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44)
- 2023(21065)
- 2022(18046)
- 2021(16820)
- 2020(14067)
- 2019(32369)
- 2018(31749)
- 2017(61052)
- 2016(33282)
- 2015(37267)
- 2014(36957)
- 2013(36531)
- 2012(33733)
- 2011(30562)
- 2010(30565)
- 2009(28228)
- 2008(27564)
- 2007(24318)
- 2006(21555)
- 2005(18699)
- 学科
- 济(137597)
- 经济(137443)
- 管理(91949)
- 业(91847)
- 企(68702)
- 企业(68702)
- 方法(60422)
- 数学(53578)
- 数学方法(52932)
- 农(51212)
- 中国(39299)
- 财(34218)
- 农业(33869)
- 业经(30928)
- 学(28251)
- 地方(27551)
- 贸(26219)
- 贸易(26208)
- 制(25627)
- 易(25488)
- 银(20647)
- 银行(20572)
- 环境(20467)
- 技术(20222)
- 理论(20055)
- 务(20051)
- 财务(19974)
- 财务管理(19932)
- 策(19830)
- 行(19672)
- 机构
- 学院(473194)
- 大学(472968)
- 济(194871)
- 经济(190891)
- 管理(182867)
- 研究(164629)
- 理学(159108)
- 理学院(157329)
- 管理学(154397)
- 管理学院(153562)
- 中国(123819)
- 科学(102662)
- 京(100277)
- 农(93918)
- 财(87708)
- 所(83406)
- 业大(76723)
- 研究所(76208)
- 中心(74849)
- 农业(73126)
- 财经(70437)
- 江(68852)
- 经(64515)
- 北京(62990)
- 范(61568)
- 师范(60901)
- 经济学(59131)
- 院(58992)
- 州(55176)
- 经济学院(53491)
- 基金
- 项目(326687)
- 科学(256395)
- 基金(238158)
- 研究(233673)
- 家(210048)
- 国家(208323)
- 科学基金(177716)
- 社会(148974)
- 社会科(141084)
- 社会科学(141047)
- 省(126288)
- 基金项目(125449)
- 自然(116612)
- 自然科(113951)
- 自然科学(113918)
- 自然科学基金(111877)
- 划(107145)
- 教育(106789)
- 资助(98640)
- 编号(93556)
- 成果(75502)
- 重点(73546)
- 部(72173)
- 发(69957)
- 创(67156)
- 课题(64703)
- 创新(62805)
- 科研(62693)
- 国家社会(62011)
- 教育部(61336)
- 期刊
- 济(209849)
- 经济(209849)
- 研究(139586)
- 农(89963)
- 中国(88848)
- 学报(80903)
- 科学(72731)
- 财(64750)
- 管理(63502)
- 大学(61201)
- 农业(61057)
- 学学(58199)
- 教育(47408)
- 融(44395)
- 金融(44395)
- 技术(38553)
- 业经(37192)
- 财经(33932)
- 经济研究(33804)
- 业(30425)
- 问题(29574)
- 经(29141)
- 版(24069)
- 科技(22789)
- 技术经济(22088)
- 统计(21972)
- 贸(21858)
- 世界(21591)
- 业大(21521)
- 图书(21229)
共检索到692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旭阳
亿万农民工如何在城市居住,既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国家治理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对我国97个地级市的住房政策文件进行了系统编码,构建了政策数据库,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以探究我国农民工住房政策的地方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城市采取了“残补式”政策模式,仅投入微薄资源来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绝大部分城市奉行只满足农民工短期住房需求、以租赁为主的政策,即“公共或私人租赁”和“集中式租赁”政策模式;只有少数城市采取了符合中央政策目标的、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公民权利导向”政策模式。研究认为,各地农民工住房政策的差异性不仅受政治和经济因素驱动,还受到当地城市问题的突出性和先前福利优厚程度的显著影响。为激励地方政府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建议改革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以及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萍 甄辉 丁富军
构建了农民工住房需求的吸引力—吸纳力分析框架,对我国31个省(市、区)进行了实证模拟,将其分别按照对农民工吸引力和吸纳力的大小划为"四型九类"地区,并探索了不同地区的农民工住房问题解决路径。研究表明:我国农民工的地区分布十分不均衡,对农民工吸引力和吸纳力都较高的Ⅰ型地区是农民工住房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可分别采取园区配建型、公共租赁型、市政改造型、商业配建型和市民化型方式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Ⅱ型地区要充分挖掘住房市场潜力,结合公共租赁型方式共同促进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解决;Ⅲ型地区和Ⅳ型地区则要进一步规范租屋管理,同时采用准市民化型住房政策逐步解决农民工住房困难。
关键词:
住房政策 农民工 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国胜 王征
如何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住房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通过对其他国家解决城市外来人口的住房、治理贫民窟的经验与教训的分析,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住房政策应该是:政府高度重视并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公共住房视野、大力推进公共住房建设并出台配套政策和长远规划、培育城市房屋租赁市场、改变农民工安置区的建设理念、妥善规划城乡结合部的发展、集合社会大众的力量等。
