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64)
- 2023(6092)
- 2022(5172)
- 2021(4744)
- 2020(4133)
- 2019(9122)
- 2018(9045)
- 2017(17253)
- 2016(9664)
- 2015(10580)
- 2014(10690)
- 2013(10508)
- 2012(9858)
- 2011(9012)
- 2010(8981)
- 2009(8028)
- 2008(8361)
- 2007(7433)
- 2006(6503)
- 2005(5825)
- 学科
- 济(35266)
- 经济(35224)
- 管理(26495)
- 业(26018)
- 企(21053)
- 企业(21053)
- 方法(18014)
- 数学(15445)
- 数学方法(15204)
- 学(13042)
- 财(10125)
- 农(9433)
- 业经(8549)
- 中国(7960)
- 务(7452)
- 财务(7435)
- 财务管理(7421)
- 企业财务(7217)
- 理论(7123)
- 农业(6486)
- 制(6364)
- 技术(6115)
- 贸(6094)
- 贸易(6094)
- 易(5899)
- 银(5720)
- 银行(5677)
- 信息(5605)
- 和(5567)
- 融(5497)
- 机构
- 大学(148203)
- 学院(144843)
- 研究(52879)
- 管理(52118)
- 济(51039)
- 经济(49926)
- 理学(45294)
- 理学院(44646)
- 管理学(43549)
- 管理学院(43272)
- 科学(38269)
- 中国(36836)
- 农(35008)
- 京(31572)
- 所(29113)
- 业大(28403)
- 农业(28124)
- 研究所(27251)
- 财(24069)
- 中心(23741)
- 江(22183)
- 财经(19877)
- 范(19694)
- 师范(19354)
- 北京(19110)
- 农业大学(18661)
- 院(18526)
- 经(18136)
- 州(17382)
- 省(17362)
- 基金
- 项目(104092)
- 科学(80824)
- 基金(76661)
- 家(70886)
- 国家(70379)
- 研究(67557)
- 科学基金(58365)
- 社会(41978)
- 自然(41066)
- 基金项目(40753)
- 省(40648)
- 自然科(40173)
- 自然科学(40151)
- 社会科(39829)
- 社会科学(39813)
- 自然科学基金(39499)
- 划(35330)
- 资助(31482)
- 教育(31380)
- 编号(25439)
- 重点(24399)
- 部(22442)
- 计划(22336)
- 成果(21812)
- 发(21222)
- 创(21123)
- 科研(21012)
- 创新(19898)
- 科技(19870)
- 大学(18567)
共检索到205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慧 尹士采 郭宗香 马好运 任梓齐 折冬梅 梅向东 宁君
【背景】近年来,随着新引种作物藜麦种植面积的显著增长,取食藜属植物的宽胫夜蛾(Protoschinia scutosa)逐渐增多并成为危害藜麦的主要害虫,对我国农作物生产构成潜在威胁。【目的】通过对宽胫夜蛾性信息素组分母体结构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极性基团修饰,设计合成两种不同类型的类似物,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测定,为利用性信息素及类似物绿色防控宽胫夜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性信息素前体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为原料,三乙胺作缚酸剂(与酸酐反应时需加入催化剂 4-二甲氨基吡啶),分别与 2-溴丙酰氯、2-氯乙酰氯、二氟乙酸酐、三氟乙酸酐、甲基丙烯酰氯、2-丁烯酰氯发生酯化反应,经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合成卤素原子修饰的性信息素类似物 K1—K4 和碳链末端双键修饰的类似物 K5—K6。采用梯度稀释配制不同浓度(0.001、0.01、0.1、1、10、100 μg·μL~(-1))的类似物 K1—K6 溶液,利用不同浓度类似物直接刺激宽胫夜蛾雄蛾触角,测定类似物 K1—K6 的触角电生理(EAG)响应值;在性信息素诱芯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类似物配制性信息素类似物诱芯,于 2021 年夏季在北京延庆地区进行田间诱捕试验,根据统计诱芯的雄蛾诱捕量对类似物活性进行分析。【结果】类似物刺激浓度从 0.001 μg·μL~(-1)增至 100 μg·μL~(-1),雄蛾触角对类似物 K1—K5 的 EAG 响应值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其中宽胫夜蛾雄蛾触角对化合物顺-11-十六碳烯-2-溴丙酸酯(K1)的响应最强烈,在 100μg·μL~(-1)下 EAG 响应值为 1.34 mV。而类似物 K5、K6 的 EAG 活性相对较低,其 EAG 响应值在 100 μg·μL~(-1)下分别为 0.67、0.57mV。田间诱捕试验表明合成的 6 种类似物均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其中类似物 K5 添加剂量为 100 μg 时,15 d 平均诱捕量最高,为 35.00 头,显著高于性信息素对照。类似物 K1 添加剂量为 10 μg 时,15 d 平均诱捕量为 32.33 头,显著高于性信息素对照。【结论】经过 EAG 测定和田间试验验证,类似物 K1 和 K5 表现出显著的增效活性,可作为宽胫夜蛾性信息素的增效剂;添加不同剂量的类似物 K2、K3、K4、K6 表现出了与性信息素相当的活性。研究结果可为宽胫夜蛾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汉虹 张志祥 程东美 吴毓林 范俊发
通过对 19种茼蒿素类似物进行拒食活性筛选 ,研究了茼蒿素类似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拒食活性、毒杀活性及对斜纹夜蛾幼虫体重的影响 ,结果表明 :2 0号和 12号化合物的拒食活性最高。 12号和 2 0号化合物对斜纹夜蛾 3龄幼虫的LC5 0 值分别为 945 .2 5 μg ml和 12 95 .76 μg ml;12号化合物对斜纹夜蛾 3龄幼虫非选择性AFC5 0 值为 40 3.83μg ml,对斜纹夜蛾 4龄幼虫选择性AFC5 0 值为 340 .39μg ml;以每头 10 μg 12号和 2 0号化合物注射处理斜纹夜蛾 4龄幼虫 ,2 4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6 6 .6 7%和 8...
