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65)
2023(9933)
2022(8982)
2021(8549)
2020(7077)
2019(16458)
2018(16479)
2017(31470)
2016(16789)
2015(19023)
2014(18881)
2013(18534)
2012(16934)
2011(15092)
2010(14903)
2009(13358)
2008(12757)
2007(10831)
2006(9380)
2005(7976)
作者
(49174)
(40696)
(40363)
(38251)
(25976)
(19510)
(18329)
(16070)
(15496)
(14240)
(14035)
(13597)
(12759)
(12608)
(12437)
(12419)
(12276)
(12093)
(11518)
(11469)
(10153)
(9745)
(9705)
(9201)
(9064)
(9050)
(8976)
(8919)
(8119)
(8059)
学科
(63310)
经济(63224)
管理(47738)
(45466)
(38311)
企业(38311)
方法(30890)
数学(26596)
数学方法(26297)
(16956)
中国(16119)
(15650)
(15154)
业经(14135)
地方(12745)
理论(11640)
环境(11432)
农业(11289)
(11173)
(11173)
贸易(11168)
(10846)
技术(10560)
(10013)
(9867)
(9763)
财务(9703)
财务管理(9685)
教育(9374)
企业财务(9184)
机构
大学(238054)
学院(234672)
管理(96853)
(88189)
经济(86177)
理学(84807)
理学院(83871)
管理学(82352)
管理学院(81950)
研究(77102)
中国(54618)
(50954)
科学(50502)
(38613)
(38456)
(38157)
业大(37570)
研究所(35577)
中心(34750)
(32081)
北京(32009)
财经(31938)
(31454)
师范(31044)
农业(30011)
(29181)
(28290)
(26559)
经济学(25378)
师范大学(25335)
基金
项目(170789)
科学(133276)
研究(123899)
基金(123588)
(108639)
国家(107428)
科学基金(91964)
社会(75747)
社会科(71623)
社会科学(71600)
基金项目(66846)
(66667)
自然(61608)
自然科(60142)
自然科学(60126)
自然科学基金(59030)
教育(56623)
(55961)
资助(50612)
编号(50353)
成果(40381)
重点(37559)
(37036)
(35508)
(35392)
课题(34242)
科研(32963)
创新(32929)
大学(32570)
教育部(31607)
期刊
(92423)
经济(92423)
研究(66283)
中国(40155)
学报(39899)
管理(36294)
科学(36238)
(34504)
大学(29885)
学学(28093)
(27319)
教育(26591)
农业(24883)
技术(21416)
(15551)
金融(15551)
业经(15141)
财经(14581)
图书(14274)
经济研究(14112)
科技(12659)
(12475)
(12259)
理论(12202)
问题(11945)
实践(11487)
(11487)
(11066)
技术经济(10765)
业大(10730)
共检索到327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月中  白会芬  和爱芬  曾丽  邓宗云  
隐孢子虫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人兽共患寄生性原虫,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以腹泻为特征的重要病原。自 Tyzzer 首次在实验小鼠体内发现并定名为隐孢子虫以来,国内外学者相在动物、鸟类及人体内发现该虫体.并用人工感染实验动物的方法证实隐孢子虫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可交叉感染。但家鼠体内的隐孢子虫能否成为动物及人的感染来源,未见有详细报道。本次实验用家鼠经免疫抑制处理后,从其粪便中分离到一株隐孢子虫卵囊,将本株隐孢子虫卵囊接种于不同的实验动物,检测实验动物对家鼠隐孢子虫的易感性。最后通过实验结果以期证实家鼠隐孢子虫是否能成为其他动物及人的感染来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龙现  宁长申  吴宁鹏  郎利敏  贾志阳  
采用鸭源贝氏隐孢子虫卵囊经口感染2日龄雏鸡,感染剂量分别为8×10~5,16×10~5,32×10~5,64×10~5个/只,设空白对照组.在 PID5,PID10,PID25各取2只鸡进行病理剖检并取其喉头、气管、法氏囊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在 PID20和 PID25对各试验组动物进行称重,并在 PID25全剖杀实验动物采摘法氏囊并称重;计算各组动物法氏囊与体重元比.结果表明:接种后第4 d 在各组鸡粪便中查到隐孢子虫卵囊.持续排卵囊时间25 d 左右;排卵囊高峰期分别为8×10~5为 PID8~15,16×10~5为 PID12~16,32×10~5为 PID5~16,6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帆  孙秀梅  薛秀恒  王菊花  李培英  周杰  刘力源  张淑静  
【目的】研究犊牛感染鼠隐孢子虫后血液生化指标、营养物质代谢相关酶及激素的变化,初步探讨隐孢子虫病的致病机理。【方法】给犊牛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致其免疫力低下,然后通过经口感染鼠隐孢子虫卵囊构建隐孢子虫感染犊牛动物模型。采集模型组和对照组犊牛隐孢子虫感染前和感染后第14、28天的血液,测定血液中K+、Na+、Cl-、Ca2+、Mg2+、血糖的浓度,以及总蛋白、白蛋白、5-羟色胺、白介素-2的质量浓度和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的活性。【结果】经口感染鼠隐孢子虫卵囊犊牛粪便中检出了大小、形态与感染卵囊基本相同的隐孢子虫卵囊,表明隐孢子虫感染犊牛动物模型构建成功。隐孢子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培英  廖圣法  陆凤琳  郝胜平  