关键词:
农民工 农民工市民化 住房政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建华 刘建江
房价高企、房租相对高昂,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城市农民工住房问题集中释放。扼阻"积累的惯性",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需从国家层面顶层推动住房支持政策输入。文章基于农民工整体发展态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趋势、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大势,确定政策建置目标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设定支持农民工住房获得的基本政策框架。
关键词:
农民工 住房问题 住房支持 政策建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董昕
本文系统梳理了1978~2012年的中国农民工住房政策,总结了政策实践中的五大典型模式,并对中国已有的农民工住房政策进行评价:农民工住房政策从无到有,是一种进步,但缺乏长期目标和城乡统筹的整体构想;政策没有基本法律作为保障,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解决方式与现行土地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矛盾;政府住房保障的范围、标准、方式等适度性问题有待于合理规范;责任主体不明确,住房保障资金来源不稳定,政策的执行难度大;政策尚处于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探索层面,实际作用有限。
关键词:
农民工 住房政策 政策评价 五大典型模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祝仲坤
住房是农民工进入城市、融入城市的安身立命之所,而建设保障性住房(简称"保障房")是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关键举措之一。在此背景下,结合最新的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保障房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居住在保障房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仍然偏低,意味着针对农民工的保障房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第二,相比于租房,保障房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加入其他解释变量后,结论保持一致。考虑到模型中潜在的选择性偏误,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加以纠正,并通过逆向概率加权法、逆向概率加权回归调整法、调整变量衡量方式等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第三,保障房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相比于90后农民工,保障房对80后农民工的影响更明显。由此,提出要发挥保障房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作用,应当突出保障房建设的多样性与差异化、优先考虑就业居住超五年和80后农民工等方面实施更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制度改革举措。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祝仲坤
本文结合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缴存住房公积金使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显著提升5.3%,这一结果在加入控制变量、地区虚拟变量后依然成立。进一步,本文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性偏误,利用Bioprobit模型和CMP方法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所得结论依然稳健。分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缴存住房公积金对"80后"和在当地居留满5年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影响更为明显。此外,住房公积金呈现出"嫌贫爱富"特征,其对高收入新生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新宇 李想 潘扬彬
本文基于对河北省丰宁县城406个农民工家庭的问卷调查数据,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运用住房经济学方法构建了农民工住房消费的需求函数,测算了农民工租房、购房的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结果发现:农民工租房消费需求对当期收入敏感;购房需求对永久性收入敏感;租房消费对价格变化高度敏感。购房需求价格弹性为正,体现出农民工自有住房与城镇居民一样,兼具消费与投资品属性。政策取向上,应重视小城镇吸纳农民工就业定居的作用,构建差别化的农民工住房支持政策,在租房市场上应侧重于供方干预措施,降低租房成本,改善农民工住房质量。
关键词:
农民工住房 需求特性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思齐 廖俊平 任荣荣 曹洋
