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01)
2023(17294)
2022(14693)
2021(13815)
2020(11733)
2019(26976)
2018(26953)
2017(50342)
2016(28424)
2015(32394)
2014(32460)
2013(30896)
2012(28059)
2011(25448)
2010(25593)
2009(23388)
2008(23039)
2007(20720)
2006(17748)
2005(15759)
作者
(80947)
(67628)
(67471)
(64243)
(42725)
(32602)
(30869)
(26556)
(25570)
(24099)
(22771)
(22655)
(21468)
(21158)
(21106)
(21085)
(20976)
(20090)
(19598)
(19376)
(17010)
(16662)
(16512)
(15356)
(15234)
(15202)
(15066)
(15057)
(13644)
(13635)
学科
(103208)
经济(103063)
管理(80840)
(74939)
(62767)
企业(62767)
方法(52010)
数学(46428)
数学方法(45594)
(30722)
中国(30646)
(27799)
(23242)
教育(23071)
业经(22977)
(22804)
理论(20230)
(19827)
贸易(19821)
(19598)
财务(19525)
财务管理(19477)
(19317)
企业财务(18436)
农业(18009)
技术(17581)
地方(17436)
(16387)
银行(16329)
(15436)
机构
大学(399107)
学院(395149)
(150405)
管理(148235)
经济(147062)
研究(130041)
理学(129279)
理学院(127755)
管理学(124937)
管理学院(124202)
中国(92402)
(84139)
科学(82055)
(71014)
(68676)
(65546)
业大(62018)
中心(60472)
研究所(59947)
(59797)
(58223)
师范(57579)
财经(56804)
农业(54483)
北京(52676)
(51559)
(46846)
(46805)
师范大学(46670)
技术(46121)
基金
项目(269553)
科学(212541)
研究(195322)
基金(193734)
(170359)
国家(168874)
科学基金(144273)
社会(121437)
社会科(114969)
社会科学(114938)
(107424)
基金项目(102010)
教育(97967)
自然(95458)
自然科(93293)
自然科学(93264)
(92502)
自然科学基金(91583)
编号(80863)
资助(79545)
成果(66982)
重点(62293)
(60386)
课题(57985)
(56876)
(56755)
创新(52825)
科研(52537)
教育部(52141)
大学(51730)
期刊
(155269)
经济(155269)
研究(115245)
中国(82182)
教育(69910)
学报(66168)
(60405)
科学(58086)
(57311)
管理(52491)
大学(50578)
学学(46622)
农业(40596)
技术(38369)
(30666)
金融(30666)
财经(27981)
业经(25778)
经济研究(25221)
(23982)
(22125)
问题(20420)
统计(19815)
(19743)
职业(18708)
技术经济(18312)
(18311)
科技(17917)
图书(17399)
理论(17242)
共检索到572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瑞林  钮梅玲  满鑫  
为了探索寄宿制对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015年和2016年新疆双语教育质量监测的大规模测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以下结果: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汉语与数学平均分均高于非寄宿制学校;南疆的寄宿制学校学生平均成绩明显好于非寄宿制学校;乡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两门学科平均成绩均高于非寄宿制学校,在汉语成绩的提升上尤其明显;而2015年城区寄宿制与非寄宿制学校的成绩差异并不显著。可见,在南疆的乡村地区兴办一批管理规范的寄宿制学校有利于南疆双语教育质量的提升。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田亚惠  姚继军  王威  周世科  
学校资源是影响教育均衡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义务教育学校资源和学生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还较为缺乏。针对于此,利用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数据和教育事业发展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省域内学校资源与学生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教育阶段学校资源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不同,学校无形资源对小学生成绩的影响更大;学校生源背景显著影响中小学生成绩。因此,要结合中小学特点调整学校资源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区域间的重点和方向,同时要重视学校无形资源建设,尤其要重视不同阶层差异对教育结果的影响,避免发生“马太效应”。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争先  赵萌  杨岚  
社会情感能力对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减少学生问题行为以及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等方面均有显著影响。然而,社会情感能力影响学业成绩的具体机制尚不明晰。本研究通过对539名小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社会情感能力可以预测学业成绩,学业情感、学习策略、师生关系在社会情感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建议,学校要重视并培养小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学校要结合社会情感学习项目改善小学生的学业情感和学习策略,教师要在为小学生提供支持性环境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任玉丹  吴瑞林  
