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7)
- 2023(8439)
- 2022(7141)
- 2021(6550)
- 2020(5444)
- 2019(11928)
- 2018(11329)
- 2017(20813)
- 2016(11400)
- 2015(12126)
- 2014(11784)
- 2013(11412)
- 2012(10342)
- 2011(9444)
- 2010(9185)
- 2009(8466)
- 2008(8303)
- 2007(6996)
- 2006(6158)
- 2005(5368)
- 学科
- 济(42866)
- 经济(42788)
- 管理(31847)
- 业(27563)
- 企(20895)
- 企业(20895)
- 方法(17639)
- 数学(15705)
- 数学方法(15540)
- 农(13257)
- 学(12486)
- 环境(12161)
- 中国(11059)
- 地方(11003)
- 财(10400)
- 业经(9565)
- 贸(9223)
- 贸易(9218)
- 农业(9015)
- 易(8927)
- 制(8766)
- 划(7572)
- 生态(7176)
- 技术(6635)
- 融(6527)
- 金融(6525)
- 和(6522)
- 银(6367)
- 银行(6320)
- 资源(6112)
- 机构
- 大学(162639)
- 学院(162377)
- 济(62736)
- 经济(61500)
- 研究(61081)
- 管理(58692)
- 理学(51910)
- 理学院(51165)
- 管理学(50080)
- 管理学院(49805)
- 科学(43293)
- 中国(42915)
- 农(39903)
- 京(34441)
- 业大(32870)
- 所(32587)
- 农业(31795)
- 研究所(30539)
- 中心(27048)
- 财(26869)
- 江(23055)
- 院(22579)
- 财经(22031)
- 农业大学(21463)
- 范(21339)
- 北京(21122)
- 师范(20992)
- 科学院(20101)
- 省(20093)
- 经(20093)
- 基金
- 项目(123950)
- 科学(96541)
- 基金(91699)
- 家(85845)
- 国家(85215)
- 研究(79071)
- 科学基金(70737)
- 社会(52076)
- 基金项目(50239)
- 自然(49517)
- 社会科(49447)
- 社会科学(49434)
- 省(48244)
- 自然科(48239)
- 自然科学(48218)
- 自然科学基金(47335)
- 划(42218)
- 资助(35427)
- 教育(34041)
- 重点(28986)
- 编号(28010)
- 发(26751)
- 计划(26730)
- 部(25895)
- 创(25839)
- 科研(24663)
- 创新(24370)
- 科技(24209)
- 国家社会(22672)
- 业(21681)
共检索到222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顺林 王良俊 万年鑫 胡建军 何卫 袁继超
【目的】探究群体密度对四川不同生态区马铃薯产量及空间分布的影响,为马铃薯机械化采收提供依据。【方法】以"川芋117"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平原生态区(四川成都温江)和盆周山地生态区(四川雅安汉源)研究5个密度(分别为6,9,12,15,18万株/hm2)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块茎横向和纵向分布距离、不同质量块茎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1)在试验密度范围内,平原生态区马铃薯产量与密度呈凸二次函数关系,在密度为15.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山地生态区马铃薯产量与密度呈递增的线性关系,在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 吕文河 吕典秋 宿飞飞 李辉 胡林双 杨焕春 刘振宇 王绍鹏 刘尚武
为研究施氮水平对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用生育期相近的高淀粉品种‘克新22号’和低淀粉品种‘克新19号’为试验材料,施氮量设0、75、150、225和300kg/hm~2共5种处理,在收获后,分别测定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和淀粉直支比,探讨施氮水平对这些性状的影响规律。施氮量在0~300kg/hm~2时,‘克新22号’品种的块茎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施氮量在225kg/hm~2时,块茎产量最高;而‘克新19号’品种的块茎产量则呈持续增加的趋势。2个品种块茎干重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降低变化;而块茎鲜重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则呈先增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施氮量在75kg/hm~2时,块茎鲜重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达到最高。2个品种的淀粉直支比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克新22号’品种的块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施氮量在150kg/hm~2时获得较高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产量。‘克新19号’品种的块茎直链淀粉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一直呈持续增加的变化,而块茎的支链淀粉及总淀粉产量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施氮量225kg/hm~2时获得较高的支链淀粉和总淀粉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明君 樊民夫