中国城市住房市场中存在明显的分割,"城中村"等居住环境恶劣的"非正式"住房容纳了大量农民工。通过构建一个农民工住房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本文发现,针对农民工的单纯住房数量的供给在低端产业占主导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但在高技能产业比重逐渐增加时其效果逐渐衰减。相反地,改善农民工居住环境的政策能够使住房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具有可持续性。同时,这类改良政策能够减少潜在的社会冲突所导致的社会资源非生产性损耗,使得分给城市原有居民的"蛋糕"份额也会变大,因此有希望成为一个可以自发实现的内生政策变迁过程,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实现城乡融合和社会和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双良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归纳分析、演绎分析以及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当前我国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对策思路与地方模式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要有效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问题必须清晰界定农民工住房保障的供给主体和客体范围,合理优化住房安排方式,健全相关配套制度。研究结论表明,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不宜采取统一的政策设计与制度模式,应坚持"分层次、多渠道、按步骤"的原则,实行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参与、民工自强相结合的灵便措施。
关键词:
城市农民工 住房保障 配套制度 分层管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斌红
如何促进农民工子女随迁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实证考察了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子女随迁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子女随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替换被解释变量、更换数据年份、构造工具变量、进行匹配估计等条件下依旧稳健;从异质性结果看,就业质量对女性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及较低教育程度农民工子女随迁的影响更大;作用机制检验显示,农民工就业质量通过提升照料能力及改善住房条件两条机制影响子女随迁。研究结论为中国在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有效促进农民工子女随迁,实现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新宇 薛建良
本文依据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在务工地住房来源和住房质量,并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农民工住房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只有13.2%的农民工已在务工地买房定居,租住民房和单位提供的住所是多数农民工解决住房的主要方式,而在这部分农民工中,只有20%的人居住在有配套生活设施的成套单元房中。在影响农民工住房选择行为的诸多因素中,居住和就业的稳定性及迁移的家庭特征对住房保有形式和质量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民工 住房选择 影响因素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新宇 薛建良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器,而农民工住房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农民工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尽管住房条件较差,但农民工的主观感受好于预期,婚姻状况、收入等人口统计学因素和住房自身特征中多个因素对农民工住房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董昕 张翼
本文利用全国106个城市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工在流入地住房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在流入地的收入对其住房消费影响较大,在老家的收入对其住房消费影响不显著,但农民工在老家有住房对其在流入地的住房消费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代表人口规模、住房价格等地域因素的流入地城市行政级别对农民工住房消费影响较大;农民工家庭食品消费、子女教育等非住房支出对其住房消费影响较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因素对农民工住房消费影响显著但作用有限。本文认为,解决中国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增加农民工收入,完善包括养老、教育、医疗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有助于农民工家庭住房支付能...
关键词:
农民工 住房消费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俊玲 谢嗣胜
随着近年来全国房价飞速上涨,我国农民工在务工城市的住房难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住房支出和住房类型两个角度出发,对江苏省范围内农民工居住现状的影响因素采用列联分析和最优尺度分析表明,年龄和买房打算呈负相关,越年轻越倾向于住房支出多;有买房打算的住房支出相对较低;未婚群体住房支出略高于已婚群体;子女的数量和住房支出呈正向关系;文化程度越高、来城年数越长,对住房的支出越高;月收入越高则住房支出越高;农民工所在企业的性质和行业的不同也影响选择偏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居住条件、子女就学与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
流动人口收入代际差异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异:扩大还是缩小——来自中国流动人口监测调查(CMDS)的经验证据
流动人口就业决策代际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流动人口住房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农民工新政下的流动人口社会保险:来自中国四大城市的证据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就业行业选择分异及影响因素
留守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多维贫困的影响——来自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经验证据
跨省流动农民工再次择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