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8)
- 2023(11775)
- 2022(10031)
- 2021(9090)
- 2020(7988)
- 2019(18284)
- 2018(17622)
- 2017(32919)
- 2016(18757)
- 2015(20905)
- 2014(20984)
- 2013(20815)
- 2012(19580)
- 2011(17897)
- 2010(17955)
- 2009(16945)
- 2008(17108)
- 2007(15600)
- 2006(13543)
- 2005(12132)
- 学科
- 济(74694)
- 经济(74581)
- 管理(52218)
- 业(49956)
- 企(39836)
- 企业(39836)
- 方法(36114)
- 数学(31925)
- 数学方法(31554)
- 农(21624)
- 财(20396)
- 学(19275)
- 中国(18815)
- 业经(15931)
- 贸(15635)
- 贸易(15634)
- 制(15454)
- 易(15191)
- 农业(14196)
- 地方(13321)
- 务(12252)
- 财务(12225)
- 财务管理(12192)
- 银(11932)
- 银行(11861)
- 融(11564)
- 金融(11561)
- 企业财务(11548)
- 行(11244)
- 环境(11183)
- 机构
- 大学(283709)
- 学院(279490)
- 济(110292)
- 经济(108015)
- 管理(101872)
- 研究(99602)
- 理学(88604)
- 理学院(87476)
- 管理学(85632)
- 管理学院(85118)
- 中国(72451)
- 科学(66465)
- 农(62611)
- 京(60031)
- 所(53901)
- 业大(50920)
- 财(50684)
- 农业(50358)
- 研究所(49679)
- 中心(44947)
- 江(42445)
- 财经(40643)
- 北京(37167)
- 经(36863)
- 范(36714)
- 师范(36169)
- 院(35011)
- 经济学(34338)
- 农业大学(33385)
- 州(33142)
- 基金
- 项目(191597)
- 科学(147922)
- 基金(138891)
- 研究(129121)
- 家(126233)
- 国家(125195)
- 科学基金(103664)
- 社会(81323)
- 社会科(76914)
- 社会科学(76886)
- 省(74910)
- 基金项目(73964)
- 自然(70431)
- 自然科(68815)
- 自然科学(68779)
- 自然科学基金(67610)
- 划(65064)
- 教育(59760)
- 资助(56666)
- 编号(50087)
- 重点(44410)
- 部(42195)
- 成果(40970)
- 发(40406)
- 创(39480)
- 计划(39193)
- 科研(38068)
- 创新(37067)
- 课题(35362)
- 教育部(34826)
- 期刊
- 济(117489)
- 经济(117489)
- 研究(75603)
- 学报(58807)
- 农(56152)
- 中国(52828)
- 科学(49152)
- 大学(42183)
- 学学(40263)
- 财(39613)
- 农业(37619)
- 管理(34037)
- 教育(25991)
- 融(22991)
- 金融(22991)
- 技术(20954)
- 业(20477)
- 财经(20305)
- 经济研究(18852)
- 业经(18803)
- 经(17372)
- 版(16794)
- 问题(16188)
- 业大(16098)
- 科技(13772)
- 农业大学(13642)
- 技术经济(13615)
- 贸(13411)
- 统计(13111)
- 商业(12532)
共检索到403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艾复清 李改珍
运用二因素五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施肥量、密度对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施肥量和密度对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和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对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影响是密度大于施肥量,而对产量的影响则是施肥量大于密度;单株有效角果数的最佳组合为施肥量以纯氮227.0kg/hm2、密度9.4万株/hm2,产量的最佳组合为施肥量以纯氮235.7kg/hm2、密度10.6万株/hm2;当控制施肥量(纯氮)、密度分别为214.4—256.9kg/hm2、10.1—11.1万株/hm2时,油菜产量可达3000kg/hm2以上。施肥量和密度对于油菜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油菜 密度 施肥 产量构成因素 旋转回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庆勇 朱镇 张亚东 陈涛 姚姝 周丽慧 于新 王才林 霍中洋 戴其根 张洪程
通过不同播期、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试验,研究了南粳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表现,结果表明:①南粳44作为直播稻,随着直播期的推迟,产量显著下降,全生育期缩短,适宜播种期以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为宜,最迟播期为6月17日,过迟播种则不能正常成熟。②南粳44作为机插稻,在设置每667m2插0.63万穴(40.0 cm×26.7 cm)时,以3.8万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在每667m2插1.9万穴(26.7cm×13.3cm)时,以5.7万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南粳44超高产栽培的关键是在适宜的基本苗的基础上,通过少穴扩行栽培,主攻大穗以获得足够的颖花量,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与千粒重。③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镇 赵庆勇 张亚东 陈涛 姚姝 周丽慧 于新 赵凌 王才林
通过不同播期、施氮量和密度试验,研究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表现。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迟,南粳9108产量显著降低,适宜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6月初。2施氮量对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南粳9108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全生育期以每公顷施氮262.5~300 kg为宜,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以6︰4为宜,既保证了一定的穗数又增加了每穗粒数。3随着栽插密度的降低,穗数和总颖花量减少导致产量降低,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南粳9108高产栽培应当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主攻大穗以获得足够的总颖花量,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永成 陈天才 彭海浪 张旭 邹正 牛应泽
