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39)
- 2023(19091)
- 2022(16476)
- 2021(15161)
- 2020(12731)
- 2019(28937)
- 2018(28470)
- 2017(54631)
- 2016(29617)
- 2015(33085)
- 2014(32724)
- 2013(32162)
- 2012(29775)
- 2011(26882)
- 2010(26707)
- 2009(24228)
- 2008(23563)
- 2007(20681)
- 2006(18110)
- 2005(15521)
- 学科
- 济(122616)
- 经济(122408)
- 管理(82789)
- 业(80641)
- 企(65653)
- 企业(65653)
- 方法(56069)
- 数学(48370)
- 数学方法(47773)
- 中国(34364)
- 农(33933)
- 财(29415)
- 地方(28843)
- 业经(28046)
- 学(25819)
- 农业(22953)
- 贸(22317)
- 贸易(22304)
- 易(21561)
- 制(20406)
- 理论(19918)
- 技术(19670)
- 和(19426)
- 环境(19270)
- 务(18470)
- 财务(18386)
- 财务管理(18348)
- 银(18051)
- 银行(17981)
- 融(17779)
- 机构
- 大学(418117)
- 学院(417290)
- 济(165730)
- 管理(163719)
- 经济(162284)
- 理学(142629)
- 研究(141552)
- 理学院(140979)
- 管理学(138293)
- 管理学院(137552)
- 中国(103815)
- 科学(89868)
- 京(88947)
- 财(74560)
- 农(74259)
- 所(71141)
- 业大(66453)
- 研究所(65190)
- 中心(64396)
- 财经(60345)
- 江(60318)
- 农业(58347)
- 范(55892)
- 北京(55816)
- 师范(55228)
- 经(55059)
- 院(51457)
- 经济学(49810)
- 州(49153)
- 经济学院(45066)
- 基金
- 项目(292541)
- 科学(229490)
- 基金(211884)
- 研究(208929)
- 家(186743)
- 国家(185148)
- 科学基金(158560)
- 社会(132780)
- 社会科(125309)
- 社会科学(125273)
- 省(114878)
- 基金项目(112560)
- 自然(104785)
- 自然科(102401)
- 自然科学(102374)
- 自然科学基金(100539)
- 划(97230)
- 教育(96721)
- 资助(87178)
- 编号(84200)
- 成果(67046)
- 重点(65763)
- 发(64666)
- 部(63945)
- 创(60787)
- 课题(58312)
- 创新(56695)
- 科研(56430)
- 教育部(54610)
- 国家社会(54350)
- 期刊
- 济(177496)
- 经济(177496)
- 研究(119001)
- 中国(79708)
- 学报(71872)
- 农(67243)
- 科学(64123)
- 管理(59052)
- 财(55444)
- 大学(54138)
- 学学(51241)
- 教育(47387)
- 农业(46309)
- 技术(36036)
- 融(35078)
- 金融(35078)
- 业经(30605)
- 财经(29120)
- 经济研究(28613)
- 经(24937)
- 业(23566)
- 问题(23365)
- 科技(21157)
- 图书(20808)
- 版(20455)
- 技术经济(19618)
- 商业(19075)
- 理论(18779)
- 业大(18768)
- 统计(18547)
共检索到603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树涛 毛亚庆
我国西部农村寄宿学校水平的高低对留守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有显著的影响。在学校寄宿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寄宿不仅没能发挥对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缺失的替代作用,反而成为影响留守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负面因素。分类模型显示,寄宿对小学生比对初中生、对男童比对女童有更为显著的负面影响。这需要我国加强寄宿学校建设,完善寄宿设施;提高寄宿管理水平,改善儿童的寄宿生活;减少寄宿对象向低学段延伸,适度拉近低龄寄宿儿童和女童的生活距离,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隐性支持。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寄宿状况 社会情感能力 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黎煦 朱志胜 陶政宇 左红
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对儿童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忽视了由个体家庭特征等微观因素和户籍制度等宏观因素引致的回流儿童这一群体。回流不仅代表儿童生活学习环境的物理位置变动,还可能对其多种能力产生影响。本文运用四川及河北两省13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回流对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回流显著降低了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数学成绩,且该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还发现,随着回流时间的延长,回流儿童的认知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初步的机制分析表明,学校教育和家庭关怀的缺失是回流儿童认知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回流 农村儿童 认知能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春超 孙曙涛
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造成了留守儿童现象,而寄宿学校是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困难和积累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学校寄宿如何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非认知能力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学校寄宿有助于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但没有显著改善其非认知能力。学校寄宿对不同留守类型、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具有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学习时间增加和师生互动交流频次提升是学校寄宿提高留守儿童学习能力的主要渠道。成本—效益分析表明,当前我国寄宿学校投入的单位成本产生的效益相对较低,寄宿制度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志胜 李雅楠 宋映泉
寄宿制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贫困地区农村137所寄宿制学校三期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贫困农村地区的寄宿制教育形式并不利于农村儿童的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寄宿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较之非寄宿儿童均处于不利地位。寄宿教育对农村儿童发展的负面冲击存在"精英俘获"现象,表现为寄宿对男孩、家庭经济水平和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地区农村儿童的负面影响更大。现行的扩大义务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师资力量等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寄宿带来的不利影响,但不能完全破解农村寄宿制学校"寄而难育"的现实困境。
