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01)
- 2023(6400)
- 2022(5320)
- 2021(4868)
- 2020(3924)
- 2019(8491)
- 2018(8264)
- 2017(14677)
- 2016(8594)
- 2015(9224)
- 2014(8772)
- 2013(8319)
- 2012(7240)
- 2011(6582)
- 2010(6530)
- 2009(5711)
- 2008(5479)
- 2007(4637)
- 2006(3976)
- 2005(3206)
- 学科
- 济(28126)
- 经济(28097)
- 管理(24290)
- 业(20714)
- 企(15450)
- 企业(15450)
- 方法(12632)
- 数学(11364)
- 数学方法(11270)
- 环境(10327)
- 农(9956)
- 学(7997)
- 中国(7449)
- 业经(7371)
- 财(6989)
- 农业(6847)
- 贸(6694)
- 贸易(6694)
- 易(6547)
- 划(6203)
- 理论(5830)
- 生态(5734)
- 技术(5577)
- 地方(5264)
- 教学(4579)
- 和(4451)
- 产业(4448)
- 教育(4437)
- 资源(4366)
- 务(4326)
- 机构
- 学院(117133)
- 大学(114395)
- 济(43224)
- 经济(42441)
- 管理(41711)
- 研究(41210)
- 理学(37343)
- 理学院(36882)
- 管理学(36091)
- 管理学院(35932)
- 农(31065)
- 科学(29678)
- 中国(27797)
- 业大(25394)
- 农业(24896)
- 京(23595)
- 所(21954)
- 研究所(20805)
- 中心(18191)
- 农业大学(17106)
- 财(16935)
- 江(16697)
- 院(15031)
- 范(14884)
- 师范(14579)
- 财经(14491)
- 技术(14482)
- 北京(14318)
- 省(13694)
- 科学院(13681)
- 基金
- 项目(90028)
- 科学(69214)
- 基金(64199)
- 家(59844)
- 国家(59349)
- 研究(59027)
- 科学基金(49240)
- 省(37478)
- 社会(37289)
- 社会科(35364)
- 社会科学(35353)
- 基金项目(35316)
- 自然(34302)
- 自然科(33405)
- 自然科学(33390)
- 自然科学基金(32795)
- 划(31790)
- 教育(27915)
- 资助(24652)
- 编号(22080)
- 重点(21316)
- 创(19776)
- 计划(19488)
- 发(19397)
- 部(18653)
- 创新(18444)
- 科技(17897)
- 科研(17877)
- 业(17255)
- 课题(16277)
共检索到155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燕 云兴福 王永 高婧 杨志刚 刘湘萍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垄距对温室番茄生理生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筛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最佳的垄距提供参考。【方法】以"普罗旺斯"番茄为材料,设置4个垄距处理,分别为1.1 (对照CK),1.3,1.5和2.0 m,对应垄宽+沟宽分别为80 cm+30 cm,80 cm+50 cm,80 cm+70 cm,80 cm+120 cm。测定并比较不同栽培垄距处理番茄生长发育、光合生理、产量、品质及温室主要生态因子指标,筛选温室番茄的最佳栽培垄距。【结果】随栽培垄距的增大,番茄地上部生长指标、根系生长指标、光合效率、产量和品质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番茄冠层气温、温室地温和CO_2浓度呈上升趋势,而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垄距1.5 m(即垄宽+沟宽为80 cm+70 cm)处理番茄生长势和产量、品质均最佳,产量为90 119.92 kg/hm~2,较对照(CK)提高16.87%;糖酸比为7.2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6.47 g/kg,维生素C、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365.97和3.39 mg/kg,较对照(CK)分别提高54.91%,25.18%,28.12%和7.10%。【结论】适当加宽栽培垄距可提高番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1.5 m(垄宽+沟宽80 cm+70 cm)为温室番茄最适宜的栽培垄距。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宏辉 须晖 李天来 梅丹娜
