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5)
2023(2278)
2022(1949)
2021(1784)
2020(1528)
2019(3432)
2018(3275)
2017(5793)
2016(3372)
2015(3788)
2014(3601)
2013(3668)
2012(3649)
2011(3371)
2010(3327)
2009(3112)
2008(3016)
2007(2759)
2006(2501)
2005(2313)
作者
(13611)
(11337)
(11184)
(10539)
(7489)
(5684)
(4927)
(4569)
(4486)
(4254)
(4071)
(3956)
(3927)
(3879)
(3846)
(3607)
(3459)
(3447)
(3443)
(3414)
(3083)
(3013)
(2779)
(2761)
(2725)
(2680)
(2551)
(2506)
(2503)
(2426)
学科
(11257)
经济(11237)
管理(7386)
(7003)
(5569)
企业(5569)
(5281)
方法(4852)
数学(4044)
数学方法(3970)
中国(3391)
(3217)
(2693)
(2397)
业经(2394)
(2364)
贸易(2362)
(2307)
农业(2140)
(2138)
理论(2037)
(1866)
金融(1865)
(1862)
地方(1851)
水产(1810)
(1748)
银行(1718)
技术(1709)
及其(1690)
机构
大学(51868)
学院(49768)
研究(25092)
(19356)
科学(18722)
(17078)
中国(16896)
经济(16669)
农业(16205)
(15597)
研究所(14518)
管理(14406)
业大(13317)
(12795)
理学(12164)
理学院(11954)
管理学(11526)
管理学院(11469)
(10143)
中心(10132)
农业大学(10093)
(9748)
(9640)
(8906)
实验(8898)
(8843)
科学院(8778)
实验室(8525)
重点(8203)
北京(7918)
基金
项目(36628)
科学(26914)
(26771)
国家(26588)
基金(26118)
科学基金(20185)
研究(20096)
自然(16022)
自然科(15658)
自然科学(15647)
自然科学基金(15394)
(14673)
(13688)
基金项目(13253)
资助(11568)
社会(11110)
社会科(10401)
社会科学(10396)
计划(10206)
科技(9746)
重点(9322)
教育(9186)
(8098)
(7970)
(7814)
科研(7761)
专项(7736)
(7706)
(7594)
创新(7178)
期刊
(19222)
经济(19222)
学报(18247)
(17976)
研究(14226)
科学(13233)
中国(12995)
农业(12911)
大学(12219)
学学(11723)
(7288)
管理(6591)
业大(6436)
农业大学(5599)
(5328)
教育(5140)
(4043)
(3943)
金融(3943)
中国农业(3756)
林业(3536)
技术(3389)
经济研究(3365)
自然(3257)
科技(2969)
自然科(2921)
自然科学(2921)
财经(2886)
世界(2618)
(2516)
共检索到80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勤修  
经25年研究认为:1移栽宿根稻产量重现性与原生株无显著差异。2根状茎自动移植使水稻宿根系4020的宿根20年不衰,重现性不减。3穗黄叶绿是高结实强宿根的关键。4无营养生长期宿根稻是穗黄熟、抽穗和穗分化三同步,年收数次增总产。5宿根旱稻间作绿肥,可辟上亿亩旱地为新稻区。6种植宿根稻低耗高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勤修  
1977年已把柳州野稻和长药野稻的显性宿根性状经种间复合野栽杂交输入到栽培稻之中,它们的复交F1定名为4020,已宿根生存19年至今。为了选育高产宿根稻,用栽培稻和4020衍生系作轮回亲本对4020的后代作交替回交,使综合经济性状得以改进提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德朗  罗孝和  徐庆国  
为选育出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 ,1985年至 1996年用低温敏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 6 4S为母本 ,以新恢复系 5 5 9为父本 ,配组育成了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两优 5 5 9.该组合参加 2 0 0 0至 2 0 0 1年湖南省中稻超级杂交稻区试 ,平均产量 9.6t/hm2 ,比三系对照组合汕优 6 3增产 5 .3% ;全生育期 135 .4d ,比对照短 3.2d ;抗稻瘟病 ;外观品质、食味品质、碾米品质及再生能力均强于对照 ,并易于制种 .2 0 0 2年 3月已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雨  徐俊英  李春海  林拥军  牟同敏  
【目的】将抗螟虫的cry1C*转入优良水稻品种9311中,培育具有9311遗传背景的高产、优质、抗螟虫水稻品种,再以改良的抗虫株系作父本配制抗螟虫的杂交水稻组合。【方法】以含有cry1C*的抗螟虫转基因材料T1C-19为供体,9311为受体,通过1次杂交、3次回交和3次以上自交,每个世代进行标记选择,改良的稳定株系和杂交组合进行田间螟虫抗性鉴定、CRY1C*蛋白表达量测定、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和稻米品质分析。【结果】育成了8个具有9311遗传背景并含有cry1C*抗螟虫的近等基因系、配制了56个杂交组合,田间螟虫抗性与供体亲本T1C-19一样,稻纵卷叶螟抗性达到100%,而9311的稻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书化  万经猛  李泽炳  靳德明  田亚雯  
华粳杂 2号 (5 0 88S/416 78)是在多年精心选育研究的基础上育成的两系晚粳杂交稻。 2 0 0 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的的主要特点是 :生育期短 ,熟期较早 ,作二季晚稻种植 ,比同期播种和同等栽培条件下的对照品种鄂粳杂 1号早熟 4~ 5d ,在秋季低温条件下稳产性更好 ,在多熟种植制中也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米质较优 ,其整精米率 6 2 .11% (6 1.0 6 %~ 6 7.36 % ) ,直链淀粉含量 18.94 % (17.2 8%~2 0 .6 0 % ) ,胶稠度 5 2mm ,蛋白质含量 9.80 % (8.80 %~ 12 .16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社萍  杨久  程在全  罗利军  刘国兰  刘晓利  张云  李华慧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以11个水稻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杂交配组,对F1组合单株产量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和竞争优势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受基因型加性遗传的作用较大(56.04%),产量优势由全部基因型方差引起的h2B占95.65%。恢复系对于杂种产量的影响较大(GCA=56.05%)且受栽培条件等环境的影响较小(4.3%)。有2个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云R3>云R4>沪旱11A>云2A>云3A>云1A。以云3A和沪旱11A与云R3配制的组合单株产量均大于36.8 g(10 400 kg/hm2),竞争优势值均大于20.7%,株型好,分蘖力强,结实率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乃元  李毓  王颖  陈爱媚  梁康迳  张敏  陈启军  王建文  胡启亮  陈建康  洪培成  
