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71)
- 2023(3796)
- 2022(3267)
- 2021(3016)
- 2020(2611)
- 2019(5889)
- 2018(5878)
- 2017(10131)
- 2016(6026)
- 2015(6971)
- 2014(6653)
- 2013(6415)
- 2012(6343)
- 2011(5757)
- 2010(5948)
- 2009(5293)
- 2008(5494)
- 2007(4924)
- 2006(4470)
- 2005(3894)
- 学科
- 济(18782)
- 经济(18740)
- 业(14638)
- 管理(12281)
- 企(10453)
- 企业(10453)
- 学(8996)
- 农(7836)
- 方法(7169)
- 中国(5808)
- 数学(5704)
- 农业(5657)
- 数学方法(5573)
- 财(5093)
- 业经(4109)
- 地方(3908)
- 制(3716)
- 贸(3601)
- 贸易(3597)
- 融(3591)
- 金融(3588)
- 和(3513)
- 易(3500)
- 理论(3422)
- 银(3395)
- 银行(3353)
- 环境(3287)
- 行(3182)
- 家(3150)
- 划(3061)
- 机构
- 大学(91485)
- 学院(88784)
- 研究(38652)
- 科学(29303)
- 济(29262)
- 经济(28662)
- 农(27841)
- 管理(26965)
- 中国(25879)
- 理学(23408)
- 理学院(22956)
- 所(22760)
- 农业(22607)
- 管理学(22199)
- 管理学院(22058)
- 研究所(21364)
- 京(20379)
- 业大(19728)
- 中心(16511)
- 农业大学(14526)
- 江(14426)
- 室(14278)
- 财(13999)
- 省(13311)
- 范(13296)
- 实验(13218)
- 院(13204)
- 科学院(13096)
- 师范(13016)
- 实验室(12808)
- 基金
- 项目(65055)
- 科学(49694)
- 基金(47525)
- 家(46443)
- 国家(45612)
- 研究(40235)
- 科学基金(35988)
- 自然(26416)
- 省(26048)
- 自然科(25787)
- 自然科学(25769)
- 自然科学基金(25294)
- 基金项目(25048)
- 社会(23428)
- 划(23233)
- 社会科(22009)
- 社会科学(21998)
- 资助(19042)
- 教育(18281)
- 计划(15701)
- 重点(15689)
- 科技(14402)
- 编号(14276)
- 发(13995)
- 部(13451)
- 创(13397)
- 科研(13373)
- 成果(13122)
- 创新(12700)
- 农(12655)
共检索到134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潘敏慧 许湲 余泉友 刘佳 刘迪 赵丹红 鲁成
【目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 S-tansferases,GSTs)是一类由多基因编码的多功能同工酶超家族,在解毒内源和外源性有毒物质中起着重要作用,家蚕GSTs的研究,可为解析家蚕解毒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和分析家蚕GSTe3(BmGSTe3),利用RT-PCR分析该基因在家蚕体内的表达情况,利用重组杆状病毒真核表达系统在sf9细胞中真核表达BmGSTe3。【结果】在家蚕中克隆了家蚕的GSTe3,该基因由5个外显子与4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总长度为512bp,属于昆虫特异的Epsilon家族。BmGSTe3包含N-末端和C-末端2个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蕾 于永昂 杨天佑
为了进一步研究小麦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TaGST)的功能,采用RT-PCR方法分离了小麦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TaGST)的ORF全长C DNa,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小麦TaGST基因的ORF全长690 bP,编码229个氨基酸;TaGST蛋白分子质量为25.81 k Da,P I为5.29。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与水稻OSGST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与已知植物GST家族成员的氨基酸序列聚类分析将TaGST聚为PhI类GST。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32-TaGST,对TaGST基因进行原核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其所表达蛋白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为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云欢 郑文博 赵美 王陈骄子 周而勋 舒灿伟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及表达分析对水稻纹枯病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Rsgst)的功能进行探索。通过水稻纹枯病菌RSIADB基因组数据库查找Rsgst序列,确定该基因在水稻纹枯病菌基因组中的精确位置。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Rsgst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基本信息,并使用MEGA 5.0软件构建同源蛋白的系统发育树,最后用qRT-PCR检测Rsgst在菌核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量,同时测定GST的酶活性。结果表明,Rsgst全长1 207 bp,该基因共编码277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30.90 ku,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俊宁 代鲁鲁 张然然 陈辉
【目的】克隆华山松大小蠹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其序列特征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以揭示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华山松大小蠹克服寄主抗性及物质转运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RACE克隆华山松大小蠹谷胱甘肽S-转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华山松大小蠹幼虫、蛹和雌雄成虫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cDNA全长为973bp的华山松大小蠹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并命名为DaGSTe1(GenBank登录号:KJ637332),其编码一个由2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质量约为23.567ku,理论等电点为7.90。华山松大小蠹DaG...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玉洁 林飞鹏 安泽伟 唐朝荣