以园土为对照,研究处理A(园土:玉米芯=1∶2)、处理B(园土:玉米秸=1∶2)和处理C(园土:稻草1∶2)不同营养土栽培对番茄生长特性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番茄营养生长势弱,品质较差,不适合番茄栽培。处理B叶片水分利用率和叶绿素含量较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干物质的积累,产量最高(19739kg.hm-2)。处理C品质最优,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8%,可溶性蛋白含量为472.81μg.g-1,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均最高。从番茄产量和品质角度考虑,处理B和处理C较适合番茄栽培。
关键词:
番茄 营养土 生长特性 产量 品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荣莲 于健 张俊生 赵永来
试验对温室内无土栽培的迷你黄瓜及樱桃番茄在全生育期及不同月份进行了水肥耦合试验,旨在揭示黄瓜和番茄产量与灌水量及施肥配比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黄瓜生育期最优灌水量为3977m3/hm2左右,最优施肥配比为N:P2O5:K2O=2:1:3;5、6、10月的最优灌水量为试验的中水,7-9月的最优灌水量为试验的高水,最优施肥配比在5-10月份都为N:P2O5:K2O=2:1:3;番茄生育期最优灌水量为8467m3/hm2左右,最优施肥配比为N:P2O5:K2O=2:1:3;6-11月份的最优灌水量都为试验的高水,6、7月的最优施肥配比为N:P2O5:K2O=2:1:2,8-11月的最优施肥配比为N:...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艺敏 吉田彻志 福元康文
采用岩棉营养液栽培方法探讨不同K、N水平对番茄的生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K、N配合明显促进番茄生育,单株鲜重、干物重、茎粗、叶面积均随营养液中K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939~0.998)。N、K互作未达显著水准,但N浓度的增加提高了相关关系的斜率。随K浓度的增加,番茄开花和座果及成熟期提前;单株产量、单株结果数、单果重有增加倾向;优质果率明显提高。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滴定酸度与K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果实表面色L*a*b*与K浓度密切相关,提高K浓度有利于果实着色。高K浓度有降低叶中P、Ca、Mg含量的倾向。在高N营养条件下必须相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姣姣 杨丽娟 李振涛 李天来
研究连作对设施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利用设施番茄长期连作小区试验,研究连作1~7茬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光合作用、果实叶片营养以及产量的变化。随着番茄连作茬数逐年增加,3个时期中设施番茄株高和茎粗,第七茬均显著低于第一茬,分别下降21.43%、11.90%、20.13%和21.30%、19.66%和13.65%;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番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趋势;果实和叶片中全钾含量显著降低;番茄产量以第四茬最高,第七茬最低,较第四茬降低15%;随着连作茬数的增加,番茄株高、茎粗、产量以及对钾的吸收均受到显著影响,但番茄经过七茬连作后光合速率尚未受到显著影响。
关键词:
设施栽培 番茄 连作 产量 光合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灵芝 弓志青 李亚灵 温祥珍 李海平
为研究在我国温室条件下番茄的生长发育规律 ,建立适应我国气候条件下的番茄生长模型 ,在山西太谷 (北纬 37°2 5″ ,东经 112°2 5″)山西农业大学设施农业工程研究所的温室内进行了番茄长季节栽培试验 (土壤栽培 ) ,所用品种为从荷兰引进的温室番茄专用品种Counter。结果表明在我国华北地区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能够成功。在试验条件下 ,番茄生育周期 2 5 2d时 ,茎长达 5 0 8cm ,叶数为 79.9片 ,花穗数是 2 2 .7。第一花穗以上的叶花比是 3.2。节间长 5~ 6cm。观察到的叶片出现率和花穗出现率相吻合 ,在春夏季分别是 0 .3971叶 /d和 0 .12 ...