关键词:
寄宿教育 农村儿童 认知能力 非认知能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玲 胡小兰 黄莉
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培育对促进西部地区多维贫困家庭早期人力资本开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对西部五区县1361名2-3岁半儿童的贝利评估与成长环境调查,采用OLS分析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究家庭多维贫困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西部地区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存在滞后问题,轻度滞后和严重滞后率分别为68.92%和42.69%;(2)家庭多维贫困,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生活水平、收入、就业维度的单维贫困,均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父母受教育程度贫困维度的负向影响最大;(3)进一步检验发现,在上述(除就业维度以外)影响过程中父母对儿童的早期教育投入发挥了中介效应,其中物质投入的中介效应显著,时间投入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为提升西部地区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建议: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家庭多维贫困治理机制,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多维贫困家庭加大对儿童早期教育的物质投入;引导多维贫困家庭注重儿童早期教育时间投入,提升亲子互动质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玲 胡小兰 黄莉
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培育对促进西部地区多维贫困家庭早期人力资本开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对西部五区县1361名2-3岁半儿童的贝利评估与成长环境调查,采用OLS分析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究家庭多维贫困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西部地区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存在滞后问题,轻度滞后和严重滞后率分别为68.92%和42.69%;(2)家庭多维贫困,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生活水平、收入、就业维度的单维贫困,均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父母受教育程度贫困维度的负向影响最大;(3)进一步检验发现,在上述(除就业维度以外)影响过程中父母对儿童的早期教育投入发挥了中介效应,其中物质投入的中介效应显著,时间投入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为提升西部地区儿童社会情感能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家庭多维贫困治理机制,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多维贫困家庭加大对儿童早期教育的物质投入;引导多维贫困家庭注重儿童早期教育时间投入,提升亲子互动质量。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黎煦 朱志胜
在当前的户籍制度和城市教育政策下,回流现象在农村流动儿童中普遍存在。根据2015年河北和四川两省五县13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研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首次从经验上分析儿童生命历程早期的回流经历对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经历会对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造成回流儿童的抑郁风险增大,同时降低了他们的自尊和抗逆力水平。相比而言,短期随迁儿童一旦发生回流将面临更高的抑郁风险,而随着回流时间的延长,回流儿童的自尊和抗逆力将得到改善,但他们的抑郁风险仍无法自然缓解,必须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初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来自城市和农村成长环境的"双重排斥"是造成回流儿童的心理健康恶化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生 程姝 韩盼盼 齐媛
城市留守儿童是近年来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的群体,他们是拥有城市户籍但父母一方或双方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不在一起生活的孩子。相比农村留守儿童,他们所获得的关注更少,但却同样面临许多教育困境。本研究采用追踪研究的方式对大连某小学一个班级的49名学生在入学后30个月内的33110篇写作文本进行分析。其中包含10名城市留守儿童和39名非留守儿童的写作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比课标要求以及其他研究在传统环境下建立的小学识字量及写作能力常模,结果发现:(1)在ICT环境下学生生字使用量和写作篇幅发展速度较快,预计均能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嘉 张海峰 姚先国
父母外出务工引发的照料缺失会如何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不同于以往文献只分析留守儿童在某一调查时点上的短期教育情况,本文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不仅考察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的照料缺失对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短期影响;并且首次考察了少儿时期的留守经历对儿童教育发展的长期乃至终身教育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父母外出务工引致的照料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在家庭沟通、家庭关怀、学习监督检查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少儿时期缺少父母照料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产生了显著的长期负向影响,并且留守儿童群体内部因为照料缺失类型的不同其教育发展也存在差异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杜屏 赵汝英 赵德成
关于寄宿制学校,学界存在着许多争议。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小学生的影响更令人关注。在考察小学四年级寄宿生与四年级学生总体的学业成绩与学校适应性的差异后,发现小学四年级寄宿生的数学成绩好于四年级学生总体,语文成绩、学校适应性没有显著差异,但寄宿生对学校的喜爱度低于四年级学生总体。通过两水平线性模型发现学校间投入差异对寄宿生发展情况影响较大,学校投入,尤其是学校寄宿条件、教师具有任职资格比例对寄宿学生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学校适应性和对学校喜爱程度的影响显著;寄宿生的某些个人因素,如父母是否外出务工、所属民族、师生关系等对其数学成绩、语文成绩、学校适应性和对学校喜爱度有不同程度影响。可见,学校因素...