【目的】从橡胶树中克隆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基因的cDNA和基因组DNA,进行序列、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研究胁迫条件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谱。【方法】利用产排胶机理课题组构建的胶乳EST数据库,通过PCR技术克隆橡胶树GST基因的cDNA和基因组DNA;在线预测蛋白质保守功能域和亚细胞定位,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割胶、伤害、低温、激素和死皮病等因素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从橡胶树胶乳中克隆到1个GST基因的全长cDNA(793 bp),编码25.4 kD(219aa)蛋白,命名为HbGSTU1;克隆了HbGSTU1的基因组DNA(1 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向红 易乐飞 李信书 王萍 阎斌伦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一类多功能蛋白家族,主要参与解毒和抗氧化防御过程。为了研究GST在条斑紫菜叶状体解毒过程中的作用,克隆并分析了条斑紫菜一个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命名为PyGST)的基因组DNA序列和cDNA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了其在铅胁迫下的表达规律。PyGST包含一个长624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区内含有一个长248 bp的内含子。PyGST具有GST蛋白家族的保守碱基和保守结构域。PyGST与藻类GST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动物Sigma型GST的亲缘关系次之;在进化树上PyGST等大多数藻类GST与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继祖 刘磊 王森山 宋丽雯
本研究通过测定单宁酸(2 g·L~(-1))处理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 48 h后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以及不同组织GST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以明确单宁酸对GST活性以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豌豆蚜取食单宁酸(2 g·L~(-1)) 48 h后,GST活性下降。相比不处理对照,经单宁酸处理后,豌豆蚜头部有7个GST基因上调表达,其中ApGST104、ApGSTX1上调表达3倍左右;胸部有10个GST基因上调表达,其中ApGSTD6上调表达6.4倍;腹部有10个GST基因上调表达,其中ApGST101、ApGST105上调5倍左右;中肠有9个GST基因上调表达,其中ApPGST105上调表达3.2倍。从结果可以看出,单宁酸对豌豆蚜GST基因的表达产生了影响,部分GST基因显著上调表达(P <0.05),表明GST基因可能在豌豆蚜对单宁酸的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瞿春梅 梁旭方 张进 何珊 沈丹
利用简并引物从日本沼虾肝脏克隆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片段获得其sGST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日本沼虾肝脏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序列长299bp,编码99个氨基酸。日本沼虾sGST与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小鼠(Mus musculus)、大鼠(Rattus norvegicus)、肩突硬蜱(Ixodes scapu-laris)、扇头蜱(Rhipicephalus appendiculatus)、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微小牛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和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梅 董章勇 宾淑英 廖泓之 林进添
【目的】扶桑绵粉蚧是我国重要的入侵生物,其繁殖能力强,能危害棉花、扶桑、向日葵、南瓜、番茄等多种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克隆扶桑绵粉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基因,可为揭示扶桑绵粉蚧GSTs的生理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扶桑绵粉蚧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全长,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结构特征,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其各个虫态的表达谱。【结果】克隆了扶桑绵粉蚧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全长序列,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包含651bp的片段,编码217个氨基酸。DNA编码区由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组成,内含子的长度分别为90,123,67和70bp;分隔的5个外显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甘丽萍 龙菲菲 张进 司马杨虎 徐世清