关键词:
番茄 温室 长季节栽培 生长发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波 周婷 王辉民 陈竹君 曹京阳 刘淑敏 周建斌
【目的】北方石灰性土壤钙、镁含量丰富,镁素供应充足,缺镁主要发生在南方高度风化的酸性土壤,但近年来北方日光温室栽培番茄等作物缺镁现象频发。因此,解析导致石灰性土壤日光温室栽培番茄缺镁的主要因素,可为日光温室番茄镁素缺乏的矫正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大寨镇日光温室栽培基地,于秋冬茬栽培番茄普遍发生缺镁的盛果期(11月份),选择番茄定植时间和品种一致,叶片形态呈现不同程度缺镁症(不缺镁:外观未观察到番茄缺镁失绿症状;中度缺镁:上部1/2叶片未表现缺镁失绿症状;严重缺镁:上、下叶片均表现缺镁失绿症状)的日光温室,分别采集温室0—20 cm耕层土样和番茄第2穗与第3穗果间的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贺超兴 陈双臣 张志斌
对大棚番茄越夏长季节栽培的水肥量化管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量对番茄产量有很大影响,较高的灌水量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生物量,但水分生产效率和水分干物质生产率低于中水量处理。相同追肥情况下,灌水量的增加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果实营养品质有稀释效应。从产量、水分利用率和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最适水肥管理指标为:土壤含水量为35%~45%(体积含水量),肥料组合为硫酸铵+硫酸钾或尿素+硫酸钾,且肥料养分中N∶K2O=1∶1.2。
关键词:
番茄 越夏栽培 灌水量 施肥配比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樊怀福 杜长霞 朱祝军 李文君 杨莉林 张英
以番茄‘浙杂204’Lycopersicon esculentum‘Zheza 204’为试材,采用基质盆栽,研究了限根栽培对番茄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品质及转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限根栽培抑制了番茄植株的生长,株高、茎粗均下降,且随着生长期延长抑制作用愈加明显,在前后2次生长测定中,1 L容器栽培植株株高和茎粗分别为7 L容器栽培的80.06%,80.06%和50.06%,77.48%;限根栽培下果实品质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和可滴定酸的含量提高幅度最高分别可达18.72%,50.67%和49.28%,对维生素C质量分数的影响较小;限根栽培还推迟了番茄果实的始红期,而终红期与对照比较一致...
关键词:
园艺学 番茄 限根 生长 果实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玲 王丹 宋卫堂 杨冬艳
探讨宁夏地区塑料大棚宜机化种植模式对番茄植株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效果。在大棚内采用不同垄距(190 cm (A1)和210 cm(A2))与不同密度(1 800株/667m~2(B1)、2 200株/667 m~2(B2)、2 500株/667 m~2(B3)),单(H1)、双(H2)行种植与不同密度组合的栽培方式分别进行2个茬口(2019年夏秋茬、2020年早春茬)的番茄种植,研究2种栽培模式下番茄的生长和产量品质特征。结果表明:垄距为190 cm时,番茄的生长及产量、品质等指标优于垄距210 cm;A1B1组合番茄产量、平均单果质量最高,分别为8 841 kg/667 m~2、171.8 g,比A2B1处理分别高35.3%和9.4%;当垄距相同时,低种植密度处理的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高种植密度。在垄距为190 cm条件下,进行单、双行栽培模式试验发现,在下午时段(15:00—17:00)单行西侧的番茄植株透光率最高,显著高于单行东侧和双行的东、西两侧;第1、2、3垄的单行东侧番茄透光率分别高于各垄双行东侧35.6%、20.3%、18.2%。单、双行种植模式番茄的产量呈现密度增加产量降低的趋势;当密度分别为B1、B2、B3时,单行产量比双行产量分别高12.8%、19.4%、10.2%;并且单行模式下番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双行。综上,在宁夏地区塑料大棚内夏秋茬和早春茬番茄宜采用垄距为190 cm,密度为1 800株/667 m~2的单行种植模式。
关键词:
番茄 宜机化 栽培模式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娅楠 米国全 史艳艳 王裔娜 程志芳 韩永平 王晋华