关键词:
寄宿生 学校适应性 学业成绩 寄宿制学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骏夫 徐选国
利用2014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课题组"在7省(自治区)开展的农村中小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文章考察了社会资本对留守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抗逆力在多个维度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会直接影响其学业努力程度,但未对其教育期望和辍学意愿产生直接影响;抗逆力同时在家庭社会资本、社区社会资本、学校社会资本和朋辈社会资本对教育获得产生作用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较高的家庭社会资本、社区社会资本、学校社会资本和朋辈社会资本有助于提升留守儿童的抗逆力程度,间接影响其学业努力程度;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发挥着不同程度的正面效应,其中学校社会资本和朋辈社会资本具备互补作用,前者是留守儿童学业努力、辍学意愿的保护因素,后者是教育期望的保护因素。
关键词:
教育获得 社会资本 抗逆力 留守儿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齐良书 赵俊超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中小学寄宿生的营养不良问题十分严重,亟须及时制定相应政策进行营养干预。但是,营养干预政策能否能收到显著成效?营养干预是否应采用一定的瞄准机制,只面向贫困地区的一部分寄宿生?营养干预应采取什么形式,是否现金补助就已足够?如果以提供校园餐的方式进行营养干预,需要制定哪些相关政策?对于这些问题,目前还缺乏严谨的经验研究。本文基于一个对照实验项目,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通过校园餐进行的营养干预对贫困地区寄宿生人力资本发展的影响。在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该实验项目的经验,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了在我国贫困地区寄宿制中小学推广校园餐项目的政策措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营养 人力资本 校园餐 项目评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亚军 郑晓冬 方向明
作为我国特有的发展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和公众关注。但是,已有关于留守与农村儿童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者的短期关系,考察"留守经历"对农村儿童长期发展的影响研究相对鲜见。事实上,留守不仅对儿童期的短期影响产生作用,同时也将对其成年后的长期发展发挥长远影响,而后者与个体的生活与就业质量、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回顾了留守经历与农村儿童发展的基本逻辑,然后系统梳理了留守经历对学业成就、精神健康、就业质量、主观幸福感等长期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指出了现有研究在结果变量、时间维度、群体差异上可能存在的不足。本研究认为,未来相关研究还需纳入城市留守儿童、扩展童年期经历,以及聚焦子女随迁政策转向。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本研究将为留守儿童长期发展问题的化解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人力资本积累提供文献参考。
关键词:
儿童 农村 留守经历 农民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梁文艳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区域人口的流动,留守儿童问题将长期存在。教育部门在推进"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一教育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和保障留守儿童的学业发展。而首先要做的是开展更多精细化的研究,加强对问题本身的动态监测,准确掌握"留守"对儿童学业发展影响的真实信息,这是把握问题、科学决策的基础。纵观已有研究,大多缺乏精细化研究设计,所得结论存在偏差。本文利用BEWAMS数据库,基于准实验的研究设计,建立倾向分数配对模型,准确测量了"留守"因素对西部农村儿童学业发展所产生影响的因果效应,发现"留守"对潜在留守儿童群体的消极影响可能更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学业问题的主要政策启示。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学业发展 倾向分数配对模型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史耀波 赵欣欣
基于陕西、青海、宁夏10所中学1881名初中学生的调研访谈数据,本文采用二元logit回归估计辍学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各因素的边际效应,比较父母外出务工和寄宿制对农村学生辍学的影响程度差异。结果表明: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在校寄宿比其父母外出务工更容易导致农村初中生辍学,学习成绩低和所在班级规模大的学生辍学概率更高;父亲外出务工、母亲外出务工和父母双方外出务工对学生辍学的影响呈现出异质性。本文认为,寄宿学校里成绩低的学生是防止辍学重点,需要提升生活老师专业沟通技能等"软件"要素并控制班级规模,建立寄宿生辍学倾向的动态监测和干预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