马铃薯根系和冠层是形成块茎产量的主要因素。根系拉力与冠层覆盖度及块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即根系拉力越大,冠层越旺盛,块茎产量越高。冠层覆盖度与块茎膨大速度及块茎产量亦呈极显著正相关。冠层的形成随株龄的增加呈曲线上升,品种不同上升的程度亦不同。块茎形成期因品种不同而各异。块茎膨大速度从蕾期至成熟均呈直线上升趋势,随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因此,根据马铃薯根系拉力和冠层覆盖度的量变数据可预测马铃薯块茎产量的高低,也可作为选育丰产型品种的重要依据。经济性状好、高产抗旱的品种为乌盟851和系薯1号,适宜在干旱地区种植;紫花白、坝薯10号等品种易感晚疫病,不适宜大面积推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春涛 张茹艳 石铭福 张卫娜 袁文雅 王勇 陈喜鹏 秦舒浩
[目的]探究马铃薯对不同形态铁肥的响应程度,为完善马铃薯施肥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以陇薯7号马铃薯为供试材料,在田间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对马铃薯进行喷施硫酸铁(T1)、硫酸亚铁(T2)、柠檬酸+硫酸铁混合(T3)、柠檬酸+硫酸亚铁混合(T4)、螯合铁EDTA-Fe Na(T5) 5种不同形态铁肥处理,分析不同处理马铃薯块茎内源激素水平、产量及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相比,喷施铁肥可明显提高马铃薯块茎中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含量,降低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_3)含量,使马铃薯产量增加5.41%~27.39%,马铃薯块茎淀粉、V_C、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14.60%~32.95%,3.42%~6.33%,19.18%~40.41%和16.21%~56.75%。[结论]叶面喷施不同形态铁肥可以不同程度地调控马铃薯块茎内源激素含量,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且以螯合铁EDTA-Fe Na(T5)和柠檬酸+硫酸铁混合(T3)肥效较佳。
关键词:
马铃薯 铁肥形态 内源激素 叶面施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樊吴静 杨鑫 李丽淑 李兰青 唐海 唐秀桦 何虎翼 唐洲萍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冬种马铃薯土壤理化性状、水分利用效率和块茎产量的影响,为完善广西冬种马铃薯灌溉技术及促进广西冬种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膜下滴灌(A)、露地滴灌(B)、露地微喷灌(C)和不灌溉(对照,CK)4种灌溉方式(即4个处理),在苗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测定各处理马铃薯地的土壤理化性状,在盛花期调查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在收获期测定块茎的产量和质量,并计算水分利用效率,筛选适宜广西冬种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的节水灌溉方式。【结果】与CK相比,处理A、处理B和处理C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增加1.57、0.37和0.17 ℃;除苗期25.00 cm土层外,处理A在苗期和块茎形成期的土壤平均温度均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1,下同);在马铃薯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处理A、处理B和处理C的土壤含水量分别较CK提高18.68%、11.43%和11.43%,除苗期和块茎膨大期0~10.00 cm土层外,处理A的土壤含水量均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土壤孔隙度及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处理A>处理B>处理C>CK;处理A、处理B和处理C马铃薯的株高、主茎数、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商品薯率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大于CK,且除主茎数外均以处理A最大;处理A的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0.40 t/hm~(2)和7.16 kg/m~(3),均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结论】冬种马铃薯采用膜下滴灌、露地滴灌和露地微喷灌均可有效提高土壤的水热及养分含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和块茎产量提高,其中以膜下滴灌效果最佳,适宜在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佳文 潘峰 陈若男 石瑛
为了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苗期块茎钾素含量以及其他相关生理特性随供钾水平不同的变化规律,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东农310、延薯4号和中薯5号在3个供钾水平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K_0、K_1、K_2这3种供钾水平下,不同品种块茎钾素含量差异显著,且东农310苗期的钾素含量远高于中薯5号以及延薯4号。对低钾和高钾条件下马铃薯钾素含量与叶绿素(SPAD)、根系活力(RV)、丙二醛含量(MDA)、蔗糖合成酶(SS)以及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钾素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根系活力以及相关酶活性成为影响钾素含量的限制因素;而在高钾条件下,钾素含量与SPAD呈正相关,而与其他均呈负相关。因此,随着钾素供给水平的提高,钾素的供应量成为块茎钾含量提高的限制因子。