为构建适宜油菜机收的高产群体结构,在四川成都平原区进行了迟直播油菜不同施氮量(0~360 kg/hm2N)和种植密度(15×104~45×104株/hm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或明显增加直播油菜的株高、一次分枝高度、一次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一次分枝高度明显增高,一次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均明显减少,株高有所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位面积角果数、籽粒产量明显增多和提高,氮肥农学效率(ANUE,12.0~5.5 kg/kgN)、氮肥偏生产力(PFPN,27.9~9.4 kg/kg N)明显降低,氮肥对产量的贡献率(NRC,42.9%~57.8%)则呈提高趋势。较高的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锦芳 周贤琼 蒲晓斌 李浩杰 蒋梁材
对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杂交油菜组合(代号为B02、D04)及双低对照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表明:在高产双低组合及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差异达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差异不显著。笔者认为,鉴于每角粒数变幅较小,在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可把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作为四川双低高产杂交油菜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朱亚培 蔡小娜 丁同翕
针对秦陇干旱山区的生态条件,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油菜产量及其主效应因子间的回归模型。结合降维法、标准差法的特点,多种方法并用,以更利于因子效应分析。通过模拟优化,获得适合本地区油菜高产保优的综合农艺措施,经大田生产推广经济效益良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少华 郭承刚 薛润光 李国庆 赵菊 陈翠 王连书 张腾波
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肥量对云当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尿素、普钙和氯化钾对云当归的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云当归获得高产的最合理密度为119 880株/hm2;尿素最优施用量为999.0 kg/hm2,普钙最优施用量为1498.5 kg/hm2,氯化钾最优施用量为777.0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为云当归的大田生产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梁 陶洪斌 周祥利 边少锋 赵洪祥 王璞
在吉林省的2个生态类型区布置种植密度试验,重点分析密度和生态因素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密度的增加,公主岭地区千粒重逐渐下降;而在桦甸地区,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显著增加,穗粒数下降;2个地区均以8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2 815和11 453kg/hm2。在同一个密度水平下,公主岭地区的产量和千粒重高于桦甸地区。2)生态因素对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大,对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较小。产量、千粒重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热量条件不足是限制玉米产量和千粒重的主要因子。尤其是灌浆中期至成熟期的积温,保证这个阶段的积温是保证产量的关键,最适日均温为24.98℃。3)在高...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生态因素 产量构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振洋 王冀川 郭子扬 袁杰 张凯雨 王奉斌 康德锐
为研究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南疆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开展施氮量为主区、栽插密度为副区的裂区试验,分析新稻36号的群体LAI、NR活性、氮素吸收与转运及产量变化。结果显示:适当增施氮肥和适宜密植有利于提高群体LAI和叶片NR活性,其中LAI在施氮量360 kg/hm~2、密度20.83万~26.69万穴/hm~2较大,NR在施氮量240~260 kg/hm~2、密度16.67万~20.83万穴/hm~2时较高;施氮量240 kg/hm~2配合27.78万穴/hm~2的栽插密度能获得最大的茎鞘氮转运量和穗部氮增加量,其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处理。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密度可减轻由于施氮量增加而导致的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下降的现象;在240 kg/hm~2的施氮量条件下,配合20.83万~27.78万穴/hm~2的栽插密度能够实现氮素利用及产量协同提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严莲英 秦松 杨桂兰 范成五
为给贵州超高产水稻栽培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水稻中优608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氮肥和钾肥后移施用对超高产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不同超高产施肥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CK)显著增产,增幅为10.87%~23.82%,其中以T2增产效果最佳,增幅达23.82%。2水稻植株氮磷钾含量变化的总趋势一致,即在整个生育期内呈下降趋势,氮钾肥后移有利于提高水稻植株后期的氮磷钾含量,符合超高产水稻的需肥特性。3氮钾肥后移能较好地促进水稻各个产量构成因素平衡发展。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即施氮(纯氮)255 Kg/hm2(施用比例为基肥40%+蘖肥20%+穗肥3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小勇 顾炽明 刘康 廖星 黄威 杨志远 秦璐
