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06)
- 2023(7575)
- 2022(6683)
- 2021(6095)
- 2020(5388)
- 2019(12788)
- 2018(12594)
- 2017(23802)
- 2016(13394)
- 2015(15308)
- 2014(15615)
- 2013(15679)
- 2012(14967)
- 2011(13432)
- 2010(14018)
- 2009(13209)
- 2008(13333)
- 2007(12341)
- 2006(10828)
- 2005(9889)
- 学科
- 济(56519)
- 经济(56440)
- 业(36970)
- 管理(35064)
- 企(27658)
- 企业(27658)
- 方法(25888)
- 数学(22997)
- 数学方法(22758)
- 农(19789)
- 中国(15497)
- 财(14673)
- 农业(13334)
- 地方(12722)
- 学(12644)
- 制(11937)
- 业经(11553)
- 贸(10701)
- 贸易(10694)
- 易(10345)
- 银(9809)
- 银行(9786)
- 行(9317)
- 融(8949)
- 金融(8945)
- 和(8662)
- 务(8124)
- 财务(8104)
- 财务管理(8075)
- 理论(7884)
- 机构
- 大学(197548)
- 学院(194834)
- 济(80252)
- 经济(78455)
- 管理(74158)
- 研究(68214)
- 理学(62838)
- 理学院(62115)
- 管理学(61047)
- 管理学院(60670)
- 中国(52670)
- 京(42015)
- 科学(41901)
- 农(38914)
- 财(38015)
- 所(35347)
- 中心(33275)
- 江(32743)
- 研究所(31956)
- 业大(30962)
- 农业(30528)
- 财经(29556)
- 州(27990)
- 范(26987)
- 师范(26714)
- 经(26608)
- 北京(26486)
- 经济学(24628)
- 院(23676)
- 省(22655)
- 基金
- 项目(125161)
- 科学(97289)
- 研究(91314)
- 基金(89991)
- 家(79396)
- 国家(78308)
- 科学基金(65539)
- 社会(57179)
- 社会科(53913)
- 社会科学(53893)
- 省(48994)
- 基金项目(47286)
- 教育(42102)
- 自然(41989)
- 划(41365)
- 自然科(40958)
- 自然科学(40942)
- 自然科学基金(40204)
- 编号(38317)
- 资助(37190)
- 成果(32761)
- 重点(28267)
- 部(28248)
- 发(27061)
- 课题(25937)
- 创(25164)
- 科研(24403)
- 教育部(23832)
- 创新(23529)
- 大学(23520)
共检索到302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忠鑫
徽州府休宁县的富溪程氏家族自南宋至明代开立并维持了多个坟茔寄庄户。他们保存了一批较完整的诉讼案卷,其中有不少宋元土地交易、纳税丈量、主仆关系等方面的文书,并在明代不同时期收集新的地籍文书、更新户名,是寄庄户长期延续的有力证据链条。代理人是徽州家族维持寄庄产业的另一个重要机制,其中坟仆利用各时期官府对土地税收整理的契机,侵夺土地,成为引发寄庄纷争的主要原因。但富溪程氏家族并未因此更换坟仆,而是在保持等级性身份的前提下,继续维持人身依附关系以作为控制手段。
关键词:
寄庄户 徽州文书 户帖 土地清丈 赋役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铮强
对于"总体社会"的历史而言,无数家族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相似性或一致的趋势,但对于不同的家族而言,却是在这个过程完成了"各自"的历史进程。宋元明时期,永嘉苍坡李氏家族经历了经济豪强、科举士绅、武装豪强、平民宗族等不同的阶段。明初苍坡李氏的生存状态,相对于元代是全新的时代,相对于南宋可谓恍若隔世,北宋的历史在家族记忆中更退化为难以捉摸的神话。无论是作为家族史本身还是作为历史叙述的族谱,苍坡李氏奇迹般地存在了上千年,正是在这样的"历史主体"面前,历史本身断裂为不同的片段。
关键词:
苍坡李氏 宋元明转型 族谱 历史断裂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振忠
王振忠,1992年历史学博士,1998年晋升教授,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一彪 龙登高
元明时期浙江宗族的发展轨迹显著地带有国家和区域历史的烙印。宋元易代之际,金庭王氏通过依附元军、结交赵孟頫进而跻身军功家族。至明前中期,核心成员受政策影响,相继谪发卫所,旁支则通过粮长之职扩充土地,发展为士绅家族。明中叶以降,功名人数占据优势的士绅家族主导了宗族话语权。在上述过程中,明前中期与中后期的族谱编纂及祖先祭祀等方面的特征变化体现了家族权势转移与地方发展的路径关联。宗族整合的历程虽然体现出家族精英掌握着对祖先历史解释与塑造的权力,但也呈现了其深受现实背景乃至历史传统的约束。金庭王氏的案例说明,深受国家走向影响的多场家族活动持续推动着渐趋体系与规模的祖先认同与宗族祭祀的变迁,而这既促进了宗族建构的过程,同时又对宗族整合产生了难以直接逾越的路径依赖影响。
关键词:
元明 金庭王氏 族谱 祠庙 整合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红霞
庄盘珠为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女诗人、女词人,出自常州望族庄氏家族。庄氏家族与地方名门、书香门第等均有姻亲关系,亦注重与地方科举鼎盛的家族的联姻,与毗陵薛塾吴氏一族的世代姻娅便能反映这个特点。文章通过勾稽方志、族谱与清人著作,对此进行了考述。
关键词:
庄盘珠 夫家 薛塾吴氏 姻娅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蕾