根据家蚕表达序列标签(ESTs),克隆了一个家蚕保幼激素甲基转移酶基因(JHAMT2)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1007 bp,序列分析有4个外显子,定位于家蚕第12号染色体的nscaf 2 993上,推导的编码蛋白序列长度为266AA,有一个甲基转移酶超家族功能位点,与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JHAMT同源性达到38%。JHAMT2基因在家蚕丝腺、特别是中部丝腺组织特异表达,发育时期表现为4龄期有比较高的表达量,5龄期只在5龄第3日有表达,性别差异表现为雄性体内持续表达时间比雌性中长。JHAMT2基因表达受到外源激素MH的负调控和JHA的正调控,雌性对外源昆虫...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颖 王晓东 遇文婧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激素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山新杨的过/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通过观察比较接种细链格孢菌后各植株叶片的表型和病斑面积,验证该基因的抗病功能;同时测定接种病原菌前后,野生型和转基因山新杨植株内过氧化氢含量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结果】(1)山新杨PdbGSTU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753 bp,编码氨基酸250个,对应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9.01 kDa,为稳定的酸性亲水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dbGSTU蛋白与银中杨的蛋白KAJ6918316亲缘关系最近;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PdbGSTU基因启动子序列含多种响应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2)RT-qPCR结果显示,PdbGSTU基因在山新杨顶芽表达量最高,在其根部表达量最低,且该基因受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1-氨基环丙基-1-羧酸3种植物激素诱导,均上调表达。(3)接种细链格孢菌后,野生型和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的叶片上,病斑面积分别为6.42和16.46 mm2,而过表达PdbGSTU基因的植株叶片上,少部分接种点出现明显病斑,其余接种部分仅出现褪色。【结论】PdbGSTU正向参与山新杨对细链格孢菌侵染的抵御过程,可通过清除活性氧提高杨树对病原菌的抗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杰 王春燕 林同
为探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Sigma家族中Sigma 1基因的分子特征,从黄野螟成虫转录组文库中鉴定获得了GST Sigma 1基因全长c DNA,命名为Hv GSTs1(Gen Bank:MF521977)。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使用RTq PCR对Hv GSTs1在其不同发育阶段、幼虫不同部位及成虫不同部位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 054 bp,共编码20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Hv GSTs1蛋白氨基酸序列含有N端结构域GST_N_Sigma_like和C端结构域GST_C_Sigma_like等2个结构域,Hv GSTs1的氨基酸序列与二化螟同源性最高,为76%。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黄野螟与二化螟处于同一分支。用RT-q PCR分析了Hv GSTs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Hv GSTs1在蛹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发育阶段;Hv GSTs1在幼虫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在中肠表达量最低;Hv GSTs1在成虫中腹部和胸部表达量最高,足部表达量最低,各部位均有表达,且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为以后深入探讨黄野螟Sigma家族GST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瞿春梅 梁旭方 沈丹 何珊 白小丽
通过RT-PCR法和RACE法,分别从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co aureus)肝脏获得alpha、rho1、rho2型GST(GSTA、GSTR1、GSTR2)基因cDNA全序列,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肝脏获得GSTR1、GSTR2基因cDNA全序列。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GSTA基因cDNA全序列为933bp,5′非翻译区(5′-UTR)为98bp,3′非翻译区(3′-UTR)为166bp,开放阅读框(ORF)为669bp,编码222个氨基酸。奥利亚、尼罗罗非鱼GSTR1基因ORF均为681bp、均编码226个氨基酸;奥利亚、尼罗罗非鱼GST...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倩倩 周琳 王雁
从已构建的云南野生黄牡丹花瓣转录组数据库中得到10个与花色素转运相关的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蛋白同源性高的Unigene序列,分别命名为Pl GST1-10。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对Pl GST1-10最大阅读框(ORF)序列扩增并进行氨基酸序列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Pl GST5可能与花色素转运相关,包含1个67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224个氨基酸的蛋白,含有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属于phi型GST;其氨基酸序列与葡萄Vv GST4、矮牵牛Ph An9、仙客来Ckm GST3、拟南芥At TT19、瓜叶菊Sc GST3和香石竹Dc GSTF2等花色素转运GST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玺洋 梁旭方 程炜轩 瞿春梅 张进
采用荧光定量的方法对不同季节广州显岗水库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肝脏中去毒酶基因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不同季节鱼类摄入蓝藻量进行研究,旨在了解鱼体中GST基因的表达量与水体中蓝藻含量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4月份水库蓝藻暴发,也是鲮和尼罗罗非鱼摄食产毒蓝藻量最多的月份。GST基因的表达情况是:4月份鲮GST基因表达量比其他月份低,可能与鲮对有毒蓝藻的敏感性和耐受力有关,4月份尼罗罗非鱼GSTA及GSTR2表达量最高;其他月份,鲮GSTT表达量最高,而GSTK表达量较低,尼罗罗非鱼GSTA及GST...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