关键词:
马铃薯 钾素含量 钾素水平 相关性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梁 陶洪斌 周祥利 边少锋 赵洪祥 王璞
在吉林省的2个生态类型区布置种植密度试验,重点分析密度和生态因素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密度的增加,公主岭地区千粒重逐渐下降;而在桦甸地区,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显著增加,穗粒数下降;2个地区均以8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2 815和11 453kg/hm2。在同一个密度水平下,公主岭地区的产量和千粒重高于桦甸地区。2)生态因素对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大,对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较小。产量、千粒重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热量条件不足是限制玉米产量和千粒重的主要因子。尤其是灌浆中期至成熟期的积温,保证这个阶段的积温是保证产量的关键,最适日均温为24.98℃。3)在高...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生态因素 产量构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鑫昊 董文 陈铭 刘蕾 叶亦心 秦玉芝 周华兰 熊兴耀 胡新喜
以马铃薯“兴佳2号”为材料,在冬闲稻田对白膜覆盖、白膜膜上覆土(简称白膜覆土)、黑膜覆盖、黑膜膜上覆土(简称黑膜覆土)、稻草覆盖、裸地等不同覆盖方式栽培马铃薯的田间比较试验,分析其对马铃薯出苗、生长势、产量和马铃薯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膜覆盖出苗最早,其次为黑膜覆盖、稻草覆盖、白膜覆土、黑膜覆土和裸地栽培。与裸地栽培相比,覆盖栽培植株株高、SPAD和主茎数增加。白膜覆盖产量最高,为34.87 t/hm~(2),其次为黑膜覆土、黑膜覆盖、白膜覆土,产量分别为32.58、32.52、29.45 t/hm~(2),稻草覆盖和裸地栽培的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白膜覆盖产量显著高于白膜覆土,但黑膜覆盖与黑膜覆土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覆盖方式块茎干物质含量在15.46%~16.74%;裸地栽培和稻草覆盖处理的绿薯率最高为19.79%和19.77%,其次为白膜覆盖和黑膜覆盖,分别为16.46%和7.85%,白膜覆土、黑膜覆土的最低,分别为3.08%和2.56%。各处理龙葵素含量4.65~9.76 mg/100 g,黑膜覆盖的最低,裸地栽培的最高。块茎镉含量在0.029~0.042 mg/kg,裸地栽培最低,白膜覆盖的最高。黑膜覆盖及黑膜覆土的产量高,绿薯率、龙葵素含量低,块茎镉含量不超标,适合湖南冬闲田早春马铃薯栽培。
关键词:
春马铃薯 覆盖 生长势 产量 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鑫昊 董文 陈铭 刘蕾 叶亦心 秦玉芝 周华兰 熊兴耀 胡新喜
以马铃薯“兴佳2号”为材料,在冬闲稻田对白膜覆盖、白膜膜上覆土(简称白膜覆土)、黑膜覆盖、黑膜膜上覆土(简称黑膜覆土)、稻草覆盖、裸地等不同覆盖方式栽培马铃薯的田间比较试验,分析其对马铃薯出苗、生长势、产量和马铃薯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膜覆盖出苗最早,其次为黑膜覆盖、稻草覆盖、白膜覆土、黑膜覆土和裸地栽培。与裸地栽培相比,覆盖栽培植株株高、SPAD和主茎数增加。白膜覆盖产量最高,为34.87 t/hm~(2),其次为黑膜覆土、黑膜覆盖、白膜覆土,产量分别为32.58、32.52、29.45 t/hm~(2),稻草覆盖和裸地栽培的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白膜覆盖产量显著高于白膜覆土,但黑膜覆盖与黑膜覆土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覆盖方式块茎干物质含量在15.46%~16.74%;裸地栽培和稻草覆盖处理的绿薯率最高为19.79%和19.77%,其次为白膜覆盖和黑膜覆盖,分别为16.46%和7.85%,白膜覆土、黑膜覆土的最低,分别为3.08%和2.56%。各处理龙葵素含量4.65~9.76 mg/100 g,黑膜覆盖的最低,裸地栽培的最高。块茎镉含量在0.029~0.042 mg/kg,裸地栽培最低,白膜覆盖的最高。黑膜覆盖及黑膜覆土的产量高,绿薯率、龙葵素含量低,块茎镉含量不超标,适合湖南冬闲田早春马铃薯栽培。
关键词:
春马铃薯 覆盖 生长势 产量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茜 郑顺林 李国培 袁继超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水平及追肥比例对马铃薯淀粉、还原糖等品质主要指标的影响,以期为马铃薯的优质栽培提供科学的施氮依据。结果表明:①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追氮比例的提高而降低,少量施用氮肥可以提高淀粉的含量,过多施用氮肥和提高追氮比例会降低淀粉含量;②还原糖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随氮肥水平和追肥比例的提高而较大幅度增加,特别是还原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受氮肥水平和追肥比例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可溶糖含量,淀粉含量受的影响相对较小;③适量施用氮肥和追肥比例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高产与优质(高淀粉、低还原糖)的最佳施肥方式不一致,生产上要根据生产用途...