徽州文书是20世纪中国民间历史文献领域的重大发现,由其形成和推动的徽学研究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章简要回顾中山大学徽学研究、徽州文书收藏历史与传统;介绍中山大学图书馆藏徽州文书的规模、类型与特色,以及徽州文书分类整理与研究的初步成果和进展;论述徽州文书的数字人文发展趋势及其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应宜逊
“过度投机”为何长期延续应宜逊在邓小理理论的指引下,我国的证券市场稳步成长,已初具规模。1990年冬,上海、深圳两地的证券交易所成立时,只有13家上市公司;今年8月末,上市公司已有708家,总股本1597亿元,市价总值16400亿元,相当于GDP的2...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马振
中山大学图书馆藏徽州文书中约有1.5万件教育考试类文献,具有保存完整、以应试为导向的特点,主要为书院教育类文献和科举应试类文献。徽州文书中教育考试类文献是封建教育体系之下书院教育与科举应试的产物,鲜活地体现了当时基层教育的状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谢守祥 李杰
通过深入剖析传承制度创新促进家族企业成功交接班的案例,得出了决定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重要因素:家族内部关系、家族商业资本与权利的分配关系、接班人领导才能与岗位的匹配关系。同时,根据分析结果从在任者视角提出了传承制度设计与创新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家族企业 制度创新 代际传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谢守祥 李杰
通过深入剖析传承制度创新促进家族企业成功交接班的案例,得出了决定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重要因素:家族内部关系、家族商业资本与权利的分配关系、接班人领导才能与岗位的匹配关系。同时,根据分析结果从在任者视角提出了传承制度设计与创新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家族企业 制度创新 代际传承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程晨
利用中国2003-2013年上市家族企业数据样本,本文试图检验代际传承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提供有利于解释中国家族企业基业长青阻碍因素的经验证据和分析思路。研究发现,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抑制了企业创新,原因在于继任者的短视行为倾向。进一步地,对于经历了代际传承的家族企业而言,具有较少控股家庭内部冲突、良好的控股权设计及公司治理的企业,代际传承对于创新的破坏作用相对较弱。我们检验了代际传承过程中不利于创新的制度困境,发现较差的信息环境会导致代际传承中企业创新能力更为急剧的下降。同时,中国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对创新的负面影响产生了显著的价值损失。本文不仅从新的视角推进了家族企业的研究,对企业如何更好地创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代际传承 企业创新 价值损失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蕾
徽州文书是20世纪中国民间历史文献领域的重大发现,由其形成和推动的徽学研究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章简要回顾中山大学徽学研究、徽州文书收藏历史与传统;介绍中山大学图书馆藏徽州文书的规模、类型与特色,以及徽州文书分类整理与研究的初步成果和进展;论述徽州文书的数字人文发展趋势、研究与实践重点及其对人文科学研究发展的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法辉
一、问題的提出中国封建社会有几千年历史,远较西欧封建社会延绵时间长。为什么会长期延续呢? 这个问题引起了历史学家们的广泛兴趣。不同立场、不同派别乃至不同国度,特别是日本和俄国的学者们展开了持久、热烈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对此问题的讨论几乎成了贯穿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红线。可以说,金观涛和他的合作者是这个问题研究走在最前面的历史学家。他们提出的“社会结构调节原理”,摆脱了以往历史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往往被众多的因果环所套住,无法寻找到终极原因的困境,给了我们较为满意的回答。所谓“社会结构调节原理”,就是说: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耿洪利
限于现有史料不足,有关明代寄庄户的研究一直局限于明中后期。通过对新发现的明洪武三年(1370)处州府小黄册中所载寄庄户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明确明初寄庄户登载格式的两个特点:一是在文书中明确登载为寄庄户身份,二是其登载信息中仅载田产不见人丁。另外,明初寄庄户在其寄籍地不仅要承担里甲正役,还需担负各类杂泛差役,但具体到某一寄庄户时,其只承担一种差役,并非二者同时担负。
关键词:
小黄册 寄庄户 登载格式 差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叔鹤
我国采矿事业,在历史上称为“坑冶”。矿冶事业的产生,史册记载不全,很难确定其创立于何年。早在战国时,齐管仲就尝言盐铁之利。汉桑弘羊建议榷盐铁。自汉以后,各朝均置有盐铁官,反映国家有了征榷坑冶的政策,从中取利了。在唐代,对坑冶事业,逐渐有所记录。宋代时,矿冶统计就比较有据可考了。据历史记载,采矿冶炼业,在宋代就颇为官民所重视了。 我国矿冶采区,开始在浙江、福建一带,随后移向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最后发展到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及湖广,并遍及全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