关键词:
茼蒿素类似物 斜纹夜蛾 生物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成小芳 王金明 张金桐
利用气相色谱和触角电位初步确定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为顺-7-十四碳烯醇(Z7-14∶OH)、顺-7-十四碳烯基乙酸酯(Z7-14∶Ac)和反-7-十四碳烯基乙酸酯(E7-14∶Ac)。应用本实验室人工合成的标准化合物在不同地点进行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Z7-14∶Ac、E3-14∶Ac和E7-14∶Ac3种化合物按10∶10∶1配成含量为500μg.个-1的诱芯,其诱蛾效果最好,诱蛾量能准确反映林间沙棘木蠹蛾发生与消长的情况。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彭沙沙 童再康 黄华宏 周厚君 时剑 林二培
纤维素合成酶类似蛋白(CSL)作为一种重要的膜蛋白与纤维素合成酶具有相类似的蛋白结构,都含有D,D,D,QXXRW保守区。利用其他物种中的Ces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成功地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中扩增出一个含有完整阅读框架的cDNA序列,长度为4 150 bp,开放阅读框架为3 396 bp,编码1 132个氨基酸并含有保守的D,D,D,QXXRW天冬氨酸残基序列。应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对获得的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比对,发现它属于CslD基因家族,命名为C...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覃兆海 赵铭杰
本试验合成了一系列异烟姘的综衍生物。生物活性试验表明,其中大部分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尤其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部分还有一定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关键词:
异烟腙 合成 生物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青梅 曹丽华
水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 ,在诱导抗性的激发中起主导作用。本研究对水杨酸及其类似物在获得抗性诱导中的作用机制、信号传递与接收的最新研究动态作了综述 ,以期为以后的研究及能够诱导SAR的其他信号分子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水杨酸 水杨酸类似物 诱导抗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名 邵蓉
本文将战略性新兴生物医药产业——生物类似物作为研究对象,在Web of Science的SCI数据库中以2004—2013年全球范围内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做数据来源,通过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 II绘制知识图谱,了解生物类似物研究领域的基本状况、研究热点和前沿,提出现阶段我国生物类似物的发展与政策构建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金桐 孟宪佐
Electroantennograms(EAGs)were obtained for Holc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 exposed to the female sex pheromone extracts and standard compounds.The male response profiles to the female sex pheromone extracts were rai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glands.Of compounds tested 12 elicited conspicuous EAG...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凯 谭堂峰 徐汉虹 杨静美
从α-萘乙酸出发,衍生合成了萘乙酸甲酯、萘乙酰肼、丙酮萘乙酰腙、唑酮萘乙酰腙、萘乙酸三唑醇酯和萘乙酸烯唑醇酯,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所有化合物诱导大豆苗生根的活性和萘乙酸三唑醇酯、萘乙酸烯唑醇酯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所有衍生物均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活性的大小与化合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没有直接的相关性;α-萘乙酸与三唑醇和烯唑醇等杀菌剂成酯反应后,酯化产物的抑菌活性比三唑醇和烯唑醇本身的抑菌活性低。
关键词:
萘乙酸衍生物 三唑醇 烯唑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东美 张志祥 徐汉虹 吴毓林 范俊发
通过测定茼蒿素类似物对小菜蛾 2龄幼虫的拒食活性 ,筛选出 12号和 2 0号 2种化合物的活性最强 ;2种化合物对小菜蛾 4龄幼虫的处理后 2 4h的AFC50 分别为 2 0 5 .0 6 μg/ml和 4 0 5 .97μg/ml;处理后 4 8h分别为2 35 .0 8μg/ml和 2 6 1.97μg/ml。 12号与 2 0号化合物对菜粉蝶幼虫处理后 2 4h的AFC50 分别为 370 .0 0 μg/ml和2 2 6 .93μg/ml。在 10 0 0 μg/ml浓度下 ,二者对斜纹夜蛾 4龄幼虫处理后 36h的拒食率分别为 6 0 .6 9%和 39.4 1%。关键词 茼蒿素...