本研究对新疆地区3种教育模式下的242所小学校长及六年级13785名学生进行多水平回归分析,研究学校教育资源因素对学生汉语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语幼儿园对双语班学生汉语成绩具有显著影响;(2)学生汉语成绩在学校间存在显著差异;(3)在学校教育资源方面,生均藏书数量、民考汉教师比例、教师教学水平对学生汉语成绩具有显著影响;(4)学校资源变量不仅对汉语成绩产生直接作用,并且通过学生个体水平变量对汉语成绩产生积极的或负向的影响。从结论中得到三点启示:(1)学前双语教育对学生汉语成绩存在显著影响,应加大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杜屏  赵汝英  赵德成  
关于寄宿制学校,学界存在着许多争议。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小学生的影响更令人关注。在考察小学四年级寄宿生与四年级学生总体的学业成绩与学校适应性的差异后,发现小学四年级寄宿生的数学成绩好于四年级学生总体,语文成绩、学校适应性没有显著差异,但寄宿生对学校的喜爱度低于四年级学生总体。通过两水平线性模型发现学校间投入差异对寄宿生发展情况影响较大,学校投入,尤其是学校寄宿条件、教师具有任职资格比例对寄宿学生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学校适应性和对学校喜爱程度的影响显著;寄宿生的某些个人因素,如父母是否外出务工、所属民族、师生关系等对其数学成绩、语文成绩、学校适应性和对学校喜爱度有不同程度影响。可见,学校因素...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佳丽  
本文基于中部某省会城市小学四年级学生样本,采用多水平分层法分析不同类型影子教育(辅导班和一对一家教补习)对全样本学生群体学业成绩的平均效应,及对参与机会不同的分样本学生群体学业成绩的异质性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小学生参加辅导班,成绩显著提高,越补越好,参加一对一家教补习,成绩反而显著降低,越补越差;(2)参加辅导班可能性最大的优势学生群体从参加课外辅导班中获益更多;参加一对一家教补习可能性较小和处于中间水平的学生群体不仅不能从参加补习中获益,反而对两类弱势学生群体学业成绩有损害作用。总体而言,参加课外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丽珠  王素霞  陈靖涵  沈悦  
目的:探讨小学生努力控制、同伴关系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修订美国的TMCQ-努力控制分问卷作为测量小学生努力控制的工具,并结合同伴关系问卷和期末考试成绩,对191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小学生努力控制、同伴关系和学业成绩均显著正相关;(2)同伴关系在努力控制和学习成绩的关系上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努力控制不仅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业成绩,还会通过影响同伴关系进而影响学业成绩;(3)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存在性别差异,在女生群体中更为明显。由此可见,对于存在学业不良现象的儿童,尤其是女学生,家长和教师可以在促进学生努力控制发展的同时,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进而改善其学业状况。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衍玲  张大均  郭成  
运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自编《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1247名小学生作心理素质团体测试。路径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小学生心理素质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认知、个性对学业成绩起直接作用;适应性通过认知、个性对学业成绩有间接作用。(2)从学业成绩分组来看,对高分组的小学生而言,个性对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认知和适应性对学业成绩有间接影响;对中等组的小学生而言,认知、个性、适应性都对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对低分组的小学生而言,认知对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个性、适应性对学业成绩有间接影响。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史耀波  赵欣欣  
基于陕西、青海、宁夏10所中学1881名初中学生的调研访谈数据,本文采用二元logit回归估计辍学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各因素的边际效应,比较父母外出务工和寄宿制对农村学生辍学的影响程度差异。结果表明: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在校寄宿比其父母外出务工更容易导致农村初中生辍学,学习成绩低和所在班级规模大的学生辍学概率更高;父亲外出务工、母亲外出务工和父母双方外出务工对学生辍学的影响呈现出异质性。本文认为,寄宿学校里成绩低的学生是防止辍学重点,需要提升生活老师专业沟通技能等"软件"要素并控制班级规模,建立寄宿生辍学倾向的动态监测和干预制度。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郑琦  杨钋  