关键词:
冬马铃薯 氮肥运筹 品质 产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翔宇 李广存 徐建飞 卞春松 金黎平 徐志刚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光照条件对雾培马铃薯块茎形成初期植株生长、块茎形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栽培品种‘中薯18号’和‘中薯早35’为材料,在P1L1(光照/黑暗时间12 h/12 h,光照强度150 μmol·m~(-2)·s~(-1))、P1L2(12 h/12 h,350 μmol·m~(-2)·s~(-1))、P1L3(12 h/12 h,550 μmol·m~(-2)·s~(-1))、P2L1(16 h/8 h,150 μmol·m~(-2)·s~(-1))、P2L2(16 h/8 h,350 μmol·m~(-2)·s~(-1))和P2L3(16 h/8 h,550 μmol·m~(-2)·s~(-1))6种光照组合进行试验。[结果] P1条件下,两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匍匐茎数、单株块茎数和单株产量都表现为P1L3>P1L2>P1L1,P1L3处理加速了‘中薯18’与‘中薯早35’的块茎形成,分别比P1L1、P1L2处理提早了10.3、3.1 d和7.4、4.2 d;匍匐茎发生期和膨大期StPHYF、StCO1、StSP6A以及StSWEET-1基因在叶片和匍匐茎中的表达量也随着光密度的升高显著上升。P2L2与P2L3处理的两品种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异,但都显著高于P2L1。P2处理的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匍匐茎数随光照增强而增加,且显著高于P1。长日照显著抑制了两品种块茎的形成,与P1L1、P1L2和P1L3 相比,P2L1、P2L2和P2L3处理的‘中薯18’和‘中薯早35’块茎形成时间分别推迟了22.3、12.8和13.7 d以及12.4、3.7和3.6 d,并使StPHYF、StCO1在叶片和匍匐茎中表达上调,StSP6A和StSWEET-1的表达被显著抑制。[结论]P2L3和P2L2有利于‘中薯18’和‘中薯早35’地上部生长,但P1L3利于两品种早期块茎的诱导,生产上或可采用在较高光照强度下“前期长日壮苗促进匍匐茎发生,中后期短日诱导促进块茎形成”的方法提高雾培马铃薯生产效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桑有顺 冯焱 于莉娟 黄敏 陈涛
以中薯2号的脱毒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不同扦插密度与施肥模式对成都地区马铃薯微型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扦插密度为78株/盘(624株/m2),其产量最高,平均每盘合格薯为77.2个,平均每盘薯重155.5g;在生根第1、2周喷施烟草复合肥70g+尿素30 g+水15 kg,在第3、第4周喷施烟草复合肥100 g+水15 kg,在第5、6周喷施烟草复合肥60 g+磷酸二氢钾40 g+水15 kg,采用该施肥处理产量最高,其单薯重为1.93 g,每盘产薯重178.4 g。
关键词:
马铃薯 微型薯 扦插密度 施肥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雍楠 王勇 张茹艳 赵雪蕊 孙得翔 石铭福 康益晨 张卫娜 刘玉汇 秦舒浩
【目的】探明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镉胁迫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及块茎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200μmol/L CdCl_2胁迫下的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试验材料,共设不喷施MeJA(CK)、喷施0.1μmol/LMeJA(T1)、喷施1μmol/L MeJA(T2)、喷施10μmol/L MeJA(T3) 4个处理,分别于苗期、开花期、薯块膨大期和成熟期取样,分析MeJ A对镉胁迫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a+b(Chl(a+b))含量、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胞间CO_2浓度(C_i))、叶绿素荧光参数(初始荧光(F_0)、最大荧光产量(F_m)、可变荧光(F_v)、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块茎产量及其镉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了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在马铃薯苗期、开花期、薯块膨大期和成熟期,与CK相比,喷施MeJ A均可以提高镉胁迫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P_n、G_s、T_r、F_0、F_m、F_v和F_v/F_m,降低C_i。