关键词:
S436.3 S482.3+9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瑞霞 谢丹洁 刘锦山 王青华 张永安 段立清
[目的]杆状病毒在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鉴定1株具有高毒力的杨小舟蛾新病毒,为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病毒资源。[方法]通过研究该病毒的超微结构和生物活性确定其生防潜力。[结果]超微结构表明,该病毒包涵体多呈椭圆形,平均大小为0.43×0.21μm;包涵体中包埋一个杆状病毒粒子,具有颗粒体病毒结构特征,命名为杨小舟蛾颗粒体病毒(MisiGV)。生物活性显示,MisiGV对杨小舟蛾幼虫有致死作用,对3龄幼虫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2.37×10~5 OBs·mL~(-1);当浓度为1.2×10~7、4.0×10~6、4.0×10~5、1.2×10~5和4.0×10~4 OBs·mL~(-1),对3龄幼虫的半致死时间LT_(50)随着病毒浓度的降低而增大,分别为7.55、11.61、14.69、16.06和17.62 d。不同龄期幼虫对MisiGV的敏感性表明,虫龄较小越容易受到病毒的侵染,而且幼虫的死亡速度依赖于虫龄和病毒浓度。当浓度为4.0×10~6 OBs·mL~(-1)时,2和4龄幼虫的最高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0.00%和57.78%,而在该浓度下,杀死50%的2龄幼虫的所需时间=6.81 d,4龄=12.89 d;当病毒浓度为4.0×10~4 OBs·mL~(-1)时,2和4龄幼虫的最高累计死亡率分别为83.33%和36.67%,LT_(50)值分别为11.91 d和25.65d。此外,MisiGV对存活幼虫化蛹率和羽化率也有一定影响,病毒液浓度越高,化蛹率和羽化率越低。当MisiGV浓度为4.0×10~4 OBs·mL~(-1),MisiGV对羽化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本文报道的MisiGV新病毒是具有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生防因子。
关键词:
杨小舟蛾 颗粒体病毒 生物活性 敏感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安海山 杨克强
【目的】利用同源序列法分离核桃的NBS(Nucleotide binding site)类抗病基因类似物,为核桃抗炭疽病分子辅助育种及抗病基因的克隆提供基础。【方法】以35个核桃优系为试材,利用接种法鉴定供试材料对炭疽病的抗性;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保守结构域P-loop和GLPL设计简并引物,以核桃优系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NBS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片段,并分析所得NBS类抗病基因类似物与核桃优系炭疽病抗性的关系;利用BLASTN/X程序对所得NBS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搜索;利用MEGA 5.2及DNAman 7.0等软件对其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和系统进化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元祥 林红卫
【目的】寻找具有除草活性及抑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方法】以2-(2-硝基苯基)乙腈为原料,经缩合、氧化、还原、环化、取代5步反应,合成了5-(4,6-二甲氧基嘧啶-2-基)-1-取代-3,5-二氢苯并[e][1,4]氧氮杂卓-2(1H)-酮类化合物,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核磁共振谱(1 H NMR)、质谱(MS)及元素分析,并分别测定合成衍生物的除草活性及抑菌活性。【结果】经1 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认,成功合成了15个新型的5-(4,6-二甲氧基嘧啶-2-基)-1-取代-3,5-二氢苯并[e][1,4]氧氮杂卓-2(1H)-酮类化合物5和6a~6n。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450g/hm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荆小院 张金桐 骆有庆 宗世祥 柳培华 贾俊仙
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发现沙柳木蠹蛾雌虫性信息素腺体中存在顺-7-十四碳烯醇(Z7-14:OH)、顺-5-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5-14:Ac)、顺-7-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7-14:Ac)和顺-9-十六碳烯醇乙酸酯(Z9-16:Ac)4种成分。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相应的化合物,对这些标准品进行室内触角电位测定和林间生物测定,评价其对沙柳木蠹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Z7-14:Ac和Z5-14:Ac按一定比例复配后有明显的引诱活性,在此二者的复配物中加入少量Z7-14:OH,诱蛾量稍有增加;将Z7-14:Ac,Z5-14:Ac和Z7-14:OH以10∶8∶1的比例配制成总含量为760μg的诱芯,与三角...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金桐 骆有庆 宗世祥 李占文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GC)和触角电位测定(EAG)技术分析沙蒿木蠹蛾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结果表明:在提取物中存在有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Z5-12∶Ac)、顺-5-十四碳烯乙酸酯(Z5-14∶Ac)和顺-5-十二碳烯-1-醇(Z5-12∶OH)3种主要成分。通过人工合成得到相应的标准化合物,林间诱蛾试验结果显示:Z5-12∶Ac和Z5-14∶Ac2种组分的组合具有很高的诱蛾活性,且具有专一性,当加入反-3-顺-5-十二碳二烯乙酸酯(E3,Z5-12∶Ac)时诱蛾活性增加。将3种化合物按10∶6∶0.5配成性诱剂制成诱芯(825μg.个-1),诱蛾效果最佳,日平均诱蛾7.2头。此性诱剂可用...
关键词:
沙蒿木蠹蛾 性诱剂 化学合成 生物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