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53)
2023(11454)
2022(9293)
2021(8335)
2020(6816)
2019(15158)
2018(14726)
2017(27500)
2016(15042)
2015(16868)
2014(16667)
2013(16383)
2012(15364)
2011(13633)
2010(14385)
2009(13215)
2008(13392)
2007(12206)
2006(11177)
2005(10500)
作者
(43902)
(36704)
(36694)
(34115)
(23736)
(17541)
(16451)
(14192)
(13936)
(13357)
(12502)
(12202)
(12034)
(11878)
(11621)
(11018)
(10876)
(10726)
(10658)
(10482)
(9284)
(9262)
(8942)
(8586)
(8451)
(8283)
(8225)
(8145)
(7433)
(7407)
学科
(72439)
(71731)
经济(71644)
(65131)
企业(65131)
管理(55056)
业经(27577)
(25908)
方法(22822)
中国(21750)
(21490)
地方(19574)
农业(19108)
技术(17403)
(16430)
财务(16414)
财务管理(16397)
企业财务(15500)
数学(15083)
数学方法(14972)
理论(14700)
(14113)
(13819)
(13390)
(12357)
(12034)
(11807)
(11802)
贸易(11786)
(11379)
机构
学院(220012)
大学(210404)
(93081)
经济(91317)
管理(84214)
研究(75958)
理学(70682)
理学院(69934)
管理学(69081)
管理学院(68664)
中国(58888)
(45645)
科学(44149)
(43558)
(40646)
(39067)
(36464)
研究所(34727)
中心(33778)
财经(33447)
农业(31510)
业大(31083)
(30231)
北京(29448)
(29114)
(28582)
师范(28327)
(27273)
经济学(27106)
(25531)
基金
项目(136291)
科学(107734)
研究(105276)
基金(95282)
(82555)
国家(81358)
科学基金(70135)
社会(66648)
社会科(63149)
社会科学(63131)
(57786)
基金项目(49917)
教育(47828)
(45762)
编号(43373)
自然(42715)
自然科(41723)
自然科学(41711)
自然科学基金(41001)
资助(37795)
(35945)
成果(34578)
(34029)
(32225)
课题(31343)
重点(30894)
发展(29606)
创新(29104)
(29094)
(29051)
期刊
(118332)
经济(118332)
研究(69366)
中国(53004)
(40772)
管理(37937)
(36497)
教育(30457)
学报(30216)
科学(29794)
农业(28299)
大学(23422)
技术(23252)
(22954)
金融(22954)
业经(22824)
学学(22096)
经济研究(17677)
(17552)
财经(16988)
(14853)
问题(14813)
技术经济(13152)
世界(12163)
现代(11584)
商业(11463)
(11431)
科技(10857)
经济管理(10728)
国际(10333)
共检索到357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金树  
四川省蚕业研究所自193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优良蚕品种的培育和四川省蚕品种的改良。60余年来,经过几代育种科技人员的实践和总结,形成了自己家蚕育种的独特风格,育成推广优良新品种14对,为四川蚕业发展三次品种更新换代提供了优良品种,为品种再次换代贮备了新品种,并提出了21世纪的育种任务。三次品种换代,促使四川蚕业生产的产茧量和茧丝质量迅速提高,平均张种产茧由建国初期的10kg提高到春季30多kg,秋季25kg,茧丝长由600~700m提高到春季1100m,秋季1000m,生丝品位由C级以下提高到3A级。至今本所育成的两对春秋用蚕品种仍是四川的当家用种,占全省年用种量的65%以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克军  田梅慧  陈松  黄平  刘敏  
云南省主推家蚕品种云蚕7×云蚕8推广10多年来,某些性状发生了退化,原种云蚕7B×云蚕7A交配能力下降,散对率高达20%以上,抗性降低。本实验采用循环杂交法,回交法等育种方法将保存的云蚕7母种进行循环杂交,经5个世代后形成了新系统,复壮后的新系统在品种抗性、茧层率及散对率等方面都优于复壮前系统,云蚕7B×云蚕7A的散对率降到10%以下,有效地对云蚕7母种及原种进行了复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敏  吴克军  田梅惠  黄平  沈正伦  董占鹏  罗顺高  陈松  
