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99)
2023(8021)
2022(7113)
2021(6432)
2020(5775)
2019(13296)
2018(12987)
2017(25283)
2016(13997)
2015(15715)
2014(15896)
2013(15799)
2012(15016)
2011(13558)
2010(13745)
2009(12697)
2008(12947)
2007(11953)
2006(9991)
2005(9042)
作者
(43149)
(36378)
(36150)
(34549)
(23180)
(17644)
(16606)
(14111)
(13418)
(12880)
(12305)
(12181)
(11702)
(11553)
(11515)
(11497)
(11306)
(10671)
(10566)
(10228)
(9152)
(8927)
(8868)
(8290)
(8242)
(8152)
(8145)
(8143)
(7450)
(7421)
学科
(58973)
经济(58901)
(38475)
管理(36756)
方法(30631)
(30587)
企业(30587)
数学(27381)
数学方法(27124)
(15957)
(15747)
中国(14471)
(14336)
(11289)
贸易(11288)
(10984)
业经(10919)
(10797)
农业(10451)
地方(10209)
(9955)
财务(9934)
财务管理(9905)
企业财务(9428)
(9381)
银行(9348)
(9253)
金融(9251)
(8864)
(8845)
机构
大学(208711)
学院(205661)
(85166)
经济(83405)
管理(76149)
研究(72670)
理学(65946)
理学院(65141)
管理学(63864)
管理学院(63485)
中国(53374)
科学(46949)
(43949)
(41819)
(39109)
(38668)
研究所(35539)
业大(34477)
中心(33558)
农业(33422)
财经(31635)
(30992)
(28798)
北京(27414)
经济学(27333)
(26550)
师范(26190)
(25509)
经济学院(24965)
(24108)
基金
项目(139391)
科学(108484)
基金(101976)
研究(96657)
(91862)
国家(90760)
科学基金(75561)
社会(60941)
社会科(57734)
社会科学(57712)
(53976)
基金项目(53766)
自然(50386)
自然科(49215)
自然科学(49194)
自然科学基金(48350)
(46277)
教育(44629)
资助(42665)
编号(37697)
重点(32145)
(31567)
成果(31107)
(29826)
(28584)
科研(27782)
计划(27121)
创新(26810)
教育部(26455)
课题(26127)
期刊
(88167)
经济(88167)
研究(57003)
学报(39449)
中国(37610)
(36922)
科学(33830)
(31379)
大学(28751)
学学(27373)
管理(25482)
农业(24665)
教育(18502)
(17648)
金融(17648)
技术(16350)
财经(15910)
经济研究(14733)
(13814)
(13655)
业经(13618)
问题(12175)
(11625)
技术经济(10534)
统计(10403)
(9978)
业大(9924)
科技(9645)
理论(9576)
(9239)
共检索到296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敬旺  谢骏  李志斐  余德光  王广军  龚望宝  王海英  郁二蒙  
采用原位底泥耗氧测定法,研究了10口家鱼鱼池底泥耗氧率与底部水体理化因子(溶氧、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底泥有机质含量及深度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池塘平均底泥耗氧率(SOD)为0.91 g/(m2.d),变动范围为0.76~1.09 g/(m2.d)。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底泥耗氧率与池塘底部水体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溶氧相关性最高(Pearson相关系数为0.779),其次是温度、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相关系数分别为0.587、0.557和-0.421;底泥耗氧率与底泥深度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底泥耗氧率与溶氧和温度呈极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瑾  廖明军  何绪刚  陆诗敏  张敏  
以反硝化菌的亚硝酸盐还原酶编码基因nirS为分子标记,调查了湖北省公安县崇湖渔场池塘表层底泥反硝化菌丰度的季节变化,并分析了反硝化菌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底泥反硝化菌数量夏季(8月份)最高,为(5.02±1.05)×107copies/g,春季(4月份)与秋季(11月份)次之,分别为(1.76±0.29)×107copies/g和(1.85±0.55)×107copies/g,冬季(1月份)数量最低,为(1.04±0.26)×107copies/g;相关性分析显示,反硝化菌丰度与温度、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无机氮、温度和溶解氧是影响反硝化菌数量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廖梅杰  荣小军  李彬  张正  王印庚  陈贵平  王岚  
采用基于18SrDNA PCR-DGGE技术对刺参池塘养殖系统底栖真核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理化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刺参养殖池塘系统中附着基真核生物DNA指纹图谱均呈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成参养殖池塘分别获得26、25、25条扩增条带,幼参养殖池塘分别获得20、22条扩增条带;刺参养殖池塘中叶绿素、总磷、总氮、溶氧分别为2.037~5.383μg/L、0.016~0.039mg/L、1.863~3.562mg/L、4.06~6.18mg/L,成参养殖池塘的各项理化指标值均高于幼参养殖池塘。通过指纹图谱和理化因子的聚类分析可以看出,附着基底栖真核生物DGGE指纹图谱与环境中理化因子聚类分析图相吻合...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彬  廖梅杰  荣小军  张正  王印庚  陈贵平  王岚  范瑞用  