在安徽某市境内选产奶牛62头,育成牛30头,犊牛21头作为调查对象,从每头牛的直肠内采集粪便 50~60 g。将粪样放入烧杯中,加水、搅匀,经粪筛过滤于锥形量杯中,加水稀释,自然沉淀60 min,弃上清液,留下粪渣。将粪渣(内含少量水分)加入离心管中,离心10 min(3000 r·min~(-1)),弃去上清液,留下管底粪渣。加饱和白糖液于离心管中,搅动管底沉渣,再离心10 min(3000 r·min~(-1)),粪渣下沉,卵囊即漂浮于表面。用自制的铁丝环醮取液膜,置40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卵囊并进行摄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世良  高翔  张金祥  高建华  张永红  杨荣贵  
微孢子虫是一种营专性寄生生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可以传染多种昆虫,致使昆虫死亡。在野外昆虫体内已发现许多种微孢子虫,以鳞翅目昆虫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有多种微孢子虫对家蚕有感染性、致病性,且有部分微孢子虫能通过胚种传染而使下一代致病。本研究对云南蒙自地区桑园四周收集到的菜粉蝶进行镜检,将检测出的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并对菜粉蝶微孢子虫病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有很强的食下感染能力,虽然对家蚕的胚种传染率很低,由于它的存在,提高了家蚕母蛾微孢子虫病的检出率,增加了蚕种淘汰的风险率,对蚕种生产具有潜在的危害性,这种微孢子虫引起的垂直传播应当引起重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璩檾昇   浦仕奇   徐梅   方昱嘉   唐旭东   钱平  
【目的】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感染引发的微粒子病是影响蚕业发展的重要病害。为了揭示可变剪接(AS)基因在家蚕响应微孢子虫感染中的作用,对其中肠内的AS事件进行分析。【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TM 4000测序平台,对健康家蚕(对照组)和被微孢子虫感染的家蚕中肠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rMATS软件对样品中的AS事件与差异剪接基因(DSGs)进行鉴定,并对DSGs进行GO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在对照组和感染组中分别检测到5 346个和4 992个AS事件,两组的AS事件类型都以外显子跳跃(SE)事件为主,差异分析发现了25个显著的DSGs。GO富集分析表明,DSGs主要富集在21个条目,其中以细胞过程、物质代谢、结合、催化活性的基因数量较多;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DSGs富集数较多的是信号传导、免疫系统、多糖生物合成与降解、能量代谢等通路。【结论】家蚕中肠组织存在大量AS事件,在微孢子虫感染过程中存在25个DSGs,其功能涉及新陈代谢和细胞免疫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善祥  毛鑫智  
将 8 5只体重 2 5 0~ 35 0 g的健康SD大鼠 (雌雄各半 )随机分成感染组 (n =5 5 )和对照组 (n =30 )。感染组大鼠每只一次经口感染 2 5个肝片吸虫囊蚴 ,每周采血测定血浆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丙氨酸转氨酶 (ALT)及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于感染后第 3,6 ,9,11和 13周分别宰杀 12只 (感染组 8只 ,对照组 4只 )大鼠 ,测定其肝微粒体蛋白、细胞色素P 4 5 0、细胞色素b5的浓度和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结果表明 ,大鼠感染肝片吸虫后 ,血浆AST、ALT、ALP活性分别在感染后 3~ 7周、 3~ 5周、 5~ 13周极显著上升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邓冲  张维  刘群  刘晶  丁隽  
【目的】建立Balb/c小鼠感染新孢子虫的急性和亚急性发病模型,并研究新孢子虫在小鼠体内的发育过程。【方法】分别对两组小鼠腹腔接种新孢子虫8×106个/只和5×105个/只,接种后小鼠进行定时宰杀,取心、肝、肺、脑和后肢肌肉等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PCR检测。【结果】发现Balb/c小鼠感染后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各器官组织的广泛性出血,非化脓性脑炎和肝细胞空泡变性。接种后第16天观察到脑组织内包囊,在其它组织中未观察到包囊样结构。PCR检测结果显示,接种后12h即可检测到肺脏和心脏组织内的新孢子虫特异性基因Nc-5,脑内最早于第8天检测到。接种25d后在肝脏、肺脏和脑内仍能检测到新孢子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世良  肖圣燕  杨荣贵  高建华  高翔  朱峰  张永红  廖鹏飞  
为分析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不同龄期的感染力差异,利用在云南省蒙自市收集的菜粉蝶,对其体内的微孢子虫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通过叶面添食的方法,先后将菜粉蝶微孢子虫(约1.21×108粒)分别添给2、3、4、5龄起蚕各160头食用,随后正常饲养至上蔟结茧、化蛹、羽化。检验死蚕、不结茧蚕、死笼茧及蛾子中菜粉蝶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综合统计分析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各龄期家蚕的危害性和感染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不同龄期的感染力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家蚕龄期的增加,菜粉蝶微孢子虫的感染力逐渐降低。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文锋  李继莲  SCHMID-HEMPEL Paul  吴杰  彭文君  安建东  