【目的】长江流域多熟制模式下,油菜播种推迟,引起产量低、品质差。为探究施氮量对迟播油菜氮素利用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施氮量下迟播油菜产量构成、农艺性状、养分积累、籽粒品质,以期探明迟播油菜最佳施氮量。【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杂19为材料,在湖北应城、黄冈进行大田裂区试验,设置2个播期(常规播期S1,10月10日;迟播S2, 11月10日)为主区,4个施氮量(N0:不施氮肥;N1:120 kg·hm~(-2);N2:240 kg·hm~(-2);N3:360 kg·hm~(-2))为副区。【结果】(1)迟播(S2)显著降低油菜籽粒产量,增加氮肥施用量,不同播期油菜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及千粒重均有显著上升趋势,与N0相比,在N1、N2和N3处理下,籽粒产量在常规播期下两地平均增加31.9%、68.6%和79.8%,在迟播下两地平均增长36.0%、82.3%和87.3%;(2)播期推迟,油菜根颈粗、株高、分枝起点高度和根系干重均显著下降,地上部干重增加,根冠比下降。增加氮肥施用量,不同播期油菜根颈粗、株高及分枝起点高度增加,地上及根系干重均上升,但根冠比呈现下降趋势;此外,与N0相比,在N1、N2和N3下,倒伏角度在正常播期下两地平均增加162.7%、254.7%和374.7%,在迟播下两地平均增长105.5%、208.7%和303.1%,即增施氮肥加重了倒伏的发生;(3)推迟播期,油菜根系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均下降;籽粒氮含量上升而氮积累量下降、含油率下降;茎秆、角果壳氮含量变化不显著,但氮积累量显著上升。增加氮肥施用量,各部位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增加,含油率下降,但产油量呈上升趋势,在240 kg·hm~(-2)施氮量水平时,产油量在两个播期下均达最大,应城分别为1 830.5和1 534.5 kg·hm~(-2),黄冈分别为1 535.1和1 220.0 kg·hm~(-2)。籽粒氮素利用率也达最高,应城分别为34.88%和31.14%,黄冈分别为27.95%和25.48%。籽粒氮素利用率与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伏角度不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提高籽粒氮素利用率提高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同时不加重倒伏发生。【结论】增加氮肥施用可提高迟播油菜产量,但氮肥施用应控制在240 kg·hm~(-2)左右,以控制倒伏进一步加剧,并获得最大产油量。
关键词:
油菜 播期 施氮量 产量 产油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楷 王克如 王永宏 赵健 赵如浪 王喜梅 李健 梁明晰 李少昆
【目的】研究密度对高产玉米(>15 000 kg·hm-2)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揭示高产玉米产量形成机制,为玉米持续稳定高产提供依据。【方法】连续两年在新疆和宁夏高产玉米区,以郑单958为试材,以1.5万株/hm2为一个密度梯度,设置从1.5万株/hm2至18万株/hm2不同密度处理,充分满足水肥需求,进行高产栽培实践,在实现高产基础之上分析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特征。【结果】两年多点共68个处理,最低和最高单产分别为7 675.5和20 503.5 kg·hm-2,其中有47个处理达到15 000 kg·hm-2以上的产量;对产量构成特征的分析表明,要达到15 000 kg·hm-2以上的...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穗数 穗粒数 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锦芳 周贤琼 蒲晓斌 李浩杰 张启行 蒋梁材
对四川省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组合(代号B02,D04)及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显示: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在高产双低组合B02,D04及蜀杂6号中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其差异达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贡献差异不显著.因为每角粒数变幅较小,所以现阶段或今后一定时期内,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可作为四川双低、高产超级油菜育种工作重点之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凤桐 陶洪斌 王璞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旱稻297产量形成的特点,以期探明施氮量达到一定水平后,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旱稻297在0、75和150kg/hm2的施氮量下,2年平均产量分别是2.8、3.5和3.5t/hm2。其中,75和150kg/hm2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75和150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氮可以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在氮素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是施氮后结实率呈降低趋势,尤其是150kg/hm2处理的结实率显著低于不施氮处理,同时150kg/hm2处理的分蘖成穗率较低。干物质积累在灌浆中期达到最大,开花后干物质生产能力较低,施氮对花后干物质累...
关键词:
旱稻 氮 有效穗 结实率 籽粒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亚娟 韩霜 沙莎 何闻静 罗红兵 陈平平 易镇邪
为完善洞庭湖区机收夏玉米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2个宜机收玉米品种(郑单958、湘农玉27号)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湖南桃源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150、225、300 kg/hm~2)与种植密度(60 000、75 000、90 000株/hm~2)对夏玉米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全生育期随施氮量增加延长2~4 d,适当早播可以缩短夏玉米全生育期;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无显著性影响,种植密度、品种和种植密度互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产量影响显著,施氮量宜随种植密度增大适当减少;郑单958在90 000株/hm~2与150 kg/hm~2施氮量条件下产量最高,湘农玉27号在90 000株/hm~2与225 kg/hm~2施氮量条件下产量最高;施氮量、种植密度及两者的互作对夏玉米氮素吸收效率与氮肥利用效率影响显著;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随施氮量降低与种植密度增加而提高;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2个品种均适应密植机收,适当控制施氮量、增大种植密度,有利于夏玉米氮肥高效吸收与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