为降低蚕种生产成本、提高蚕种质量和产量、拓宽茧丝产品的应用范围,需要选育出适宜云南蚕桑产业发展,蚕农、种场和丝厂三方均满意的家蚕新品种,本研究利用保存和引进的家蚕限性种质资源,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同时注重品种的茧丝品质、强健性、繁育性能等多项经济性状的综合选择,历经多年选育出多丝量皮斑双限性家蚕品种"云蚕10号"。经过多批次饲育成绩显示,该品种产茧量、茧层量高,是一个优良的春用家蚕品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夏忠洁   吴梦佳   雷锋杰   张爱华  
【目的】明确次生代谢物质芦丁对鳞翅目昆虫家蚕取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开发新型生物防治药剂提供基础,并推进家蚕模式生物系统在鳞翅目害虫防治领域的实际应用。【方法】采用叶碟法,以蒸馏水处理的桑叶为对照,用不同质量浓度(5,10和20 mg/m L)芦丁处理的桑叶对家蚕进行拒食与产卵趋避试验,同时在室内对二龄和三龄家蚕分别饲喂不同质量浓度(5,10和20 mg/m L)芦丁处理的桑叶,喂食一定时间后,测定家蚕存活率、体质量、发育历期,探究芦丁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对二龄及三龄家蚕幼虫均具有拒食活性,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芦丁对家蚕幼虫的拒食活性也随之增强;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芦丁对家蚕幼虫的拒食活性逐渐降低,拒食率一般在刚取食时最高;芦丁对二龄与三龄家蚕幼虫拒食活性的影响差异不大。取食芦丁的家蚕幼虫均能够正常生长发育,但随着芦丁质量浓度的增加,二龄和三龄家蚕幼虫的发育历期逐步延长,表明芦丁对家蚕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以20 mg/m L芦丁处理对家蚕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最强。取食不同质量浓度芦丁处理的桑叶,家蚕产卵趋避率均大于50%,表明芦丁对家蚕成虫有较强的产卵趋避作用。【结论】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在高质量浓度下对鳞翅目家蚕有一定的震慑和驱赶作用,对其生长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开发为生物农药的潜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航  张文凤  唐宇翀  孙澍锋  刘金国  
以家蚕(Bombyx mori L.)为研究对象,定期解剖蚕蛹并对30个不同个体鳞翅各特征参数进行显微测量,结果显示家蚕蛹内发育期为12 15 d,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翅呈现出不同发育特征。其中前翅呈三角形,周长平均值为22.243 mm;面积平均值为28.305 mm2,主翅脉共9条,长度在3 8 mm之间。后翅为扇形,周长均值为16.571mm,面积均值为19.936 mm2,主翅脉长度在2 6 mm之间。蛹内时期与羽化展开后的鳞翅在周长与面积上均存在较大变化,其中前翅羽化后周长为蛹期1.9倍,面积为3.1倍;后翅羽化后周长为蛹期2.1倍,面积为3.8倍。家蚕鳞翅通过羽化获得了更大比表面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文  朱水芬  杨继芬  陈松  吴克军  李刚  李金见  杨卫  黄平  李涛  丁善明  
家蚕新品种"野三元",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吴阳春等人将抗逆性强的野桑蚕与多丝量家蚕品种远缘复合杂交,选育出的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试验设计了新品种"野三元"的繁育对比试验、试验室鉴定对比试验、丝质对比调查等。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种"菁松×皓月"相比,"野三元"具有食性优、繁育系数高、抗逆性强、产茧量高、茧丝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引进云南蚕区全年饲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莫晓梅  王楠  刘可然  林丹  