采用SSUrRNA基因序列检测鉴定方法,初步调查了甘肃、青海、四川、内蒙古26种1008只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及种类.结果表明:其中有16种210只被微孢子虫感染,感染率为20.8%,白背熊蜂和西伯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率最高,红束熊蜂的感染率最低.内蒙古地区熊蜂微孢子虫的感染率最高,四川次之,甘肃与青海地区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率最低.感染熊蜂的微孢子虫有熊蜂微孢子虫、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发现于鳞翅目卷叶蛾科寄主上的Nosema thomsoni.这说明微孢子虫对我国熊蜂的感染很广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言伟  江飚  但学明  李安兴  
刺激隐核虫是一种原生纤毛类寄生虫,可以感染几乎所有海水硬骨鱼类并导致死亡,给海水鱼类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由于刺激隐核虫体表寄生的特性,使其成为研究鱼类黏膜免疫机制的良好病原模型,可为高效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鱼类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黏膜免疫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展海水鱼类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免疫防控措施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已有研究表明,受刺激隐核虫感染后,斜带石斑鱼皮肤黏液或其培养上清液能使幼虫发生阻动,由皮肤中的抗体分泌细胞产生的特异性IgM抗体在抗寄生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刺激隐核虫感染时,多种免疫细胞如NCC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在寄生虫周围聚集,趋化因子以及趋化因子受体表达量在寄生虫感染部位上调,暗示其调节的免疫细胞也参与抗虫免疫;此外,研究发现黄斑蓝子鱼对刺激隐核虫具有天然抗性,其血清和皮肤黏液对刺激隐核虫幼虫和滋养体均具有杀灭作用,已从其血清中分离到一种天然抗虫蛋白—L-氨基酸氧化酶,为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控提供新的途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免疫实验证实疫苗防控刺激隐核虫病是可行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玮  马跃  李安兴  
从天然感染的卵圆鲳(Trachinotus blochii)分离到1株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再经人工感染的方法收集各期虫体,制成电镜样品,对虫体进行超微结构研究。刺激隐核虫质膜的基本结构与淡水的多子小瓜虫的质膜相似,分为3层:外限制膜、外胞膜和内胞膜。刺激隐核虫的质膜小泡内充满大量电子致密物质(EDM)。幼虫、幼体和滋养体均具有复杂的口器,由胞咽、口肋、双动基体口纤毛和线带等组成,但不具备膜口类纤毛虫所具有的独特的细胞器:Lieberkuhn氏器。单动基体的体纤毛存在于幼虫、幼体和滋养体,但在包囊期,体纤毛和口器消失。各期虫体的胞质中具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和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丙云  陈龙  毛鑫智  陈继明  Javier Gonzaloz  
为研究水牛抗肝片吸虫的免疫反应机制,选择8头雄性去势水牛经粪便检查和 Dot-ELISA 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经2周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成感染(n=5)和对照组(n=3)。感染组水牛每天每头经口感染60个囊坳,连续20天,共接种1200个囊蚴。每周颈静脉采血,测定外周血的 T、B 淋巴细胞的比例、血清总蛋白含量和组分比例以及抗体(IgG)水平。结果表明:感染组水牛在感染肝片吸虫后第2周开始,T 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重波  张德林  李惠萍  李学瑞  
用细胞培养方法制备了弓形虫(GJS 株)ES 抗原(Exceted/Sereted Antigen,E/SA),用油佐剂 M206按不同剂型制备 ES 苗,随机分组免疫健康小鼠(昆明鼠,23~25 g·只~(-1)),每组5只,皮注/腹注0.3 mL·只~(-1)。其中:组1,E/SA 浓缩苗;组2,E/SA 苗;组3,E/SA-H 浓缩苗;组4,E/SA-H;组5,培养液对照;组6,M206对照.另设:组7,健康攻毒对照;组8,健康对照.先后免疫2次(间隔15 d),第28 d 用弓形虫 GJS 速殖子强毒攻毒,每鼠腹注10~2.免疫前后分别取尾血片检测弓形虫血清抗体(IHA 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千林  刘梦丽  许正茂  王振宝  吉尔格力  史亚明  巴音查汗  
为建立牛感染犬新孢子虫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根据犬新孢子虫NC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检测引物和taqmaN-mGB探针,建立新孢子虫病taqmaN-mGB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PCR扩增产物约为150BP,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Real-time PCR扩增表明,Ct值与梯度稀释的阳性质粒模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当检测牛源性弓形虫、牛环形泰勒和牛巴贝斯等虫种阳性DNa时均为阴性;经3D数字PCR判定,Real-time PCR方法的最低有效检测量为6.41拷贝/μl,灵敏性是常规PCR的1 000倍;重复性试验的组内平均变异系数为1.108%,组间为2.73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