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40)
- 2023(11275)
- 2022(9945)
- 2021(9408)
- 2020(7949)
- 2019(18159)
- 2018(18228)
- 2017(34308)
- 2016(18856)
- 2015(21423)
- 2014(21262)
- 2013(20903)
- 2012(19360)
- 2011(17207)
- 2010(17035)
- 2009(15300)
- 2008(14719)
- 2007(12714)
- 2006(11090)
- 2005(9619)
- 学科
- 济(70398)
- 经济(70316)
- 管理(54543)
- 业(53807)
- 企(44528)
- 企业(44528)
- 方法(33392)
- 数学(28697)
- 数学方法(28382)
- 农(20038)
- 中国(18523)
- 学(17494)
- 技术(17114)
- 财(16235)
- 业经(15911)
- 地方(13874)
- 农业(13676)
- 贸(13180)
- 贸易(13174)
- 易(12804)
- 理论(12418)
- 和(11935)
- 制(11417)
- 环境(11347)
- 划(10444)
- 务(10334)
- 教育(10304)
- 财务(10268)
- 财务管理(10249)
- 银(9961)
- 机构
- 大学(266351)
- 学院(264296)
- 管理(106868)
- 济(100154)
- 经济(97836)
- 理学(93073)
- 理学院(92008)
- 研究(91113)
- 管理学(90427)
- 管理学院(89965)
- 中国(64310)
- 科学(60064)
- 京(57463)
- 农(48381)
- 所(46965)
- 业大(44026)
- 研究所(43424)
- 财(42485)
- 中心(40954)
- 农业(38435)
- 江(37475)
- 北京(36204)
- 范(35364)
- 师范(34953)
- 财经(34821)
- 院(32934)
- 经(31797)
- 技术(31365)
- 州(30564)
- 师范大学(28327)
- 基金
- 项目(189474)
- 科学(147963)
- 研究(136911)
- 基金(136445)
- 家(120935)
- 国家(119623)
- 科学基金(101425)
- 社会(83128)
- 社会科(78644)
- 社会科学(78619)
- 省(75091)
- 基金项目(73364)
- 自然(67934)
- 自然科(66330)
- 自然科学(66315)
- 自然科学基金(65127)
- 划(63472)
- 教育(62301)
- 编号(55915)
- 资助(55318)
- 成果(44902)
- 重点(42356)
- 部(41084)
- 创(40348)
- 发(40227)
- 课题(38487)
- 创新(37605)
- 科研(36549)
- 计划(35611)
- 大学(34892)
- 期刊
- 济(106922)
- 经济(106922)
- 研究(74121)
- 中国(49494)
- 学报(47289)
- 农(44160)
- 科学(42425)
- 管理(38850)
- 大学(34193)
- 学学(32133)
- 农业(31481)
- 教育(31222)
- 财(30228)
- 技术(25155)
- 融(18079)
- 金融(18079)
- 业经(17419)
- 业(16862)
- 图书(16161)
- 经济研究(16154)
- 财经(15990)
- 科技(15595)
- 技术经济(13823)
- 问题(13589)
- 经(13512)
- 理论(13098)
- 版(12839)
- 业大(12615)
- 实践(12241)
- 践(12241)
共检索到376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龙定沛 郝占章 向仲怀 赵爱春
转基因技术是实现基因功能研究和生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工具。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转基因操作技术安全与转基因产品安全这两个方面。近年来业内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研究主要集中于转基因农作物、水生动物和家禽、家畜等大型动物在医药、农业和食品工业等领域的安全评估,而对于具有重要科研与经济价值的农业昆虫安全转基因技术研究的报道则较为有限,而且农业部至今未有转基因昆虫安全性评估的先例。家蚕(Bombyx mori)是重要的鳞翅目模式昆虫和农业经济昆虫,家蚕安全转基因技术的深入研究对于促进基础遗传学发展和推动蚕丝产业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根平 杜文明 夏兰琴
转基因技术是进行基因功能研究和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工具。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和基因枪轰击法是两种主要的遗传转化方法。从1996年首例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以来,2012年全球有28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达1.7亿公顷。随着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越来越多地受到公众关注。安全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对于转基因植物的商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细介绍了目前已报道的安全转基因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现状。按其作用原理和目的将其分为4类:安全选择标记、标记基因删除及基因叠加、基因漂移防控法和基因定点编辑整合技术。其中,安全选择标记按其筛选原理分为糖代谢相关标记、氨基酸代谢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薛健 郭东全 赵桂兰 杨向东 王立军
