培增产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选用东农253为玉米试验品种,设置5万,6万,7万,8万株/hm2这4个密度,在拔节期叶面喷施玉黄金(主要成分为胺鲜酯和乙烯利)。结果表明,7万株/hm2的种植密度条件下,玉黄金处理后的产量最高,达到13 290.95 kg/hm2。合理密植是获得高产的保障,化控剂的增产作用以密度增加为前提;随密度增加,清水处理株高逐渐增加,单株干质量降低,而玉黄金的使用降低了株高,增加了干质量,为获得高产创建了条件。随密度的增加,清水处理叶片SPAD值降幅增加,叶片的衰老程度增加,玉黄金处理后能增加叶片持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洪展  郑风荣  赵世杰  
以衰老类型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鲁麦L14和93503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衰老类型小麦品种在衰老的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自开花至成熟期,鲁麦L14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光能转化效率的下降速度均明显快于小麦品种935031,但是各相关参数降低的起始时间不同,自开花后30 d鲁麦L14的叶片已经开始干枯,而935031小麦品种到成熟时大部分叶片还保持绿色,说明小麦叶片早衰与光合能力的下降有密切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