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1)
2023(925)
2022(721)
2021(768)
2020(629)
2019(1412)
2018(1478)
2017(2310)
2016(1373)
2015(1545)
2014(1592)
2013(1361)
2012(1331)
2011(1094)
2010(1245)
2009(1079)
2008(1242)
2007(1270)
2006(966)
2005(892)
作者
(4855)
(3861)
(3837)
(3607)
(2570)
(1861)
(1798)
(1579)
(1505)
(1432)
(1373)
(1311)
(1285)
(1269)
(1248)
(1213)
(1200)
(1157)
(1113)
(1081)
(1003)
(963)
(944)
(918)
(915)
(867)
(867)
(832)
(828)
(821)
学科
(4001)
经济(4001)
管理(3704)
(2930)
方法(2657)
(2577)
企业(2577)
数学(2273)
数学方法(2131)
教学(1798)
(1711)
理论(1577)
(1051)
学法(977)
教学法(977)
(901)
财务(893)
财务管理(890)
业经(819)
学理(803)
学理论(803)
(793)
企业财务(778)
中国(763)
技术(742)
(722)
银行(717)
(690)
(669)
计算(643)
机构
学院(19447)
大学(18432)
管理(6183)
研究(6173)
科学(5207)
理学(5166)
理学院(5087)
中国(4985)
(4792)
管理学(4767)
管理学院(4733)
(4526)
经济(4303)
(4257)
业大(3840)
(3626)
技术(3535)
农业(3420)
研究所(3330)
(3245)
北京(3195)
中心(3028)
工程(2874)
(2772)
(2649)
(2457)
(2451)
(2426)
师范(2400)
(2322)
基金
项目(12290)
科学(8663)
研究(7992)
基金(7727)
(7154)
国家(7084)
科学基金(5829)
(5388)
自然(4550)
自然科(4454)
自然科学(4449)
(4369)
自然科学基金(4344)
教育(4117)
基金项目(3841)
资助(3830)
社会(3530)
编号(3494)
社会科(3344)
社会科学(3344)
成果(2927)
重点(2830)
计划(2797)
科技(2765)
课题(2602)
科研(2419)
(2359)
(2347)
(2303)
大学(2284)
期刊
(5337)
经济(5337)
中国(4800)
学报(4587)
研究(3954)
(3728)
教育(3470)
科学(3402)
大学(3221)
技术(3137)
学学(3054)
农业(2653)
管理(2630)
(2579)
统计(1817)
图书(1699)
(1672)
业大(1557)
(1467)
职业(1384)
决策(1359)
林业(1355)
财会(1298)
(1290)
技术经济(1213)
情报(1206)
会计(1198)
农业大学(1139)
科技(1126)
书馆(1106)
共检索到29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鸿翎  
宿根花卉种类丰富,适应性强,栽培养护简便,观赏性状多样,非常适合于园林应用。文章探讨了宿根花卉在园林中应用的生态意义和应用方式,并提出应大力推广宿根花卉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勇  张英  袁冬梅  张雷  
选取了一些公园、居住小区和广场的绿地,对其中的宿根花卉的种类、花期、观赏性状和生长状况等进行实地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对昆明绿地的宿根花卉种类、景观配置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了20种宿根花卉的生长适应性。并提出了一些宿根花卉应用的改进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封培波  胡永红  张启翔  任有华  
根据露地宿根花卉的特点 ,以景观价值为总目标确立了 1 4种评价因素 ,并对其进行分类和组合 ,用层次分析法 (AHP法 )建立了一套适合露地宿根花卉的综合评价模型 ,并对 1 4种评价因素进行分析 ,得出其前几个重要的指标 ,按权重值大小依次是绿期长短、适应性、花期早晚、花期天数、花枝量、花色、叶色、花径、花显示度 .按照这个综合评价模型 ,对上海地区 5 2个露地宿根花卉种类及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 ,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从而为其在上海地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会超  姚连芳  孙振元  彭镇华  杜小娟  
将NaCl和Na2SO4两种盐按4∶1配制,并作为复盐,基质中复盐含量分别为0、2 5、5、10g·kg-1。研究了7种野生宿根花卉植物的耐盐性。结果表明:7种植物均不能在含盐量为10g·kg-1的土壤基质中出苗,但在含盐量为2 5g·kg-1基质中均能出苗、生长。在盐含量为2 5g·kg-1基质中出苗率最高的是紫花地丁,比对照高出46 35%;在盐含量为5g·kg-1基质中只有马蔺、蒲公英、多变小冠花等3种植物出苗,且出苗时间明显推迟,出苗率明显降低。7种野生宿根花卉植物在盐胁迫下脯氨酸含量成倍增加,但对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大。5g·kg-1盐处理,使出苗的3种植物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说明对3...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小环  段留生  孙璐  武菊英  
为指导节水灌溉,2006年在北京市小汤山镇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利用小型蒸渗仪研究了石竹、萱草、鸢尾、八宝景天4种宿根花卉人工控制条件下的蒸散规律。采用蒸散量反馈式灌溉原理设置了4个灌溉水平:100%ETc(ETc为充足灌溉水平下植物的实际蒸散量)、75%ETc、50%ETc、25%ETc。100%ETc灌溉水平下石竹和萱草出现7和9月蒸散高峰,鸢尾和八宝景天的蒸散曲线平缓,它们6—10月的总蒸散量分别为432.61、332.40、186.93和161.37 mm。根据2006年试验地的实际降雨情况,6—8月4种植物均不需补充灌溉,但9、10月需补充灌溉,补充灌溉量分别为185.38、15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覃伟  吴才文  赵俊  赵培方  杨昆  陈学宽  姚丽  曾千春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覃伟  吴才文  赵俊  赵培方  杨昆  陈学宽  姚丽  曾千春  