转基因植物中选择标记的存在是影响转基因植物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转基因植物中选择标记的安全问题,一是选用安全的选择标记,二是构建无选择标记或标记删除转化系统。对目前几种重要的安全标记和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些技术在转基因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安全标记 无选择标记 转基因植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克军 田梅慧 陈松 黄平 刘敏
云南省主推家蚕品种云蚕7×云蚕8推广10多年来,某些性状发生了退化,原种云蚕7B×云蚕7A交配能力下降,散对率高达20%以上,抗性降低。本实验采用循环杂交法,回交法等育种方法将保存的云蚕7母种进行循环杂交,经5个世代后形成了新系统,复壮后的新系统在品种抗性、茧层率及散对率等方面都优于复壮前系统,云蚕7B×云蚕7A的散对率降到10%以下,有效地对云蚕7母种及原种进行了复壮。
关键词:
家蚕品种 云蚕7 复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由路
长期以来,施肥目的是为了提高作物产量,保证人类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化学肥料的发明大大缓解了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的矛盾。但是,随着与之相伴的农产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问题逐渐揭示并被广泛关注,如何在提高肥料效益、保证粮食产量与减少肥料施用、保证环境安全问题上找到平衡点,成了施肥技术必须面对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高效施肥。文中阐述了高效施肥的内涵,认为高效施肥需要从粮食高效、生产高效、资源高效和环境高效四个方面加以理解。高效施肥可定义为,在作物营养供应的各个环节上,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以充分保证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资源浪费、维护生态环境。文中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成熟的几种高效施肥技术,即测土施肥、精准施肥、灌溉施肥和轻简施肥等。在测土施肥方面,介绍了美国和欧洲目前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介绍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测土施肥以来的进展;在精准施肥方面,介绍了精准施肥技术的理论、核心技术、发展过程及其实现的技术途径等,分析了精准农业的经济效益及其在世界的应用情况;在灌溉施肥方面,介绍了灌溉施肥的优点、灌溉施肥的方式与研究历程,重点介绍了表面灌溉施肥技术、滴灌施肥技术和微喷施肥技术等。作者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高效施肥会向着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轻简化方向发展,特别在高效施肥技术、数字化养分管理系统、养分高效利用基因筛选等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同时还要注意营养链一体化管理、作物营养调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彬斌 柴春利 王先燕 黄飞飞 鲁成
【目的】对家蚕hsp24.3基因(Bmhsp24.3)的功能进行研究,为选育抗逆境家蚕品种提供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在对家蚕基因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家蚕低分子量热激蛋白基因Bmhsp24.3进行克隆,然后利用家蚕的芯片数据对Bmhsp24.3基因在5龄第3天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并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别对Bmhsp24.3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和热刺激条件下家蚕5龄幼虫不同发育时期(1~6 d)后部丝腺中的表达状况以及10个不同家蚕品种5龄第3天幼虫丝腺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最后将Bmhsp24.3基因进行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蛋白rBmHSP24.3,并进一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健华 贾世海 张勇 李木旺 刘文彬 苗雪霞 黄勇平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不同家蚕品种间淀粉酶基因多态性差异,为家蚕的育种选择和遗传进化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方法】根据网上基因数据库中的家蚕α淀粉酶基因序列(序列号:U07847),在第4和第5外显子区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在1个镇江野蚕和6个不同的家蚕品种基因组内进行PCR扩增,发现了该基因区域在不同品种间的多态现象。【结果】根据所得基因测序结果信息,用Clustalx软件进行分析并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其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比较符合家蚕地理和化性的分布,而且镇江野蚕和家蚕品种距离较远。【结论】家蚕淀粉酶是一个为家蚕的起源和进化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基因,值得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家蚕 淀粉酶基因 分子系统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克军 刘敏 陈松 朱水芬 鲁成