简要分析战略性新兴产品的含义、特点、遴选标准及四川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品优势,梳理制约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对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克军  刘敏  陈松  朱水芬  鲁成  
鉴于引进家蚕品种山河×锦绣多年推广使用后,出现退化,特别是品种抗性下降明显,已经严重影响其在生产上的应用,需要对其进行复壮。本研究以家蚕数量性状遗传规律为理论依据,采用杂交导入的方法,利用抗性强的印度家蚕品种2041和2042改良现行家蚕品种山河×锦绣的性状,以期达到在保持山河×锦绣的优良性状的同时提高其抗性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改良后获得的改良系(山河B改×山河A)×锦绣,在品种改良的各个阶段品种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综合成绩表现符合试验设计目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周和  刘俊凤  刘彬斌  吴建梅  陈义安  张剑飞  鲁成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家蚕α-淀粉酶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发现Bmamy2是一个起源较早、变异丰富的基因。以之为标记基因,采用DNA序列分析法,对60个家蚕地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Bmamy2基因组序列中碱基突变频率5.6%,单倍型多样度Hd=0.8294,核苷酸多样度π=0.02362±0.00122。Bmamy2是家蚕品种资源多样性分析中一个较好的标记基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正伦  田梅惠  丁善明  罗坤  黄平  朱水芬  
以杂交育种方法,结合系统育种以及测交、筛选,育成抗逆性强的红云A系、红云B系,与本所"九五"期间选育储备的优良中系品种蒙草A、蒙草B组配成"蒙草×红云"四元杂交种。经实验室鉴定和农村基点鉴定、西南片区鉴定等,该对品种眠起整齐、蚕体粗壮、茧形匀正,茧丝长1379~1364 m,解舒丝长1102~1174 m,解舒率79.9%~85.8%,净度94.3~95.4分,符合自动缫丝缫制高品位生丝的工艺要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文学  青学刚  刘俊凤  刘刚  肖金树  徐安英  
对中国蚕业研究所选育的家蚕品种871C×872C进行了BmNPV攻毒饲养试验。结果表明,871C×872C在同浓度添食病毒条件下,全龄死亡率明显小于对照品种,其半致死浓度(LC50)为109,较对照品种提高了4,5个数量级,抗BmNPV能力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甘丽萍  刘仁华  牛艳山  席建  司马杨虎  徐世清  
为了调查家蚕丝物质生产过程中雌雄之间差异表达基因,本研究构建了家蚕黄茧色限性品种Ysh不同性别的丝腺与中肠LongSAGE文库,按照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艾均文  孟繁利  何行健  薛宏  黄仁志  赵玉文  
于4龄期分别采用150、300、600、1200、2400mg/kgNaF的2倍稀释液对湖南省现行家蚕22个品种资源进行添毒试验,通过机率值法和最小二乘法,分别得出NaF对各品种的毒力回归方程和对家蚕品种资源的半致死量(LC50)。结果表明:湖南省现行家蚕品种间的LC50差异较大,抗性强品种1514、秋白B、8535、夏芳B与秋丰B的LC50超过含抗氟主效基因的基础品种T6,而抗性弱品种云1、云2、皓月A、日3等的LC50低于1000mg/kg。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斌  徐世清  戴璇颖  陈息林  司马杨虎  王玉军  吴阳春  
【目的】家蚕(Bombyx moriL.)品种和纯度的鉴别,普遍依靠幼虫斑纹或茧形等形态鉴别方法,该方法易受环境影响,结果时效性和准确性差。【方法】筛选RAPD随机引物,稳定扩增出亲本品种的DNA特异性片段,转换成SCAR标记。【结果】利用微量DNA抽提法,从家蚕主要品种苏5、苏6及其F1孵化前日卵快速提取单粒卵基因组DNA,筛选出RAPD随机引物S42,稳定扩增出苏5和苏6两个亲本品种的DNA特异性片段R5和R6,克隆和测序确认其大小分别为255bp和343bp。Blastn分析显示,R5的nt7~192与家蚕的一个非长末端逆转录转座子(AB002270.1)的nt183~368片段碱基序列...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星成  张晋伟  
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有世界遗产5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