【目的】本文研究了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大田生产模式种植,以来自同一亲本组合(粤糖97-20×ROC25)杂交后代分离产生的强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7、云蔗06-415)和弱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8、云蔗06-416)为材料,强宿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对照。【结果】强宿根甘蔗较弱宿根甘蔗的宿根蔗蔸死亡率低,地下蔗茎的平均节间距小,新植蔗、宿根蔗的有效分蘖数多,其中宿根蔗的第二和三分蘖形成的有效分蘖数优势显著,且宿根蔗地下总芽数多,主茎下位芽形成的有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勤修  
1977年已把柳州野稻和长药野稻的显性宿根性状经种间复合野栽杂交输入到栽培稻之中,它们的复交F1定名为4020,已宿根生存19年至今。为了选育高产宿根稻,用栽培稻和4020衍生系作轮回亲本对4020的后代作交替回交,使综合经济性状得以改进提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伍荣冬  韦金凡  龙艳艳  雷崇华  谭裕模  李廷化  陈廷速  
探讨不施肥的条件下,大田甘蔗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一年后对宿根蔗生长的促进效应。采用原新植蔗砍收后,保持原施有AM真菌及对照的试验小区进行试验,试验期间不再施用任何肥料,分析大田接种AM真菌一年后,对土壤理化性质、甘蔗根系内生真菌及宿根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不施肥的条件下,原所接种的AM真菌仍能提高土壤的p H值,活化土壤中的磷、镁和有机质,促进甘蔗对有效磷、镁和有机质的吸收利用。在甘蔗根系检测到AM真菌以及有隔内生真菌(DSE),根系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AM真菌能促进一年宿根蔗的生长,增加甘蔗有效茎数,提高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荣仲  梁强  桂意云  周会  陈家慧  王伦旺  贤武  邓宇驰  
关键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祖湖  林彦铨  林华民  陈如凯  
比较不同选择途径的入选后代性状表现发现 :宿根选新植蔗 (PS)的有效茎数、小区产量和锤重明显高于新植选第 2季新植蔗 (P ) ,宿根选新植的宿根蔗 (SPS)的性状表现总体上优于新植选第 2季新植的宿根蔗 (SP ) ,SPS所有组合的小区产量均值和锤重均值都比 SP 相应组合高 ,锤度相近 .总体上 ,宿根选后代的主要性状宿根能力比新植选后代的高 .在甘蔗宿根性育种中 ,增加实生苗宿根这一环节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选择途径的入选结果比较表明 ,只在实生苗选择单株会有很多宿根性强的基因型漏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夏明  沈万宽  罗明珠  饶得花  陈培寿  姜子德  
采用PCR和巢式PCR技术对6个新引进果蔗品种黔蔗08-1497,黔糖5号,云南红皮,广东黄皮,黔蔗08-688,黔糖3号和广东主栽果蔗品种黑皮果蔗(Badila)进行宿根矮化病菌检测,并对其中广东黄皮、云南红皮、黔糖3号及黑皮果蔗(Badila)的巢式PCR第二轮扩增产物(编号依次为lxx-Gd-Gz1、lxx-Gd-Gz2、lxx-Gd-Gz3及lxx-Gd-Gz4)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PCR检测,仅黔蔗08-688甘蔗宿根矮化病菌检出率为20%(1/5),其余6个果蔗品种的宿根矮化病菌检出率均为0%;巢式PCR检测,黔蔗08-1497及黔糖5号宿根矮化病菌检出率为0%,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毅杰  梁强  董文斌  陈泉  刘晓燕  谢金兰  李长宁  王维赞  李杨瑞  
【目的】探明机械操作引起的土壤压实对宿根甘蔗出苗及根系形成的影响,为优化甘蔗机械化栽培方法和评价适宜机械化栽培的甘蔗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其中一个因子为碾压(机械碾压处理;对照),另外一个因子为甘蔗品种(ROC22、GT42、GT43、GT30、GT03-2287和GT98-296)。收获后调查农艺性状及根系的功能属性参数。【结果】机械碾压后,1020 cm土层容重增幅最大,土壤紧实度随土层加深而增加,在40 cm时处理和对照的土层压强趋于一致;GT42、GT43和GT9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伦旺  邓宇驰  谭芳  唐仕云  黄海荣  经艳  杨荣仲  
[目的]探讨机械收获对桂糖47号宿根能力的影响,为桂糖47号的机械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在对桂糖47号新植蔗进行机械化种植和管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机械收获和人工砍收对比试验,连续2年调查宿根蔗的发株率、产蔗量、蔗糖分及相关农艺性状并进行分析。[结果]桂糖47号在机械收获后的第1和2年宿根的发株率、株高、茎径、有效茎、产蔗量、蔗糖分与人工收获的差异均不显著。其中机械收获后的第2年宿根产蔗量达到101.70 t/hm~2,含糖量达到15.32 t/hm~2,与人工砍收的相当。[结论]桂糖47号宿根能力强,抗倒能力强,耐机收碾压能力强,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在劳动力缺乏的蔗区应加速推广应用,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勤修  
经25年研究认为:1移栽宿根稻产量重现性与原生株无显著差异。2根状茎自动移植使水稻宿根系4020的宿根20年不衰,重现性不减。3穗黄叶绿是高结实强宿根的关键。4无营养生长期宿根稻是穗黄熟、抽穗和穗分化三同步,年收数次增总产。5宿根旱稻间作绿肥,可辟上亿亩旱地为新稻区。6种植宿根稻低耗高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