鉴于引进家蚕品种山河×锦绣多年推广使用后,出现退化,特别是品种抗性下降明显,已经严重影响其在生产上的应用,需要对其进行复壮。本研究以家蚕数量性状遗传规律为理论依据,采用杂交导入的方法,利用抗性强的印度家蚕品种2041和2042改良现行家蚕品种山河×锦绣的性状,以期达到在保持山河×锦绣的优良性状的同时提高其抗性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改良后获得的改良系(山河B改×山河A)×锦绣,在品种改良的各个阶段品种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综合成绩表现符合试验设计目标。
关键词:
家蚕 品种 改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雨丽 龙定沛 张桂征 闭立辉 赵爱春
为了解转基因家蚕在杂交转育和累代选育过程中,外源基因在基因组上的整合位点和拷贝数变化情况,通过反向PCR和southern杂交,测定外源基因在杂交一代和三代品系的拷贝数与插入位点。反向PCR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只扩增出一条片段,且大小一致。对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和比对发现,外源基因均系插入同一位点,位于24号染色体。Southern blotting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样品均得到了较好的一条杂交信号,而对照没有杂交信号,说明外源基因在各个样品中均系单拷贝插入,而且插入的位置没有随着转育和传代培养而发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可稳定遗传,将此转基因材料与常规品种材料进行杂交,选育优良家蚕品种的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周和 樊玉杰 刘俊凤 刘彬斌 濮佳 陈义安
采用克隆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谱检测等方法,分析了家蚕Bmβ-COP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特征,探索其与丝蛋白合成的关系。结果表明,Bmβ-COP基因在家蚕基因组中为单一拷贝,也没有选择性剪接异构体存在;在不同产丝能力的家蚕品种及其不同组织间没有表达差异;Bmβ-COP基因与不同家蚕品种间丝物质生产能力差异没有直接关联,但破坏它会影响丝腺的发育和功能,对家蚕丝蛋白合成、分泌产生不利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晓义 蔡宏玉 王革新
用颜色遗传稳定、经济性状较差的黄茧家蚕品种与经济性状较好的现行白茧家蚕品种杂交,培育成经济性状优良、颜色稳定、茧层颜色分布改善的一代杂交种。其全茧量平均比原种提高71.32%,茧层率提高29.71%,平均纤度为3.23D,其他指标均符合生丝原料茧要求。
关键词:
家蚕 黄茧 经济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喻修道 徐兆师 陈明 李连城 马有志
近年来植物转基因技术研究迅速发展,大豆、玉米、油菜和棉花等转基因品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自1992年第一株转基因小麦诞生以来,小麦转基因技术发展较快,为开展小麦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目前,小麦遗传转化主要采用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占68.8%和15.9%。研究涉及抗病、抗虫、抗逆、品质改良、提高产量等方面,其中研究较多的为抗病(39.7%)和品质改良(25.6%),部分转基因小麦品系已进行环境释放及生产性试验。本文综述了小麦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讨论了小麦转基因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小麦 转基因技术 分子育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青 曹文广
动物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体内,外源基因随机整合或定点整合(打靶)在染色体基因组上并得到表达和遗传的生物技术。该技术自发现以来,在畜牧业、医药产业、环境保护以及新型生物材料等领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就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慢病毒载体导入法、精原干细胞法、锌指核酸酶介导的基因打靶、RNA干扰介导的基因沉默等新的高效转基因技术进行了概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仕农 高雪梅 闫强
精子因在授精中的独特作用而被认为是携带外源DNA的理想载体。以精子作为载体制备转基因动物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大量筛选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文章主要介绍了精子介导基因转移制备转基因动物的基本原理、发展过程、最新研究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精子介导 转基因 方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华 沈卫德 李兵 秦佳梅 郁有兰 马鹏宇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家蚕卵巢细胞系(Bm N)细胞cyclin A基因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试剂将针对cyclin A基因的特异性siRNA片段转入家蚕Bm N细胞,采用SYBR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yclin A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转染siRNA-cyclin A可有效下调cyclin A基因的表达,转染48 h后,cyclin A mRNA表达量降低到对照的37.4%;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结论]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