育成新质源雄性不育系金农2A和恢复系金恢3号,组配成杂交稻金农2优3号,2007-2008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生产试验,主要技术指标:(1)产量.福建省2007年晚稻区域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9.07%.2008年继续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8%,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9.03%.2009年生产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49%.(2)稻米品质.稻米品质达到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米的品质标准,直链淀粉含量15.70%.(3)抗病性.中感稻瘟病.(4)全生育期.比汕优63迟熟2.3 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玉屏  朱德峰  林贤青  陈惠哲  
比较分析了高产杂交稻协优9308、两优培九和II优7954的边行和中间行植株株高、物质生产量和产量及其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协优9308边行比中间行单丛增产93.8%,丛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分别提高57.1%,19.2%和3.5%。II优7954丛穗数和穗总粒数分别提高64.4%和14.1%。两优培九丛穗数和穗总粒数分别提高53.9%和11.9%。在边行增产中,协优9308增穗增产贡献68%,增粒增产贡献32%。两优培九增穗增产贡献率达68.7%~82.3%,穗粒数增产贡献率达17.7%~31.3%。协优9308边行植株株高低于中间行植株约8.2%,而单株干物质生产量增加20.9%,穗重增加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研华  张玉屏  王亚梁  向镜  陈惠哲  朱德峰  
【目的】探讨播期对不同籼粳杂交稻穗粒数形成规律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稻偏粳型中熟中粳甬优8号、偏籼型迟熟中粳甬优15号、中熟晚籼钱优2号和常规品种迟熟中粳浙粳88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类型水稻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的特性及其与籼粳性成分的关系。【结果】籼粳杂交稻甬优8号及甬优15号每穗总颖花分化数均显著高于籼稻钱优2号和粳稻浙粳88;甬优品种的一次枝梗及颖花分化数显著高于籼、粳稻,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数以偏籼型品种甬优15号和钱优2号较高,而甬优8号二次颖花分化数与钱优2号的基本持平。随播期推迟,每穗总颖花分化数显著降低,尤为二次颖花分化数,而一次颖花分化数以适期播种最高。甬优8号和钱优2号...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袁隆平  辛业芸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桂莲  屠乃美  张顺堂  
为了筛选再生力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杂交稻优良组合 ,对 6个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组合在同一栽培条件下比较其再生特性 ,结果表明 ,生育期较长 ,头季后期干物质生产量高 ,可溶性糖含量高的组合再生力强 ;各组合头季稻产量间差异不显著 ;由于各组合再生力不同 ,腋芽萌发有很大差异 ,再生季产量差异显著 ,培矮 6 4S/ E32 ,培两优 5 0 0再生季产量分别比对照汕优 6 3增产 2 6 .19% ,2 3.81% ,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因而培矮 6 4S/ E32 ,培两优5 0 0可作为湖南地区蓄留再生稻品种 .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夏如冰  王思明  刘世家  
本文从理论与技术、种质资源、科技人员的中外交流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中外农业交流与合作对杂交稻发展的重要影响。以此证明科技发展离不开各国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作楣  
讨论了利用光、温敏核不育两用系的杂交稻育种途径。指出核不育两用系除育性不容易稳定外,其配合力选择受育性选择的制约,造成育种工作的低效率。核不育两用系失去了核质互作型不育系具备的自主防护和被动防护的双重功能。初步应用的低温敏不育系,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对温度临界点的压力、方向正好相反,更容易发生混杂退化。核不育两用系繁殖和制种在地域和季节上受到很大限制,而亲本种子却难以控制,可能给杂交稻种子生产带来不良后果。因此,两系法不可能取代三系法而成为杂交稻育种的主要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丽红  纪雄辉  朱校奇  李洪顺  彭华  刘昭兵  
【目的】探索提高超级杂交稻库容量的氮素优化措施,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实现超级杂交稻养分高产高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超级杂交稻品种Y两优1号为材料,通过不同氮素施用量(基、穗施氮比例80﹕20下施氮量为0-270kg.hm-2)与施用时期运筹(施氮量180kg.hm-2下基、蘖、穗、粒不同施氮比例)的田间试验结合水稻主要生长性状调查和数学回归方法,分析构建超级稻最大库容量的指标及其氮素优化措施。【结果】施氮量与超级杂交稻有效分蘖(穗)线性相关,与穗实粒数、总实粒数和产量二次抛物线相关;基、穗施氮比例80﹕20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施氮量为215.6kg.hm-2时,单位面积总实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