近年来我国中学阶段的班级规模整体缩小,部分省市还开展了"小班化教育"试点,但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利用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大陆地区科学测评数据,通过泛精确匹配基础上的多层线性回归模型,估计了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个人和家庭特征与学生的班级选择显著相关,优势家庭更排斥"大班",但是"小班"的成绩优势并不明显。初中阶段的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呈现非线性关系,"大班"的学生显著更低。高中阶段的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显著正相关,"大班"成绩更好。分样本回归发现,上述关系在城市和乡镇中具有异质性,乡镇的"小班"成绩更差。"小班"优势不明显可能与教师教学行为有关,初步分析表明只有城市中学中的"小班"教师采用了与班级规模相应的教学方式。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梁耀明  何勤英  
大学本科期间是大学生专业成长的关键时期,接触最为密切的宿舍同伴之间的互动对大学生个体有重要影响。本文借助某一本院校3460名本科生的数据,利用新生入学时随机分配宿舍这一项自然实验,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面板数据模型来检验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宿舍同伴效应。研究发现,同伴平均标准化GPA每增加1个标准差,大学生个体的标准化GPA大约增加0.03个标准差。尽管学业成绩的宿舍同伴效应平均来看显著为正,但不同学习能力个体受同伴影响的效果不同,低学习能力者的学业成绩随着同宿舍高或低学习能力者比例提高而下降。当将低学习能力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贾建国  
寄宿制是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项制度,其在农村学校的推行需要相应的配套改革。然而我们在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过程中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以致影响到这项制度的实效。本文从制度互补性的视角分析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府需在教育经费投入、教师编制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给予充分的制度保障。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卫萍  
为了解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中国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调查了合肥市城乡3所小学的605名学生。发现:(1)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及总平均成绩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2)小学生心灵触动、求知力、合作力、友善和谦虚等心理品质显著正向预测语文成绩;持重、合作力、心灵触动和宽容等心理品质显著正向预测数学成绩;合作力与真诚显著正向预测英语成绩;合作力、心灵触动、持重、宽容、谦虚和友善等积极心理品质显著正向预测总平均成绩。本研究提示,应重视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业成绩。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赵宁宁  李文婷  陈小涵  陈福美  
父母与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父母与教师对于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机制有所差异。本研究通过对3-6年级4000多名学生的调查,旨在探讨父母与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掌握目标、教师掌握目标对学生语文学业成绩有显著性的影响;学习方式是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掌握目标和教师掌握目标和学业成绩之间的非完全中介。由于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掌握目标与教师的掌握目标对语文学业成绩的影响不一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需要分别着力,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姚昊  胡耀宗  马立超  
缩小班级规模和提高教师学历是当前世界各国提升学生成绩的两种重要举措。本研究基于PISA 2018中国京、沪、苏、粤四省市与OECD国家数据,对班级规模和教师学历的分布特征进行国际比较,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班级规模、教师学历及其交互项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四省市中学班级规模平均比OECD国家高出13人/班,中学教师硕士学历比例比OECD国家平均低25.8%;从教师学历对应的班级规模来看,我国四省市硕士学历师资集中于班级规模为21-30人、36-40人两个班额区间的学校,OECD国家则表现出"大班额低学历、小班额高学历"的特点,硕士学历师资集中在16-20人的小班化学校;从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来看,以50人以上班额为基准,我国四省市班级规模缩小至41-45人、46-50人时,学生成绩提升明显,而OECD国家缩小至16-20人、26-30人、31-35人时,学生成绩提升更明显;从教师学历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来看,硕士学历教师比例对学生成绩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教师队伍中硕士学历比例每提升10%,我国四省市学生数学学科成绩平均提升10.2分,OECD国家学生成绩平均提升5.6分。对OECD国家班级规模进行二次项检验发现,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提升呈非线性关系,测算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影响的边际效益最佳范围是21-30人/班。此外,对班级规模与教师学历的交互项进行检验,发现我国班级规模与教师学历对学生成绩是"相互独立"的影响效应,而OECD国家班级规模与教师学历对学生成绩则是"相互替代"的作用关系,两者均有特定的作用阈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