2014年10月,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标准化养殖池塘中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含物及附着基和底泥中细菌的菌群结构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仿刺参肠含物、附着基、底泥中细菌多样性较高,分别平均获得30.00±1.00、15.33±1.70、21.67±2.62条带,肠含物中细菌种类数显著高于附着基和底泥。聚类分析和戴斯系数表明,不同池塘的仿刺参肠含物样本单独聚为一支,相似性达到0.785,附着基和底泥样品聚为一支,平均相似性达到0.532。不同样品DGGE图谱中20条优势条带的切割、克隆、测序,共获得了20条细菌序列,表明肠含物细菌种类以聚球藻属(synEC...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程莹寅  吴山功  郑英珍  王微微  邹红  李文祥  王桂堂  
为研究主养草鱼池塘底泥微生物多样性,采用细菌通用引物27F和1492R扩增了湖北石首一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养殖池塘底泥细菌16S rDNA片段,构建了底泥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并对该文库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文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为3.85,Schao1丰富度指数为185,Evenness均匀度指数(E)为0.96。池塘底泥中主要的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3.66%)、厚壁菌门(Firmi-cutes)(14.63%)、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7.32%)、拟杆菌门(B...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文斌  张西瑞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高产鲤鱼池塘净产量和净产值的饲料费、水电费、鱼种费进行分析,影响净产量的因子依次为,饲料费、水电费、鱼种费;影响净产值的因子依次为鱼种费,饲料费、水电费,并依据主因子对净产量建立GM(1,N)模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迟爽  刘海军  刘冉  赵振军  马家好  崔龙波  
通过检测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的6项理化指标和8类细菌数量,研究了山东省莱州刺参养殖池塘底质的周年变化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底泥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变化趋势相同,变化范围分别为(7.15±0.40)~(7.80±0.21)和(42.8±85.5)~(-351.0±61.5)mV。硫化物的变化趋势与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相反,其含量变化范围为(47.66±47.01)~(496.12±418.57)μg/g(干重)。总氮、总磷和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57.42±103.40)~(865.83±187.85)、(166.83±17.12)~(241.32±27.21)μg/g和0.27%±0.08%...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温彬  高勤峰  张乘  董双林  于海波  李卫东  李泽明  
为分析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及其对刺参食物来源的影响,本研究于2012年5—12月以16:1(n-7)/16:0及EPA作为硅藻的特征脂肪酸标志,20:4(n-6)作为褐藻的特征脂肪酸标志,DHA及DHA/EPA作为鞭毛藻或原生动物的特征脂肪酸标志,18:1(n-7)及奇数碳和支链脂肪酸(oDD&br FAs)作为细菌的特征脂肪酸标志调查了荣成靖海湾刺参养殖池塘底泥和刺参脂肪酸组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硅藻、褐藻、多种异养细菌及鞭毛藻或原生动物为底泥的主要组成生物,且各类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显著,其中硅藻的特征脂肪酸16:1(n-7)/16:0及EPA最高值出现在冬季,褐藻的特...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苟青  陶玲  李晓莉  宋超峰  彭亮  代梨梨  李谷  
采用荧光模拟底物法监测了精养池塘水中碱性磷酸酶(AP)、β-葡萄糖苷酶(BG)、亮氨酸氨肽酶(LAP)以及脂肪酶(LIP)活性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胞外酶活性在不同粒径生物上的分布,并探讨了池塘水中酶活性与水质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养殖周期内,草鱼池塘水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为0.18~1.63μmol/(L·h),亮氨酸氨肽酶活性范围为0.28~1.66μmol/(L·h),碱性磷酸酶活性为0.96~3.49μmol/(L·h),脂肪酶活性范围为1.48~2.68μmol/(L·h)。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池塘水中胞外酶活性呈现明显的月份动态变化。4种典型胞外酶在池塘水中不同粒径生物上的酶活性分布不同。β-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肽酶活性的主要来源是>3μm粒径的浮游生物,碱性磷酸酶活性主要来源为<0.22μm粒径的游离态,脂肪酶活性主要来源于3μm粒径浮游生物。养殖池塘水中β-葡萄糖酶活性与NH_4~+-N、TN、TP、IP、COD_(mn)、Chl.a呈极显著正相关,与DO呈极显著负相关;脂肪酶活性与DO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与NH_4~+-N、NO-2-N、TN、TP、IP、COD_(mn)、Chl.a呈显著正相关,与T和pH呈显著正相关,与DO呈显著负相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袁泉  
采取青鱼与搭配鱼重量80∶20池塘成鱼养殖法,投放120~150g/尾青鱼种,经263d的精心饲养,出池成鱼规格达到1545g/尾,亩产900.8kg,出池比例达81.2%,净增10.3倍,成活率92.5%,亩总产成鱼1109.5kg,投入产出比1∶2.29。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蔡惠凤  陆开宏  金春华  王扬才  吴科峰  