在同一时期的4个MeJ A处理中,T2处理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_n、G_s、T_r、F_0、F_m、F_v、F_v/F_m总体最高,C_i最小。喷施不同浓度MeJ A对镉胁迫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及其镉含量有明显影响,与CK相比,T1、T2、T3处理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显著增加了21.14%,34.60%和16.91%,块茎镉含量显著下降了48.09%,57.02%和38.70%。相关性分析表明,马铃薯产量与Chla、Chlb、Chl(a+b)、P_n、T_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外源MeJ A能够改善镉胁迫马铃薯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块茎产量,其中以1μmol/L MeJ A处理效果最优,可有效缓解镉胁迫对马铃薯造成的不利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世豪 赵春波 皇甫丽云 范欣桐 陈姗姗 韩忠才 韩玉珠
【目的】探究2种钾肥配施方法对马铃薯块茎内氮、磷、钾积累量及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施用氯化钾以达到增产优质的目标提供参考。【方法】以延薯4号马铃薯为供试材料,共设定4个施肥处理:基肥1/2硫酸钾+追肥1/2硫酸钾(K_1)、基肥1/2硫酸钾+追肥1/2氯化钾(K_2)、基肥1/2氯化钾+追肥1/2硫酸钾(K_3)、基肥1/4硫酸钾-1/4氯化钾+追肥1/4硫酸钾-1/4氯化钾(K_4),测定不同施肥处理马铃薯块茎的氮、磷、钾积累量和产量以及相关品质指标(淀粉、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与硝酸盐含量),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综合影响。【结果】与单施硫酸钾处理(K_1)相比,氯化钾与硫酸钾配施均提高了马铃薯块茎内氮、磷、钾的积累量。4个处理中,K_4处理马铃薯产量最高,为49 031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K_1处理相比,K_2、K_4处理马铃薯块茎的淀粉含量明显增加,K_3处理显著降低;K_2、K_3、K_4处理马铃薯块茎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明显增加,可溶性蛋白与硝酸盐含量均明显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综合得分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K_4>K_2>K_3>K_1。【结论】硫酸钾和氯化钾2种钾肥配施方法不同,马铃薯块茎内氮、磷、钾积累量及马铃薯产量与品质有明显差异,其中以基肥、追肥均施1/4硫酸钾和1/4氯化钾的处理(K_4)效果最佳。
关键词:
马铃薯 配方施肥 钾肥施用 蔬菜栽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建华 金黎平 谢开云 庞万福 卞春松 段绍光 屈冬玉
【目的】筛选马铃薯块茎耐损伤种质,为损伤相关研究及育种提供理想材料。【方法】选用104份马铃薯品种(系),了解其表皮擦伤、内部损伤和损伤变色3个损伤指标并进行主成分、聚类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值,表皮擦伤远大于内部损伤,内部损伤大于损伤变色。系统聚类分析把104份马铃薯品种(系)分为6个类群,类群间的3种损伤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结论】3种损伤对块茎整体损伤的影响程度为:表皮擦伤>内部损伤>损伤变色,而且得到块茎整体损伤耐性理想的品种(系)类群。简化了损伤性状的研究,为后续的损伤性状研究提供了理想材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