为了探讨番茄耐冷性的生理调控机理,以耐冷型野生番茄LA1777和低温敏感型栽培番茄LA2706为试材,研究低温对2种类型番茄叶片抗氧化代谢和碳同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脱氢型抗坏血酸(DHA)含量呈现上升趋势,LA2706分别比LA1777高0.3%~21.0%,1.2%~17.3%,13.4%~36.9%,13.3%~21.0%,且LA2706上升程度明显较快,加速了膜脂过氧化进程;还原型抗坏血酸(As A)含量随着低温处理时间都呈小幅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LA2706和LA1777分别比处理前下降55.3%和28.2%;LA1777叶片中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APX)活性在7 d时峰值显著升高,为LA2706的4.0倍。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可溶性总糖含量、酸性转化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LA2706比LA1777更为显著,处理7 d后,LA2706分别为处理前的5.8,4.8,10.2,1.7倍,低温导致LA2706叶片中淀粉大量分解成蔗糖,以缓解低温胁迫环境对其造成的伤害。
关键词:
番茄 低温 叶片 抗氧化 碳同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丽 王海娥 李小玲 李跃建
以‘金鹏一号’番茄为试材,在四川番茄春作栽培期间,采用避雨栽培的方法,改变番茄生长小环境,以露地栽培为对照,通过测定温度、湿度、光照强度,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研究避雨栽培条件对番茄生长微环境及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条件下晴天对地温,植株基部、中部气温有影响但不明显,棚顶温升高影响较大;晴天光照强,避雨栽培透光率较高,为82.8%~93.7%,雨天光照强度低,透光率降低,为71.8%~88.8%;晴天避雨栽培下相对湿度较露地高2.04%~14.6%,雨天避雨栽培湿度显著低于露地,降幅达14.51%~15.55%;露地栽培病害发生早,发病重,避雨栽培病害发生迟,发病轻,番茄主要病害早、...
关键词:
番茄 避雨栽培 微环境 病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岩岩 徐晓飞 郝桂杰 齐红岩
以低温敏感性栽培番茄Money Maker和耐低温性野生番茄LA1777为试材,研究了夜间15,9,6℃及其恢复处理对番茄果实中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低温胁迫后,LA1777和Money Maker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急剧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特别是前者;LA1777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于对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于对照,而Money Maker中变化与之相反;Money Maker中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显著高于对照,而LA1777差异不显著。说明2种番茄通过提高脯氨酸含量来调节渗透势响应低温,耐低温性番茄通过提高POD和CAT的活性来提高抗...
关键词:
番茄 夜间低温 抗氧化酶 脯氨酸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白嫆嫆 高艳明 李建设 王兰 张雪 刘军丽
以营养液膜栽培(nutrient film technique, NFT)番茄京番‘302’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Jingfan302’为试材,设置了不同营养液配比[日本园试1.0单位(ck)、日本园试2.0单位(TA)、日本园试1.0单位添加氯化钙(TB)、日本园试1.5单位调整钾氮比(TC)],共计4个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矿质元素累积量的吸收与分配、品质和产量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表明:TB处理可显著促进番茄植株茎粗的生长;相对于其他处理,TB处理下番茄各部位干物质量、植株不同部位各矿质元素累积量明显提高。各矿质元素累积量在植株体内排序为钾、氮、钙显著高于钠、镁、磷,各元素在不同部位中均以叶身、茎、叶柄大于果柄和根,氮元素主要向果柄分配,磷、钠主要向根和茎分配,钙和镁主要向叶身、茎和根分配。各处理均能提高番茄的品质,相较于其他处理,TB处理的单株产量提高了4%~13%。综上,TB处理不仅可以增加植株部位干物质量,促进矿质元素的累积量,还可以提高营养液膜栽培番茄产量,提升番茄的风味物质。图2表5参2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