在实验室模拟生态条件下,运用投放复合微生物、微生物合酶菌液、添加营养促生剂、水底界面曝气等不同方法对养殖池塘污染底泥进行生物-生态修复;检测底泥及上覆水在不同生物修复技术作用下溶氧、氨氮、硝态氮、CODcr、TOC、底泥生物降解能力(G值)、异养细菌数量和反硫化细菌数量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据此评价不同修复技术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4种不同的生物生态方法均对污染底泥产生了一定的修复作用,其中以VB997底泥营养促生剂组的综合修复效果最为理想,在为期60 d的实验中,底表水CODcr消除率达70.00%,底泥生物降解能力(G值)从12.00 kg/(kg.h)提高至45.60 kg/(kg.h),底...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施沁璇  叶雪平  孙博怿  周冬仁  高晟  罗毅志  
为探究苦草、黑藻、菹草等沉水植物修复对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及其生物有效性,对沉水植物修复前后底泥中重金属Cu、Zn、Pb、Cd、Hg、As、Cr的总量和赋存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沉水植物修复可以有效去除底泥中重金属污染并降低生态风险,其中对底泥中Cu、Pb、Cd、Hg的去除率较高,但对Cr的去除率较低。不同季节生长的沉水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修复效果不同。聚类分析显示,苦草、黑藻等春夏季生长沉水植物对Cd、As、Cu、Zn、Pb的去除效果较好,而菹草等越冬沉水植物对Cr的去除作用较好。形态分析显示,底泥中生物有效态含量和迁移率(MF)较高的Cu和Cd在沉水植物修复后底泥中生物有效态含量和迁移率相比其他元素显著增加。此外,相关性分析显示,底泥中重金属的去除率与其生物有效态含量和迁移率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底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态含量和迁移率可以有效表征沉水植物对底泥中复合重金属污染的去除效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洋  郁二蒙  谢骏  王广军  张凯  李志斐  
为研究添加芽孢杆菌对池塘水体理化因子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实验组(添加芽孢杆菌池塘)与对照组(普通池塘)水体和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同时分析了两种池塘水体和底泥的理化指标。结果显示,8、9月实验组池塘水体中TN、NH_4~+-N和NO_3~--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底泥中的NO_3~--N、NH_4~+-N、TN和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池塘水体中发酵单胞菌属(Zymomonas)、玫瑰单胞菌(Roseomonas)、脱氯单胞菌(Dechloromonas)和噬几丁质菌属(Chitinophaga)细菌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这些细菌群落中,脱氯单胞菌、噬几丁质菌属有去除硝酸盐的作用,发酵单胞菌属、玫瑰单胞菌具有脱氮的功能。实验组池塘水体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水体中优势细菌群落中的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Geothermobacter、Haliscomenobacter与硝酸盐、总磷呈负相关性,与氨氮、总氮呈正相关性。研究表明,通过向池塘添加芽孢杆菌,可以改变水体中细菌群落的结构,从而实现对池塘理化因素的调节。研究结果为降低水产养殖尾水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春雪  陶玲  张世羊  李晓莉  宋景华  李谷  
借助BIOLOG检测法,研究了栽种莲藕池塘及养殖黄颡鱼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种植莲藕后底泥中有机质(OM)含量分别减少11.45%(深度0~5 cm)、19.12%(深度5~10 cm),莲藕的生长能促进根区底泥有机质的消耗,对底泥中的总氮(TN)、总磷(TP)均有一定的吸收作用;种植组与对照组在养殖周期后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均高于初始值,且种植组AWCD变化率更显著,表明栽种莲藕的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更;对0~5 cm与5~10 cm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比较发现同一环境不同深度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不同;养鱼组(0~5 cm)底泥中微生物Biolog代谢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曹娟  刘兴国  高美云  朱浩  曾宪磊  刘雪  
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作用是底泥生物脱氮的主要过程,碳源是调控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关键因子。本研究以褐煤为对象,对褐煤的静态碳释情况及其对池塘底泥中脱氮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褐煤在室温条件下的碳释放规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具备作为反硝化碳源的可行性;在脱氮实验中,发现褐煤对底泥上覆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氮(NO_2~--N)的去除具有促进作用,NO_2~--N的去除率随褐煤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褐煤质量浓度为40g/L时,NO_2~--N去除率最高达99.61%,此时硝酸盐氮(NO_3~--N)的浓度也最低;同时发现,水体中氨氮(NH_4~+-N)氧化的最适褐煤质量浓度为10g/L,其去除率达99.39%;对底泥中的厌氧氨氧化菌群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发现,其中浮霉菌门占比最大(39.6%~71.8%),优势菌属为Candidatus Brocadia(13.9%~35.8%)和Desulfovibrio(17.1%~34.8%),添加褐煤组Candidatus Scalindua菌属比例高于未添加组;荧光定量PCR得出,随着褐煤质量浓度升高,底泥中的反硝化菌丰度呈增长趋势,而厌氧氨氧化菌丰度则低于无褐煤添加组,表明添加褐煤对底泥反硝化有促进作用,而对厌氧氨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褐煤具备作为反硝化碳源的条件,可用于池塘养殖底泥脱氮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